杨进
- 作品数:9 被引量:82H指数:4
- 供职机构: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腰椎多节段峡部裂的外科治疗
- 目的:评估外科手术治疗腰椎多节段峡部裂(multiple-levellumbarspondylolysis,MLS)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2013年手术治疗21例腰椎多节段峡部裂患者.男性14例,女性7例,平均年...
- 王清徐双杨进王高举
- 关键词:腰椎多节段腰椎峡部裂腰椎滑脱
- 重度腰椎滑脱症固定融合节段范围探讨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 分析经后路复位治疗的重度腰椎滑脱症患者的病历资料,探讨重度腰椎滑脱症的最佳固定节段范围。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2012年3月收治的21例重度腰椎滑脱症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后路椎管减压、双向Schanz钉固定并复位滑椎、椎间及后外侧植骨融合结合“不稳定区”概念与脊柱畸形的特点综合判断固定融合范围。对比并分析手术前后椎体滑脱程度、骨盆入射角(PI)、腰骶角及脊柱冠状面畸形情况。临床体检、神经肌电图评价患者神经功能状况。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功能障碍指数分别评估患者手术前后临床及下肢功能活动状况。三维CT评价植骨融合情况。结果 21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48个月。术后12个月随访时,所有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观察指标如VAS评分、PI角等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儿童重度腰椎滑脱,如未合并结构性脊柱侧凸畸形,建议固定融合至PI角〉60°的上端椎,并尽量保护相应节段脊柱后方韧带复合体,预防相邻节段出现节段性不稳或滑脱。对于成人重度腰椎滑脱,如未合并其他脊柱疾患,复位滑椎后可采用单节段固定融合;如滑脱未复位,建议采用双节段或多节段固定融合。
- 徐练周忠杰杨进孔清泉刘立岷曾建成刘浩宋跃明
- 关键词:重度腰椎滑脱症后路复位
- 胸腰椎后路手术并发隐性脑脊液漏治疗经验总结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 总结胸腰椎后路手术并发隐性脑脊液漏的治疗经验,探讨切口部位引流管留置最佳时间,分析降低脑脊液切口漏出风险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1月,胸、腰椎后路手术后发生隐性脑脊液漏的26例患者临床资料。男15例,女11例;年龄36~59岁,平均48.7岁。术后出现头痛19例;恶心5例,其中呕吐3例。23例引流管通畅、术后2 d内无脑脊液从皮肤切口漏出者,于第3天行夹闭引流管试验,其中21例无脑脊液切口漏出并拔管;2例出现脑脊液切口漏出,保守处理后第10天拔管。3例术后2 d内出现脑脊液切口漏出且保守处理无效者,再次手术清创、缝合切口,并留置引流管,术后第3天明确无脑脊液切口漏出后拔管。患者拔管后继续卧床3~5 d。结果 患者切口均愈合,愈合时间7~15 d,平均8 d。无1例出现切口感染、持续性脑脊液漏等并发症。拔管后患者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均立即缓解。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6个月。6个月时MRI检查示手术部位无1例出现皮下硬脊膜假性囊肿。结论 切口缝合质量是预防胸腰椎后路手术并发隐性脑脊液漏的关键因素。在保证缝合质量的前提下,可于术后第3天拔管。拔管前行夹闭引流管试验明确有无脑脊液切口漏出,以减少拔管后脑脊液从手术切口漏出的风险。
- 李晓龙徐练孔清泉杨进宋跃明李涛刘立岷龚全曾建成刘浩
- 关键词:胸腰椎后路手术引流
- 四肢骨巨细胞瘤术后复发再次手术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探讨四肢骨巨细胞瘤术后复发患者再次手术术式选择及疗效。方法回顾1988年2月-2007年6月收治且获完整随访的79例骨巨细胞瘤术后复发再次手术患者临床资料。男42例,女37例;年龄15~72岁,平均33.1岁。初次行囊内刮除76例,整块切除3例;初次手术后2~176个月肿瘤局部复发。肿瘤病灶位于上肢14例,下肢65例。初次手术前影像学Companacci分级,Ⅰ级1例、Ⅱ级33例、Ⅲ级45例。再次手术37例采用囊内刮除植骨联合辅助灭活,42例采用肿瘤整块切除治疗。结果术后2例出现同种异体骨免疫排斥反应,导致切口不愈合;余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8~221个月,平均68个月。其中12例于术后6~32个月局部再次复发,采用囊内刮除植骨联合辅助灭活措施者中再复发9例(24.3%,9/37),均再次行肿瘤整块切除;肿瘤整块切除再复发3例(7.1%,3/42),均截肢;两种术式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08,P=0.034);再复发患者术后随访3年均未见复发。结论复发性四肢骨巨细胞瘤可以通过囊内刮除植骨联合辅助灭活治疗,但肿瘤局部复发率高于肿瘤整块切除。对于肿瘤范围超过横断面50%预测不能彻底刮除及恶性复发性骨巨细胞瘤患者,建议采用肿瘤整块切除方法。
- 孔清泉杨进幸嵘屠重棋周勇张晖段宏
- 关键词:骨巨细胞瘤肿瘤复发肺转移
- 微创小切口与开放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退变疾患的近期疗效比较被引量:23
- 2013年
