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育新

作品数:56 被引量:1,238H指数:25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湖泊与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48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6篇天文地球
  • 21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经济管理
  • 3篇生物学
  • 2篇水利工程
  • 2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7篇污染
  • 16篇沉积物
  • 14篇重金
  • 14篇重金属
  • 13篇太湖
  • 10篇湖泊沉积
  • 8篇湖泊
  • 7篇古气候
  • 6篇底泥
  • 6篇南四湖
  • 6篇洱海
  • 5篇全新世
  • 5篇金属元素
  • 5篇湖泊沉积记录
  • 5篇湖泊沉积物
  • 4篇地球化
  • 4篇地球化学
  • 4篇气候
  • 4篇重金属污染
  • 4篇岱海

机构

  • 55篇中国科学院
  • 5篇南京大学
  • 4篇济宁市水利局
  • 3篇东京大学
  • 3篇山东师范大学
  • 2篇河海大学
  • 2篇南京农业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图宾根大学
  • 1篇国土资源部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济南大学
  • 1篇天津地质矿产...
  • 1篇南京地理与湖...
  • 1篇南京铅锌银矿...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56篇朱育新
  • 24篇沈吉
  • 10篇夏威岚
  • 10篇刘恩峰
  • 10篇潘红玺
  • 8篇王云飞
  • 8篇尹宇
  • 8篇羊向东
  • 8篇王苏民
  • 7篇王苏民
  • 7篇杨丽原
  • 7篇吴瑞金
  • 7篇吴艳宏
  • 7篇胡守云
  • 5篇张振克
  • 4篇范成新
  • 4篇孙庆义
  • 4篇王建军
  • 4篇吉磊
  • 4篇张路

传媒

  • 14篇湖泊科学
  • 6篇中国科学(D...
  • 4篇中国环境科学
  • 3篇科学通报
  • 3篇地球化学
  • 2篇海洋地质与第...
  • 2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地理学报
  • 1篇古生物学报
  • 1篇海洋与湖沼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环境科学
  • 1篇土壤
  • 1篇沉积学报
  • 1篇环境科学研究
  • 1篇第四纪研究
  • 1篇分析试验室
  • 1篇地理科学
  • 1篇地质力学学报
  • 1篇亚热带资源与...

