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伟立

作品数:91 被引量:385H指数:10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河北省医学适用技术跟踪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7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0篇医药卫生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43篇腹腔
  • 43篇腹腔镜
  • 24篇小儿
  • 22篇切除
  • 20篇血管
  • 18篇手术
  • 18篇切除术
  • 17篇细胞
  • 15篇血管瘤
  • 14篇脾切除
  • 14篇先天
  • 14篇先天性
  • 12篇脾切除术
  • 11篇外科
  • 9篇囊肿
  • 9篇腹腔镜脾切除
  • 8篇治疗小儿
  • 8篇免疫
  • 8篇腹腔镜脾切除...
  • 7篇外科手术

机构

  • 88篇河北医科大学...
  • 3篇邢台市人民医...
  • 2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长春市儿童医...
  • 1篇石家庄市中心...
  • 1篇唐山市妇幼保...
  • 1篇首都儿科研究...
  • 1篇泰安市妇幼保...
  • 1篇山东第一医科...

作者

  • 90篇徐伟立
  • 71篇李索林
  • 32篇李英超
  • 26篇于增文
  • 24篇时保军
  • 23篇李萌
  • 16篇仲智勇
  • 16篇耿娜
  • 11篇孙驰
  • 11篇李振东
  • 9篇周辉
  • 7篇王文博
  • 6篇牛爱国
  • 6篇杨晓锋
  • 5篇马亚贞
  • 5篇刘林
  • 4篇王燕
  • 3篇杨以恒
  • 3篇左长增
  • 3篇张永婷

传媒

  • 21篇中华小儿外科...
  • 11篇中国微创外科...
  • 10篇临床小儿外科...
  • 5篇中华实验外科...
  • 5篇中华普通外科...
  • 3篇中华整形外科...
  • 3篇肿瘤防治研究
  • 3篇河北医科大学...
  • 2篇中华肝胆外科...
  • 2篇实用儿科临床...
  • 2篇2006年全...
  • 2篇第四届中国武...
  • 1篇中国内镜杂志
  • 1篇河北医药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山东医药
  • 1篇肿瘤
  • 1篇青海医药杂志
  • 1篇中国药师
  • 1篇腹腔镜外科杂...