- 目的比较微创小切口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transforaminal lumbarinterbody fusion,MIS-TLIF)与传统开放TLIF(open-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变疾患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2月-2011年2月收治且符合选择标准的单节段腰椎退变疾患患者临床资料,其中43例采用MIS-TLIF治疗(MIS-TLIF组),104例采用open-TLIF治疗(open-TLIF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变类型、病变节段、病程、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时间、术中及术后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行VAS及ODI评分,影像学检查评价植骨融合情况、内固定物以及Cage位置。结果两组手术时间相似(t=0.402,P=0.688);与open-TLIF组相比,MIS-TLIF组术中及术后出血量降低,术后住院时间缩短,但术中透视时间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open-TLIF组出现2例脑脊液漏,2例切口浅表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3.8%(4/104);MIS-TLIF组出现3例背根神经节激惹症状,并发症发生率为7.0%(3/43);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57,P=0.417)。两组患者术后均获随访,MIS-TLIF组随访时间18~26个月,平均21个月;open-TLIF组18~28个月,平均23个月。术后各时间点两组患者VAS评分及ODI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术后出院时及3个月,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MIS-TLIF组VAS评分显著低于open-TLIF组(t=—2.022,P=0.047)。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两组间OD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学检查显示,随访期间两组Cage和内固定物位置良好,植骨均融合。结论 MIS-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变疾患近期疗效与open-TLIF相当,同时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的优点,但远期疗效需进一步观察。
- 杨进孔清泉宋跃明刘浩曾建成
- 三种经皮内镜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伴有高髂嵴的L_5~S_1椎间盘突出症被引量:31
- 2014年
- 目的:回顾性分析51例伴有高髂嵴的L5~S1椎间盘突出症接受3种不同手术入路的经皮内镜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percutaneousendoscopiclumbardiscectomy,PELD)的手术安全性及临床疗效,并探讨3种不同手术入路的适应证。方法2010年8月至2013年4月,采用椎间孔、椎板间和经髂骨椎间孔3种手术入路的PELD治疗的伴有高髂嵴的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51例,其中男31例,女20例;平均年龄39(29~72)岁,平均病程6.7(3~23)个月,记录治疗方案选择及手术中转情况,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时间、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术前、术后3、6、12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s,VAS)评价患者腰痛、腿痛情况,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disabilityindex,ODI)评定功能恢复,术后12个月评价责任神经根功能。结果所有手术均完成,2例采用椎间孔入路的病例(椎间孔外合并椎间孔内型)中转为经髂骨入路完成手术。经髂骨入路平均手术时间长于经椎间孔入路和经椎板间入路,分别是75(65~110)min,45(35~80)min,50(40~90)min(P<0.05);术中透视次数经椎间孔入路16.5次、经椎板间入路2.6次、经髂骨入路33.4次。所有病例均获至少12个月随访,均无神经损伤、感染等并发症,经髂骨入路组有1例骶髂关节面的损伤,目前尚无复发病例。术后各组内各时间点腰痛VAS、腿痛VAS及ODI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椎间孔入路组:腰痛VAS、腿痛VAS及ODI分别由术前(28.1±5.9)分、(71.8±7.5)分、(38.6±4.5)分降至术后1年(3.3±2.5)分、(4.4±4.6)分、(7.2±2.6)分(P<0.05);椎板间入路组:腰痛VAS、腿痛VAS及ODI分别由术前(28.5±5.2)分、(71.0±5.8)分、(37.7±4.3)分降至术后1年(7.0±3.6)分、(4.7±4.7)分、(8.1±4.2)分(P<0.05);经髂骨入路组:腰痛VAS、腿痛VAS
- 杨进孔清泉宋跃明
- 关键词:椎间盘移位椎板切除髂骨
