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正己
- 作品数:11 被引量:3H指数:1
- 供职机构:北华大学师范分院文学院中文系更多>>
- 相关领域:社会学哲学宗教语言文字历史地理更多>>
- 略论《诗经》中的女诗人
- 1997年
- 从中国古代的社会背景出发,从德政教化下形成的男女平等、尊重妇女的风气中可窥见《传经》女作者在在的可能;而对女作家庄美之诗的品评又可见其对诗风改革的贡献;高亨、朱熹两位学者对《诗经》女作者的认定增添了女诗人存在的可信性。上述所论证明了中国妇女在三千年前的中原大地上是诗坛的一支劲旅,这就为民歌说的笼统权法划出了一半以性对差异为鲜明标志的新思路。
- 方正己元仙粉
- 关键词:《诗经》妇女地位诗风
- 论《四愁诗》的愁思情结
- 1998年
- 本文先从反面分析《四愁诗》,指出其畏难生愁的情绪心理及其病根所在。再从正面联系和比照《离骚》等文学史上的愁思之作,进而指出抒发愁绪乃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绵延不断的情结,是人类情绪长廊里的一种出路。张衡和屈原虽然抒愁,但没有像阿Q一样以失败作为自己的归宿,而是越过了难关,到达了一种新的境界。
- 方正己
- 关键词:愁苦情结
- 美的本质是人
- 1987年
- 一、美学就其根本来说是人学。研究人的生理机制这一唯物的根本,不能说是唯心主义。 蔡仪同志在《关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美学研究中的几个问题》一文中说:“美既然有美的规律,美的事物之所以美的本质就在它的美的规律。必须了解规律是客观的,美的规律也是客观的。所谓客观的,即是不以人的意识或意志为转移的”。“它的美的规律并不是因人类社会而有的,也不会是因没有人类社会而没有的。”并说这是按列宁的客观真理导出的结论。
- 方正己
- 关键词:人类社会美丑审美经验客观真理
- 为中国第一大诗人姬旦正名──从《豳风》看周公诗境被引量:1
- 1996年
- 为中国第一大诗人姬旦正名──从《豳风》看周公诗境方正己(吉林师范学院)中国第一大诗人为谁?看过文学史的人会异口同声地说:屈原也。其实,屈原充其量只能算作中国第二大诗人,比屈原早七百余年的周公姬旦才是真正的中国第一大诗人。文学史上风骚并传,如果说“骚”...
- 方正己
- 关键词:《七月》《东山》大诗人奴隶主寓言诗
- 庄学二则
- 1998年
- 第一则《天下诱然皆生,同焉皆得的自组织系统》论证了在种子不存在的条件下,“诱因”可通过自组织系统,完成生物的生育工作。这是当代仍难为人接受的一个伟大理论,而庄子在三千年前早已发现。第二则《不知之所以美──美有根据》就庄子东西施之“颦”,发表见解,认为美应内外有机地结合为一体,这样才能化为真情而感人,西施以此倾倒夫差。而有表无里的“颦”,由于没有情的贯注,而露出为人所不能接受的丑,从而为“东施效颦”找到了内外矛盾的美学根据。
- 方正己
- 关键词:自组织系统庄子庄学诱因生育美学
- 庄子的无用美学发微
- 1999年
- 方正己
- 关键词:庄子审美观
- 司马迁的心理障碍被引量:2
- 2001年
- 本文用司马迁自己选用的史实来论证司马迁的心理障碍 ,以实事求是的原则重评文史遗下的错案 ,贬抑了李广畏罪自杀、李陵投降 ,为有功于国的汉武帝、卫青。
- 方正己徐艳珍
- 关键词:心理障碍实事求是《史记》汉武帝霍去病
- 动态美感的生命特征
- 1988年
- 自柏拉图以来的中外美学家所沦证的美大都是静态美,或叫美的静态。如柏氏《大希庇阿斯篇》所说,“美本身”无论加在什么事物上,那事物就会成为美。“美本身”显然是天赋的,固定的,静态的。亚里士多德在《美学》中说:“一个美的事物……不但它的各部应有一定安排,而且它的体积也应有一定的大小。”亚氏这“一定的”事物,只是个定型化的审美客体,当然也是静态的。自两位大师分别成为唯心、唯物两派的领班以来,普罗丁的美是完善说,狄德罗的美是关系说,叔本华的美是意志的暂时休歇说,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美是生活说……体察的大都是客体的静态,或心灵的静态。特别是莱辛更断然指出美的根源在静穆。一般说来客体的静态便于观察,主体人也须进入静穆的欣赏态式,审美才能获取清晰意象。但这只是宏观上的主客体暂时对应的静态。由于美学在知识学科群中姗姗来迟,人们一时还来不及作微观探讨。但是美感毕竟是流动的,因为美感是流驶着的生命的录放磁带。生命在瞬息万变中运演,而且永不停息,美感也便永恒地飞翔着它的双翼。
- 方正己
- 关键词:生命特征车尔尼雪夫斯基亚里士多德审美客体柏拉图叔本华
- 庄子新解二则
- 1998年
- 方正己
- 关键词:庄子人类进化
- 全文增补中
- “耜”与“犁”考辨
- 考察古代农业,首先要接触到生产工具,然后是运作这些工具的动力源。对这件事,如果没有明确的交待,涉及到许多关键问题就无法解释。
- 方正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