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军
- 作品数:55 被引量:114H指数:6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 克隆性基因重排检测BIOMED-2系统中内对照体系的改进
- 2017年
- 目的 监测克隆性基因重排各检测管中PCR反应体系的完整性及反应条件的稳定性,避免基因重排的假阴性结果。方法 利用多重PCR方法,检测免疫球蛋白(Ig)中IgH-FR1、IgH-FR2、IgH-FR3、IgK-VJ、IgK-V/i克隆性基因重排和T细胞受体(TCR)中TCRβ-VJ1、TCRβ-VJ2、TCRβ-DJ、TCRγ-VJ1和TCRγ-VJ2克隆性基因重排。①选择GC100和GC300作为管内对照,在各反应管中加入适当的内对照引物,浓度分别为0.625 μmol/L、1.25 μmol/L、2.5 μmol/L、5 μmol/L和10 μmol/L,PCR扩增后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分析结果。②根据①的实验结果,在各反应管中加入最适浓度内对照,以制备好的突变浓度为20%、10%、7.5%、5%、2.5%的基因重排样本为模板,PCR扩增后行PAGE,分析结果。结果 克隆性重排检测引物工作液浓度均为10 μmol/L;检测IgH-FR1、IgH-FR2、IgK-VJ、IgK-V/i、TCRβ-VJ1、TCRβ-VJ2、TCRβ-DJ和TCRγ-VJ1各管中,加入管内对照基因的扩增片段大小均为100 bp,引物浓度均为5 μmol/L;检测IgH-FR3管中,管内对照基因的扩增片段大小为300 bp,引物浓度为5 μmol/L;检测TCRγ-VJ2管中,管内对照基因的扩增片段大小为300 bp,引物浓度为1.25 μmol/L。改进后体系检测敏感度在2.5%~5.0%之间。结论 在BIOMED-2系统中增加合适的管内对照,能够监测每个检测管中PCR反应体系的完整性及反应条件的稳定性。
- 杨军叶庆张标
- 关键词:基因重排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假阴性
- 靶向纳米载体包封西地那非对肺高压大鼠肺血管重构的影响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观察包封西地那非的靶向纳米载体对野百合碱肺高压大鼠肺动脉压力、肺小血管中膜增殖以及右心室心肌肥厚的治疗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42只,随机分为六组,每组7只。除对照组(CON组)外,其余各组皮下注射野百合碱60mg/kg,4周后分别经尾静脉注射西地那非8mg/kg(SIL组)、靶向纳米空载体(GL组)、普通纳米载体包封西地那非(L-SIL组)和靶向纳米载体包封西地那非(GL-SIL组)干预2周,CON组与模型组(MCT组)则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2周后,开胸测量大鼠平均肺动脉压(mPAP)并处死动物取心肺组织,进行HE染色,测定肺小血管中膜厚度比例(WT),右心室心肌细胞的面积。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肺血管中膜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含量。采用活体荧光示踪观察靶向纳米载体的组织分布。结果与CON组比较,MCT组、GL组、SIL组和L-SIL组mPAP明显升高(P<0.05)。与MCT组比较,GL-SIL组mPAP明显降低(P<0.05)。与CON组比较,MCT组、SIL组、GL组和L-SIL组WT明显增加(P<0.05),α-SMA表达明显增高(P<0.05)。与MCT组比较,GL-SIL组WT和α-SMA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CON组比较,MCT组、SIL组、GL组和L-SIL组心肌细胞面积明显增大(P<0.05)。但GL-SIL组明显小于MCT组(P<0.05)。结论靶向纳米载体包封西地那非可明显降低肺动脉高压大鼠的平均肺动脉压力,改善肺血管中膜增殖和右心室肥大,与其具有良好的肺组织靶向性相关。
- 祝玉玲俞春芳孙青杨军缪明星何伟李冰冰
- 关键词:肺动脉高压西地那非
