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安

作品数:62 被引量:361H指数:13
供职机构:空军工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航空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航空宇航科学技术兵器科学与技术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军事更多>>

文献类型

  • 57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8篇航空宇航科学...
  • 16篇兵器科学与技...
  • 13篇自动化与计算...
  • 12篇军事
  • 7篇电子电信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自然科学总论
  • 2篇理学

主题

  • 28篇空战
  • 8篇协同空战
  • 6篇导弹
  • 5篇雷达
  • 4篇制导
  • 4篇无人机
  • 4篇粒子群
  • 4篇空导弹
  • 4篇空空导弹
  • 4篇空战决策
  • 4篇滚动时域
  • 4篇滚动时域控制
  • 3篇隐身
  • 3篇战术
  • 3篇自适应
  • 3篇威力
  • 3篇滤波
  • 3篇目标跟踪
  • 3篇灰色关联
  • 3篇机载

机构

  • 62篇空军工程大学
  • 8篇西北工业大学
  • 3篇西京学院
  • 2篇空军航空大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航天科工...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62篇徐安
  • 37篇李战武
  • 21篇寇英信
  • 9篇于雷
  • 5篇徐保伟
  • 5篇吕跃
  • 5篇付昭旺
  • 3篇阮铖巍
  • 3篇杨海燕
  • 3篇张斌
  • 3篇陈通
  • 2篇孙亮
  • 2篇李飞
  • 2篇赵思宏
  • 2篇赵雨
  • 2篇侯西倩
  • 1篇童中翔
  • 1篇张志波
  • 1篇曹原
  • 1篇欧建军

