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志安
- 作品数:91 被引量:595H指数:13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三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创新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人类重组肝细胞生长因子对人胶质瘤U251细胞系增殖及侵袭的影响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探讨人类重组肝细胞生长因子(rhHGF)对人胶质瘤U251细胞系侵袭、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应用细胞培养技术培养U251细胞;用10、20、30μg,L不同浓度rhHGF作用U251细胞48h,以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MTT法检测rhHGF对U251细胞增殖的影响;以过河实验、粘附测定、免疫组化法及Western blot检测rhHGF对U251细胞的侵袭力和对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钙粘素(E-cadherin)表达的影响。结果rhHGF可明显增加U251细胞的增殖和生长,且随浓度提高作用增强,呈剂量效应关系。过河实验、粘附实验显示rhHGF能增强U251细胞的体外侵袭和运动能力,随浓度提高,过河时间缩短,细胞粘附力增加(P〈0.05)。Western blot及免疫组化测定显示rhHGF作用48h后,U251细胞PCNA表达上升,E-cadherin表达下降(P〈0.05)。结论rhHGF可促进人胶质瘤U251细胞的生长和增加其体外侵袭能力,推测其机制与直接增加U251细胞迁移运动,干扰U251细胞PCNA、E-cadherin蛋白表达有关。
- 楚胜华袁先厚朱志安江普查
- 关键词:神经胶质瘤细胞增殖肿瘤侵袭
- 颅脑损伤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与伤情、预后的相关性被引量:1
- 1999年
- 目的 :探讨D -二聚体 (DD)含量与颅脑损伤病人伤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D -二聚体定量测定的方法 ,检测 5 5例不同伤情的颅脑损伤病人血浆中D -二聚体的含量 ,探讨DD含量与格拉斯哥昏迷分级 (GCS)、格拉斯哥预后分级 (GOS)及脑损伤病理类型的关系。结果 :患者组DD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DD含量与GCS、GOS呈负相关 ,而与脑损伤病理类型无关。结论 :血浆DD的定量测定有助于早期、准确地判断伤情与预后。
- 冯东福朱志安张红邱建华
- 关键词:D-二聚体脑损伤伤情预后
- RNA干扰抑制异性核基质结合区结合蛋白-1表达对人胶质瘤细胞增殖的影响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探讨异性核基质结合区结合蛋白.1(SATBl)短发夹核糖核酸(shRNA)对高表达SATBl的人胶质瘤细胞株U251和SHCcM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构建针对SATBl的shRNA重组质粒,采用电穿孔的方法转染至U251和sHG44细胞中,分为对照组、空载体转染组、重组质粒转染组,分别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blot检测各组细胞SATBI基因和蛋白的表达,以噻唑蓝(M33")法测各组细胞的增殖活性,Westernblot检测各组细胞的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AKT、磷酸化叉头转录因子(Fox01)、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p27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1.22±0.06和1.24±0.07)、空载体转染组(1.20±0.05和1.29±0.07)比较,重组质粒转染组(0.24±0.03和0.27±0.02)U251和SHG44细胞SATBl基因的表达下降;与对照组(1.02±0.06和1.03±0.09)、空载体转染组(0.96±0.06和0.98±0.08)比较,重组质粒转染组(0.19±0.02和0.21±0.03)U251和SHG44细胞SATBl蛋白的表达和细胞增殖能力均下降,细胞磷酸化AKT和磷酸化Fox01水平降低,CyclinD1蛋白表达减少,p27蛋白表达增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SATBl的RNA干扰可以明显抑制转染人胶质瘤细胞株U251和SHG44细胞SATBl的表达和细胞增殖,可能与抑制AKT/FoxOI信号通路,调控下游基因CyclinD1、p27蛋白的表达有关。
- 楚胜华冯东福马延斌朱志安
- 关键词:胶质瘤细胞增殖