- 靶向紫杉醇纳米晶-胱天蛋白酶⁃3复合物对肺动脉高压大鼠肺血管重构的影响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观察靶向紫杉醇纳米晶-胱天蛋白酶-3(caspase-3)复合物对肺动脉高压大鼠肺血管重构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SPF级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56只,8周龄,体重220~250 g。随机分为七组:对照组(N组)、模型组(M组)、模型+紫杉醇组(T组)、模型+caspase-3组(C组)、模型+紫杉醇复合caspase-3组(TC组)、模型+靶向紫杉醇纳米晶组(GN1组)和模型+靶向紫杉醇纳米晶-caspase-3复合物组(GN2组),每组8只。N组不建立模型,其余组大鼠颈部皮下注射野百合碱60 mg/kg建立肺动脉高压模型。建模第21、25、29天,T组、C组、TC组、GN1组和GN2组分别经尾静脉注射紫杉醇、caspase-3、紫杉醇复合caspase-3简单混合溶液、靶向紫杉醇纳米晶、靶向紫杉醇纳米晶-caspase-3复合物(紫杉醇所用剂量为0.4 mg/kg,caspase-3为0.04 mg/kg)。于建模第35天测定大鼠平均肺动脉压力(mPAP),分别称取大鼠右心室(RV)、左心室与室间隔(LV+S)的重量,计算右心室肥厚指数[RV/(LV+S)],Western blot法检测肺组织中转录因子叉头框O1(FoxO1)蛋白含量,肺组织HE染色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免疫组化染色评估肺血管形态,FoxO1和Ki67免疫组化染色分析其在肺血管中膜的阳性细胞百分比。结果与N组比较,M组、T组、C组、TC组、GN1组和GN2组mPAP、右心室肥厚指数、血管中膜厚度百分比和肌化血管百分比均明显升高,FoxO1蛋白含量、FoxO1阳性细胞百分比明显降低(P<0.05)。与M组比较,T组、C组、TC组、GN1组和GN2组mPAP、血管中膜厚度百分比、Ki67阳性细胞百分比明显降低,FoxO1蛋白含量明显升高,GN2组右室肥厚指数明显降低,T组、TC组、GN1组和GN2组肌化血管百分比明显降低,T组、TC组、GN1组和GN2组FoxO1阳性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P<0.05)。与T组比较,GN2组血管中膜厚度百分比和肌化血管百分比均明显降低;C组、TC组、GN1组和GN2组FoxO1蛋白含量明显升高;GN1组和GN2组Ki67阳性细胞百分比明�
- 徐瑞郁慧玲邱莉华马倩石雪朵陈鲁宁季晶晶杨军何伟李冰冰
- 关键词:肺动脉高压靶向紫杉醇纳米晶肺血管重构
- 超声不同指标评估肺高压大鼠肺动脉压力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评价4种超声不同指标预测肺高压大鼠肺动脉压力的准确性。方法选取8周龄雄性大鼠41只,分为对照组11只和野百合碱组30只(MCT组),应用脉冲多普勒测定两组大鼠肺动脉血流加速时间(PAAT)、肺动脉射血时间(PET)及三尖瓣反流峰值流速(TR peak)。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PAAT、PAAT/PET、PAAT与心率比值(PAAT/HR)及TR peak预测大鼠肺动脉压力的诊断效能。结果两组大鼠PAAT、PAAT/PET、PAAT/HR及TR peak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以PAAT/PET为0.381为截断值,其评估肺动脉压力的敏感性81.8%,特异性90.0%,准确率71.8%,明显高于PAAT和PAAT/HR的诊断效能。结论应用多普勒超声评估大鼠肺动脉压力时,PAAT/PET的预测准确性更高,可为无创诊断大鼠肺动脉高压提供新的手段。
- 俞春芳祝玉玲杨军孙青黄瑜琳李冰冰
- 关键词:肺动脉高压多普勒超声
- 一例全身骨转移不明原发肿瘤病例的诊疗分析
- 目的 明确原发不明肿瘤患者的原发灶,根据预测结果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分析一例全身骨转移的肿瘤患者,肿瘤形态和免疫组化提示胃肠道、胆胰等器官来源可能性大,使用多基因表达谱提示原发灶为胃及食管癌,...
