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譞

作品数:6 被引量:17H指数:3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化学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矿业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矿业工程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理学

主题

  • 4篇黄原胶
  • 2篇粘度
  • 2篇中黄
  • 2篇钻井
  • 2篇钻井液
  • 2篇黄原胶发酵
  • 2篇发酵
  • 2篇复配
  • 2篇表观粘度
  • 1篇单胞
  • 1篇氧化动力学
  • 1篇氧化亚铁硫杆...
  • 1篇氧载体
  • 1篇野油菜黄单胞...
  • 1篇油菜
  • 1篇正己烷
  • 1篇正交
  • 1篇正交实验
  • 1篇生物脱硫
  • 1篇提金

机构

  • 6篇四川大学

作者

  • 6篇张永奎
  • 6篇杨譞
  • 5篇杨秋艳
  • 3篇温浩程
  • 3篇杨军
  • 2篇温皓程
  • 2篇汪智姝
  • 1篇程蓉
  • 1篇黄亚洁
  • 1篇张学欢
  • 1篇向海
  • 1篇孙光勇
  • 1篇王卫亭

传媒

  • 1篇有色金属(冶...
  • 1篇食品科技
  • 1篇食品工业
  • 1篇化工进展
  • 1篇第五届全国化...

年份

  • 1篇2011
  • 2篇2009
  • 3篇2008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钻井液中黄原胶的复配研究
黄原胶可提高钻井液粘度,降滤失,改进流型。探讨了淡水中黄原胶、魔芋胶、槐豆胶、卡拉胶四种物质的单性能;以及在总浓度为0.4%下,黄原胶与其它三种材料复配的单因素实验,黄原胶与魔芋胶、槐豆胶的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四种物质的...
杨秋艳杨军杨譞温浩程张永奎
关键词:黄原胶表观粘度钻井液正交实验
文献传递
黄原胶发酵及提取工艺的优化研究被引量:8
2008年
黄原胶是由黄单胞菌属菌分泌的酸性胞外杂多糖,因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流变性,被广泛用于多种行业。试验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提高黄原胶产量为目的,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在30℃,180 r/min的条件下摇床培养72h,初始碳源浓度6%(蔗糖:淀粉=1:2),接种量10%。提取黄原胶时,加入2%(W/W)的硅藻土,充分震荡10min后离心30min(4 000 r/min),加入1%(W/V)的KNO_3以及3倍体积的混醇(乙醇:异丙醇=3:1)能有效提高提取率。在10L发酵罐中进行小试,产胶率为3.21%。
杨譞张学欢汪智姝杨秋艳温皓程张永奎
关键词:黄原胶发酵
氧载体(正己烷)对黄原胶发酵的影响被引量:4
2009年
研究针对黄原胶好氧发酵过程中存在的供氧不足从而导致产率偏低的问题,考察了添加氧载体(正己烷)对黄原胶发酵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正己烷不能作为碳源被黄单胞菌利用,是一种有效的氧载体;最佳加入条件是发酵12h时加入1%正己烷,可显著提高黄原胶产率至3.13%,相比对照组提高了95.6%;添加正己烷不影响黄原胶的品质,黄原胶中丙酮酸的含量保持稳定。
杨秋艳程蓉汪智姝杨譞温浩程张永奎
关键词:野油菜黄单胞菌黄原胶氧载体
钻井液中黄原胶的复配研究
黄原胶可提高钻井液粘度,降滤失,改进流型.探讨了淡水中黄原胶、魔芋胶、槐豆胶、卡拉胶四种物质的单性能;以及在总浓度为0.4%下,黄原胶与其它三种材料复配的单因素实验,黄原胶与魔芋胶、槐豆胶的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四种物质的...
杨秋艳杨军杨譞温浩程张永奎
关键词:钻井液黄原胶表观粘度
含砷金矿细菌氧化提金废渣综合回收砷被引量:4
2011年
以细菌氧化提金废渣为原料,对其中所含的砷进行回收。分别考察了碱用量、浸出温度、液固比和浸出时间对砷浸出率的影响及溶液初始pH、钙砷摩尔比和沉淀时间对砷沉淀率的影响。通过单因素条件试验确定了浸砷的较优条件为:氢氧化钠浓度240g/L,反应温度60℃,液固比4∶1,搅拌浸出2h。在最优条件下砷浸出率达到85%。从浸出液中沉砷的较优条件为:溶液初始pH=12.0,钙砷摩尔比2∶1,沉淀时间30min。在优化条件下砷沉淀率达到97%以上。
孙光勇王卫亭杨军杨譞张永奎
关键词:浸出
生物脱硫固定床反应器中的Fe^(2+)氧化动力学被引量:1
2009年
生物脱硫技术中,Fe2+氧化速率是制约整个脱硫工艺效率的关键因素。以两种尺寸的木屑作为固定化载体,分析了反应器中Fe2+氧化动力学。根据所推导的Fe2+氧化动力学方程,对Fe2+浓度随时间衰减的实验值进行非线性拟合分析,确定了反应器分别采用两种载体在最优通气速率下的Fe2+氧化反应级数,并分析了木屑载体(b)的氧化动力学参数对通气速率的变化规律。采用所确定的反应级数,根据连续操作下的动力学方程及Fe2+转化率随稀释率变化的关系确定了连续操作下的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为0.9698h-1·(g·L-1)0.1666、0.9042h-1·(g·L-1)0.1135。动力学曲线与真实值之间的相关系数R2均在0.99以上,具有良好的预测性。
温皓程黄亚洁向海杨譞杨秋艳张永奎
关键词:氧化亚铁硫杆菌氧化动力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