年份

  • 4篇2024
  • 2篇2022
  • 1篇2021
  • 7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6篇2016
  • 1篇2015
  • 7篇2014
  • 3篇2013
  • 4篇2012
  • 8篇2011
  • 6篇2010
  • 5篇2009
  • 5篇2008
  • 9篇2007
  • 7篇2006
  • 5篇2005
  • 2篇2004
9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通过干扰肿瘤微环境提高抗原特异性CTL体内存留、分布和免疫杀伤效率的实验研究
肿瘤的三大传统治疗手段,手术、放疗和化疗,已有百年的历史,但由于创伤大、副反应大、疗效低等临床问题,使其临床应用受到限制。因此,寻找损伤小且能有效控制肿瘤生长和转移的治疗方法,成为临床肿瘤治疗的迫切需求。随着肿瘤学、免疫...
徐伟立
关键词:黑色素瘤细胞免疫治疗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肿瘤微环境
非编码RNA调控在婴幼儿血管瘤发病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22年
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ncRNA)调控是指在不改变DNA序列的情况下引起基因表达可遗传变化的调控过程。婴幼儿血管瘤(infantile hemangioma,IH)的发病机制可能与遗传存在关联。近年来,随着表观遗传学的发展,ncRNA调控已成为IH致病机制和治疗研究的热门领域,而其中微小RNA(microRNA,miRNA)的调控是研究最为广泛的内容之一。本文将着重综述介绍miRNA、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和环状RNA(circular RNA,circRNA)3种ncRNA在IH发病和治疗中的调控作用研究进展。
王慧明徐伟立
关键词:血管瘤微小RNA长链非编码RNA
靶向抑制髓系抑制性细胞调控肿瘤微环境对神经母细胞瘤荷瘤小鼠免疫疗效的影响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索靶向抑制髓系抑制性细胞(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MDSC)调控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oma,NB)肿瘤微环境对增强效应细胞体内杀伤效应、提高NB免疫治疗效果的作用和机制。方法以BALB/c小鼠为实验对象,利用NB细胞注射建立荷瘤小鼠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小鼠随机分为多柔比星(doxorubicin,DOX)2.5 mg/kg组、DOX 5 mg/kg组、多巴胺(dopamine,DA)50 mg/kg组和对照组进行药物筛选,每组20只。分别于NB细胞接种后第7天和第12天注射DOX、DA,于NB细胞接种后第14、17、23天检测比较各组小鼠瘤体内MDSC数量分布及凋亡率、T细胞周期、Treg水平和TAM分布,MDSC培养上清中Arg-1、iNOS、ROS、IL-10、TGF-β含量,比较各组肿瘤生长曲线。根据抑瘤效果选择抑制MDSC最佳药物及浓度。制备NB抗原特异性CTL。按随机数字表法将荷瘤小鼠随机分为DOX组、CTL组、抗GD2组、DOX+CTL组、DOX+抗GD2组和对照组进行免疫治疗对比研究,每组20只。在抑制MDSC基础上实施NB荷瘤小鼠免疫治疗,检测比较各组肿瘤生长曲线,对比各组瘤体中浸润CTL、颗粒酶和穿孔素表达,外周血IL-2和IFN-γ水平。采用SPSS 26.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随时间变化,各药物筛选组和对照组比较,MDSC增长比例显著降低(P=0.001),瘤体中T细胞增殖和对照组比较先升(P<0.001)后抑(P>0.05);TAM由M1型向M2型极化减弱;Treg水平受抑;MDSC培养上清中Arg-1、iNOS、ROS和IL-10含量和对照组比较均降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同药物筛选组肿瘤体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以上各指标均以DOX2.5组表现最为显著,肿瘤生长最缓慢,抑制MDSC作用最强。小剂量DOX干扰后荷瘤小鼠实施免疫治疗,和对照组比较,各组瘤体浸润CD4+、CD8+淋巴细胞比例上升,颗粒酶、穿孔素浓度上升,外周血IL-2、IFN-γ浓度上升,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以上各指标均以DOX2.5+抗GD2组�
徐伟立时保军李索林于风雪李萌郭丽娜周辉
关键词:神经母细胞瘤小鼠
复合型胆总管囊肿的腹腔镜手术治疗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总结腹腔镜手术治疗复合型(Ⅳ-A)胆总管囊肿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2009年间腹腔镜手术治疗65例胆总管囊肿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16例为Ⅳ-A型,切除肝外囊肿及肝门部胆管成形后行肝管空肠扩大吻合术。结果16例复合型胆总管囊肿均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8例合并肝总管狭窄,予以狭窄段切开或切除后扩大肝管空肠吻合;4例左右肝管汇合处狭窄,于分又水平向左右肝管切开行双管-空肠吻合;2例合并右肝管开口隔膜狭窄,经肝门胆管将其切开;2例合并左肝管囊肿下游狭窄,自肝门向左肝管切开扩大成形后行肝管.空肠斜形吻合。2例出现术后并发症,1例暂时陛胆漏自愈,1例吻合口狭窄再手术后解除。随访观察肝内囊肿明显减小直至消失。结论腹腔镜提供的视野放大效果有利于囊肿根治性切除及肝门胆管狭窄矫治。对于复合型胆总管囊肿,腹腔镜肝门部或肝内胆肠吻合安全有效。
于增文王文博李索林李英超徐伟立耿娜李萌
关键词:胆总管囊肿腹腔镜检查胆道外科手术
单孔腹腔镜下改良双钩疝针经皮腹膜外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被引量:60
2012年
