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谅慧

作品数:25 被引量:271H指数:11
供职机构:宁波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社科规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天文地球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经济管理
  • 2篇生物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6篇海岸
  • 3篇海岸带
  • 3篇海洋经济
  • 3篇岸线
  • 2篇灾害
  • 2篇适宜性
  • 2篇综合评价
  • 2篇象山港
  • 2篇景观指数
  • 2篇海岸线
  • 2篇岸线资源
  • 2篇产业结构
  • 1篇优势产业
  • 1篇浙江海洋
  • 1篇生态
  • 1篇生态风险
  • 1篇生态学
  • 1篇省际
  • 1篇省际比较
  • 1篇示范区

机构

  • 18篇宁波大学
  • 2篇中国气象局国...
  • 2篇南佛罗里达大...
  • 1篇艾青中学

作者

  • 18篇徐谅慧
  • 16篇李加林
  • 8篇袁麒翔
  • 7篇王明月
  • 6篇杨磊
  • 3篇曹罗丹
  • 3篇刘永超
  • 2篇马仁锋
  • 2篇任丽燕
  • 2篇黄大鹏
  • 2篇孙伟伟
  • 1篇叶持跃
  • 1篇颜子斌
  • 1篇李伟芳
  • 1篇林雄斌
  • 1篇郑忠明
  • 1篇王建庆
  • 1篇陈鹏程
  • 1篇史小丽
  • 1篇吴恋霜

