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翔

作品数:14 被引量:27H指数:3
供职机构: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动脉
  • 5篇冠状
  • 5篇冠状动脉
  • 3篇心病
  • 3篇心肌
  • 3篇心肌梗死
  • 3篇桡动脉
  • 3篇介入
  • 3篇急性心肌梗死
  • 3篇梗死
  • 3篇冠脉
  • 2篇动脉造影
  • 2篇血清
  • 2篇血清水平
  • 2篇血压
  • 2篇造影
  • 2篇溶栓
  • 2篇溶栓治疗
  • 2篇离散度
  • 2篇疗法

机构

  • 14篇南华大学

作者

  • 14篇朱翔
  • 6篇雷长城
  • 3篇曾高峰
  • 3篇黄斌
  • 3篇匡希斌
  • 1篇夏国志
  • 1篇刘卓然
  • 1篇蒋娜
  • 1篇贺巧云
  • 1篇陈劲松
  • 1篇李千青

传媒

  • 3篇南华大学学报...
  • 2篇美国中华临床...
  • 2篇中国心血管病...
  • 2篇中国医学工程
  • 1篇当代医学
  • 1篇心血管病学进...
  • 1篇实用临床医学...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5篇2008
  • 1篇2007
  • 4篇2004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QT离散度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冠状动脉再通的价值
2004年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2h。应用QT离散度(QTd)的减少评价闭塞冠状动脉再通的价值。方法对6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尿激酶溶栓前及后2h做心电图并计算QTd、QTcd的值,根据溶栓后QTd值变化分为QTd未减少仍>70ms组,QTd减少但在60-70ms之间,QTd减少至<60ms组,并于溶栓后2h行冠状动脉造影观察闭塞动脉再通情况。结果溶栓后2h随QTd的减少值的增加,冠状动脉血管的开通有增加趋势(P<0.05),QTd减少至<60ms组,冠状动脉血流达TIMI2—3级的可能性高于其它组(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2h QTd减少至<60ms可作为判定冠脉再通的间接指标。
贺巧云匡希斌朱翔陈劲松蒋娜
关键词:QT离散度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冠状动脉
经胸超声和造影测量法指导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先心病的价值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TTE)和造影测量法指导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ASD)、室间隔缺损(VSD)和动脉导管未闭(PDA)的应用价值。方法术前应用TTE筛选符合封堵适应证的先心病患者50例,其中ASD20例、VSD16例、PDA14例。术中用TTE监测指导释放ASD封堵器;使用造影测量法测量VSD、PDA指导国产封堵器的选择。术后应用TTE定期随访。结果19例ASD、15例VSD、14例PDA封堵成功,总成功率为96.0%(48/50)。封堵失败:1例ASD,缺损最大径36mm;1例VSD,缺损最大径10mm,为膜周部室缺。结论TTE可用于筛选先心病病例。术中用TTE监测指导释放ASD封堵器,疗效可靠;使用造影测量法测量VSD、PDA指导国产封堵器的选择是手术成功的基本条件之一。
朱翔曾高峰雷长城
关键词: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
不同介入疗法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不同介入治疗(PCI)方案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临床研究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之间收治的69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观察对象,将其分为A组(直接PCI治疗)、B组(易化联合PCI治疗)和C组(延迟PCI治疗)三组,对比分析三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A、B组患者临床治疗后放射性缺损面积(MIA)、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舒张末容积指数(LVEDVI)和左心室收缩指数(LVESV)等指标均显著优于C组(P<0.05)。结论由本次临床研究结果可知,易化联合PCI和直接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延迟PCI治疗,因而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朱翔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与高血压的研究现状被引量:9
2004年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广泛分布于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以及某些器官组织中 ,是由辣椒素敏感的感觉神经末梢释放的肽类物质。有强烈舒张血管、降血压、激动心肌、正性变时变力、抑制血管平滑肌增殖、血小板聚集、免疫调节等作用。与心血管疾病相关 ,特别是与高血压密切相关。参与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 ,可以作为抗高血压的物质 。
朱翔匡希斌
关键词:降钙素基因相关肽高血压基因疗法动物模型
经皮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造影术的临床应用
2008年
目的探讨经不同途径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的实用性和可行性。方法对210例疑诊为冠心病患者分别行经皮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和经皮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结果两组患者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术成功率差异无显著性;经皮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局部血肿、假性动脉瘤、腰痛及排尿困难发生率明显低于股动脉途径;仅术中血管痉挛的发生率高于股动脉途径,动静脉瘘、肢体缺血、血管迷走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经皮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安全有效,并发症少,患者痛苦少。
朱翔雷长城曾高峰
