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绍民
- 作品数:36 被引量:89H指数:5
- 供职机构:爱尔眼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双氯芬酸钠眼膏的研制被引量:8
- 2001年
- 目的 :制备双氯芬酸钠眼膏并建立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以黄凡士林 ,羊毛脂 ,液体石蜡为基质制备双氯芬酸钠眼膏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含量。结果 :含量测定平均回收率为 99.30 %,RSD为 0 .99%(n =5 ) ,制剂无刺激性 ,稳定性好。结论 :本制剂工艺简单 ,质量稳定 ,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含量 ,准确 ,快速。
- 孙考祥洪霞张颖彭绍民程彦文
- 关键词:双氯芬酸钠眼膏高效液相色谱法
- 庆大霉素前眼部给药的实验研究
- 1992年
- 迅速而有效地控制眼内感染仍是眼科的难题之一。这主要是由于血一眼屏障的存在,限制了药物由血中进入眼内,另外眼球各组织(角膜、巩膜等)本身阻碍了药物向眼内透入。
- 彭绍民刘宏伟胡德祁何树庄葛兰波
- 关键词:眼内感染前房穿刺术眼房水眼内组织眼内手术
- 用眼外引流术治疗化脓性角膜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摘要)
- 1992年
- 角膜病仍是我国目前6大致盲原因之一,而化脓性角膜溃疡又是一个严重的角膜病。本病如得不到及时和恰当的治疗,其后果常常是因角膜白斑、角膜葡萄肿和角膜瘘管而失明。甚至,由于角膜溃疡大面积穿孔或化脓性眼内炎而使眼球丧失。
- 胡德初彭绍民刘宏伟
- 关键词:化脓性角膜溃疡外引流术致盲原因角膜葡萄肿角膜白斑化脓性眼内炎
- 抗青光眼眼表药物与人结膜成纤维细胞TGF-β、MMP的表达被引量:7
- 2007年
- 目的:评估抗青光眼眼表药物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结膜成纤维细胞培养中转化生长因子β及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扩增方法(RT-PCR)评估TGF-β的三种异形体(TGF-β1、TGF-β2、TGF-β3)以及MMP的三种异形体(MMP-2、MMP-3、MMP-9)在POAG患者的HTF中在mRNA水平上的表达;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方法测定经体内、体外抗青光眼眼表药物处理后的POAG患者的HTF细胞培养基中TGF-β1在蛋白水平上的表达。所有实验均以健康组作为对照。结果:TGF-β1、TGF-β2及TGF-β3在mRNA水平上均被HTF表达,且青光眼组在TGF-β2和TGF-β3的mRNA水平上的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正常对照组在蛋白水平上未测定出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青光眼组中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显著(P<0.01)。青光眼组与对照组的结膜成纤维细胞培养经过体外拉坦前列素滴眼液的处理后,条件培养基中的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水平相比较未被处理过的培养基中的表达水平显著提高约4倍(P<0.01),青光眼组与对照组相比较组间无差异。MMP-2和MMP-9在结膜成纤维细胞中均有表达,其中,青光眼组MMP-9的扩增产物中mRN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约为对照组的1/1000。结论:体内及体外实验中,青光眼组HTF细胞培养中在mRNA及蛋白水平上增高的TGF-β三种异形体的表达可能导致青光眼组HTF细胞增殖的提高;青光眼组HTF细胞培养中在mRNA水平上缺失的MMP-3和降低的MMP-9的表达可能导致POAG患者结膜下胶原增生,结膜瘢痕化;细胞增殖的提高以及变异的TGF-β与MMP的表达均可能与本研究中POAG患者至少1a的抗青光眼眼表药物的持续使用有关;而三者均会促进抗青光眼滤过术后的切口愈合,从而影响手术效果。
- 张佳莹冷非彭绍民