传媒

  • 12篇电光与控制
  • 11篇系统工程与电...
  • 11篇火力与指挥控...
  • 3篇计算机仿真
  • 3篇北京航空航天...
  • 2篇航空学报
  • 2篇飞行力学
  • 2篇空军工程大学...
  • 2篇指挥控制与仿...
  • 1篇红外与激光工...
  • 1篇电子学报
  • 1篇光学学报
  • 1篇国防科技大学...
  • 1篇兵工学报
  • 1篇系统仿真学报
  • 1篇弹道学报
  • 1篇现代防御技术
  • 1篇计算机科学
  • 1篇第六届博士生...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2
  • 7篇2021
  • 13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7
  • 5篇2016
  • 7篇2015
  • 3篇2013
  • 9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8
6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协同空战中基于任务分解的任务协调机制研究被引量:8
2010年
协同空战任务决策的一个关键是编队内部的协调。基于复杂系统的一般求解方法,结合人工智能领域的MAS技术,提出了一种任务协调的分步实现方法。首先,就复杂的协同作战任务提出了一种分级分解思想,通过6级分解,将一项复杂作战任务分解为单个作战Agent的阶段性战术级任务,实现了协同作战任务的细化和量化,为各Agent协同完成复杂任务奠定了基础。在任务分解的基础上,建立了多Agent任务协调的数学模型,在合同网协议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市场行为的编队内部的任务的动态协调机制。各作战Agent通过市场协议动态地选择适合自己的作战任务(包括协作性的和非协作性的),以编队总体效用最大化为目标,高效地实现了任务的动态、分布式的分配。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基于任务分解的协同任务协调机制效果较好,对作战任务决策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
徐安赵思宏寇英信孙亮
关键词:协同空战合同网协议
高斯和估计Kalman滤波在多平台空战对抗评估数据预处理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5年
针对多平台空战对抗评估数据预处理中的过程积累误差问题进行研究。通过构建多平台空战对抗系统,分析不同平台间实时数据交互关系和相应的数据类型,采用最小二乘法和坐标变换实现不同平台间的时空配准,并对多平台空战对抗评估过程进行误差分析,将其状态误差和观测误差表示为高斯和形式,并选用Kalman滤波方法对过程积累误差进行滤波。实例仿真实验结果表明:经过滤波后的估计轨迹与真实轨迹之间的拟合效果较好,进一步完善了原有多平台空战对抗数据预处理过程。
侯西倩寇英信李战武徐安康志强
关键词:数据预处理时空配准
带容许偏差的战斗机近似最优接敌策略被引量:1
2015年
空战接敌过程中战斗机进行机动导致控制量剧烈变化,既影响飞机性能的发挥也不利于飞行员的操作。针对引导策略的优化问题,提出了一种带容许偏差的近似最优接敌策略。首先,建立了三自由度的运动模型,并提出了角度偏差的计算思路;其次,建立了离散的非线性规划模型,并分析了约束条件及目标函数;然后,介绍了滚动时域控制并给出了控制过程的数值解法;最后,设计一个前半球攻击的实例,将比例引导策略与带容许偏差的近似最优策略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后者的控制量在最大稳定步长、均值、标准差方面均更优,能减轻飞行员的操作压力,是一种有效的接敌策略。
赵雨张斌隋永华徐安
关键词:滚动时域控制
基于态势预测的超视距目标威胁评估方法被引量:5
2020年
提出了一种综合考虑能力威胁、态势威胁和空战意图威胁的超视距空战目标威胁评估新方法。首先,在能力威胁模型中加入了先敌发射能力威胁和超视距导弹攻击威胁模型;其次,针对态势威胁以态势有效性、制导有效性进行修正,给出一种新的态势威胁计算方法;然后,基于隐马尔可夫模型(HMM)实现目标的机动辨识和态势预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意图威胁建模方法;最后,对综合威胁评估模型进行了仿真,验证了所提方法在超视距目标威胁评估问题中的有效性。
胡朝晖吕跃徐安
关键词:隐马尔可夫模型空战
基于改进GRA-TOPSIS的空战威胁评估被引量:18
2020年
针对在确定空战威胁评估指标权重时,未考虑指标间的耦合性以及客观赋权法不能从逻辑视角体现指标相对评价对象真正的重要程度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灰色关联度、灰色关联深度的极大熵模型初步确定权值,再根据指标间灰色关联度以及确定的解耦阈值修正权值的方法。为了克服灰色关联分析法(GRA)和理想点接近法(TOPSIS)的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GRA-TOPSIS的目标威胁评估方法。首先,通过实例对比分析了指标采用数学模型与模糊处理后,对目标威胁评估结果的影响;其次,对比分析了采用GRA、TOPSIS以及GRA-TOPSIS、数学模型得出的目标威胁评估结果;最后,考虑不同决策者的主观偏好,得出不同的目标威胁评估结果。通过仿真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以及科学性。
奚之飞徐安寇英信李战武李战武
关键词:极大熵
导弹协同制导中末交接班目标截获概率研究被引量:23
2012年
为定量评估空空导弹协同制导的作战效果,对协同制导条件下中末交接班目标截获概率进行建模研究.根据协同制导的信息流程,给出修正指令计算方法,分析了影响协同制导的6种主要误差源及误差特性,并采用矢量法推导雷达测量误差、姿态测量误差、导航定位误差、传递对准误差和指令延时误差的传递模型,基于制导误差建立中末交接班的目标截获概率计算模型,得到截获概率与误差的定量关系,对目标截获概率和误差灵敏度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目标截获概率对指令延时误差和制导载机雷达测量误差的敏感性最高.
付昭旺于雷寇英信徐安
关键词:空空导弹协同制导截获概率
隐身条件下协同空战的任务建模与任务规划
2012年
定义了隐身条件下的协同空战(CACSR)的基本概念,研究了面向CACSR的任务建模与任务规划原理。给出了面向CACSR任务的形式化模型,在此基础上对任务计划进行了形式化建模,给出了协同任务计划等定义;提出了任务动态管理框架及其步骤,建立了任务状态预测和任务效用模型,阐明了任务规划原理。对进一步明确CACSR条件下任务的认知、决策问题有着基础性作用,对新一代战斗机任务系统的概念、体系框架设计等有一定的帮助。
阮铖巍徐安寇英信于雷
关键词:协同空战隐身战机
基于前景理论的空战目标威胁评估被引量:21
2020年
空战目标威胁评估是目标分配与火力分配的基础。针对目标威胁评估研究存在确定指标权重时未考虑指标间的相关性,采用单一灰色关联分析(GRA)方法和逼近理想点(TOPSIS)方法不能准确反映目标威胁大小,以及未考虑飞行员决策时面临损失和收益时的不同态度等问题,在综合GRA和TOPSIS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前景GRA-TOPSIS的空战目标威胁评估模型。提出灰色关联深度的概念,结合极大熵确定指标权重;利用指标之间的灰色关联度变权方法对指标权重进行修正,避免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影响;利用GRA方法分析目标指标序列的曲线形状相似性,结合TOPSIS方法分析位置的相似性,基于前景理论,将飞行员面临收益以损失的态度融合到目标威胁评估中,得到能够体现飞行员特质的目标威胁评估结果。通过仿真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以及合理性。
奚之飞徐安寇英信李战武杨爱武
关键词: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极大熵
一种用于火力控制调试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火力控制调试装置,包括安装板、连接机构和固定机构,所述连接机构设置在安装板的底部,所述固定机构设置在安装板的底部,所述连接机构包括底座,所述底座设置在安装板的底部,所述底座的底部安装有调节器本体,...
彭明毓李战武徐安奚之飞方诚喆邓世杰
文献传递
小型无人机协同覆盖侦察路径规划被引量:13
2019年
针对多架小型无人机对含有障碍的区域覆盖侦察最佳路径规划问题,首先用方形单元格将待侦察区域离散化,利用基于初始位置的划分方法划分出与无人机对应的子区域,把问题转化为单无人机优化问题以降低计算复杂度;然后在最小生成树的基础上提出节点交换法,对各子区域的形状和最小生成树进行调整优化;最后依据优化后的最小生成树为每个子区域构建侦察路径。仿真验证了该方法产生的规划路径能够完全覆盖指定区域且无重叠,路径长度和转弯数最小。
高春庆寇英信李战武徐安李游常一哲
关键词:无人机生成树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