年份

  • 1篇2015
  • 3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7篇2005
  • 8篇2004
  • 5篇2003
  • 7篇2002
  • 6篇2001
  • 5篇2000
  • 2篇1999
  • 1篇1998
  • 3篇1997
  • 3篇1996
  • 2篇1995
  • 1篇1993
5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气污染的湖泊响应及其代用标志被引量:5
2003年
通过洱海和阳宗海大气污染的湖泊响应、代用标志提取和原因分析以及地表水酸化理论和自然酸性湖泊的对比研究,揭示湖水总矿化度和SO42-的同步异常增大是湖泊早期受酸沉降危害的标志. 保存于沉积记录中的磁化率、非磁滞剩磁和介形类、硅藻的数值和种群、密度等变化,可灵敏地揭示湖泊受大气污染的起点、过程和环境影响,可作为酸沉降较重湖区的代用标志.
王云飞胡守云尹宇朱育新潘红玺
关键词:大气污染洱海湖泊磁化率硅藻酸沉降
青藏高原中部0.2ka来的环境变化被引量:10
2001年
根据青藏高原那曲地区错鄂CE-1孔^(137)Cs和^(210)Pb测试结果,建立了该孔年代序列.根据沉积物岩性、碳酸盐含量、介形虫壳体Sr/Ca和Mg/Ca比值、碳酸盐同位素分析,推测青藏高原中部近0.2 ka来环境变化经历了两大阶段,即:前0.1 ka,气候干旱,沉积环境为沼泽环境;后0.1 ka,气温上升,湿度增大,为湖泊环境.0.1 ka来的湿度变化存在0.02 ka的周期,其中,1920~1940和1960~1980年前后,为两个较为湿润的时期,1980年以来该地区变干.
吴艳宏王苏民夏威岚朱育新尹宇
关键词:青藏高原中部碳酸盐含量环境变化古气候
南四湖及主要入湖河流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形态组成及污染研究被引量:74
2007年
采用BCR(SM&T)方法对南四湖及主要入湖河流丰水季节表层沉积物中Cr、Cu、Mn、Ni、Pb、Zn 6种重金属元素的酸提取态、可还原态、可氧化态及残渣态进行了连续提取,分析了各水体单元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元素的形态组合特征、人为污染状况及潜在生态风险.研究结果表明,泗河、京杭运河、洙赵新河、府河上游、上级湖南部湖区及下级湖区表层沉积物中Cr、Cu、NiZ、n以残渣态为主,其含量可占到该元素总量的80%-90%,人为污染程度较弱;老运河、府河入湖口、白马河表层沉积物中Cr、Cu、Ni、Zn的残渣态含量明显降低,而可提取态(酸提取态、可还原态、可氧化态)含量可增至80%以上,其中以可氧化态、酸提取态为主,人为污染程度较重;各水体单元表层沉积物中Pb、Mn以残渣态和可氧化态为主,其含量占Pb、Mn含量的95%、70%左右,基本未受人为污染.随着表层沉积物中有机物的矿化分解及环境条件的改变,老运河、府河入湖口、白马河等重金属人为污染较重的沉积物中Cr、Cu、Ni、Zn的可氧化态、酸提取态及可还原态可发生活化,具有较高的潜在生态风险.
刘恩峰沈吉杨丽原朱育新孙庆义王建军
关键词: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形态人为污染南四湖
内蒙古岱海古盐度定量复原初探被引量:31
2000年
通过分析湖泊表层沉积物中活体介形类(Limnocythere cf. inopinata)壳体的Sr, Ca 比值以及湖水的Sr2+, Ca2+比值, 获取岱海介形类壳体的Sr 分配系数Kd (Sr). 利用湖水Sr2+/Ca2+值与盐度的相关关系, 建立岱海湖水盐度与水介质离子比函数方程. 结合岱海沉积钻孔中同种介形类壳体的Sr, Ca比值, 定量恢复湖水的古盐度.
沈吉王苏民R. Matsumoto朱育新
关键词:古盐度岱海古气候
微克级介形虫壳体样品的多元素ICP-AES同时测定被引量:2
1996年
本文从顺序扫描式双通道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ICP-AES)的特点出发,对微克级介形虫壳体样品中的低含量元素选择最灵敏谱线和最佳通道,对各项条件进行最优化。Mg、Sr、Mn、Fe、Ba、Zn的检测限分别为0.6~5.2μg/L,Ca和Na的检测限分别为16μg/L和52μg/L,测定了微克级样品的多元素含量,回收率为90%~106%。
朱育新吉磊
关键词:ICP-AES
太湖沉积物重金属及营养盐污染研究被引量:44
2004年