- 关键词:转化生长因子Β基质金属蛋白酶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 CFDA-SE标记虹膜色素上皮细胞的自体移植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探讨兔眼自体虹膜色素上皮细胞(iris pigment epithelial cells,IPECs)羧基荧光素乙酰乙酸(CFDA-SE)标记后,采用单通道内路移植方法将传代的IPECs移植于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下的可行性。方法取兔眼自体虹膜细胞分离培养并传代,于第3代经CFDA-SE染色后移植到自体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下。术后不同时间应用彩色眼底照相、激光扫描检眼镜、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进行活体观察,不同时间点对移植眼进行切片并常规染色及免疫组化,用光学显微镜对移植细胞进行观察和评价。实验数据采用两均数的等效检验,以0.5倍标准差作为等效界值观察移植前后ZO-1和Actin表达情况。结果移植术后观察显示移植区界限清晰;激光扫描检眼镜可观察到移植区内荧光;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和HE染色均显示移植区神经上皮层下有色素上皮细胞堆积,并随时间推移堆积逐渐变平。经免疫组化显示移植区ZO-1、Actin呈棕色点,有规律的间断分布在Bruch膜上,IPECs嵌插在原始的RPECs间,且形成完整的单层。结论CFDA-SE是一种快捷、稳定、安全的活体细胞染料,在IPECs移植中可作为理想的标记物应用;我们首次使用的单通道内路移植方法具有手术快捷简单、安全、并发症少等优点。
- 孙大卫丛丽丹彭绍民宁静鲍延丽张中宇
- 关键词:虹膜色素上皮上皮细胞细胞移植
- 庆大霉素前眼部给药的实验研究
- 彭绍民
- 活体染料标记原代IPEC眼内移植的研究
- 2007年
- 目的探讨应用活体染料羧基荧光素乙酰乙酸(CFDA-SE)标记原代的兔自体虹膜色素上皮细胞(iris pig-ment epithelial cell,IPEC),并移植于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下的可行性。方法取原代兔眼自体虹膜色素上皮细胞消化分离,经CFDA-SE染色后移植到视网膜神经上皮层下。术后不同时间应用彩色眼底照相、激光扫描检眼镜(SLO)、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进行活体观察,不同时间点对移植眼进行切片并常规染色及免疫组化,用光学显微镜对移植细胞进行观察和评价。结果自体移植术后观察显示移植区界限清晰;SLO可观察到移植区内荧光分布;OCT和HE染色均显示移植区神经上皮层下有移植物堆积,并随时间推移逐渐变平。免疫组化显示移植区ZO-1、Actin呈棕色点,有规律地间断分布在Bruch膜上,IPEC嵌插在原始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etinal pigment epithelial cell,RPEC)间,且形成完整的单层。结论CFDA-SE作为活体染料标记自体IPEC进行移植时,是一种快捷、稳定、安全的活体细胞染料,可作为理想的标记物应用。
- 孙大卫鲍延丽焦万秋彭绍民
- 关键词:虹膜色素上皮细胞细胞移植原代细胞
- 近视眼患者角膜高阶像差分布及LASIK和波前像差引导的优化LASIK术后高阶像差变化的研究被引量:15
- 2007年
- 目的比较常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和角膜波前像差引导的优化屈光角膜切削术(optimized refractive keratomy,ORK)后近视眼患者视力及角膜前表面高阶像差的变化,探讨角膜波前像差引导的优化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ORK-LASIK)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拟做LASIK手术的近视眼患者396例733眼,按球镜屈光度分成低度(≤-3.00D)、中度(-3.00~-6.00D)和高度(-6.00~-12.00D)3组,每组柱镜度数均小于-2.50D,各组再随机分成2组,一组行常规LASIK手术,另一组行ORK-LASIK。手术切削区直径为6.0~7.0mm。角膜波前像差分析为6mm瞳孔直径。术后随访6个月,检查裸眼视力及角膜地形图并进行波前像差分析。结果成人近视眼角膜前表面波前像差在6mm瞳孔直径以3阶和4阶为主,占90%,在3阶和4阶中又以彗差和球差为主,分别占角膜全部像差的27.7%和28.4%;球差和球镜度数呈负相关(r=-0.501,P<0.05),其他高阶像差和球镜度数无关。但在-6.00D以上的近视眼中,彗差和次级彗差均和球镜度数有关(F=8.808,7.123,P<0.04,0.01)。角膜前表面各高阶像差均和年龄及性别无关。