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宁 作品数:18 被引量:49 H指数:5 供职机构: 云南省地震局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地震科学联合基金 星火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更多>>
盈江中强地震序列震源机制及区域地壳流变特征和断层性质研究 被引量:10 2012年 2008年云南西部盈江地区连续发生了4次中强地震,本文运用全波形模拟的方法研究了这4次中强地震序列的震源机制解.并对4次地震序列进行了重定位.我们结合由震源机制解得到的主应力轴倾角变化情况,震源深度和重定位深度对盈江地区地壳流变特征进行了分析.分析认为盈江地区下地壳内的岩石并不是完全塑性的,而是具有一定的强度从而可以发生脆性破裂.同时,我们还根据震源机制解对这4次中强地震序列的发震断裂,北东走向的大盈江断裂和南北走向的苏典断裂的断层性质进行了初步分析.分析结果认为大盈江断裂是一主要切割上地壳的左旋走滑断裂.南北走向的苏典断裂是一右旋断裂,其北端切割地壳深度较南端浅.苏典断裂的南端切割地壳深度达到下地壳,且上地壳部分的断裂断层面较陡直,而下地壳中的断裂的断层面比较平缓.盈江位于云南西部的中缅交界地区,目前对这一区域活动断裂的研究较少.本文给出的盈江地区两条活动断裂的初步研究结果,将给关于青藏高原的研究提供来自于喜马拉雅东触角附近断层的信息. 徐彦 高洋 李丹宁 何家斌关键词:震源机制 2021年漾濞M_(S)6.4地震序列前后震源参数 2023年 利用漾濞地区共22个固定和流动台站记录到的数字地震波形资料,在扣除地震波衰减与台站场地响应后,联合反演计算得到2021年漾濞M_(S)6.4地震序列前后共819次M L≥1.0地震的震源参数,并对M L2.9~3.8地震应力降的时空演化过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①漾濞地震序列的地震矩与震级相关性较好,与破裂尺度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与拐角频率之间呈现出负相关关系,对于M L≤2.8的地震,应力降随震级增大而增大,而对于M L>2.8的地震,其应力降随震级的变化趋势并不明显;②漾濞M_(S)6.4地震序列前后的应力降受漾濞区域复杂构造环境背景的控制表现明显的分段特征,在前震序列阶段,震源区中段应力降有逐渐增强的趋势,处于应力加速积累的过程,一系列高度丛集的中小地震活动所造成的应力扰动可能导致了震源区北段漾濞M_(S)6.4主震的发生;M_(S)6.4主震发生以后,其余震序列活动自北西段向南东向破裂了整个余震区,余震区北西段由于主震的发生,该区域应力背景快速调整,应力降的时空分布表现为高值-低值起伏的状态;余震区中段至最大前震震中附近区域可能由于前震活动频繁,应力释放较多,表现为应力降相对低值区域;余震区南段则余震活动丰富,为应力降高值分布区域。漾濞地震序列中震级较大的地震活动与应力降高值区域一致性较好。 秦敏 杨晶琼 缪素秋 李丹宁 张会苑关键词:震源参数 应力降 前震序列 余震序列 反投影远震P波记录法在1996年丽江7.0级地震破裂过程中的运用 被引量:2 2012年 选取1996年丽江7.0级地震27个台站的地震记录,运用反投影远震P波记录法对该次地震的破裂过程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丽江7.0级地震震源破裂主要沿北南向的玉龙雪山东麓断裂发展,震源破裂时间约为30s,空间破裂尺度约40km。表明反投影远震P波记录法能在震后较短时间内得到震源破裂过程,可为地震速报工作提供重要补充,从而为震后应急救援工作提供依据。 李丹宁 徐彦关键词:震源破裂 丽江地震 云南省糯扎渡水库蓄水前后地震活动性研究 被引量:4 2015年 采用2008年6月至2013年10月糯扎渡水库地震台网记录的6 300个地震,对水库蓄水前后的地震活动进行分析,发现库区蓄水后,地震频度与水位同步增长,地震活动显著增强,表明库区有水库诱发地震发生。蓄水前后的地震活动图像显示,澜沧江上景谷、双江交界处的小震活动增加最为显著,采用Hypodd双差相对定位方法对该震群进行了重新定位,定位后地震在空间上更为丛集,地震震源深度从0~20 km都有分布。该震群发生在窝拖寨断裂上,该断裂历史上曾发生过5.3级地震,因此分析认为,该震群的发生时间虽与水位相关,但可能是触发了构造地震,所以震源深度显现的是构造活动的特征。 曹颖 叶建庆 李丹宁 付虹 李涛 周青云关键词:糯扎渡水库 水库地震 2021年云南漾濞M_(S)6.4地震预警处理结果分析 被引量:7 2021年 2021年5月21日云南漾濞发生M_(S)6.4地震,云南地震预警处理系统对观测数据进行了有效处理并产出预警信息。首先分析了观测记录的走时—震中距关系以及不同类型台站的信噪比,说明该系统震相拾取正确,确保了震中位置和发震时刻测定的高准确度;鉴于此次地震预警震级整体偏小,对比了不同类型台站的震级偏差,其中一般台震级偏差最小、测震台次之、基准台第三、基本台最大。云南地震预警处理系统在2021年5月接入基准台和基本台后,对于漾濞地震的震中位置和发震时刻测定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均有提高,震级偏差变化不明显,仍然整体偏小。