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伟志
- 作品数:92 被引量:545H指数:14
-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肿瘤乏氧问题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04年
- 王冕荣杨伟志
- 关键词:肿瘤治疗
- 低剂量超敏感性在分次放射治疗中的意义被引量:7
- 2003年
- 目的 分析低剂量放射超敏感性现象对分次放射治疗剂量效应关系的影响 ,探讨低剂量超敏感性的临床意义。方法 搜集文献中相关低剂量超敏感性的数据 ,选择文献的标准是最低照射剂量至少达 0 .1Gy ,1Gy以内剂量分辨率≥ 0 .2Gy。对文献数据进行拟合 ,然后以拟合曲线为基础计算分次效应关系。结果 (1 )根据低剂量区超敏感性程度的大小和中高剂量区对放射线的耐受性将细胞分为 4种类型 :A类低剂量超敏感性不明显、高剂量放射抗拒 ,B类低剂量超敏感性明显、高剂量放射抗拒 ,C类低剂量超敏感性不明显、高剂量放射敏感 ,D类低、高剂量均放射敏感。 (2 )分次效应曲线是一条多相曲线 :在总剂量不变的条件下 ,曲线在低分次剂量区域内随分次剂量增加而明显下降 ,在某一分次剂量 (V79细胞约为 0 .2~ 0 .3Gy)时达到一个相对最低值 ,区域内剂量效率较高 ;之后曲线在分次剂量增大时反而下降变缓甚至有所上升 ,区域内剂量效率较前下降 ;越过前述剂量段 (0 .5~ 1 .0Gy)后曲线随分次剂量的增大而迅速下降 ,剂量效率遵循LQ模式单调增加。 (3)按照分次效应存活曲线对不同分割模式的评价结果 :分次剂量很低的超分割方式利用细胞低剂量超敏感性 ,适用于B、D类细胞 ;
- 欧广飞王绿化杨伟志
- 关键词:放射疗法
- 羟基喜树碱放射增敏作用的离体研究被引量:31
- 2000年
- 目的 应用克隆形成方法 ,研究羟基喜树碱 (HCPT)对人鼻咽癌细胞系 (CNE)和胃癌细胞系 (BGC 82 3)的放射增敏作用。方法 实验分为单纯照射组和照射加药组。照射加药组在照射后均立即给予HCPT 2 μg/ml(药物剂量为ID50 剂量 ) ,37℃孵箱内作用 4h。应用克隆形成方法 ,观察单纯照射和照射加HCPT对细胞的杀伤作用。计算细胞存活率 ,用单击多靶数学模型进行曲线拟合做图。结果 BGC 82 3细胞单纯照射组D0 值为 1 17Gy,Dq 值为 1 91Gy,N值为 5 14;照射加HCPT组D0 值为 0 95Gy ,Dq 值为 0 0 1Gy ,N值为 1 0 1;放射增敏比 (SER)为 1 2 3(1 17/ 0 95 )。CNE Ⅰ细胞单纯照射组D0 值为 1 6 0Gy ,Dq 值为 0 6 5Gy ,N值为 1 5 ;照射加HCPT组D0 值为 0 95Gy ,Dq 值为 0 0 1Gy ,N值为 1 0 1;SER为 1 6 8(1 6 / 0 95 )。结论 研究结果显示 ,HCPT具有一定的放射增敏作用 ,为临床的放疗和HCPT的联合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 王绿化杨伟志
- 关键词:羟基喜树碱放射增敏放射疗法肿瘤