关键词:桡动脉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4年3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选取9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行常规溶栓治疗,观察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49%,明显高于对照组72.34%,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51%,明显低于对照组19.1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过程中,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能有效促进动脉再通,改善患者症状,且具有较高安全性,在临床中具有较高治疗价值,可广泛推广运用。
朱翔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β-受体阻滞剂对高血压伴阵发性房颤患者P波离散度及P波最长时限的影响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β-受体阻滞剂对高血压伴阵发性房颤患者P波最大时限(Pmax)及P波离散度(Pd)的影响。方法:高血压伴阵发性房颤患者60例被随机分为美托洛尔治疗组(A组,30例)和对照组(B组,30例),两组高血压降压治疗基本相同,都使用钙阻抗剂或ACEI类药。A组加用美托洛尔25-50 mg/d。在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分别测量Pmax和P波最短时间(Pmin),计算出Pd(Pd=Pmax-Pmin)。结果:治疗前两组Pmax和Pd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6个月A组的Pmax、Pd显著降低,与B组相同时间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A组治疗前与治疗后6个月比较Pmax、Pd相差有显著性(P<0.01);而B组间相差不显著(P>0.05)。A组房颤发作次数明显减少,与B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β-受体阻滞剂治疗高血压伴阵发性房颤患者可明显降低Pmax、Pd,减少房颤发作次数。
朱翔李千青
关键词:Β-受体阻滞剂高血压阵发性房颤P波最大时限P波离散度
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与辛伐他汀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45例
2014年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与辛伐他汀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9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例,对照组仅采取阿司匹林常规治疗,观察组采取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与辛伐他汀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11%,对照组为73.33%,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次数较治疗前明显减少,但观察组减少的更为明显(P<0.01);治疗后观察组心绞痛持续时间较治疗前明显缩短(P<0.01),但对照组无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两组比较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与辛伐他汀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朱翔
关键词:低分子肝素辛伐他汀阿司匹林不稳定型心绞痛
Terumo导管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诊断价值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使用Terumo导管在老年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中的安全性、可行性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共216例老年冠心病患者,包括稳定型心绞痛86例(39.8%)、不稳定型心绞痛72例(33.3%)、心肌梗死12例(5.5%)、缺血性心肌病24例(11.1%),其它22例(10.2%)。均先行Allen试验,桡动脉穿刺,5F Terumo导管分别行选择性左、右冠状动脉造影。结果208例成功进行了桡动脉造影,成功率为96.3%。造影结果发现,有意义的冠状动脉病变140例(67.3%),单支病变74例(52.9%),双支病变43例(30.7%),三支病变23例(16.4%)。68例属冠状动脉正常和非有意义的冠状动脉病变。8例经桡动脉造影失败者均改用股动脉Judkin法造影成功。结论采用Terumo导管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在老年人冠心病患者安全可行,而且容易包扎止血、术后不须卧床,并发症和创伤均小,值得推广和应用。
雷长城曾高峰黄斌朱翔
关键词: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冠心病老年人
倍他乐克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肿瘤坏死因子受体Ⅱ的影响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倍他乐克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sTNFR-Ⅱ水平治疗前后的影响。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测定正常对照组(26例)及慢性心力衷竭患者(60例)血清sTNFR-Ⅱ水平。其中60例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30例)及倍他乐克治疗组(30例),疗程4周,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采血测sTNFR-Ⅱ。结果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前较正常对照组血清sTNFR-Ⅱ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93±4.13)μg/L和(2.34±0.76)μg/L,P<0.05];心力衰竭常规治疗组及倍他乐克组治疗后血清sTN-FR-Ⅱ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85±5.12)μg/L和(4.38±1.76)μg/L,(9.04±4.76)μg/L和(4.67±2.15)μg/L,P<0.05],但两组治疗后血浆STNFR-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38±1.76)μg/L和(4.67±2.15)μg/L,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sTNFR-Ⅱ水平增高,倍他乐克不影响慢性心衰患者血浆sTNFR-Ⅱ水平。
黄斌雷长城朱翔
关键词:倍他乐克心力衰竭充血性受体肿瘤坏死因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