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龙林 作品数:15 被引量:32 H指数:4 供职机构: 中山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更多>> 相关领域: 政治法律 历史地理 哲学宗教 经济管理 更多>>
转型国家的制度困境与中国转型的策略选择 被引量:2 2012年 转型国家向市场经济的制度转型过程中面临困境与危机,转型期间的执政秩序、公民社会与市场交易的综合性作用造成转型国家的治理混乱。对转型困境的分析表明,造成这一困境既有来自于客观的历史约束的原因,也有来自于转型国家政府转型战略选择失误的主观原因,同时也有特权阶层干扰的影响因素存在。中国的改革绩效表明了保持政府主导在制度体系转换过程中的重要性。中国采用渐进式转型战略,通过适时调整的改革目标、切实决策与积极的公共政策保证了制度转换的秩序与稳定,有助于消除转型困境,增进变革动力。 刘燕 张龙林 付春光关键词:中国模式 试论东南亚华人宗教的历史发展和主要特征 1999年 探讨东南亚华人宗教对洞悉东南亚华人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三个时期的划分,对东南亚华人宗教的历史发展作出了概括性的论述,并以此为基础,总结出其三个重要特征:兼容性,排他性和对现实的强烈关注。 张龙林关键词:历史发展 毛泽东的社会基本矛盾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被引量:7 2013年 "社会基本矛盾"是毛泽东矛盾学说在社会层面的应用。这一概念深化了唯物史观对社会有机体的分析,发展了关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辩证认识,决定了毛泽东的人民民主专政思想。毛泽东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反作用的强调,揭示了社会基本矛盾的特殊运行规律,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相关思想的系统阐释和发展;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特殊性的归纳,为不断解决这一矛盾指明了路径。毛泽东的社会基本矛盾理论启示我们在改革开放中准确把握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社会矛盾理论正确认知当代各种矛盾关系,并通过统筹兼顾的基本原则消除贫富差距,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扎实的经济基础。 张龙林 刘燕关键词:社会基本矛盾 社会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竞争与借鉴:意识形态战略规划与策略选择 被引量:2 2012年 对意识形态的控制是一国政府的"执政资源",开放条件下不同意识形态的竞争更加隐蔽。西方发达国家高效施行的控制体系强化了本国民众的价值认同与民意支持,所推行的价值理念亦成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挥国际权力、强化国家利益的一项利器。西方国家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攻防战略与战术策略对中国提升本土价值的现代感召力与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主动学习,促进本土理念的现代化、积极提升中国价值的国际化是中国发展的一个可行路径。 刘燕 张龙林关键词:意识形态 东南亚华人宗教问题初探——定义、历史分期与主要特征 被引量:5 2004年 The exploration of the religious issue of the oversea Chinese in Southeast Asia is of significance to the research on the society of the local oversea Chinese.Therefore,this paper tries to define their religion and to divide their historical stages and then based on this analysis,it concludes with the following aspects,in which the Chinese there are compatible,realistic and exclusive. 张龙林关键词:东南亚华人 宗教信仰 中国文化 神庙 抗战后期驻华美军专属管辖权研究 2012年 《新约》的酝酿促使美国约束驻华士兵犯罪,并经国民政府单边许诺,于1942年事实上确立专属管辖权。《新约》谈判期间,双方认为驻华美军司法管辖权与废除治外法权无关,加之担心影响《新约》的积极意义,遂将其条约追认推迟到《新约》缔结后完成。战时驻华美军专属管辖权符合当时的国际法和国际惯例,并非《新约》的倒退、治外法权的复活,但由于美国军事司法体制的缺陷以及中方干预权的缺位,美兵犯罪非但无法根治,反而加重了中美关系的不平等。 张龙林关键词:《新约》 专属管辖权 从两次法律互动看《中美新约》对中美关系的影响 2011年 1943年签订的《中美新约》引发两次中美法律互动。第一次法律交流成效甚微,海尔密克的建议及倪征燠的赴美考察未能触及中国法制的根本问题。第二次法律合作无果而终,庞德的构想及杨兆龙的实践指明了中国法制的进步方向,却沦为宪政斗争的牺牲品。两次法律互动反映出治外法权终结后中美朝野的不同反应,体现了新约对于双边关系的进步性及局限性,揭示了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中美关系名义平等而实质不平等的复杂性。 张龙林关键词:治外法权 民族、民族主义之我见 被引量:6 1999年 “民族”并不是一个现代概念 ,早在近代以前 ,民族形态便已经存在 ,这源于民族内部的单系进化规律。民族的形成方式多种多样 ,近代西方民族的确立只代表了民族发展的一个方向。民族主义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历史概念 ,在近代以前它表现为“前民族主义”(priornationalism)。民族主义是主、客观因素结合的产物。民族主义的内核是个人权利 。 张龙林关键词:民族主义 历史概念 进化规律 民族发展 西方民族 《中美新约》研究 1943年1月11日,中美签署《关于废除美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其相关权利的条约》(简称《中美新约》),这是中美关系史上的一件大事,标志着美国在华治外法权的终结,并对当时及战后的中美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学界迄今尚无专门对《中... 张龙林文献传递 浅析明代中国对莫、黎朝并存时期安南政策的建立 被引量:2 1999年 安南自古为中国藩篱,中国历朝亦视之为一个重要的属邦。进入明代以后,这种藩属关系得到了进一步加强。明朝中后期,中国与安南莫、黎两朝同时保持朝贡关系,这是古代中越关系史上颇具特色的历史事件。东南亚史学界囿于资料的局限,长期缺乏对这一问题的探讨与研究。本文力图从各种中越史料中勾沉探微,剖析莫、黎朝并存时期明朝政府对安南政策的建立过程,借以揭示其历史原因。 张龙林关键词:朝贡关系 明朝政府 嘉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