目的探讨单孔腹腔镜下改良双钩疝针经皮腹膜外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1年10月行单孔腹腔镜辅助经皮穿刺腹膜外结扎关闭内环135例腹股沟疝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自制单钩疝针(单钩疝针组)63例和采用改良双钩疝针(双钩疝针组)72例。对比两种术式的操作要领、手术时间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双钩疝针组较单钩疝针组的手术时间在单侧疝[(13.21±3.86)min vs(17.92±4.37)min]和双侧疝[17.18±4.69)minvs(25.36±7.38)min]均明显缩短,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所有病儿均于术后1-3d恢复正常饮食和活动出院,术后住院时间(2.14±0.67)d和(2.22±0.68)d,两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钩疝针组未有出现并发症或早期复发,单钩疝针组术后出现1例复发和1例皮下线结反应。结论单孔腹腔镜下改良双钩疝针经皮腹膜外结扎术不用辅助操作戳孔,经腹壁穿刺导入和牵出结扎线可保持在同一路径,不遗留腹膜缝隙及牵涉皮下组织,能够确保腹膜外间隙紧密结扎疝缺损。
李萌李索林于增文徐伟立李英超孙驰
关键词:腹腔镜结扎术外科器械
TSP-1和NF—κB信号通路在普萘洛尔对血管瘤内皮细胞抑制机制中的作用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讨凝血酶敏感蛋白-1(thrombospondin-1,TSP-1)和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B,NF-κB)信号通路在普萘洛尔对血管瘤内皮细胞抑制机制中的作用,完善普萘洛尔治疗血管瘤机制,为其临床治疗提供新靶点。方法手术获取增生期血管瘤标本,孵育消化制成细胞悬液,流式细胞仪分选出CD31阳性血管瘤内皮细胞传代培养。加入不同浓度普萘洛尔(0、25、50、100、150、200、250μmol/L)溶液,培养24h、48h及72h后,分别加入CCK-8培养液和BrdU标记液,酶标仪检测450nm处吸光度判定细胞活性和增殖情况;Westernblot检测普萘洛尔干预前后TSP-1及NF-κB通路蛋白表达情况;细胞荧光双标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干预前后TSP-1和NF-κB通路激活失活情况。所有数据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流式细胞仪分选CD31阳性细胞率达98.0%。加入普萘洛尔后,随着培养时间延长,细胞活性和增殖状态受抑越明显。普萘洛尔浓度达100-150μmol/L时,细胞活性和增殖开始明显受抑,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72h时为著;TSP-1及其受体CD36表达量随着普萘洛尔浓度的增加逐渐增多,而NF-κBp65及p-IκBα、p-IKKβ表达量开始逐渐减少(P〈0.05)。两个通路存在负向调控,TSP-1逐渐激活时,NF-κBp65逐渐失活。结论普萘洛尔可能通过促进TSP-1诱导的血管生成抑制和/或阻断NF-κB介导的促血管生成来治疗婴幼儿血管瘤,两个通路存在负向调控作用。
徐伟立张永婷李索林李英超于风雪安雯婷
关键词:血管瘤普萘洛尔体外培养
NSE和S-100在先天性胆管扩张症发病机制中的协同作用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神经细胞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S-100蛋白在先天性胆管扩张症(CBD)发病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2007-2009年连续CBD患儿36例,均行囊肿和胆囊切除、肝门空肠吻合术,切取囊肿远、近端囊壁和胆囊壁为实验组。选取非正常怀孕或因其母亲特殊原因需终止妊娠胎儿15例的肝外胆管和胆囊为对照组。每组标本分别固定、包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对比其NSE和S-100表达,比较其染色结果和分布特点,并对囊肿直径和胆道不同部位NSE和S-100的表达进行相关分析。结果NSE和S-100在囊肿远端表达(1.86±1.29,1.81±1.04)均弱于囊肿近端表达(3.61±1.92,3.58±1.95)(P〈0.05);囊肿远端与胆囊(3.42±1.99,3.72±2.08)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囊肿近端与胆囊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胎儿胆管(4.86±2.97,5.14±2.73)和胎儿胆囊(3.71±2.14,4.00±1.63)间NSE和S-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囊肿远端与胎儿胆管、胆囊间NSE和S-1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囊肿近端与胎儿胆管、胆囊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胆囊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囊肿直径和胆道不同部位NSE和S-100的表达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胆道远端神经节细胞和神经纤维的发育和分布受限与CBD发病关系密切,与其囊肿大小呈负相关;NSE与S-100表达在CBD发病中协同互补,可为CBD术中囊肿切除范围的正确判断提供理论依据。
徐伟立李索林杨以恒时保军李英超仲智勇李萌
关键词:胆总管囊肿
