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彦
- 作品数:7 被引量:39H指数:2
-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美国中华医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不同切变应力区动脉内皮细胞形态的扫描电镜观察
- 1993年
- 动脉粥样硬化(AS)好发于动脉的特殊部位,如动脉的分叉或弯曲处,从血流动力学观点来看,这是与这些部位的不同切变应力有关。我们采用20个样本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1)低切变应力区(主动脉弓腹侧或腹主动脉叉外侧壁)内皮细胞呈多形而不规则,排列无序,细胞表面多绒毛且连接紧密。(2)高切变应力区(主动脉弓背侧或腹主动脉叉内侧壁)内皮细胞呈“梭形”,排列与血流轴流方向一致,细胞表面较少绒毛且可见细胞间隙,在某些较大“峡谷”样间隙处见到大量胶原纤维。因此高切变应力区内皮细胞损伤大于低切变应力区。
- 王克强杨俊华吴国强于彦铮吴铁南李文彦
-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内皮细胞
- 乙酰胆碱转移酶单克隆抗体在大鼠脊髓前角和延髓脑神经运动核的定位及其图象分析被引量:1
- 1993年
- 用免疫细胞化学ABC法研究乙酰胆碱转移酶(ChAT)单克隆抗体在脊髓前角和延髓脑神经运动核的定位。结果发现脊髓各个节段的前角运动神经元、胸髓侧角、骶副交感核部位和延髓脑神经运动核(舌下神经核、迷走神经背核和疑核)均有ChAT标记的细胞。形态多样,有多极形、三角形、椭圆形和梭形不等。利用VIDS-Ⅲ型图象分析仪对ChAT标记神经元胞体进行了圆直径、周长和面积测量分析。结果还提示ChAT阳性神经元的分布与背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胸髓侧角、骶副交感核,脑神经运动核的部位一致,ChAT是上述神经元的重要递质之一,可能与躯体运动、内脏活动的调节有关。
- 李文彦刘才栋蒋文华徐志翔
- 关键词:脊髓延髓乙酰胆碱转移酶
- 胰岛素、高血糖素与生长抑素在生后发育中大鼠颌下腺的免疫定位与定量被引量:1
- 1991年
- 用胰岛素(I)、高血糖素(G)和生长抑素(Ss)3种抗血清作免疫组化染色,对在生后发育中的大鼠颔下腺进行光镜观察。结果:自生后第2周开始,3种抗血清的阳性反应产物定位于所有导管上皮细胞的核周质及顶部胞浆内。以后染色逐渐加强,至8周接近成体水平。用图像分析和放射免疫法测定其含量,以I最高,G次之,Ss最少。提示颔下腺导管系细胞可能是存在于消化道的另一组参与体内血糖平衡的内分泌细胞。
- 严敏谷华运施达仁李文彦
- 关键词:胰岛素高血糖素生长抑素颌下腺
- 影响生物瓣寿命因素的探讨被引量:1
- 1994年
- 目前生物瓣的上要问题是如何延长其使用寿命(其中还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原发性组织衰坏),我们认为衰坏的原因之一是由于处理过程中生物瓣组织结构的完整性受到破坏所至,本文取狗心包片10个(0.5cm^2).在不同时间内行常规电镜处理及扫描电镜观察,结果:(1)新鲜心包浆膜面一层致密纤细的微绒毛覆盖:(2)4~8小时心包表面呈片状脱落:(3)20小时后表面绒毛短缩、集聚成“珊瑚”状.细胞间隙变大.胶原纤维暴露:(4)冷冻3天后心包结构完好.我们也观察了1985年及1987年中山医院制作的牛心包瓣,均发现有上述损伤.1985年心包瓣损伤更重.有此认为心包结构与固定时间,处理方式密切相关 心包表面的微绒毛的完整与否是心包受损的早期敏感指标.为了延长生物瓣的使用寿命.其制作及处理过程方法改进是十分重要的.
- 王克强于彦铮任长裕杨俊华吴铁南黄德桥李文彦
- 关键词:生物瓣
- 大鼠最后区和尾侧延髓5-羟色胺免疫细胞化学定位被引量:2
- 1992年
- 本文应用免疫细胞化学PAP法研究5-羟色胺样免疫反应阳性结构在大鼠最后区(AP)和尾侧延髓内的定位.结果发现5-HT样轴突和轴突终末,主要位于AP腹侧和腹外侧边缘,呈高密度串珠状或点状膨体终末,在中央部分则分布稀少.这些串珠状轴突终末还分布在延髓中央管、尾侧延髓孤束核、迷走神经背核和舌下神经核等处.然而,5-HT能标记的胞体和轴突仅发现在延髓中缝隐核、中缝苍白核和尾侧延髓腹外侧区内.本实验证实的最后区、延髓中央管和延髓腹外侧区尾侧的5-HT免疫反应定位,在国内尚未见文献报道.上述结果为深入探讨5-HT在呕吐、内脏感觉通路中的作用以及阐明5-HT神经递质通路等提供了形态学依据.
- 刘才栋李文彦管建莲蒋文华
- 关键词:延髓免疫细胞化学血清素
- 单甲氧基聚乙二醇-超氧化物歧化酶减轻低氧对兔心肌超微结构损伤
- 1997年
- 用雄性日本大耳兔(2.5~3 kg)每组5~12只.除常氧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分别模拟海拔高度5000m低压性低氧24h,左右心室肌超微结构损伤明显,主要表现为线粒体膜破损,嵴部分消失.肌丝间隙增大.肌原纤维断裂.溶酶体增多,糖原颗粒减少.低氧前由股静脉注入单甲氧基聚乙二醇-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兔,肌原纤维排列整齐.线粒体含量丰富嵴密集,与肌原纤维基本呈平行.另测定低氧不同时间左右心室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除低氧24 h左心室肌丙二醛增加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余丙二醛含量增加和超氧化物歧化酶酶活性下降均无统计学意义.提示,超氧自由基(O_2^-)在低氧导致兔心室肌超微结构损伤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可能主要在低氧初期,单甲氧基聚乙二醇-超氧化物歧化酶清除了血液中增殖的过量O_2^-,抑制血液中脂质过氧化反应,因而保护心肌超微结构免受低氧伤害.
- 韩沾元陈铭姜世香李文彦
- 关键词:低氧心肌损伤超氧化物歧化酶超微结构
- 人骨骼肌失神经后细胞增殖状态的变化——PCNA免疫组化研究被引量:34
- 1996年
- 了解人体骨骼肌失神经后细胞增殖状态的变化规律,初步探讨可能反映肌肉不可逆改变的指标。方法:42周周围神经损伤术中取材。(1)HE染色:VIDSⅢ图象分析系统测肌细胞的截面积。(2)增殖细胞核抗原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统计阳性染色细胞核数。结果:神经损伤后不同时间组肌细胞的截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宋浩东顾玉东徐元鼎李文彦
- 关键词:失神经肌肉细胞增殖增殖细胞核抗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