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粒子

作品数:38 被引量:368H指数:9
供职机构:安徽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5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0篇食源
  • 10篇食源性
  • 9篇源性疾病
  • 9篇食源性疾病
  • 6篇营养
  • 5篇中毒
  • 5篇流行病
  • 5篇流行病学
  • 4篇营养监测
  • 4篇监测分析
  • 4篇城市青少年
  • 3篇饮食
  • 3篇致病
  • 3篇少年
  • 3篇食品
  • 3篇食物
  • 3篇食物中毒
  • 3篇青少年
  • 3篇流行病学特征
  • 3篇儿童营养

机构

  • 36篇安徽省疾病预...
  • 3篇国家食品安全...
  • 2篇安徽电气工程...
  • 2篇山东省疾病预...
  • 2篇甘肃省疾病预...
  • 2篇芜湖市疾病预...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潍坊医学院
  • 1篇河北省疾病预...
  • 1篇山西省疾病预...
  • 1篇浙江省疾病预...
  • 1篇肥西县疾病预...
  • 1篇贵州省疾病预...
  • 1篇海南省疾病预...
  • 1篇吉林省疾病预...
  • 1篇云南省疾病预...
  • 1篇滁州市疾病预...
  • 1篇合肥市疾病预...
  • 1篇马鞍山市疾病...
  • 1篇泰安市疾病预...

作者

  • 36篇徐粒子
  • 17篇王淑芬
  • 16篇金少华
  • 6篇贾尚春
  • 4篇李卫东
  • 4篇孟灿
  • 4篇陈志飞
  • 3篇谢建嵘
  • 3篇李建
  • 2篇肖永康
  • 2篇吴家兵
  • 2篇龚磊
  • 2篇王连森
  • 2篇李青
  • 2篇吴庆生
  • 2篇王志强
  • 2篇侯赛
  • 2篇宋丹丹
  • 2篇方俊
  • 2篇张宁

传媒

  • 22篇安徽预防医学...
  • 5篇中国食品卫生...
  • 2篇中国学校卫生
  • 1篇中国健康教育
  • 1篇疾病监测
  • 1篇中华疾病控制...
  • 1篇华东地区第十...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年份