疝钩针改进及其在单孔腹腔镜经皮腹膜外内环结扎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疝钩针的改进在单孔腹腔镜经皮腹膜外内环结扎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收集2009年6月至2018年1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采用单钩疝针、双钩疝针、注水分离疝针完成3739例经皮腹膜外内环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的手术记录及术后随访资料,统计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复发情况等参数并予以分析。结果双钩疝针及注水分离疝针较单钩疝针,在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复发率均有明显优势。双钩疝针组中,较大疝因内环腹膜褶皱需插入辅助钳操作延长手术时间。注水分离疝针组针对巨大疝借助水分离技术可单独完成操作。结论经过不断改进,注水分离疝针单独穿刺腹壁即可完成经皮腹膜外内环结扎,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可灵活应对各种内环情况。
刘林李索林李萌李英超徐伟立马亚贞周辉
关键词:单孔腹腔镜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肠炎的疗效观察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评价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肠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先天性巨结肠肠炎住院患儿122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72例应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治疗;对照组50例应用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治疗。两组疗程均为7-14d。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差值、白细胞计数差值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差值,以及两组平均治疗时间,评价两组临床疗效、细菌清除率和安全性。结果:两组治疗前后c蛋白差值、白细胞计数差值、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差值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6.11%和88.00%(P〉0.05)。全部患儿致病菌阳性率为75.41%,以大肠埃希菌为首位致病菌。观察组细菌清除率为85.96%,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两组患儿均未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结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小儿先天性巨结肠肠炎疗效更显,而且未见不良反应。
徐伟立刘林杨晓峰李索林
关键词: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症肠炎
普萘洛尔通过长链非编码RNA核旁丛组装转录本1靶向微小RNA-194-5p调控血管瘤内皮细胞增殖
2024年
目的探讨普萘洛尔通过长链非编码RNA核旁丛组装转录本1(lncRNA NEAT1)靶向微小RNA(miR)-194-5p调控血管瘤内皮细胞(HemECs)增殖的作用。方法收集2021年3月至2022年8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小儿外科手术切除的血管瘤标本20例,根据Mulliken标准分为增生期组和消退期组。采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方法检测两组瘤体中NEAT1和miR-194-5p水平。制备HemECs,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试验检测敲低和过表达NEAT1对HemECs增殖影响。双荧光素酶酶报告基因实验及RT-qPCR验证miR-194-5p与NEAT1之间的相互作用。不同浓度普萘洛尔给药后,CCK-8试验检测细胞活性,5-乙炔基-2’脱氧尿嘧啶核苷(EdU)法检测细胞增殖,RT-qPCR方法检测NEAT1和miR-194-5p水平。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采用Spearman分析确定各指标间相关性。结果RT-qPCR结果显示增生期血管瘤NEAT1表达高于退化期血管瘤(17.43±5.38比8.82±3.70,t=4.176,P<0.01);而增生期血管瘤miR-194-5p表达低于退化期血管瘤(0.28±0.11比0.41±0.11,t=2.692,P<0.01)。CKK-8检测结果显示,si-NEAT1组细胞活性低于si-NC组(0.86±0.05比1.11±0.03,t=7.794,P<0.01);OE-NEAT1组细胞活性高于OE-NC组(1.33±0.01比1.11±0.05,t=8.072,P<0.05)。Si-NEAT1组miR-194-5p表达水平高于si-NC组(2.88±0.33比1.14±0.47,t=5.206,P<0.01);OE-NEAT1组miR-194-5p表达水平低于OE-NC组(0.43±0.06比1.24±0.11,t=10.830,P<0.01)。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结果显示miR-194-5p和NEAT1-WT共转染组荧光素酶活性高于miR-NC和NEAT1-WT共转染组(0.35±0.05比0.65±0.04,t=5.273,P<0.01)。OE-NEAT1+普萘洛尔组细胞EdU染色阳性细胞率显著低于OE-NEAT1组和OE-NC组(35.97±1.09比69.66±2.85、51.89±1.09,F=65.100,P<0.01),OE-NEAT1+普萘洛尔组NEAT1、miR-194-5p表达量均与OE-NEAT1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63±0.30比3.94±0.50,t=6.851,P<0.01;0.86±0.26比0
王慧明徐伟立胡志刚安雯婷李萌马亚贞孙驰
关键词:普萘洛尔长链非编码RNA微小RNA血管瘤内皮细胞增殖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