- 术前影像学评估在内窥镜下经椎间孔入路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作用被引量:13
- 2013年
- 目的:探讨术前影像学评估在制定内窥镜下经椎间孔人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方案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7月~2012年12月我院191例采用内窥镜下经椎间孔入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术前影像学评估指标包括椎间盘突出节段、突出位置、髂嵴高度、髂嵴最高点和S1椎弓根内侧缘所连直线与S1椎体上缘水平线的夹角(仅)、L5椎弓根下缘5mm(即L5椎弓根下缘距穿刺针的距离)与髂嵴最高点之间的连线(d)、椎间隙后缘高度(HI)、椎间孔的垂直高度(H2)。将d与S1椎体上缘相交的位置分为3个区域,1区:L5/S1椎间隙中点以及对侧区域;2区:L5/S1椎间隙中点(不含此点)到S1椎弓根内侧缘;3区:S1椎弓根内侧缘以外的区域。所有患者均观察椎间盘突出节段、突出位置并测量H1、H2,其中L5/S1椎间盘突出者加测髂嵴高度、饯、d、d所落手术区域。H14mm及H2≤15mm为椎间孔狭窄。记录术中18G穿刺针穿刺达到靶向手术区域的次数。结果:L5/S1椎间盘突出85例(44.50%),L4/5及以上突出106例(55.50%)。突出位置在中央区17例(8.90%),在侧隐窝区146例(76.44%),在椎间孔区24例(12.57%),在椎间孔外侧区(极外侧区)4例(2.09%);椎间孔狭窄9例(4.71%)。85例L5/S1椎间盘突出患者中,髂嵴高度平对L4椎体中、上1/3者3例(3.53%),平对L4椎体下1/3及以下者82例(96.47%);d≤30。者69例(81.18%),30。〈仪≤40。者16例(18盘2%);d落在1区68例(80.00%),2区14例(16.47%),3区3例(3.53%)。当髂嵴高度平对L5椎体及以下者时,穿刺次数平均为16次(12~41次);平对L4椎体下1/3~IA/5椎间隙时,穿刺次数平均为29次(16~46次):平对L4椎体中、上1/3时.穿刺次数平均为39次(36~44次)。
- 贾云兵杨进孔清泉幸嵘宋跃明
-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经椎间孔入路
- 异位骨化发病机制的探讨和研究策略
- 2013年
- 目的探讨异位骨化(HO)发病机制以及其研究策略。方法查阅近年有关HO危险因素及发病机制的文献,结合相关领域的方法学及新技术和新观点进展综合分析。结果 HO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其本质是一种体内互转化现象。BMP-Smad、Wnt-beta-catenin和LIF-STAT3信号通路被认为是胚胎干细胞保持自我更新和向特定细胞定向分化过程中的中枢调控因子。TGFβ/BMP-Smad信号通路是干细胞定向分化成肌腱(韧带)细胞的前提,是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微小RNA(miRNA)和TGFβ/BMP-Smad信号通路可以联合作用,组合成不同的密码来裁定细胞的命运和表型。结论 miRNAs和TGFβ/BMP-Smad信号通路可能是决定干细胞向肌腱细胞,或软骨细胞,或肌腱和软骨细胞混合成分哪一个方向分化的关键调控因素。通过对比分析干细胞在上述3种分化途径中基因表达调控、蛋白结构和功能的差异,可能帮助我们寻找到决定肌腱细胞与软骨细胞互相转化分化的关键miRNAs,肌腱细胞定向分化的关键调控基因,以及揭开精确调控细胞分化方向的关键机制和调控网络。
- 杨进孔清泉
- 关键词:异位骨化发病机制微小RNA
- 峡部延长型腰椎滑脱症的手术技巧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探讨峡部延长型腰椎滑脱症的手术技巧。方法单节段峡部延长型腰椎滑脱22例,L 32例,L 411例,L 59例。采用Wiltse入路置钉、切除双侧延长的下关节突、常规椎板间开窗减压、上连接棒、复位后行椎间融合,采用术后5d、3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X线片进行影像学评价。采用腰椎JOA(29分法)评分评估患者腰椎活动功能。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术中一次性复位15例(68%),需要进一步切除关节突获得复位4例(18%),调整螺钉深度获得复位3例(13%)。下关节突的大部分切除没有损伤关节突关节完整性19例,因关节突切除过多致关节突骨折和椎间孔后壁开放3例。行单侧椎板间开窗椎管扩大成形神经根减压椎间融合+对侧下关节突切除20例,行双侧下关节突切除椎板间开窗椎管扩大成形神经根减压+单侧入路椎间融合2例。采用下关节突骨块两枚行椎间支撑融合13例, Cage支撑融合9例。手术时间90~140 min,平均110 min。出血量300~670mL,平均470mL。术中无马尾、神经根损伤,术后脑脊液漏1例。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年5月~9年8个月,平均3.6年。术后滑脱椎体复位率为92%,术后椎间隙高度为10.1mm,较术前增加3.4mm,植骨融合率100%,平均融合时间术后6个月,末次随访时滑脱复位程度及椎间隙高度无明显丢失。术前平均JOA评分14分,末次随访25分。结论①狭部延长型腰椎滑脱患者,Wiltse入路可获得椎弓根螺钉置入,下关节突切除,椎板间开窗,神经根减压,滑脱复位及椎间融合的良好手术视野和操作空间,并保留后方韧带复合体完整;②增生肥大的下关节突切除是确保滑脱复位的关键;③下关节突切除可获得足够的自体骨完成椎间融合,并可提供结构性支撑植骨。
- 杨进王清王高举徐双钟德君王松
- 关键词:腰椎滑脱手术技巧椎管狭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