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慧明

作品数:35 被引量:271H指数:10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2篇政治法律
  • 11篇环境科学与工...
  • 7篇天文地球
  • 6篇经济管理

主题

  • 14篇气候治理
  • 13篇全球气候治理
  • 10篇气候
  • 8篇生态现代化
  • 7篇欧盟
  • 7篇全球气候
  • 6篇气候变化
  • 5篇人类命运
  • 5篇共同体
  • 5篇国际气候
  • 4篇生态
  • 4篇国际气候谈判
  • 3篇全球气候变化
  • 2篇低碳
  • 2篇低碳发展
  • 2篇生态文明
  • 2篇生态现代化理...
  • 2篇碎片化
  • 2篇碎片化时代
  • 2篇谈判

机构

  • 19篇山东大学
  • 15篇济南大学
  • 7篇中共中央编译...
  • 2篇山东省人民政...
  • 1篇山东社会科学...
  • 1篇山东财经大学
  • 1篇柏林自由大学

作者

  • 35篇李慧明
  • 2篇李彦文
  • 1篇李昕蕾
  • 1篇李霞
  • 1篇刘雨辰
  • 1篇王敏

传媒

  • 4篇世界经济与政...
  • 4篇鄱阳湖学刊
  • 3篇欧洲研究
  • 2篇国际展望
  • 1篇人民论坛
  • 1篇国际观察
  • 1篇世界经济与政...
  • 1篇教学与研究
  • 1篇东岳论丛
  • 1篇福建师范大学...
  • 1篇人文杂志
  • 1篇当代亚太
  • 1篇法国研究
  • 1篇南京政治学院...
  • 1篇唯实
  • 1篇学术论坛
  • 1篇学习月刊
  • 1篇太平洋学报
  • 1篇南京工业大学...
  • 1篇社会科学文摘

