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韶华

作品数:11 被引量:29H指数:3
供职机构:中日友好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淋巴
  • 5篇淋巴瘤
  • 5篇骨髓
  • 4篇细胞
  • 3篇异常综合征
  • 3篇增生
  • 3篇增生异常综合...
  • 3篇综合征
  • 3篇免疫
  • 3篇金淋巴瘤
  • 3篇霍奇金
  • 3篇霍奇金淋巴瘤
  • 3篇急性
  • 3篇骨髓增生
  • 3篇骨髓增生异常
  • 3篇骨髓增生异常...
  • 3篇非霍奇金
  • 3篇非霍奇金淋巴...
  • 3篇白血
  • 3篇白血病

机构

  • 11篇中日友好医院
  • 2篇中国预防医学...
  • 1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11篇徐韶华
  • 9篇马一盖
  • 6篇李振玲
  • 6篇陈艳荣
  • 5篇黄泛舟
  • 4篇龚明
  • 3篇廖军鲜
  • 3篇郦筱能
  • 2篇王质彬
  • 2篇曾毅
  • 2篇蒋玉玲
  • 2篇陈国敏
  • 2篇龙红
  • 2篇高丽
  • 1篇刘永生
  • 1篇王蔚
  • 1篇李振玲
  • 1篇李挺
  • 1篇王银平
  • 1篇陈杰