- 杨军叶庆
- 关键词:骨转移
- ISO 15189认可规范在分子病理检测结果质量保证中的应用被引量:4
- 2018年
- 随着精准医疗的发展,分子病理诊断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对检测结果质量的管理是确保分子病理检测结果准确性、科学性的基础。笔者根据ISO 15189 CNAS-CL02:2012《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中5.6章节《检测结果质量的保证》内容及其在分子诊断领域的应用说明,探讨涉及检测结果质量保证中的应用实践,以期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为临床提供优质的分子病理检测服务。
- 管文燕樊祥山陈洁宇杨军叶庆
- 关键词:ISO分子病理
- 荧光原位杂交探针在腺泡状软组织肉瘤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14年
- 腺泡状软组织肉瘤是一种好发于儿童和青年的罕见恶性软组织肉瘤,主要症状为缓慢生长的软组织肿块,多数患者在诊断数年后出现远处转移,预后差。腺泡状软组织肉瘤的肿瘤组织中存在特异性基因非平衡易位:der(17)t(X;17)(p11.2;q25)[1-2],即Xp11.2处TFE3端粒侧基因经复制后易位至17q25位点,并与该位点着丝粒侧的ASPL基因融合形成ASPL-TFE3基因,同时原X染色体是完整的,而17 q25端粒侧基因丢失。根据腺泡状软组织肉瘤特有的基因改变,我们设计了一种荧光原位杂交( FISH)多克隆探针,用来判断肿瘤组织内是否存在TFE3基因的非平衡易位,提供了一种诊断腺泡状软组织肉瘤的新方法。
- 陈显成张亚杰甘卫东叶庆杨军郭宏骞李冬梅
- 关键词:腺泡状软组织肉瘤荧光原位杂交特异性基因平衡易位
- 分子病理学相关检测的质量控制
- 分子病理的临床应用使得众多分子病理学相关检测逐步开展。为了能真实反映患者的各种疾病状态,保证检测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这些分子病理学检测项目在临床运用过程中必须注重质量控制,以减少检测结果的错误,以免贻误患者的诊断和治疗...
- 叶庆杨军孟凡青
- 文献传递
- 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抽吸术获取胰腺癌组织构建体外三维类器官模型的前瞻性临床研究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探讨通过内镜超声引导下细针抽吸术(EUS-FNA)获取胰腺癌组织构建体外三维类器官(organoid)模型的可行性。方法自2017年6月至2018年1月前瞻性纳入发现胰腺占位并行EUS-FNA诊断的患者9例,术中使用COOK公司22 G穿刺针穿刺获取病灶组织构建体外类器官模型,并持续观察其体外生长状态。结果9例患者EUS-FNA穿刺的胰腺病灶组织标本,其中5例体外类器官模型构建成功。这5例组织标本经组织病理学诊断均证实为胰腺癌。随着传代次数增加,类器官的生长速度相应加快,对类器官进行HE染色显示类器官与其来源的人胰腺病灶组织病理形态大致相似。结论通过EUS-FNA穿刺获取人胰腺病灶组织,可以成功构建体外三维类器官模型。胰腺癌类器官模型的建立为临床上胰腺肿瘤患者精准治疗策略的制定提供了绝佳的模型。
- 杨杰张舒朱燕徐桂芳张松彭春艳杨军王雷邹晓平吕瑛
- 胃EB病毒阳性淋巴上皮瘤样癌伴B淋巴细胞单克隆性增生一例被引量:3
- 2020年
- 报道1例罕见胃EB病毒阳性淋巴上皮瘤样癌合并B淋巴细胞单克隆性增生,并复习相关文献。患者为男性75岁,胃底贲门见一溃疡型肿块。镜下观察:肿瘤以推挤性生长为主,侵及胃壁深肌层。肿瘤组织中淋巴上皮间质明显多于肿瘤细胞,肿瘤细胞间质淋巴细胞背景中部分为B淋巴细胞构成,周围可见淋巴上皮病变。EB病毒原位杂交显示:癌细胞阳性。分子病理显示B细胞IgH-DH克隆性基因重排。最终诊断为:胃EB病毒阳性淋巴上皮瘤样癌伴淋巴样间质内B细胞单克隆性增生。
- 付尧史倩芸李琳杨军王婷樊祥山
- 关键词:克隆性增生淋巴上皮瘤样癌溃疡型克隆性基因重排EB病毒B淋巴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