年份

  • 3篇2024
  • 2篇2023
  • 3篇2022
  • 4篇2021
  • 3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4篇2011
  • 3篇2010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变局下的全球气候治理与中国的战略选择——基于首次全球盘点的分析被引量:1
2024年
2023年迪拜气候大会完成了对《巴黎协定》的首次全球盘点,明确指出《巴黎协定》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但各缔约方尚未集体步入实现《巴黎协定》的宗旨及其长期目标的轨道,距离实现这一目标仍存在巨大差距。这次气候大会也确定了转型脱离化石燃料的路线图,以便在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这标志着化石燃料时代终结的开始,也表明绿色转型的时代潮流不仅不可逆转,而且转型的步伐在未来十年将持续加快。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气候治理的紧迫性显著上升。作为国际社会的负责任大国和全球气候治理的关键行为体,中国需要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高度出发,利用首次全球盘点向国际社会发出清晰信号,坚定推进自身“双碳”目标的实现,积极推动和引领全球低碳转型,为实现全球气候治理目标贡献更大力量。
李慧明向文洁
关键词:全球气候治理
生态现代化:全球环境革新竞争中的战略选择被引量:4
2010年
生态现代化——可以理解为系统性的生态革新与扩散——迄今为止体现着环境改善的最大潜能。一般而言,现代化和革新竞争的市场逻辑以及全球性环境需要的市场潜力,是生态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而最近出现的另外两个因素则构成了其进一步发展的促动性因素:一是明智的环境管治日益突出的重要性,二是全球环境治理行为体架构的日益复杂化使得污染企业的风险扩大,并因此产生促进其生态革新的压力。尽管有这些有利的框架条件,但是生态现代化战略仍然存在一些内在的局限,这些局限包括:市场化技术不可能解决所有环境问题,经济增长("N型曲线"困境)以及"生态现代化失利者"的强力抵制抵消了渐进的环境改善。在这种背景下,环境问题的结构性解决似乎不可或缺。基于此,生态革新应该以管理的转型或环境政策的生态化结构性转变为支撑,后者具有创造性且影响深远,但应该力求避免"创造性破坏"的出现。
马丁.耶内克李慧明李昕蕾
关键词:生态现代化环境治理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在《巴黎协定》中的演变及其影响被引量:12
2017年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是全球气候治理的核心原则与法律支柱。虽然《巴黎协定》仍然强调遵循该原则,继续视其为新气候治理体制的核心原则,但与京都时代、后京都时代相比,"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动态演变:缔约方的责任日益趋同,以自下而上的"国家自主决定贡献"取代"有区别"的责任;缔约方的分类由京都时代的"二分法"(附件一国家与非附件一国家)演变为实质上的"三分法"(发达国家,最不发达国家与小岛屿发展中国家,其余发展中国家);缔约方责任划分的基础从静态的"历史责任+经济能力"向动态的"历史责任+现实责任+经济能力"转变。作为全球气候治理的一项核心原则,"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在后巴黎时代的全球气候治理中仍然具有关键意义,其形式不会发生重大变化。但是,各方对"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的解读,"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重新法律化的过程依然充满了激烈的政治博弈。
李慧明李彦文
关键词:全球气候治理
生态现代化与气候谈判
全球气候变化是当今世界面临最严峻的全球性挑战之一。在国际气候治理中欧盟采取了积极的政策立场,成为全球减排行动中最主要的推动者,并发挥领导带头作用。特别是2001年美国退出《京都议定书》之后,面对世界上唯一超级大国和最大温...
李慧明
关键词:全球气候变化生态现代化欧盟国际气候谈判立场
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国际秩序转型被引量:25
2021年
中国的快速发展对国际秩序转型将产生怎样的影响已成为中外学界讨论的热点问题。然而,鉴于对国际秩序内涵及其构成要素理解上的差异,学界对这一问题仍然各执一词。近年来,中国大力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已经成为当前中国看待和处理国际关系的重要价值性原则,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中国的国际秩序观。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国际秩序转型二者关系的探讨是回答上述问题的关键。作者认为,国际秩序就是特定国际体系中在某种国际格局基础上主要国家按照某种特定国际规范互动的一种状态,国际主流价值观、国际规范与制度以及国际组织中规则制定权分配构成国际秩序的基本要素。国际秩序转型可分为三种类型,即基于国际主流价值观转变的国际观念转型、基于国际规范与制度变迁的国际制度转型以及基于国际规则制定权转移的国际领导转型。作为一种国际理念及未来愿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影响了国际秩序三个要素的变化,推动了一种新型国际秩序的构建。中国推动构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下的新秩序实质上是真正坚持和弘扬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核心的多边主义和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人类命运共同体所要建构的"五个世界"及国际秩序转型的三种类型构成了分析人类命运共同体下新国际秩序的十五个维度,反映了中国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下的清晰秩序蓝图及转型路径。
李慧明
关键词:国际秩序转型《联合国宪章》多边主义
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生态现代化战略——意大利马尔凯大区发展模式的启示
2013年
生态现代化理论认为一种前瞻性的环境友好政策可以通过技术革新和市场机制促进工业生产率的提高和经济结构的升级,并取得经济发展和环境改善的双赢结果。意大利马尔凯大区在实现工业化的进程中,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加强环境立法强化环境管治,以传统制造业为突出特色,依靠技术革新推动环境与经济的双赢,立足本土自然和历史禀赋,以高水平的创造力和革新能力维持了可持续增长,并以较高的开放程度促进地区均衡发展。马尔凯大区的发展模式是一种生态现代化发展战略,这种发展模式为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转型提供了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启示:必须强调环境保护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极端重要性,以技术革新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双赢;进一步扩大开放程度,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依靠国家发展战略,大力发展生态产业,打造"生态经济"新增长极。
李慧明李彦文
关键词:生态现代化生态文明生态经济
百年变局下中国与世界的复合生态关系及中国的责任担当被引量:4
2021年
从人类社会发展的深层次来看,百年变局是传统发展范式危机以及与之相应的全球气候变化危机。地球已经进入一个由人类主导的人类世,人类活动已经成为地球系统动态变化的主要驱动力。鉴于中国本身的人口和经济规模,中国与世界在物质互通、制度互构和理念互融几个层面已经形成日益深入的复合生态关系,中国已经成为影响并重塑世界良好生态环境的关键性力量。在此背景下,中国的发展转型肩负着四重使命:为解决新时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为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为广大后发的发展中国家探寻新发展道路提供经验借鉴和启示,拓展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为推动全球性绿色发展潮流和低碳转型作出中国的贡献,推动世界向低碳或零碳经济模式转型;通过自身的成功发展转型,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下的新型世界秩序注入强大动力。中国实现这些使命也面临着来自内部高煤炭的能源结构、经济增长的刚性需要,以及来自外部的美欧联合限制中国科技创新、“逆全球化”与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现实主义政治回归等因素的制约。中国必须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战略高度出发,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融入当前的全球“碳中和”潮流。
李慧明
关键词:人类世
环境治理中的公众参与:理论与制度被引量:12
2011年
公众参与是环境治理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原则。环境治理中的公众参与是指在公共当局(主要是政府及其管理机构)和有关企事业单位所进行的与环境相关的活动中,利益相关的个人、团体和组织(比如环境NGOs)获得相关信息,参与有关决策,并督促有关部门有效实施相应的环境政策,以保障自身的权利并促进环境改善的所有涉及环境问题的活动。自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环境运动兴起以来,公众参与随着环境运动的演变发生了诸多变迁。公众参与环境治理既是一项基本的人权,也是促进民主政治发展、更加有效达到环境治理目的的一条重要途径。从审议民主视角来看,公众参与也是实现公民环境权的一种主要体现方式。国家必须创设有效的制度和参与渠道来保障环境治理中的有效公众参与,以最终实现环境问题的有效解决。
李慧明
关键词:环境治理公众参与环境运动
全球气候治理新变化与中国的气候外交被引量:14
2017年
《巴黎协定》的达成在全球气候治理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巴黎协定》尽管仍然是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之下,按照该公约的基本原则和目标设立的,但在全球气候治理体制发展进程中相当于整个后巴黎时代全球气候治理进程的"母法",具有纲领性价值;《巴黎协定》确立了一种以"国家自主贡献+五年评审"为核心的"自下而上"的治理模式。在新的治理体制下,中国不仅自身的气候影响力已有大幅提升,而且中国的身份、法律地位和承担的国际义务都已经有质的变化。在这种形势下,鉴于中国特殊的身份和地位,中国必须延续自哥本哈根气候会议以来的积极气候外交,要继续"拉美联欧",推动全球气候治理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而且要继续协调与发展中国家的政策立场,维护好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从而最终消除不但来自发达国家同时也来自发展中国家内部的压力,大力推进中国的绿色发展,为中国人民也为世界人民许诺和践行一个绿色的未来。
李慧明
关键词:全球气候治理
生态现代化理论的内涵与核心观点被引量:9
2013年
"生态现代化"是一种解决环境问题的新思路和新方法。狭义上的生态现代化是一种以市场导向为基础的系统性的经济技术革新与扩散,这种生态政治理论最为核心的观点是:一种前瞻性的环境友好政策可以通过市场机制和技术革新来促进工业生产率的提高和经济结构的升级,并取得经济发展和环境改善的双赢结果。国家明智的环境管治、技术革新及其扩散、社会经济的"绿化"都是走向生态现代化的重要路径。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生态现代化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李慧明
关键词:生态现代化理论环境问题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