传媒

  • 3篇中国实验血液...
  • 2篇白血病.淋巴...
  • 2篇中日友好医院...
  • 1篇中华实验和临...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中华血液学杂...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1
  • 1篇1999
  • 1篇1996
  • 1篇1994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原发性骨髓纤维化患者症状评分与危险度分层及基因突变的关系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 初步探讨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患者的症状评分与危险度分层及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 对2012年3月至2015年4月中日友好医院诊治的PMF患者用骨髓增殖性肿瘤(MPN) 10症状评分表进行症状评分,同时用动态国际预后积分系统加强版(DIPSS-plus)进行危险度分层,检测患者的多种MPN相关基因突变,分析患者症状评分与危险度分层和基因突变的关系.结果 36例患者中25例患者进行了MPN 10症状评分,平均22.8分,乏力及无活动力发生率最高,均为22例(88%),而发热、骨痛少见,分别为3例和5例.36例患者中35例用DIPSS-plus进行了危险度分层,分别为低危7例(20%),中危-17例(20%),中危-2 4例(11.4%),高危17例(48.6%).25例接受症状评分的患者中,中危-1组症状评分为(28.7±6.2)分,高于中危-2组的(11.0±2.9)分(t=2.579,P=0.038);中危-2组平均分低于高危组的(26.4±3.2)(t=2.650,P=0.024).34例进行基因突变检测的患者中,JAK2阳性25例(73.5%),其他发生频率较高的基因突变依次是CALR、ASXL1、U2AF1、SRSF2、TET2、SETBP1和UTX.TET2突变发生率在低中危组和高危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2);携带3种及以上基因突变患者的症状评分高于携带3种以下或未携带基因突变的患者(P=0.011).结论 PMF患者的症状可能反映了PMF的异质性和预后差异.PMF症状评分可能与DIPSS-plus危险度分层和基因突变数存在一定关联,TET2突变与PMF进展可能存在关联.
张春霞高丽居倩倩李振玲黄泛舟高亚玥龚明徐韶华唐寅陈艳荣马一盖
关键词: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症状评分危险度分层基因突变
B-NHL患者骨髓和外周血细胞克隆性IgH基因重排的检测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01年
为探讨骨髓 (BM )和外周血 (PB)细胞克隆性免疫球蛋白重链 (IgH)基因重排在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 (B NHL)分期、疗效及预后判断方面的价值 ,采用半巢式PCR ,对治疗前B NHL患者BM 4 6例和PB 38例及治疗缓解后的BM和PB 10例进行了该标志的检测。对照组为非肿瘤或非B细胞来源肿瘤患者的BM或PB共 33例。结果显示 :在B NHL组 ,治疗前形态学有瘤细胞侵犯的 3例BM及 2例PB ,克隆性IgHCDR3重排阳性 ;在形态学未见异常的BM和PB中克隆性IgH重排阳性率分别为 6 5 .1%及 4 4.4 % ,与B NHL分期及有无全身症状无关。 10例病理组织克隆性IgH重排阳性的病人 ,7例缓解后BM和PB重排转为阴性 ,处于持续完全缓解状态 ;2例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BM或PB重排持续阳性者复发 ;1例移植后 10个月BM克隆性IgH重排阳性 ,仍处于完全缓解。对照组 33例中仅 1例克隆性IgH重排阳性 ,本方法的特异性为 97%。研究提示 ,PCR法能早期诊断BM及PB的瘤细胞浸润。临床缓解期BM或PB克隆性IgH重排阳性预示可能近期复发 ,阴性者可能持续缓解 ,个别IgH阳性者仍长期生存 。
李振玲沈悌郦筱能陈杰王书杰徐韶华葛昌文武永吉
关键词: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骨髓免疫球蛋白重链基因重排
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作用被引量:6
1994年
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治疗作用马一盖,金敏琦,徐韶华,廖军鲜,郦筱能,李振玲,王质彬,龙红,蒋玉玲,黄洪涛,黄泛舟,陈艳荣,郑天林我院于1990年末至1992年初用大剂量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Epo)治疗骨髓增生异...
马一盖金敏琦徐韶华廖军鲜郦筱能李振玲王质彬龙红蒋玉玲黄洪涛黄泛舟陈艳荣郑天林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贫血
CHOP为主的化疗方案治疗中高度恶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疗效评价被引量:2
2001年
目的 :进一步提高对 CHOP为主方案治疗中高度恶性非霍奇金淋巴瘤 ( NHL )疗效的认识。方法 :用国际预后指数 ( IPI)对 31例以 CHOP为主方案治疗的中高度恶性 NHL 患者的疗效进行评价。根据 IPI将患者分为低危和高危两大组 ,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状况。结果 :低危和高危组完全缓解患者分别为 16 /2 1例 ( 76 % )和 3/10例 ( 30 % ) ,部分缓解分别为 3/2 1例 ( 14 % )和 4/10例 ( 4 0 % ) ,复发 /进展分别为 2 /2 1例 ( 10 % )和 3/10例 ( 30 % )。中位生存期分别为 84( 3~ 132 )月和 6 .5 ( 0 .75~ 5 2 )月 ,两组差异显著 ( P=0 .0 0 32 )。 1.5年总生存率 ( OS)分别为 75 .89%和 2 0 % ,低危组 5年 OS为 5 9.15 % ,10年 OS为 33.83%。结论 :CHOP为主的第一代化疗方案对于不同危险程度的进展性 NHL 患者疗效明显不同。CHOP对于低危患者仍可作为首选和标准方案 。
马一盖徐韶华
关键词:非霍奇金淋巴瘤化疗疗效
CD37在恶性B细胞中表达意义的探讨
2014年