- 胆管癌放射敏感相关基因的基因芯片实验研究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应用cDNA芯片技术进行肝外胆管癌放射敏感性相关基因表达谱差异分析。方法:将10只荷人胆管癌的裸鼠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照射纽,分别给予10Gy、20Gy单次照射剂量,6h和24h后提取肿瘤组织,利用一步法提取组织块或细胞中的总RNA,浓缩、纯化,逆转录合成掺入荧光分子的cDNA链探针,与21 522条人PCR微矩阵芯片杂交,用双通道激光扫描仪进行扫描并分析表达谱的差异。结果:人胆管癌细胞QBC939在10Gy、20Gy单次照射剂量照射后的基因表达谱分析,发现306条基因表达差异,其中27条功能基因与剂量、照射后时间一致相关(14条表达上调、13条表达下调)。结论:基因芯片能快速筛选胆管癌放射敏感性相关基因,为提高放射治疗疗效提供生物学依据。
- 钱晓军王剑锋翟仁友杨伟志陶然冯对平
- 关键词:胆管癌基因芯片
- 吉西他滨联合放射线照射对人胆管癌细胞放射增敏作用的实验研究被引量:5
- 2008年
- 目的研究和探讨吉西他滨联合放射线照射对胆管癌细胞的放射增敏作用。方法取指数生长期的胆管癌细胞(QBC939),采用细胞克隆形成分析法检测吉西他滨单药毒性,确定IC10、IC50和IC90作为下一步实验的药物浓度。将QBC939细胞分为对照组、单纯药物组、单纯照射组及照射前、后吉西他滨IC10、IC50和IC90浓度下作用24h组,X线照射剂量为0、1、2、4、6、8、10Gy。采用多靶单击数学模型拟合细胞存活曲线,分别用D0、Dq比计算放射增敏比(SERD0、SERD)。结果吉西他滨对QBC939细胞的IC10、IC50和IC90值分别为0.1、11.0、21.5nmol/L。吉西他滨低浓度(IC10)时只在照后给药且较低照射剂量区域(≤2Gy)表现出放射增敏作用(SERDq=1.52);中浓度(IC50)时照前给药增敏作用最广泛(SERD0=1.27,SERDq=116.93),照后给药只在较低剂量区域(≤2Gy)有放射增敏作用(SERDq=81.85);高浓度(IC90)时照射前后给药均具有一定放射增敏作用,但照前给药的作用明显强于照后给药。结论吉西他滨与X线联合应用具有一定的放射增敏作用,但应注意药物浓度及给药顺序。
- 王剑锋杨伟志黄强翟仁友
- 关键词:胆管肿瘤X线照射吉西他滨
- UCN-01提高肺腺癌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实验观察被引量:2
- 2002年
- 目的 观察p53基因突变的人肺腺癌细胞系 973照射后G2 期阻滞以及药物 7 Hydroxys taurosporine(UCN 0 1 )是否能去除此阻滞并增加放射敏感性 ,探讨UCN 0 1增加放射敏感性的机制。方法 用细胞培养和流式细胞仪技术分析X射线照射对 973细胞周期 (特别是G2 期阻滞 )的影响 ,观察UCN 0 1对放射引起的G2 期阻滞的影响。应用细胞克隆形成实验观察UCN 0 1对放射敏感性的影响。结果 照射明显导致 973细胞G2 期阻滞 ,未照射组 (对照组 )及 2、4和 6Gy组的G2 期比例分别为 1 4 .8%、42 .8%、55 .9%和 60 .5 % ,G2 期阻滞的程度与照射剂量呈正相关。UCN 0 1能够去除放射引起的973细胞G2 期阻滞 ,50、1 0 0、2 0 0和 40 0nmol/LUCN 0 1组G2 期比例由对照组的 35 .4%分别降至 2 3 .5 %、1 9.6 %、1 6 .3 %和 1 2 .4% ,UCN 0 1去除G2 期阻滞的程度与药物浓度呈正相关。UCN 0 1能明显降低放射后 973细胞的存活分数 ,2 0 0和 40 0nmol/LUCN 0 1组的放射增敏比分别为 1 .1 3和 1 .31。结论 UCN 0 1对 973细胞有放射增敏作用 ,机制可能与UCN 0 1去除放射引起的G2 期阻滞有关。
- 惠周光李晔雄杨伟志吴君心余子豪
- 关键词:UCN-01肺腺癌辐射增敏药细胞周期流式细胞术