这说明了云南地震预警处理系统台站布局合理,系统具备一定的预警能力,但震级算法还有待改进。 李丹宁 张国权 缪素秋 高洋 秦敏 马红虎 崔庆谷关键词:地震预警 震级偏差 云南盈江地区地震波非弹性衰减Q值、场地响应及震源参数研究 被引量:6 2018年 利用云南盈江地区19个固定和流动台站记录到的2014—2016年数字地震波形资料,分别使用Atkinson方法和Moya方法反演得到了盈江地区的非弹性衰减系数和台站场地响应,并在精确扣除余震区地震波衰减与台站场地响应的基础上,联合反演了2014年盈江MS5. 6和MS6. 1地震序列共1 524次ML≥2. 0地震的震源参数。结果显示:(1)盈江地区Q值和频率的关系为:Q(f)=201. 1f0. 445 4。(2)台站场地响应总体上呈现出明显的低频放大、高频衰减的现象。(3)盈江地震序列的地震矩的变化范围为3. 16×1011~1. 50×1015N·m,与震级呈现较好的线性关系;震源破裂尺度的变化范围为87~790 m,与地震矩具有一定的正相关关系;拐角频率的变化范围为1. 6~15 Hz,与地震矩呈负相关关系;应力降的变化范围为0. 01~5. 16 MPa,有随震级增大而增大的趋势,但无明显的线性统计关系。(4)通过分析ML3. 0~3. 5地震的应力降时空演化过程,发现MS5. 6与MS6. 1地震序列的应力降的空间分布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可能主要受到各自发震断层的控制; MS5. 6地震序列的应力降均值高于MS6. 1地震序列的应力降均值,MS6. 1地震序列余震密集区的应力降小于后期余震的应力降; MS5. 6地震序列的应力降时空演化特征对MS6. 1地震的发生具有一定的指示作用; MS6. 1地震序列中多次较大余震发生在应力降值下降后的缓慢上升过程中,其震中位置多位于应力降高值分布区域。 秦敏 李丹宁 张会苑 高洋 姜金钟关键词:Q值 震源参数 应力降 云南地区非弹性衰减系数及场地响应研究 被引量:4 2016年 利用2011~2015年云南区域地震台网的数字波形资料,选取互相衔接的3段几何衰减模型,运用基于遗传算法的Atkinson方法反演云南地区的介质品质因子Q(f),得到云南地区Q值与频率的关系为Q(f)=193.8f0.528。采用Brune的ω平方模型约束震源位移谱,使用Moya方法联合多台多地震数据计算得到46个台站的场地响应。结果显示,岩石台基对地震波信号在不同频段的放大作用并不相同,云南地区场地响应总体存在明显的低频放大、高频衰减现象,在卓越频段1~4 Hz场地放大倍数大多在1~10倍,而在高频段(10Hz以上)场地的衰减大多在0.05~1倍。 李丹宁 马志斌 续外芬 高洋 马红虎 徐彦关键词:非弹性衰减 Q值 云南测震台网台站场地响应与M_L震级测定的讨论 被引量:2 2019年 利用2016年云南测震台网记录到的地脉动数据,运用H/V谱比法计算分析了47个测震台站在0.1~20.0Hz频段内的场地响应。选取2012~2016年期间云南测震台网记录到的ML≥2.5地震做单台震级偏差统计分析,挑出受场地放大作用而出现单台震级大于台网平均震级的台站做去场地放大校正,然后重新统计单台震级偏差情况。计算结果显示云南测震台网的台站受台基条件和所处位置等地质构造因素影响,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场地放大作用,大部分台站场地响应的卓越频率为1~6Hz,放大倍数为2~4倍。受场地放大作用的影响,大姚、芒市等19个台站的单台ML震级大于台网平均震级。在去除场地放大作用后,台站单台震级与台网平均震级的偏差有所减小。 许亚吉 杨晶琼 蔡明军 李丹宁关键词:震级偏差 基于NCF的台阵聚束方法分析噪声源的时空分布 2025年 基于密集台阵的背景噪声成像是目前研究地壳结构的重要技术手段,背景噪声的噪声源演化规律的分析可加深对噪声互相关中信号的认识。对密集台阵开展聚束分析可对其所记录到的噪声类型、来源方位和季节变化等做出分析。利用2013—2016年ChinArray二期台阵南部322个宽频带地震台的垂直分量数据,计算各台站对的噪声互相关函数(NCF),通过基于NCF的台阵聚束方法对4~30 s的噪声信号做慢度分析,得到了4~8、8~12、12~20、20~30 s 4个不同频段范围的聚束输出图像。结果表明:①在不同的周期频段,噪声信号成分并不相同:在周期较长的频段,信号主要为面波,在周期较短的频段,除了面波信号,还存在一定的体波信号;②在聚束输出图像上可以直观地观察到不同频段信号成分的变化;③在不同的周期频段,噪声信号的优势来源方向各不相同,且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其中来源方向对应于北半球海域的噪声能量呈现出冬季较强、夏季较弱的特征,而对应于南半球海域的噪声能量变化趋势与之相反,与全球海洋活动相符。 赵玲云 庞卫东 王伟涛 袁松湧 王芳 李丹宁关键词:背景噪声 噪声源 实皆断裂上中强地震震源破裂过程研究 1.引言对于较大地震的发生,其震源破裂过程不仅蕴含了地震发生时能量释放的强弱,而且能使人们更直观地理解断裂摩擦性质和地震发生的过程。而得到震源破裂模型的方法有很多,一是通过近场GPS和InSar观测;其二是用有限源反演远... 李丹宁 徐彥关键词:震源破裂过程 中强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