本研究旨在探讨CD37抗原在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及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细胞中表达的意义。利用多参数流式细胞仪检测对照骨髓标本、B-ALL标本及B-NHL标本细胞中CD37的表达。结果表明,20例B-ALL细胞[初治5例,伴微小残留病(MRD)15例]低表达CD37(1.04±0.24;1.50±0.89),正常前体B细胞也低表达CD37(1.64±0.52),3组间CD37表达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正常成熟B细胞和BNHL细胞均高表达CD37(14.23±7.84和14.53±10.93),它们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B细胞不同发育阶段的CD37表达水平比较显示,B祖细胞低表达CD37(0.88±0.17),B前体细胞CD37表达增高(2.44±0.69),成熟B细胞CD37表达最高。结论:低表达CD37并非B-ALL细胞所特有。幼稚B细胞低表达CD37,随着B细胞的成熟CD37的表达强度逐渐升高,亦即CD37在B细胞中的表达与细胞的良恶性无关。
王蔚李燕高丽徐韶华龚明黄泛舟李振玲陈艳荣马一盖
关键词: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
环孢菌素A为主方案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目的:探讨环孢菌素A(CsA)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疗效。方法:用CsA治疗16例MDS病人。男9例,女7例,年龄17~76岁(平均47岁)。按FAB分型RA10例,RAEB5例,RAEBt1例。按国际预后积...
李振玲龚明徐韶华黄泛舟陈艳荣马一盖
文献传递
环孢霉素A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观察用环孢霉素A(CyA)治疗激素或切脾无效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和有激素禁忌症的ITP患者的疗效。方法 :用CyA治疗 11例患者 ;其中 10例为ITP患者 ,有 4例先后合并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即Evans综合征 ) ,1例为干燥综合征合并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的患者 ,诊为继发ITP。11例患者中 8例对激素治疗无反应 ,2例有激素禁忌证 ,并都拒绝或不能耐受切脾 ,1例激素和切脾治疗后仍无效。CyA初始剂量为 5mg/kg/d ,然后根据血药浓度调整剂量 ,使其维持在 2 0 0ng~ 4 0 0ng/ml。治疗期间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和血压。结果 :11例患者全部有反应 ,完全缓解 8例 ,部分缓解 3例。副作用有轻度毛发增生及手震颤 ,无肝肾功能损害和其他副作用。结论 :用CyA治疗难治性ITP是一种新的、有效的、安全的补救治疗方法 。
徐韶华马一盖
关键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环孢霉素A
5例不典型嗜人T细胞病毒Ⅰ型相关性成人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的发现被引量:4
1996年
成人 T 细胞白血病/淋巴瘤(ATLL)至今国内仅发现10余例病人。最近连续发现了5例不典型嗜人 T 细胞病毒Ⅰ型(HTLV-Ⅰ)相关性 ATLL,其中男2例,女3例,平均年龄49.6岁;汉族3例,满族2例(为同一家族成员)。除1例出生在沈阳外,其余出生在北京。均未发现高钙血症。常规血涂片不易发现花细胞,用 CytospinⅡ做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浓缩离心甩片易见花细胞和大量异常淋巴细胞。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 HTLV-Ⅰ抗体4例中2例阳性,聚合酶链反应技术证实在所有5例病人肿瘤细胞中均存在HTLV-Ⅰ前病毒 DNA 的整合。急性型4例,淋巴瘤型1例。4例病人已死亡,生存期10天至不足6个月;1例急性型已存活8个月以上。从以上结果提出如下假设:在中国特别是某些城市 ATLL 并非罕见,提高对不典型临床表现的认识,改进检测技术和常规检测 T 细胞淋巴增殖性疾病病人 HTLV-Ⅰ抗体和前病毒 DNA,将会发现更多的病人。
马一盖李振玲陈国敏廖军鲜董彭春徐韶华张永利刘永生龙红王银平李挺王质彬蒋玉玲曾毅
关键词:淋巴瘤DNA病毒聚合酶链反应
中国人成人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12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3
1999年
目的探讨中国人成人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ALTT)临床特征、鉴别诊断和与嗜人T细胞病毒Ⅰ型(HTLVⅠ)感染的关系。方法外周血淋巴细胞形态学检查用离心涂片法,淋巴细胞免疫分型用间接免疫荧光法,HTLVⅠ前病毒DNA检测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并经SouthernBlot证实。结果12例病人临床表现依次为发热10例、淋巴结肿大8例、皮肤损害7例、脾、肝大7例、黄疸3例,个别有胸水和肺侵犯。外周血花瓣状淋巴细胞在常规血涂片中不易发现,而离心涂片均可发现。可见贫血、血小板减少、全血细胞减少、骨髓增生异常和嗜酸细胞增多,未见高钙血症。HTLVⅠ抗体和前病毒DNA阳性者分别为6/10例和9/12例。急性型9例,淋巴瘤型3例。所有病人开始均误诊为其他疾病,首发表现分别为皮肤损害、淋巴结肿大、骨髓增生异常、进行性肝肿大和顽固性胸水。合并症有未经病原菌证实的感染、链球菌感染、消化道出血、急性肾功能衰竭、急性呼吸衰竭和脑出血。7例死亡,3例存活,2例失访。结论ATLL在我国可能并非罕见,应提高对中国人ATLL的认识。
马一盖陈国敏汪晨徐韶华徐韶华曾毅
关键词: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急性HTLV-1中国人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伴髓系抗原表达的免疫分型特点
2005年
目的: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伴髓系抗原(My)表达的免疫表型特点及进行相关分析。方法:对85例初诊ALL患者进行免疫学分型,以My阳性/阴性(+/-)对B细胞ALL(B-ALL)和T细胞ALL(T-ALL)进行组间分析。结果:My+B-ALL和My+T-ALL患者的CD13及CD33的中位数均高于My-B-ALL和My-T-ALL患者,其表达率均显著高于My-B-ALL和My-T-ALL患者(P<0.01,P<0.05)。My+B-ALL患者的CD15的中位数高于My-B-ALL患者,表达率显著高于My-B-ALL患者(P<0.01)。CD13、CD15、CD33的相关性在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ALL中My的表达与mAb克隆、细胞染色技术、样本来源、阳性界值等多种因素有关。
杨晓红廖军鲜许勇钢钟明华唐旭东陈艳荣徐韶华刘锋麻柔
关键词:免疫表型分型抗原流式细胞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