传媒

  • 3篇宁波大学学报...
  • 3篇海洋学研究
  • 2篇地理研究
  • 1篇农村经济与科...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华东经济管理
  • 1篇浙江农业科学
  • 1篇南京师大学报...
  • 1篇海洋通报
  • 1篇宁波大学学报...
  • 1篇应用海洋学学...
  • 1篇2015年浙...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5篇2015
  • 7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990-2010年浙江省围填海空间格局分析被引量:8
2015年
通过借鉴景观生态学相关指标,对1990-2010年浙江省的围填海空间格局进行定量研究,研究表明:(1)20年间,浙江省围填海总面积达108 760 ha,以宁波市最大,嘉兴市最小;(2)各类用地的斑块面积、个数、密度以及斑块面积变异系数差异明显,且地域之间差异显著;(3)不同地类用途的平均斑块形状指数和平均斑块分维数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台州市和宁波市指数较高,嘉兴市和绍兴市较低;(4)受相关地形条件、发展需要、人类活动等影响,浙江省围填海类型的聚集度较高;(5)由于围填海的面积、岸线的长度、用地类型等存在差异,沿海6个地级市的围填海平均强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差异显著。
徐谅慧杨磊李加林袁麒翔卢雪珠刘永超任丽燕孙伟伟
关键词:围填海景观指数生态学
浙江省海洋主导产业选择研究——基于国家海洋经济示范区建设视角被引量:10
2014年
文章选择合理的海洋经济主导产业对区域海洋经济乃至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利用2008-2012年中国海洋统计年鉴数据,借助层次分析法构建海洋主导产业判识的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主导产业进行了选择,海洋渔业、滨海旅游业、海洋船舶工业可以作为浙江省海洋经济的三大主导产业,并提出了关于合理发展浙江海洋主导产业的对策建议。
徐谅慧李加林马仁锋王明月
关键词:海洋经济主导产业产业结构
浙江海洋经济发展水平的省际比较被引量:3
2013年
通过分析浙江海洋经济在全省国民经济及全国海洋经济中的地位演变,着重探讨和比较了浙江海洋经济与沿海其他10省市海洋经济在产业规模、产业结构和优势产业部门等方面的差异,指出浙江海洋经济中海洋渔业、海洋矿业、滨海旅游业以及海洋船舶工业与沿海其他省市相比存在的优势.
徐谅慧李加林吴恋霜袁麒翔曹罗丹
关键词:海洋经济省际比较优势产业
人类活动对海岸带资源环境的影响研究综述被引量:35
2014年
海岸带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场所.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类活动对海岸带资源环境的干预在强度、广度和速度上都已经超过了自然的演化,也引起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本文从大河干流水利工程建设、围填海工程、滨海旅游、海水养殖等方面论述了人类活动对海岸带资源环境产生的影响,并指出应从多学科的角度综合研讨人类不同活动对海岸带资源环境所带来的影响,以此寻求海岸带资源开发需求与海岸带生境保护的平衡点.
徐谅慧李加林李伟芳赵斯袁麒翔王明月杨磊卢雪珠
关键词:海岸带资源环境
象山港海岸带景观生态风险演变研究被引量:5
2015年
海岸带景观是沿海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研究人类活动影响下的海岸带景观生态风险演变对海岸带景观规划与景观资源的合理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1990—2010年间3期的Landsat TM/ETM+遥感数据源,结合野外实地调查,研究了象山港海岸带景观生态风险及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20a间,象山港海岸带景观格局发生显著变化,耕地、海域和林地等景观类型面积呈下降趋势,而建设用地、未利用地和养殖用地不断增加;(2)1990年以来,象山港海岸带景观生态风险等级有不断增高趋势,部分低、较低等级生态风险区演变为中等级以及较高等级;(3)从不同等级生态风险区的空间分布上看,1990年以来海岸带景观低和较低等级生态风险区空间分布在沿海地区减少,而中等、较高和高生态风险区在沿海地区不断形成并向陆侧扩张。从演化速率上看,近10a的较高和高生态风险区面积增加速率较前10a显著加快。
郭意新李加林徐谅慧郑忠明钱瑛瑛任丽燕关健
关键词:海岸带景观象山港
中国南方大陆海岸线时空变迁被引量:20
2014年
海岸线变迁对于海岸带生态环境变化乃至全球变化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5个时相TM影像的人机交互解译,获取1990年,1995年,2000年,2005年和2010年中国南方大陆海岸线信息,分析了各时段岸线变迁特征及变迁原因。结果表明:(1)中国南方大陆海岸线的长度和分形维度保持相对稳定,但岸线长度存在总体缩短和局部增长的演化趋势。(2)岸线海向推进的岸段占据主要部分,陆向缩退岸线仅发生在少部分岸段。(3)长江口—杭州湾南岸和珠江三角洲两个典型岸段的分析表明中国南方大陆岸线的时空变化速率与强度在不断加强。(4)在1990—2010年期间,引起中国南方大陆海岸线时空变迁的人为因素的作用比自然因素显著,并导致人工岸线比重不断增大,自然岸线比重不断下降。
杨磊李加林袁麒翔徐谅慧卢雪珠王明月赵斯
关键词:长江口珠江三角洲
象山港流域河流形态特征定量分析被引量:11
2014年
象山港流域发育有自低山流向海洋的众多山溪型河流,形成相对独立的小流域。本文采用流域地貌数学模型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港湾内小尺度河流特征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1)象山港流域河流的河长分维值普遍较小,大嵩江的河长最长且主河道最为蜿蜒曲折;(2)凫溪和大嵩江的水系结构较象山港流域其它河流的结构更为复杂且发育更加充分;(3)除了颜公河和钱仓河外,流域内大部分河流纵剖面线呈现下凹型且主河道有多次阶梯状起伏;(4)基岩性S-A模型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凫溪和大嵩江的基岩河床处于均衡状态。
袁麒翔李加林徐谅慧陈鹏程王明月
关键词:分维值
浙江大陆岸线资源的适宜性综合评价
研究目的:岸线资源是21 世纪“海洋世纪”重要的国土资源,科学、合理的岸线资源评价有利于沿海开发战略的制定,能够提高岸线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益。研究方法:利用遥感和GIS 手段,建立生产、生活和生态保护为导向的岸线资源综合适...
徐谅慧李加林
关键词:海岸线
基于GIS-Logistic耦合模型的杭州湾南岸景观演变驱动力分析被引量:7
2016年
海岸带地区景观演变的驱动力研究是区域内在演化规律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指导合理利用景观,控制人工景观规模,保护生态环境等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以杭州湾南岸的沿海乡镇区域为研究对象,在利用GIS及相关的数理统计软件分析杭州湾滨海平原区2000~2010年来景观演化时空变化特征的基础上,运用GIS-Logistic的耦合模型从空间角度深入分析了杭州湾沿海乡镇重要景观演化的驱动力.研究结果表明:近10 a来,耕地、海域等自然景观类型呈现出不断减少的趋势,建设用地、养殖用地等景观类型保持持续增长的态势;在以乡镇为单位的中小尺度研究中,纯自然驱动因素(如气候、降水等)较人文驱动因素的影响相对较弱,而县道等区位因素对于景观类型演变的影响相对较为明显,表征经济发展的人口、工业水平、工业产值等对于杭州湾南岸岸段各景观类型的演化具有较强的驱动作用.
徐谅慧杨磊李加林刘永超孙伟伟
关键词:海洋环境科学驱动力
明清时期浙江沿海自然灾害的时空分异特征被引量:14
2014年
明清小冰期是中国气候的异常期,各种自然灾害频发。通过系统搜集、整理明清时期浙江沿海地区自然灾害历史资料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发现,浙江省沿海地区各种自然灾害发生频次和造成的损失具有明显的时空地域分异特征:1明清时期,随着时间推移,各种灾害发生频次成波动上升的趋势,在明末清初达到一个高峰值;在浙江沿海地区的各种灾害中,水、旱两灾的发生最为频繁,水灾发生频次高于旱灾。2水灾、旱灾、台风和潮灾是该地区的主要灾害类型,台风与水灾、潮灾之间高度相关,且台风灾害是浙江沿海地区的主要致灾因子,台风灾害诱发的灾害链具有波及面广、危害严重的特点。旱灾和水灾具有显著的相关性,在该地区水、旱两灾在时间尺度上的变化相对一致,这种现象可能是副高季节内振荡所导致的。3浙江省自然灾害发生频次和损失程度与地貌形态之间具有一定联系。以平原、丘陵及低山等地貌类型为主的孕灾环境对浙江沿海地区水灾、旱灾、台风灾害和风暴潮灾等4种主要自然灾害类型及其损失的空间分布有着显著的影响。浙北地区水旱灾害变化剧烈,浙中、浙南地区相对较弱。杭州湾地区台风灾害的分布具有湾口多于湾顶,南岸多于北岸的特点。4从灾害损失的空间格局来看,特大损失程度灾害的主要类型为潮灾,且集中分布在浙北平原,浙南山地和浙东南平原丘陵分布较少。
曹罗丹李加林叶持跃徐谅慧袁麒翔王明月马仁锋黄大鹏
关键词:自然灾害明清时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