LASIK和ORK-LASIK2组比较,术后6个月时,低度和高度组2组的裸眼视力均达到术前矫正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中度组,ORK-LASIK组视力明显好于LASIK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时,角膜前表面的球差、彗差和总高阶像差均较术前增加,和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低度组,ORK-LASIK组和LASIK组比较角膜彗差和球差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高度组ORK-LASIK组角膜彗差和球差较LASIK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角膜波前像差引导的ORK-LASIK手术能有效地矫正近视和散光,提高中度近视患者的视力,降低中、高度组术后彗差和球差,手术效果稳定、安全。
- 李颖赵耀于志红张丽华王淑荣彭绍民
- 关键词:近视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波前像差
- 采用潜池活瓣式小梁咬切术治疗滤过手术失败的青光眼被引量:2
- 1996年
- 我们采用潜池活瓣式小梁咬切术共治疗15例(15眼)常规滤过性手术失败的青光眼患者,其中原发性青光眼7例(7眼),继发性青光眼8例(8眼);15眼中3眼为经过两次常规滤过性手术而失败的病例,12眼为经过一次常规滤过性手术而失败的病例。术后随访期限平均9个月,随访时限内压除1例稍高于正常外,其余14眼眼内压均在正常范围。指出该术式的优点及实用性。
- 原慧萍吕世荣彭绍民王雅贡晓萍李莉薇张亚敏曹玉华
- 关键词:小梁咬切术滤过性手术青光眼
- 角膜波前像差引导的个性化LASIK和常规LASIK治疗近视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0
- 2006年
- 目的比较常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insituKeratomileusis,LASIK)和角膜波前像差引导的个性化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cornealwavefrontaberrationsguidedLASIK,CW-GLASIK)治疗近视眼术后患者视觉质量的变化,探讨角膜波前像差引导的个性化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对对比敏感度和眩光以及角膜波前像差的影响,评价其手术的有效性。方法选取拟做LASIK手术的近视眼患者(近视球镜≤-10.00D,散光≤-2.5D)随机分成两组,一组行常规LASIK手术,另一组行角膜波前像差引导的个性化LASIK手术,手术均采用德国Schwind公司EsirisT准分子激光治疗系统,微角膜刀采用MoriaLSK-ONE气动平推刀,对比敏感度检查采用VectorVisionCSV-1000HGT,角膜波前像差分析采用德国OPTIKON2000KeratronScout分析仪。手术光学区直径为(6.0-7.0)mm,波前像差分析为6mm瞳孔直径。术前、术后检查裸眼视力、屈光度、对比敏感度及角膜地形图并进行波前像差分析。结果术后两组的裸眼视力均达到术前矫正视力,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术后1m时对比敏感度及眩光和术前比较均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3m时各空间频率对比敏感度和眩光均有所恢复,但均未达到术前水平,角膜波前像差引导的个性化LASIK组在各空间频率的对比敏感度和眩光同术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LASIK组在各空间频率的对比敏感度和眩光和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角膜波前像差引导的个性化LASIK组在中(6c/d)、高(12c/d、18c/d)空间频率的对比敏感度和眩光明显好于常规LASIK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术后1m、3m角膜彗差、球差均比术前增大,但角膜波前像差引导的个性化LASIK组较常规LASIK组增大幅度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角膜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手术能有效地矫正近视,改善近视眼患者术后对比敏感度,降低术后彗差和球差,手术效果�
- 李颖彭绍民赵耀原慧萍于志红
- 关键词:近视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个性化切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