- 改良“彗星”分析法检测实体肿瘤放射敏感性的方法学研究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改进和完善改良“彗星”分析法以更好地用于检测实体肿瘤的放射敏感性。方法门诊活检标本制成单细胞悬液,冰上照射后立即铺胶制板,在裂解液中裂解50min,漂洗后进行细胞电泳20min。PI染色后在荧光显微镜下采图并用专用软件进行图像分析。每例样品均设对照(包括外参对照和自身对照)和5Gy照射,并对活检样品的正常细胞和肿瘤细胞进行分类采图。观察指标为细胞DNA含量和尾力矩。结果影响实验室测定结果与临床肿瘤放射反应相关性的因素主要有:(1)取材较表浅样品中仅有淋巴细胞而无肿瘤细胞,从而导致实验室测定结果与临床肿瘤放射敏感性的吻合性下降;(2)样品中坏死细胞较多,使本底增高,是影响放射敏感性分析的重要因素;(3)增设淋巴瘤细胞作为外参对照可对实验系统误差进行校正,是质量控制不可缺少的环节;(4)对活检样品中正常细胞和肿瘤细胞进行分类采图能提高临床与实验室检测结果的吻合性。结论实验同时设置内、外参对照和对样品中肿瘤细胞和正常组织细胞进行分类采图,能不同程度提高实验室检测结果与临床肿瘤实际放射反应的吻和性。
- 雷明芳杨伟志高黎王冕荣蒋恒宋丽京
- 关键词:活检标本
- 头颈部癌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表达及其预后判断价值
-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头颈部癌组织中表达情况及其对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从2002年 12月至2003年12月对91例经病理证实的初治头颈部癌(HNC),其中鼻咽癌(NPC)87例,头颈部鳞癌(HNSCC)...
- 吴润叶高黎杨伟志易俊林黄晓东李素艳罗京伟肖建平徐国镇
- 文献传递
- 低氧对小鼠骨髓有核细胞微核形成的放射防护效应被引量:1
- 1991年
- 氧不仅是放射增敏剂,同时亦可视为一种有应用价值的放射防护剂。在呼吸低氧分混合气造成机体暂时低氧状态条件下照射,可使肿瘤周围正常组织氧分压迅速下降,得到一定防护,从而允许给予较常规更高的肿瘤治疗剂量,以期提高治疗比。本文报告实验小鼠在呼吸10.5%低氧混合气条件下照射,以骨髓有核细胞微核形成率为指标所取得的放射防护效应。
- 刘新帆杨伟志糜福顺殷蔚伯谷铣之
- 关键词:低氧微核放射增敏剂形成率有核细胞实验小鼠
- 模拟IMRT模式的生物效应研究初探被引量:36
- 2005年
- 目的模拟临床调强适形放疗的照射模式对人大肠癌细胞系HT-29进行生物效应变化的初步研究.方法采用指数生长期的HT-29细胞制成单细胞悬液,于接种后12 h内进行不同模式和剂量的照射.分成3个照射组:(1)急速照射组(包括0、1、2、3、5、7、10Gy共7个剂量点),剂量点的照射完成时间为0~5 min,剂量率为6 Gy/min;(2)IMRT照射模式组(包括15 min完成照射组及30min完成照射组),剂量率同上,每组所含照射剂量点同急速照射组,其中15min和30min照射组指各剂量点完成照射时间分别是15 min和30min.采用成克隆分析法计算存活分数,运用多靶单击数学模型拟合曲线,求出Do、Dq等参数值.结果急速照射组、15 min照射组和30 min照射组的Dq值分别为1.54、1.74和1.72Gy;Do值分别为0.82、0.89和1.00Gy;SF2分别为0.448、0.548和0.558.结论 IMRT模式下随分次照射时间的延长,相对剂量率降低,从而导致生物效应下降.
- 钱立庭杨伟志刘新帆
- 关键词:细胞存活曲线生物效应IMRTHT-29细胞照射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