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易桂花

作品数:50 被引量:551H指数:14
供职机构:成都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9篇期刊文章
  • 7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3篇天文地球
  • 9篇自动化与计算...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生物学
  • 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4篇遥感
  • 12篇气候
  • 10篇成矿
  • 8篇气候变化
  • 7篇蚀变
  • 7篇化探
  • 7篇化探异常
  • 6篇找矿
  • 6篇金矿
  • 6篇分带
  • 6篇MODIS
  • 5篇找矿预测
  • 5篇植被
  • 5篇铜矿
  • 5篇土壤
  • 5篇气候因子
  • 5篇成矿预测
  • 4篇地球化
  • 4篇地球化学
  • 4篇多光谱

机构

  • 50篇成都理工大学
  • 19篇国土资源部
  • 11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四川省地质矿...
  • 1篇西南交通大学
  • 1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中国气象科学...
  • 1篇四川城市职业...
  • 1篇四川省冶金地...
  • 1篇四川省蜀通岩...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作者

  • 50篇易桂花
  • 45篇张廷斌
  • 34篇别小娟
  • 13篇钟康惠
  • 7篇李景吉
  • 4篇倪师军
  • 4篇彭培好
  • 3篇刘栋
  • 3篇王琦
  • 3篇郭娜
  • 3篇唐菊兴
  • 3篇孙姣姣
  • 3篇王继斌
  • 2篇孙传敏
  • 2篇王琦
  • 2篇罗娜
  • 2篇陈雪
  • 2篇倪家明
  • 2篇王云川
  • 2篇王强

