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彬
- 作品数:10 被引量:144H指数:8
- 供职机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科学和技术研究课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更多>>
- 古建筑木结构燕尾榫节点弯矩-转角关系理论分析被引量:26
- 2014年
- 基于燕尾榫节点受力机理的分析,对燕尾榫节点的转动弯矩进行了理论分析,推导了燕尾榫节点弯矩-转角理论计算公式,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理论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在计算公式的基础上,对燕尾榫节点转动弯矩的影响参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摩擦系数的增大,燕尾榫节点的转动弯矩和初始转动刚度也逐渐增大;当摩擦系数超过0.5时,节点的初始转动刚度增加幅度逐渐减小;榫头长度和榫头的"收乍"角度的增大均能够提高燕尾榫节点的转动弯矩以及初始转动刚度;榫头高度的增大能够一定程度地提高燕尾榫节点的转动弯矩,但对节点的初始转动刚度影响不大。所得结果可为古建筑木结构的受力分析提供依据。
- 谢启芳杜彬张风亮郑培君许清风
- 关键词:古建筑木结构受力机理弯矩-转角关系转动刚度
- 古建筑木结构叉柱造式斗栱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被引量:28
- 2015年
- 斗栱是中国古建筑特有的形制,具有建筑装饰、传递荷载和耗能减震等综合作用。为研究叉柱造式斗栱节点的抗震性能,以独乐寺观音阁平座层叉柱造式斗栱为研究对象,参照宋《营造法式》三等材的营造方法,制作5个叉柱造式斗栱节点。通过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研究叉柱造式斗栱节点的破坏形态、滞回特性、抗转动承载力、转动刚度、刚度退化和耗能等抗震性能,分析不同营造形式、不同竖向荷载等因素对斗栱节点抗震性能的影响以及双朵斗栱协同工作效应。试验结果表明:叉柱造式斗栱节点主要破坏形态是柱叉、散斗的劈裂,栌斗的开裂和受压屈服,枋弯曲断裂以及构件的分离与滑移。斗栱节点的弯矩-转角滞回曲线呈"S"形,滞回环"捏缩"效应明显;双枋斗栱节点的滞回曲线对称性好,而单枋斗栱节点的正、负向滞回曲线显著不对称。斗栱节点弯矩-转角骨架曲线的发展过程可划分为基本弹性阶段、弹塑性上升阶段和平稳破坏阶段三个阶段,并根据试验结果建立斗栱节点的弯矩-转角简化计算模型。竖向荷载越大,节点抗转动承载力和转动刚度越大,根据试验结果建立斗栱节点转动刚度的竖向荷载影响系数计算公式。研究成果对我国叉柱造式古建筑木结构的保护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谢启芳向伟杜彬郑培君吴波
- 关键词:古建筑木结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转动刚度抗震性能
- 古建筑木结构燕尾榫节点弯矩-转角模型研究被引量:29
- 2016年
- 古建筑木结构燕尾榫节点由于其独特的构造特征而具有与其他节点不同的性能,已有的分析模型不能完全适用于燕尾榫节点。在分析燕尾榫节点受力机理的基础上,根据节点的力学平衡和变形协调关系对燕尾榫节点的弯矩-转角关系进行了理论推导,结合已有的燕尾榫节点拟静力试验结果,提出了以屈服点、极限点为特征点的燕尾榫节点弯矩-转角双折线模型,给出了模型特征点参数计算公式。结果表明,用该模型所得弯矩-转角曲线与试验骨架曲线基本吻合。研究成果可为古建筑木结构的修缮加固提供理论依据。
- 谢启芳杜彬钱春宇郑培君李双张风亮
- 关键词:古建筑木结构受力机理
- 废橡胶粉在混凝土中的资源化利用被引量:16
- 2014年
- 将废橡胶粉掺入混凝土是解决废橡胶资源利用和环境污染的好办法,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阐述了废橡胶粉在普通混凝土、再生混凝土中的应用现状,建议今后应拓宽废橡胶粉在其他建筑材料中的应用,为废橡胶粉的深入研究和利用提供了方向。
- 蒋连接杜彬佟彤
- 关键词:废橡胶粉橡胶混凝土再生混凝土资源化利用
- 苏北8度区农村房屋抗震性能调查研究
- 2014年
- 苏北8度区的3个村庄的房屋抗震性能的调查结果显示当地农村房屋的抗震性能普遍低下.从结构体系、抗震构造措施和施工质量三个方面分析当地常用的砖混结构、砖木结构房屋在抗震性能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提高房屋抗震性能的技术措施,建议政府为当地新农村建设提供切实服务.
