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莹
- 作品数:20 被引量:126H指数:8
- 供职机构:山西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大豆抗源抗SCN过程中POD酶动态分析被引量:14
- 1999年
- 通过对大豆抗源抗孢囊线虫(SCN)过程中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酶谱的变化研究,探讨了大豆抗源在抗病过程中是通过提高体内POD酶活性来抵御SCN的侵染,抗源品种POD活性和酶谱呈动态变化。在侵染高峰期(30~35d),高抗抗原体内POD酶活性最强,酶谱着色较深;而感病品种在侵染高峰期POD酶活性降至最低值,且一些酶带受损以至消失。另外,证实了POD酶在抗病过程中参与木质素的合成。抗病过程中酶活性强弱及酶谱表达形式可作为大豆抗源抗性强弱的生理指标。
- 乔燕祥高平平李莹李莹刘剑华
- 关键词:过氧化物酶大豆孢囊线虫酶谱
- 三个大豆雄性不育系的发现和研究初报被引量:11
- 1988年
- 本文报道了从三个不同途径发现的3个大豆雄性不育系,并做了初步的利用研究.其实际应用主要受其雌性可育性程度和天然传粉媒介物两个因素的影响.半显性不育系的发现为大豆雄性不育研究提供了新的材料.
- 李莹卫保国王志
- 关键词:大豆雄性不育系
- 大豆种间杂交亲本及F_5酯酶同工酶谱的研究被引量:6
- 1989年
- 利用同工酶的电泳分析方法,探讨大豆种间杂交后代的进化与酶谱变化的相关性,证明酶带数目的增加与种皮颜色的进化、百粒重的提高、偏母型的增加呈正相关.具突变酶带者有可能获得优良的突变体,为育种提供丰富的中间材料.
- 赵丽哲李宝珠李莹乔燕祥高平平
- 关键词:大豆酯酶同功酶种间杂交
- 全文增补中
- 山西省大豆品种生态分析——Ⅲ 栽培大豆化学成分的组成与地理分布被引量:7
- 1990年
- 本文研究了山西省5个大豆生态区,239个大豆地方栽培种的蛋白质、脂肪及各种脂肪酸的化学成分和地理分布,结果与其它农艺性状一样,形成明显的生态分布特点,其化学成分相互间存在着互为消长的关系,同时在大豆的不同栽培类型、不同种皮颜色间也有明显差异。
- 李莹
- 关键词:大豆生态分析化学成分
- 大豆隐性雄性不育系的应用及轮回选择被引量:2
- 1992年
- 采用不同方法处理,先后获得5个大豆雄性不育系。同时创造出3个具有多亲本血缘的雄性不育系集团,通过轮回选择,获得一批具有特殊性状的杂种后代及品系.其中晋品88—1、晋品88—2两个姊妹系具有不同熟期,丰产、大粒等特点,青皮青瓤,是适于城市菜用及多种用途的优异种质.
- 李莹李原萍
- 关键词:大豆三系配套轮回选择
- 大豆品种对孢囊线虫4号生理小种抗性的遗传研究被引量:23
- 1996年
- 1991年以抗大豆孢囊线虫(SCN)4号生理小种的兴县灰布支黑豆、中感或中抗(应县小黑豆)、感和高感4个品种为亲本,采用完全双列杂交配制12个组合,在抗、中感(中抗)×感和高感5个正交和4个反交组合中,F1全部感病,F2抗、中感(中抗)和感与高感分离为1:15的比率,测交分离为1:3比率。在抗×中感(中抗)的正反交组合中,F1表现抗病,F2抗和中感(中抗)分离3:1比率,测交为1:1比率,这些组合的结果经x2测定均符合予期比率。因此,确定上述两个抗源品种的抗性受1对显性基因和2对重叠的隐性基因控制。
- 李莹李原萍张昕艳杨桂莲
- 关键词:大豆孢囊线虫抗性抗病育种
- 高抗大豆孢囊线虫1、3、4号小种新品系创制及抗源品种的遗传
- 李莹李原萍张昕艳
- 关键词:大豆孢囊线虫抗源品种
- 大豆种间杂交质量性状的遗传变异被引量:6
- 1991年
- 对大豆种间杂交后代质量性状的研究结果表明,脐形、粒形两个性状最易稳定,可进行早代选择.花色、茸毛色、脐色、泥膜等性状的遗传,F_1有明显的显隐性关系,F_2基本分离为3∶1的比例,受单基因控制,但有些组合出现9∶7、13∶3的比率,说明有两对基因影响这些性状,且有互补或抑制基因存在.结荚习性和叶形是典型的生态性状,随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但叶形从尖叶到圆叶,植株从匍匐到直立均有各种过渡类型.并且呈连续分布,又表现数量性状的特征,特别是种皮色的分离更为复杂.因此,可以说数量性状和质量性状.是不能截然分开的,主要取决于分级标准.分级标准越细,类型越多,越接近实际.
- 李莹
- 关键词:大豆种间杂交质量性状
- 大豆抗孢囊线虫4号小种的遗传和转育被引量:19
- 1990年
- 根据4个抗×感杂交组合的F_2抗、感分离比率(1:15)提出,大豆对孢囊线虫4号小种的抗性受2个隐性基因控制。以应县小黑豆和兴县灰皮支黑豆抗源为核心,与武乡白等优良品种杂交,获得一批黄种皮、抗病及具有不同农艺性状特点的高代育种材料。
- 王志李莹
- 关键词:大豆孢囊线虫转育
- 抗大豆胞囊线虫4号生理小种新品系的选育被引量:24
- 1994年
- 采用兼抗大豆胞囊线虫1,3,4,5号生理小种的兴县灰布支黑豆、五寨赤不流黑豆和应县小黑豆等抗源与生产上广泛应用的优良品种杂交,经多年选择培育,获得14个抗大豆胞囊线虫4号小种的黄粒新品系,历年鉴定,抗性稳定,根系胞囊平均在10个以下,其中10个品系根系胞囊在3以下,属高抗材料,并且表现直立不倒,百粒重比抗源亲本提高50%以上,产量大大提高,折合亩产125~150kg,均超过抗源亲本的10%~15%,接近或超过高产亲本的产量,可在生产上直接应用,特别是在黄淮海地区受4号小种侵染的重病区应用,也可作为育种的中间材料。
- 李莹李原平赵卫红
- 关键词:大豆胞囊线虫抗性育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