  • 1篇2024
  • 3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 6篇2010
  • 2篇2009
  • 4篇2008
  • 5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19年安徽省经济落后农村地区小学生营养现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了解安徽省经济落后农村地区小学生营养现况并探索其影响因素,为制定营养改善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在经济落后农村地区抽取金寨、颍上和宿松县共2286名小学生测量身高、体重,其中抽取3~6年级1516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男生的营养不足率(12.8%)和超重肥胖率(16.4%)均高于女生(9.2%、9.9%),各年级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小学生营养不足男生的风险高于女生、非留守儿童的风险低于留守儿童[OR (95% CI)分别为2.013 (1.417~2.858)、0.632 (0.433~0.923)];男生、在学校吃饭不会剩饭的学生和营养知识水平较低的学生超重肥胖的风险较高[OR 值(95% CI)分别为 2.466 (1.775~3.426)、0.601 (0.435~0.830)和 1.273 (1.018~1.591)]。结论安徽省经济落后农村地区小学生存在营养不足和超重肥胖双重负担,其中男生尤为突出。营养不足和超重肥胖与学生是否为留守儿童、在校吃饭是否会剩饭以及学生的营养知识水平有关。
徐粒子孟灿魏亚男李卫东
关键词:经济落后农村小学生营养状况
安徽省两城市中学生早餐和零食消费情况调查结果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中学生的饮食行为不仅与其生长发育有着密切的关系,还会影响到他们一生的健康。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零食消费在青少年中越来越普遍,正确消费零食可以起到补充正餐营养素摄入不足和调适心理情绪的良性作用,反之,则可能引起营养失衡,导致超重和肥胖。早餐对补充人体能量的营养素供应和保证上午正常学习、
徐粒子金少华王淑芬陈志飞
关键词:中学生早餐
两起细菌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典型案例报告被引量:1
2016年
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包括食物中毒)中毒原因(病原)的确定一直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自2010年以来,安徽省报告的食物中毒事件中,
金少华孙永杨步财翟光富徐粒子
关键词:致病菌食源性疾病食物中毒中毒原因
安徽省城市青少年伤害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了解安徽省青少年伤害相关行为和伤害现状,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全国统一的《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抽取安徽省3个城市10840名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采用EpiData3.0建立数据库,用SPSS11.0对数据进行统计,采用描述性分析、χ2检验。结果安徽省城市青少年伤害发生率为16.4%。伤害的主要原因依次有扭伤、跌坠伤,发生地点主要是家中、学校内体育场/馆和学校其他地方、公路街道或车站/渡口/码头等。伤害相关危险行为曾经发生过的报告率均较高,大多在20%~90%之间;经常或总是发生的报告率在10%左右,大多为男生高于女生。不同家庭环境中伤害及相关危险行为的发生率亦不同。结论安徽省青少年伤害及相关危险行为的发生率较高。建议学校、家庭及社区积极开展对青少年的安全和心理卫生教育,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预防和控制伤害的发生。
王淑芬徐粒子张丽华吕建萍支艳红
关键词:青少年城市
食源性疾病(致病菌)监测与调查处置研究进展被引量:19
2010年
金少华徐粒子
关键词:食源性疾病
城市社区居民烹调用油、盐摄入及相关膳食行为调查分析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研究城市居民烹调用油脂及食盐摄入水平,为制定切合实际的社区居民控油、控盐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个城市社区,共220户,采用《社区居民营养与慢性病调查问卷》、《家庭食用油、盐类摄入量调查表》进行调查。结果居民每标准人日食用油脂摄入量平均46g,是推荐标准的1.8倍;多数居民(66%)的食盐摄入量达到了我国的初步控盐目标(每标准人日不超过8g);人群中"只吃植物油"的比例为主,"只吃动物油"的人数很少(2.3%),但仍有约40%的人同时兼吃动物油;约有1/4的居民经常食用油炸和腌制食品;约有一半的居民蔬菜、水果摄入不足。结论应进一步指导居民建立健康文明的膳食行为、降低烹调用油和食盐的消费量。
徐粒子金少华贾尚春王淑芬
关键词:食盐摄入水平
安徽省城市大中学校学生生活相关行为调查
2010年
目的研究安徽省城市大中学校学生生活相关行为状况,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全国统一设计的《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以经济水平好、中、差的不同,选择安徽省合肥市、芜湖市、宿州市3个市为调查地。在调查地随机抽取初中、高中、职业学校、大学共10 813名大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其中生活相关行为习惯进行描述性分析和显著性卡方检验。结果过去7d内每天至少活动60m in、连续步行或骑车30分钟以上、参加课外活动和每周上1~2节体育课的报告率分别为19.6%、39.0%、16.8%和88.9%。过去7d内活动1~3d的为48.4%;没有参加活动的达18.1%(其中高三学生明显增加达27.0%);每周不参加课外活动或很少参加的占61.29%。报告有44.8%的学生每天课外学习3h以上,高中生高达49.3%;有30%以上的学生每天上网、玩电子游戏和看电视超过1h。自认为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活动少而且每天上网、玩电子游戏和看电视时间较多。结论安徽省城市大中学校学生每天身体活动量严重不足,学校应积极开展增强学生体质的工作。
王淑芬徐粒子陈志飞
安徽省2023年度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评估报告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 评估安徽省2023年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风险,指导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做好风险管理和应对工作。方法 评估资料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近5年传染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资料以及食源性疾病暴发监测系统的数据,使用专家咨询法筛选风险评估议题,采用专家会商法进行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价。结果 2023年安徽省需关注新冠病毒感染、流行性感冒、人禽流感、霍乱、手足口病、诺如病毒感染、细菌性痢疾、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钩端螺旋体病、恙虫病、流行性出血热、布鲁氏菌病、登革热、水痘、麻疹和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毒蕈中毒事件、一氧化碳中毒事件、高温中暑事件,每个议题在不同时间、不同场所关注的程度不同。结论 2023年安徽省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议题较多,各地需在不同月份做好重点关注传染病或有关事件的卫生应急准备工作,完善联防联控机制,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马婉婉龚磊吴家兵肖永康侯赛宋丹丹张宁徐粒子冯玉杰祝茜朱梦聂爽孙袁芳魏鸿园储娜陈秀芝李明李青毕念念
关键词:风险评估卫生应急疾病控制
安徽营养监测点城乡5岁以下儿童营养监测分析
目的:为获得制定相关儿童营养干预措施所需的的基础性数据。方法:1个城市监测点和1个农村监测点, 每个监测点抽取5岁以下儿童600名及其母亲。调查内容包括儿童健康与膳食调查、母亲健康调查及家庭调查三部分。结果:婴儿出生体重...
金少华徐粒子王淑芬
关键词:营养监测
文献传递
安徽省2016―2019年食源性疾病与气温的关系分析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分析安徽省食源性疾病与气温的关系,探讨滞后效应及识别易感人群。方法收集2016―2019年安徽省各市食源性疾病监测数据以及同期气象数据。采用类Poisson回归的广义线性模型分析各市日均气温和食源性疾病的关系,然后采用Meta分析合并效应值。结果研究期间,安徽省共填报348958例食源性疾病病例,年均发病率0.13%。日均气温与食源性疾病发病呈线性关系,且存在一定的滞后效应。单日滞后中,其效应在当天(lag0)最大,效应值为1.0096(95%CI:1.0047~1.0190),即日均气温每增加1℃,当日食源性疾病发生风险增加1.0096倍。到滞后第3天及以后其效应无统计学意义。累积滞后中,lag05对应的RR值最大,为1.0199(95%CI:1.0126~1.0272)。亚组分析结果显示,<65岁年龄组较≥65岁年龄组更易受到影响。结论气温升高会增加食源性疾病的发病风险,且存在滞后效应,应加强对易感人群的预防。
朱建胜孟灿徐粒子赵云霞林超苏虹
关键词:食源性疾病气温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