- 蒋连接杜彬佟彤
- 关键词:农村房屋抗震性能结构类型抗震构造措施
- 残损古建筑木结构燕尾榫节点抗震性能试验研究被引量:27
- 2015年
- 残损是现存古建筑木结构的普遍状况,显著地降低了结构的抗震性能。为研究残损对燕尾榫节点抗震性能的影响,参照宋《营造法式》殿堂三等材的尺寸要求,制作了3个比例为1∶3.2的燕尾榫节点模型,包括1个完好节点、1个模拟榫头真菌腐朽的残损节点和1个模拟榫头虫蛀的残损节点。榫头真菌腐朽和榫头虫蛀分别采用在榫头表面钻一定深度的孔和在榫头钻通孔的方法来模拟。通过低周反复加载试验对残损节点的破坏特征、弯矩-转角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和耗能性能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残损燕尾榫节点抗震性能的退化规律。结果表明:残损燕尾榫节点的破坏形态与完好节点的破坏形态类似,主要表现为榫头和卯口有明显的挤压变形、榫头沿枋纵向部分拔出,枋柱整体完好,但残损节点的榫头拔出更早、拔出量更大,模拟虫蛀节点有榫角被挤碎;残损燕尾榫节点的滞回曲线也有明显的"捏缩"效应,但滞回环饱满度较差;残损节点的转动弯矩、转动刚度均明显低于完好节点,但耗能能力基本不变化;当两种不同残损类型的残损程度相近时,人工模拟真菌腐朽节点的转动弯矩更高、转动刚度更大。
- 谢启芳杜彬李双向伟郑培君
- 关键词:古建筑木结构残损低周反复荷载试验抗震性能
- 古建筑木结构燕尾榫节点抗震性能及尺寸效应试验研究被引量:32
- 2015年
- 为研究燕尾榫节点的抗震性能,考虑竖向荷载、普柏枋、雀替及尺寸效应的影响,对7个按宋《营造法式》制作的燕尾榫节点模型进行了水平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对比分析节点的破坏形态、滞回特性、转动弯矩、转动刚度和耗能等抗震性能及其随各影响因素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燕尾榫节点破坏主要表现为榫头部分拔出,榫头与卯口间产生明显挤压变形,枋、柱整体完好;未施加竖向荷载的节点出现榫头沿柱纵向滑移现象;带普柏枋节点榫头拔出量较小,在普柏枋与馒头榫连接边缘发生局部剪切变形;带雀替节点在转角较大时,通过暗销连接的枋与雀替逐渐分离。节点弯矩-转角滞回曲线以反"Z"形为主,有明显的"捏缩"效应;竖向荷载越大,滞回曲线越饱满;带普柏枋燕尾榫节点的滞回曲线更平滑,对称性较好;带雀替燕尾榫节点的滞回曲线左右明显不对称。燕尾榫节点的正向转动弯矩随竖向荷载的增大而逐渐降低,而反向转动弯矩逐渐提高;普柏枋显著提高了节点的正反向转动弯矩,而雀替仅提高节点的正向转动弯矩。带普柏枋节点的转动刚度较大,而耗能能力较弱;雀替在与枋脱离前可以有效提高节点的耗能能力。不同尺寸燕尾榫节点的转动弯矩与转动刚度不满足模型相似关系,拟合的尺寸影响关系可为实际工程提供理论参考。
- 谢启芳杜彬向伟郑培君崔雅珍张风亮
- 关键词:古建筑木结构雀替拟静力试验抗震性能尺寸效应
- 古建筑木结构燕尾榫节点抗震性能研究
- 古建筑是不可再生的珍贵文化资源,对其进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古建筑以木结构为主,木结构构件间通常采用榫卯连接,无需一钉一铁,榫卯连接是我国古建筑木结构的主要特色之一。在地震作用下,榫卯间的挤压摩擦对木结构有良好的消能减...
- 杜彬
- 关键词:古建筑木结构雀替残损低周反复荷载试验
- 文献传递
- 残损古建筑木结构叉柱造式斗栱节点抗震性能退化规律研究被引量:17
- 2014年
- 为研究残损叉柱造式斗栱节点的抗震性能及其退化规律,以独乐寺观音阁平座层叉柱造式斗栱为研究对象,参照宋《营造法式》三等材的营造方法,制作4个叉柱造式斗栱节点,并采用人工模型方法,模拟构件表面腐朽、虫蛀及裂缝等三类残损斗栱节点。通过低周反复荷载试验,研究残损斗栱节点的破坏形态、滞回性能、抵抗弯矩承载力、转动刚度、耗能及其退化规律。试验研究表明:残损叉柱造式斗栱节点的破坏形态与完好斗栱节点相似,残损节点模型的破坏更显著、更严重;残损斗栱节点的弯矩-转角滞回曲线呈弓形,滞回环捏缩效应较小,层间滑移现象减弱;不同残损斗栱节点的抵抗弯矩承载力和转动刚度都有一定程度的降低;残损节点的耗能能力都有所提高;残损斗栱节点仍具有较好的变形能力和延性。初步建立了节点的残损度与其抗震性能退化之间的关系。研究成果对我国现存叉柱造式古建筑木结构的残损评估和保护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谢启芳向伟杜彬郑培君
- 关键词:古建筑木结构残损低周反复荷载试验抗震性能
- 代际互助模式下的助老型家庭居住特征及空间策略研究
- 2000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达到1.3亿人;2010年,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8亿;2015年末,60周岁及以上人口2.12亿人,占总人口的15.5%,数据显示我国于1999年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并以惊人的速度发展着...
- 杜彬
- 关键词:建筑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