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曹萌萌

作品数:4 被引量:72H指数:3
供职机构: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气候
  • 1篇典型区
  • 1篇遥感
  • 1篇有机质
  • 1篇农作
  • 1篇农作物
  • 1篇气候变化
  • 1篇气候变暖
  • 1篇区划
  • 1篇主要农作物
  • 1篇作物
  • 1篇作物产量
  • 1篇温带
  • 1篇空间插值
  • 1篇积温
  • 1篇积温带
  • 1篇黑土
  • 1篇变暖

机构

  • 3篇东北农业大学

作者

  • 3篇曹萌萌
  • 2篇李俏
  • 2篇孙彦坤
  • 1篇刘焕军
  • 1篇丁王梅
  • 1篇李彩侠
  • 1篇李盛楠
  • 1篇李胜男

传媒

  • 1篇国土与自然资...
  • 1篇中国农业气象
  • 1篇自然灾害学报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黑龙江省积温时空变化及积温带的重新划分被引量:37
2014年
根据黑龙江省1981-2012年78个气象站点的逐日平均气温资料,运用5日滑动平均法计算≥10℃积温,并对其进行Kiring空间插值分析,研究气候变暖后黑龙江省≥10℃积温的时空变化,选取80%保证率计算黑龙江省各地区积温并对全省积温带进行重新划分。结果表明:(1)黑龙江省1981-2012年年平均气温为3.18℃,呈显著上升趋势(P<0.05),气候倾向率为0.21℃/10a;(2)时间分布上,20世纪80年代以来,黑龙江省≥10℃积温呈增加趋势,线性拟合增长率为83.95℃·d/10a(P<0.05),1981-2012年积温均值为2645.39℃·d;(3)空间上,黑龙江省≥10℃积温年代际变化呈显著增加趋势,各积温带北移东扩现象显著;1981-2012年全省大部地区80%保证率下≥10℃积温高于2300℃·d,各积温带大致向北移、东扩了一个积温带。研究结果对黑龙江省农作物的种植区划具有指导作用。
曹萌萌李俏张立友高见李维海丁王梅孙彦坤
关键词:气候变暖
黑土典型区有机质高光谱预测模型被引量:6
2016年
土壤有机质(SOM)是鉴别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是土壤肥力的物质基础,其含量预测模型研究对于土壤肥力评价、土壤碳库估算、土壤资源利用与保护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以黑龙江省黑土带典型区为例,采集区域土壤样本,基于有机质含量与土壤反射率的定量关系,对光谱反射率进行一阶微分和倒对数的处理,建立偏最小二乘法模型(PLSR)、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模型。结果表明:(1)土壤有机质敏感波段位于650-750nm。(2)通过比较建模样本与检验样本的决定系数(R2)和均方根误差(RMSE)的大小,得到反射率和倒对数处理后的数据最优模型都为PLSR模型,一阶微分处理后的最优模型为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模型。(3)PLSR模型的建模效果优于回归模型,但其预测效果却并不理想。该研究将为改进土壤理化参数、遥感反演、土地质量评价等工作方法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
李胜男曹萌萌李盛楠董姝含刘焕军
关键词:黑土有机质遥感
气候变化对黑龙江省主要农作物产量的影响被引量:27
2014年
以黑龙江省1954-2011年气温和主要粮食作物(玉米、水稻、大豆、小麦)产量等资料为基础,对黑龙江省气候变化及其对主要粮食作物产量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省近58 a来平均气温呈线性升高,速率为0.34℃/10 a;黑龙江省主要农作物单产时间和空间变化同温度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气温每升高1℃,可导致玉米、水稻、大豆、小麦单产分别增加约541.6 kg/hm2,336.8 kg/hm2,195.8 kg/hm2,289.3 kg/hm2。水稻种植范围向北向东扩展明显,比重逐年升高;小麦种植比重大幅度下降,种植范围呈明显北退;玉米种植比重在保证一个相对稳定的基础上向北部和东部不断延伸;大豆种植重心逐渐北移,种植比重显著增加。黑龙江省主要粮食作物产量的变化同气候变暖引起的积温增加及积温带北移东扩密切相关。
李彩侠李俏孙天一曹萌萌孙彦坤
关键词:气候变化作物产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