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荣勇

作品数:4 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成都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理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催化
  • 3篇催化剂
  • 2篇一氧化碳
  • 2篇
  • 1篇氧化铝
  • 1篇氧化碳
  • 1篇三氧化二铝
  • 1篇启发式教学
  • 1篇氢化
  • 1篇氢化物
  • 1篇热分解
  • 1篇热分解过程
  • 1篇热分析
  • 1篇热分析法
  • 1篇羰基
  • 1篇无机
  • 1篇无机化学
  • 1篇化物
  • 1篇甲烷
  • 1篇甲烷化

机构

  • 3篇成都中医药大...
  • 2篇四川大学

作者

  • 4篇李荣勇
  • 3篇胡常伟
  • 2篇田安民
  • 2篇陈豫
  • 1篇明虹
  • 1篇卞金辉
  • 1篇陈娜
  • 1篇陈耀强
  • 1篇李平

传媒

  • 1篇分子催化
  • 1篇四川大学学报...
  • 1篇成都中医药大...
  • 1篇天然气化工—...

年份

  • 1篇2007
  • 1篇1997
  • 2篇199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用热分析方法研究制备Ni/Al_2O_3催化剂过程中的热分解过程被引量:2
1997年
以Ni(NO3)2·6H2O为参照物,用热重分析和差热分析方法,通过研究一系列不同Ni负载量的Ni(NO3)2/Al2O3的热分解过程发现,无论是在空气气氛还是氮气气氛中,纯Ni(NO3)2·6H2O的分解均是分五步进行的,其中前四步为脱水,后一步是Ni(NO3)2分解为Ni2O3.当Ni(NO3)2负载于Al2O3表面后,其分解情况随载Ni量的不同而发生变化.与纯Ni(NO3)2·6H2O相比,负载后的样品的脱水变得更为容易了.在最终含Ni3%的样品上,分解过程仅有两步:第一步是在较低温度下失水,第二步则是Ni(NO3)2分解为NiO.随着Ni含量的增高,失水又开始分步,并向Ni(NO3)2·6H2O的分解靠近.总的说来,Ni(NO3)2的分解变得容易了,它能在更低温度下分解。
李荣勇胡常伟杨争陈一权田安民
关键词:热分析法催化剂三氧化二铝热分解
浅谈“启发式教学”在无机化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体会被引量:1
2007年
卞金辉陈娜李荣勇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无机化学教学过程
CO_2与CO在Ni/Al_2O_3催化剂上的吸附行为
1995年
对比研究了不同还原温度下CO2与CO在Ni/Al2O3催化剂上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在523K、573K、673K和723K还原后形成的Ni物种均是良好的CO吸附中心,且随着还原温度的升高,CO吸附量增大。但当还原温度升高至773K时,催化剂对CO的吸附能力急剧下降。对CO2而言,仅当催化剂经573K还原时可获得良好的CO2活化吸附中心,773K还原时则与CO的吸附相似,催化剂几乎丧失对CO2的吸附能力。不同的还原温度,不仅造成催化剂上吸附中心数目的改变,同时催化剂上吸附中心的性质也要发生变化。对CO2的活化吸附需要与CO不同的吸附中心。
胡常伟陈豫田安民李荣勇
关键词: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铝催化剂
CO和H_2与Ni基催化剂的相互作用研究被引量:4
1995年
用活性测试和程序升温动态红外光谱方法研究了CO和H_2在Ni/Al_2O_3催化剂上的行为,并用量子化学从头算方法进行了模拟表征。结果表明,在较低温度下,CO在Ni/Al_2_O3上的线式吸附态与桥式吸附态相比,桥式对CO压力更敏感,而线式则对温度更敏感,桥式吸附的CO在473K附近发生歧化反应,而线式则要在523K以上才发生歧化。线式吸附的CO在410K附近就开始与H_2反应生成CH_4,而桥式则要在423K以上才能发生反应。CO先于H_2吸附及与H_2共吸附的动态红外光谱发现,两条件下均发生2060cm ̄(-1)和1900cm ̄(-1)附近两谱带强度在423到523K之间随温度变化而同步变化,并伴以频率向低波数移动。量子化学从头算模拟研究表明,两谱带强度的这一同步变化可能是镍羰基氢化物的生成引起的,计算预测,1H镍羰基氢化物为直线结构,2H镍羰基氢化物为C_(2v)。结构。在CO加H_2生成CH_4过程中,可能经历了镍羰基氢化物的步骤。
胡常伟陈耀强李平明虹陈豫田安民李荣勇
关键词:一氧化碳羰基氢化物甲烷化催化剂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