- 腺病毒载体介导的RNAi对胶质瘤U251细胞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探讨腺病毒载体介导的RNA干扰技术对胶质瘤细胞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受体(c-Met)的表达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用PCR法获得人U6启动子及带有c-Met反向互补靶序列的片段HU6shmet;利用腺病毒载体将其传递至U251细胞;分别采用RT-PCR和Westernblot方法检测U251细胞的c-MetmRNA和蛋白的表达,Annexin-V-PI双染法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凋亡状况。结果获得了带有人U6启动子及c-Met反向互补靶序列的重组腺病毒载体rAdUshmet1和rAdUshmet2。转导了rAdUshmet1和rAdUshmet2的U251细胞的c-Met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较未转导腺病毒及转导了rAdGFP和rAdU-sicon的U251细胞均有明显下降(P<0.01),rAdUshmet1和rAdUshmet2转导的U251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3.5±4.2)%和(28.2±5.6)%,明显高于未转导腺病毒的及rAdGFP和rAdUsicon转导的U251细胞凋亡率(P<0.05)。结论腺病毒载体rAdUshmet通过抑制HGF受体c-Met表达,能在一定程度上阻断HGF-c-Met信号通路,有可能成为对胶质瘤进行基因治疗的有效载体。
- 张红楚胜华冯东福马延斌邱建华朱志安
- 关键词: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肝细胞生长因子腺病毒
- 微侵袭钻孔引流抢救基底节脑出血伴脑疝被引量:2
- 2004年
- 肖波朱志安张红马延斌
- 关键词:基底节脑疝脑出血微侵袭钻孔引流抢救
- 弥漫性轴索损伤46例诊治分析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DAI)患者的临床特点、早期诊断、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对2003年12月至2008年3月收治的46例DAI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着重分析其临床特点、影像学资料、治疗及预后。结果46例DAI患者中,6例恢复良好,14例中残,13例重残,2例植物生存,11例死亡。结论DAI原因多为车祸伤及高空坠落伤,早期确诊缺乏有力的影像学证据,治疗效果欠佳。联合应用CT和多种MRI序列有利于早期诊断,采用综合治疗方案是降低患者死亡率和致残率的关键。
- 段志新王洪财吴芳芳楚胜华张红朱志安马延斌
- 关键词:弥漫性轴索损伤核磁共振
- 弥漫性轴索损伤大鼠易损区微结构损伤的定量研究
- 目的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DAI)大鼠脑组织微结构损伤的空间分布特征,定量评估易损区轴索损伤程度。方法使用7.0TMRI对DAI组(n=20)和对照组(n=15)大鼠进行扫描,合成DTI参数图并计算各易损区的参数值。
- 冯东福李甲顾磊李雪元朱志安
- 关键词:弥漫性轴索损伤
- 黄芪对大鼠脑外伤后脑组织线粒体酶活性影响的研究被引量:16
- 2003年
- 目的 探讨黄芪对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脑组织线粒体酶活性水平的影响。方法 建立大鼠自由落体脑挫裂伤模型 ,伤后立即腹腔注射黄芪注射液 ,采用生化检测的方法分别测定治疗后 4小时、2 4小时和 4 8小时及各自的对照组大鼠脑组织线粒体ATP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以及丙二醛 (MDA)水平。结果 黄芪治疗后 2 4小时和 4 8小时大鼠脑组织线粒体ATP酶和SOD活性均高于各自时间点对照组 (P <0 .0 5 ,P <0 .0 1) ,而MDA水平则明显低于各自对照组 (P <0 .0 1)。结论 黄芪可以通过影响线粒体功能而减轻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的继发性脑损害 。
- 朱志安陈鑫马延斌高远征张红冯东福邱建华
- 关键词:脑外伤脑组织线粒体酶活性
- 灯盏花素对大鼠颅脑损伤脑组织线粒体ATP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0
- 2002年
- 目的 探讨灯盏花素对创伤性颅脑损伤后脑组织线粒体ATP酶活性水平的影响。方法 建立自由落体脑挫裂伤模型,伤后立即腹腔注射灯盏花素注射液,采用生化检测的方法分别测定伤后4h、24h和48h及各自的对照组大鼠脑组织线粒体ATP酶活性水平。结果 颅脑损伤后大鼠脑组织线粒体Na^+-K^+ATP酶,Ca^(2+)-ATP酶及Mg^(2+)-ATP酶活性均明显下降(P<0.05),灯盏花素治疗后24h和48h脑组织线粒体ATP酶活性均高于各自时间点对照组(P<0.05)。结论 灯盏花素可以通过影响线粒体功能而减轻创伤性颅脑损伤后的继发性脑损害,从而改善预后。
- 张红朱志安陈鑫马延斌高远征冯东福
- 关键词:灯盏花素颅脑损伤脑组织线粒体ATP酶继发性脑损害
- 重度颅脑外伤并发MODS的临床救治研究被引量:14
- 2001年
- 目的 :探讨重度颅脑外伤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的发病机制与综合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 1995— 2 0 0 0年来我院 NICU中收治的重度颅脑外伤并发 MODS患者 43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197例重度颅脑外伤患者救治过程中出现 MODS 43例 (发生率为 2 1.83% ) ,其中死亡 2 8例 (病死率 6 5 .12 % ) ;发生肺功能障碍 2 8例 (发生率 6 5 .12 % )。此外 ,广泛脑实质的损伤、脑疝的发生、入院时的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是发生 MODS的危险因素 ;脑干与下丘脑的损害是 MODS发生的始动因素。结论 :及时有效地缓解颅高压、恢复脑干功能是治疗的首要问题 ;而肺部并发症的合理治疗是控制 MODS的重要环节 ;
- 马延斌朱志安张红邱建华肖波
- 关键词:颅脑外伤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