通过太湖MS沉积岩芯元素地球化学指标的分析 ,对太湖沉积物污染历史进行了系统的讨论。根据化学元素的聚类分析结果、变化趋势 ,并与太湖流域经济发展进程对比 ,认为太湖沉积物铅、锌、锰、镍污染开始于 2 0世纪 70年代末期 ,砷、汞污染分别开始于 30年代和 4 0年代 ,随着底泥重金属污染程度的加重 ,沉积物表层磁化率明显升高 ;总磷自 4 0年代以来含量不断增加 ,总氮、总有机碳含量增加开始于 70年代末期 ,表明湖泊富营养化程度不断加重。太湖沉积物重金属及营养盐污染历史与该区经济发展阶段相吻合。
刘恩峰沈吉朱育新夏威岚潘红玺金章东
关键词:太湖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沉积岩芯
地表水酸化的研究进展及其湖泊酸化的环境信息研究被引量:8
2001年
通过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其工业化进程中产生的地表水酸化、资源与环境的破坏以及相关研究进展等的简介 ,审视我国大气污染、酸雨的发展趋势 ,预估部分酸雨区存在地表水酸化的潜在危险性。据此以云南高原湖泊洱海和阳宗海为例 ,从湖水矿化度、SO2 -4 离子浓度的动态变化和沉积记录的磁化率变化等分析研究 ,评述湖泊酸化的早期表现和判别标志。
王云飞朱育新尹宇潘红玺
关键词:酸雨
西太湖沉积物污染的地球化学记录及对比研究被引量:27
2005年
通过对西太湖MS、DLS沉积短岩芯中金属元素、营养指标的对比分析,讨论了西太湖近 80年来的元素地球化学演化特征。结果表明, 20世纪 40年代以前,西太湖沉积物中元素为自然来源; 40 ~70年代末期,除北部Hg、TP受到人为污染之外,其余元素仍主要为自然来源; 70年代末期以来,重金属元素人为污染逐渐加重,湖泊营养程度升高。西太湖北部沉积物中Pb、Zn、Mn、Ni、As污染开始于 20世纪 70年代末期,Hg污染开始于 40年代初期;与北部相比,南部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历史较短,Pb、Zn污染开始于 70年代末期,As、Mn、Ni、Hg污染开始于 80年代中期~末期。西太湖北部、南部沉积物中TN、TOC含量 70年代末期以来开始增加,C/N比值增大,有机质外源输入比例增加。西太湖北部沉积物中TP含量自 40年代初期以来逐渐增加,受到人为污染;南部TP含量在 40~70年代略高,但无明显的人为污染特征。
刘恩峰沈吉朱育新
关键词:沉积物重金属营养指标
沉积物金属元素变化的粒度效应——以太湖沉积岩芯为例被引量:19
2006年
水体沉积物中金属元素含量变化除了与人为污染有关之外,在很大程度上受沉积物粒度、矿物组成等沉积物性质的影响.在进行沉积物金属元素研究中,要充分考虑沉积物金属元素含量变化的粒度效应.本文通过对太湖MS岩芯中17种金属元素、沉积物粒度、矿物组成等指标的分析,研究了金属元素变化特征以及与沉积物粒度组成的关系.MS岩芯金属元素变化可分为两类,第一类主要为Al、Fe、K等,该类元素在沉积岩芯中下部含量较高,岩芯上部含量较低;第二类为Na元素,在沉积岩芯中下部含量较低,岩芯上部含量升高.MS岩芯中金属元素与粘土含量之间具有显著相关关系,经沉积物粒度(粘土含量)校正后,沉积岩芯中金属元素含量趋于稳定.因此,沉积物粒度组成(粘土含量)是影响金属元素含量的主要因素,在研究太湖沉积物金属元素变化规律及进行金属污染评价时,应对金属元素含量进行粒度校正.
刘恩峰沈吉朱育新
关键词:沉积物金属元素粒度太湖
太湖沉积物重金属和营养盐变化特征及污染历史被引量:20
2005年
通过对太湖北部开阔湖区沉积岩芯粒度、营养盐、重金属元素等指标的分析,结合硅藻分析结果,讨论了该湖区近100年来沉积环境变化特征、营养演化规律及重金属元素污染历史。结果表明,20世纪20年代前后,流域人为活动方式的改变及强度加大使沉积物特征开始发生变化,沉积物粒度变粗,重金属元素及TP含量减少。20世纪50年代~20世纪70年代末期,受人为污染影响,沉积物及水体TP含量逐渐增加,湖泊处于中等营养水平。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沉积物中TOC,TN含量升高,C/N比值增大,沉积物中人为排放的外源有机成分所占比例增加,沉积物及水体中TP含量明显升高,硅藻组合以富营养型种属为主,湖泊水体发生显著富营养化;同期,随着重金属元素人为污染程度的加重,Cu,Mn,Ni,Pb和Zn等元素总量及有效结合态含量升高,并具有一定程度的潜在生物毒性。
刘恩峰沈吉刘兴起朱育新
关键词:沉积物重金属营养盐污染历史太湖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