传媒

  • 6篇测绘与空间地...
  • 3篇地质与勘探
  • 3篇国土资源遥感
  • 2篇生态学报
  • 2篇长江流域资源...
  • 2篇国土资源科技...
  • 2篇中国矿业
  • 2篇自然资源学报
  • 2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地理学报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湖泊科学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草业科学
  • 1篇干旱区研究
  • 1篇物探化探计算...
  • 1篇广东微量元素...
  • 1篇地质找矿论丛
  • 1篇测绘科学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2篇2021
  • 6篇2020
  • 4篇2019
  • 8篇2018
  • 8篇2017
  • 3篇2016
  • 5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5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基于化探异常编制潜在成矿温度组合图的编图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化探异常编制潜在成矿温度组合图的编图方法,在地球化学图件编图方法的基础上,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分析工具确定了各元素地球化学异常的空间组合类型,结合热液矿床元素垂直分带序列模型,厘定元素异常指示的潜在成矿温...
张廷斌易桂花钟康惠别小娟覃艺罗琳玲张甜甜
文献传递
玉龙斑岩铜矿带北段ASTER遥感蚀变信息提取与优选被引量:9
2014年
玉龙铜矿带是我国迄今已发现的最大的斑岩型铜(钼)矿带,发现了多个大型斑岩铜(钼)矿床。蚀变矿物是斑岩型铜矿重要的找矿标志,利用遥感数据可定量获取蚀变信息。论文选取玉龙铜矿带北段恒星错-玉龙-莽总一带为研究区,基于ASTER数据采用常用的比值法、主成分分析法提取的蚀变信息存在多解性,而采用波谱特征拟合的方法提取的蚀变信息具有综合性,结合矿床围岩、与中酸性岩体有关的环形构造和蚀变信息分布的环带特征,对提取结果进行优化和筛选,认为位于甲丕拉组、波里拉组地层、花岗斑岩岩体上,或位于环形构造周围,环带特征明显的围岩蚀变信息,指示矿产存在或成矿有利部位的可靠性更高。
别小娟孙传敏张廷斌易桂花郭娜吴华
关键词:斑岩型铜矿ASTER
西藏尕尔穷铜金矿多光谱遥感地质特征与外围找矿预测被引量:12
2014年
尕尔穷铜金矿的发现是近年来在西藏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取得的重要找矿突破之一,目前已发现的矿体类型主要有接触交代矽卡岩型和构造破碎带型2种。前人在该区的研究已经注意到矽卡岩与花岗斑岩的成生联系,斑岩型矿产的成矿潜力较大。该文利用多光谱遥感图像,以寻找区内斑岩型矿床为目标,开展了线性构造、环形构造、铁帽类色要素和围岩分带的遥感解译,基于主成分分析法提取了遥感羟基异常和铁染异常。研究结果表明:区内主要发育NW-NNW向、NE-NNE向和近SN向3组线性构造;环形构造按组合样式可划分为5个环形构造系;铁帽类色要素与遥感异常较吻合;区内围岩分带较复杂,但多属斑岩铜矿成矿的有利围岩。综合分析认为,5个环形构造系为进一步找矿的重点区域。
张廷斌唐菊兴李志军易桂花别小娟吴华郭娜张志
关键词:遥感找矿预测班公湖-怒江成矿带
一种基于化探异常编制潜在成矿作用期次图的编图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化探异常编制潜在成矿作用期次图的编图方法,在传统化探异常编图方法的基础上,深度挖掘了化探异常之元素空间组合所蕴含的潜在成矿作用期次信息;通过建立潜在成矿作用期次分级标准,对元素异常空间组合进行潜在成矿...
易桂花张廷斌钟康惠别小娟覃艺罗琳玲张甜甜
文献传递
蒙顶山茶区土壤重金属环境质量及土壤pH值现状评价被引量:8
2009年
本文利用地球化学背景资料,采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根据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中的二级标准,以茶区11个地层为单元分别对土壤重金属环境质量及该区土壤pH值进行了地球化学评价。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K2j、K1t、K2g1、K2g3和Q2五个地层土壤为清洁区;其余各地层土壤尚清洁。就各单指标指数来看,Cd元素对土壤污染指数作用最大。
易桂花彭培好倪师军
关键词:茶区土壤重金属环境质量
五龙沟金矿集中区化探异常与遥感蚀变异常的综合分析被引量:8
2010年
五龙沟地区位于东昆仑造山带的中部,元古界富金地层广泛分布,脆韧性剪切带发育,具有较好的成矿地质背景,是青海省最具资源潜力的金矿集中区之一。本文通过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数据处理,优选出Au-As-Sb组合异常作为化探异常参数;利用ETM+遥感影像,采用波段比值和主成分分析等方法,提取了羟基异常和铁染异常;提出了遥感综合蚀变异常的概念,并把遥感综合蚀变异常作为遥感异常参数;最后,对工作区化探异常与遥感蚀变异常进行了综合分析。
易桂花张廷斌倪师军钟康惠别小娟
关键词:化探异常
河南五指岭山区近30年植被覆盖度动态监测
2015年
利用五指岭山区1981年的MSS影像,1994年、2001年和2009年的Landsat TM影像,2013年的Landsat 8影像共5期数据,采用基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的像元二分模型计算得到五指岭山区的植被覆盖度,对该区植被覆盖度变化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五指岭山区植被覆盖度整体呈增长趋势,近30年间植被覆盖度平均增长了0.23,增长率为56.11%,1994—2013年的19年间,植被覆盖度增长速率较大,涨幅约为1981—1994年13年间的2倍。该区植被覆盖度的变化主要受气候变化、经济发展、造林绿化政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与地貌因素关系较小。
刘静楠张廷斌秦岩宾易桂花别小娟胡尧
关键词:植被覆盖度遥感DEMNDVI
东昆仑五龙沟金矿集中区遥感地质信息提取与找矿预测被引量:46
2009年
东昆仑五龙沟地区是青海省最具资源潜力的金矿集中区之一,遥感地质信息的识别与提取对找矿预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作者利用ETM+遥感影像,通过彩色变换、波段比值、主成分分析、二次主成分分析及其组合运算等图像处理技术,提取了东昆仑五龙沟地区与金矿化有关的地质信息,改进了蚀变信息的提取方法。所提取的线性构造反映了该区的构造格架,提取的蚀变信息与已知矿化点基本吻合,这些成矿信息的复合部位为金矿成矿的有利环境。最后结合区域成矿地质特征进行了成矿远景区的划分。
张廷斌钟康惠易桂花马辉
关键词:找矿预测
三江源植被碳利用率动态变化及其对气候响应被引量:11
2020年
本文基于MODIS GPP/NPP数据估算了三江源植被碳利用率(CUE),结合气象数据和高程数据采用一元线性回归和相关分析法,探讨了2001~2017年三江源植被CUE的时空变化特征及植被CUE对气温、降水量和蒸散量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三江源植被CUE年内3~10月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其中6月植被CUE最高.(2)三江源年植被碳利用率位于0.73~1,平均水平为0.85;植被CUE空间上呈现北高南低,西高东低的分布特征.(3)整体上,三江源4~10月植被碳利用率与同期气温、降水量和蒸散量分别呈现正相关、负相关和负相关关系,降水量是影响三江源植被CUE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气温为次要因素,蒸散量影响程度最小.
郑飞鸽易桂花张廷斌李景吉别小娟别小娟覃艺张甜甜
关键词:MODIS气候响应
红河流域“通道-阻隔”作用下2000—2014年植被EVI变化趋势与驱动力被引量:27
2018年
红河流域地表生态、水热分布格局等受到"通道-阻隔"作用的显著影响,以MODIS EVI数据作为植被定量研究指标,结合全国1∶100万植被类型图、红河流域内部以及周边气象数据和研究区的DEM数据,利用趋势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法,探讨在"通道-阻隔"作用的影响下流域内2000—2014年植被EVI时空变化趋势及其驱动力,重点研究了植被EVI变化对气候因子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1)2000—2014年间,红河流域生长季植被EVI整体上以-0.15%/a的年际变化率呈波动减少趋势,空间异质性明显。EVI呈减少趋势区域主要集中在绿春县中部和金平县西南部;EVI呈增加趋势区域集中分布在墨江县、文山县,麻栗坡中部、广南-富宁南部区域、红河-元江一带以及藤条江西南部地区。(2)通过对生长季EVI指数与四个不同时间序列的月平均气温和月累积降水量的相关分析可知,生长季EVI指数与同期气温相关性较好;与降水量呈现明显的滞后性,滞后时间约为1个月。(3)相关分析表明,整体上红河流域生长季植被EVI与气温呈负相关关系,与降水呈正相关关系。在0.05显著性检验水平下,红河流域生长季植被EVI变化受气候影响的区域占3.11%,气温以负向驱动型为主,面积约占1.26%,降水以正向驱动型为主,面积约占0.46%,气温降水联合驱动以弱驱动为主,面积约占1.39%;大部分地区表现为受非气候因子驱动。
何奕萱易桂花张廷斌李景吉别小娟别小娟郑飞鸽
关键词:气候变化驱动力红河流域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