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蕾
- 作品数:48 被引量:80H指数:5
- 供职机构:天津市眼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 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计算机辅助断层检查在葡萄膜黑色素瘤诊断应用中的初步探讨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初步探讨”氟一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PET)/计算机辅助断层(CT)检查在葡萄膜黑色素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经眼球摘除组织病理学或影像学检查确诊为葡萄膜黑色素瘤的23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6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49.8±12.3)岁。均为单眼,右眼11只,左眼12只。经眼球摘除病理组织证实诊断15例,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眼部B型超声及核磁共振成像等影像学诊断8例。经眼球摘除组织病理学证实诊断的15例患者中,混合细胞型7例,梭形细胞型6例,上皮细胞型2例。以混合细胞型与上皮样细胞型为影响预后因素的高危型,梭形细胞型为低危型。所有患者均行18^F-FDGPET/CT检查,计算标准摄取值(SUV)。以最大SUV(SUVmax)≥2.5为恶性肿瘤的诊断标准。CT观察肿瘤形状、位置,并测量肿瘤基底最大径及隆起高度。Spearman等级相关检验分析SUVmax与肿瘤基底最大径、隆起高度的相关性。对比分析18^F-FDGPET/CT对影响预后因素的高危型和低危型患者的检出率。结果所有患者CT像均见眼内异常高密度影。其中,半球形8例,扁平形7例,蘑菇形4例,类圆形3例,弥漫形1例。肿瘤位于后极部9例,颞侧赤道部5例,鼻侧赤道部4例,上方赤道部、颞侧睫状体、下方睫状体、颞侧虹膜、鼻侧虹膜睫状体各1例。患者SUVmax为1.1~7.8。其中,SUVmax≥2.5者9例,占39.13%;SUVmax〈2.5者14例,占60.87%。SUVmax≥2.5的9例患者,平均肿瘤基底最大径(17.53±3.48)mm,平均肿瘤隆起高度(11.37士3.85)mm。SUVmax〈2.5的14例患者,平均肿瘤基底最大径(10.66±3.25)mm,平均肿瘤隆起高度(5.33±2.23)mm。SUVmax≥2.5者平均肿瘤基底最大径及平均隆起高度均大于SUVmax〈2.5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15、4.786,P〈0
- 张蕾宋国祥李祖贵何彦津张虹赵红
- 关键词: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X线计算机
- 超声诊断在成人脉络膜恶性肿瘤中的应用
- 2025年
- 目的:评估超声检查在成人脉络膜恶性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文采取回顾性研究,综合研究24例经病理确诊的脉络膜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超声检查特征与病理诊断的一致性,以及其在脉络膜恶性肿瘤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意义。结果:在24例患者中,肿物颜色经眼底检查判定为棕黑色或棕灰色的有13例(54.17%),黄白色4例(16.67%),暗红色2例(8.33%),由于出血或视网膜脱离导致颜色无法辨认的有5例(20.83%)。超声检查肿物形状呈多样性,其中蕈伞状2例,哑铃形5例,类球形3例,半球形7例,扁平形5例,不规则形2例。其中前四项占70.83%,均为脉络膜黑色素瘤。而转移癌均呈扁平形状。另外显示14例(58.33%)有明显的挖空征,所有患者均显示不同程度的脉络膜压迹。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6例(25%)肿瘤内部有点状血流信号,而18例(75%)肿瘤内部观察到丰富血流信号。结论:超声检查显示的肿物形状特点及挖空征、脉络膜压迹,特别是超声多普勒检查发现的肿瘤内部血流信号是成人脉络膜恶性肿瘤的典型特征,可作为诊断和鉴别诊断脉络膜恶性肿瘤的首选可靠方法和诊断依据,尤其是在区分出血与实体性肿瘤方面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 王克朕任明玉张蕾程彦彦王健杰尹会苏路璐
- 关键词:恶性肿瘤脉络膜超声诊断成人
- 普罗布考对过氧化氢诱导hRPE细胞氧化应激的保护作用
- 2017年
- 目的观察普罗布考对过氧化氢(H_2O_2)损伤人视网膜色素上皮(hRPE)细胞的影响。方法以传代培养hRPE细胞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损伤组及普罗布考治疗组。损伤组及治疗组采用500μmol/L H_2O_2作用24h建立hRPE细胞损伤模型。治疗组根据加入普罗布考的浓度不同分为A(20μmol/L)、B(40μmol/L)、C(60μmol/L)、D(80μmol/L)亚组。检测各组的细胞存活率、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 H_2O_2可使hRPE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SOD含量下降,而MDA含量升高,损伤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治疗组与损伤组相比,hRPE细胞存活率及SOD含量上升,而MDA含量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治疗组药物浓度的增加这种变化趋势更加明显。结论普罗布考对H_2O_2诱导的hRPE细胞的氧化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王丽云刘开全刘开全焦小丽焦小丽郭振玲张蕾
- 关键词: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 64例眶壁骨缺失的病因分析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分析由CT显示眼眶骨壁缺失的病因。方法重读2002年1月至2007年4月年间CT片1105例。其中眶壁缺失64例,这些病例均得出病理诊断,对其病因进行分析。结果引起眶壁缺失的眼眶病有:黏液囊肿(15例)、皮样或表皮样囊肿(12例)、神经纤维瘤病(10例)、腺样囊性癌(5例)、海绵状血管瘤(4例)、神经鞘瘤(4例)等;受累部位:外壁(31例,38.27%),上壁(29例,35.80%),内壁(15例,18.52%),下壁(6例,7.41%)。结论CT可以很好的显示眶壁缺失,对病因诊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张蕾宋国祥张虹何彦津朱利民
- 关键词:眼眶CT
- 不同能量密度HMME-PDT对防龋效果影响的实验研究
- 龋病是一种由口腔中多种因素复合作用所导致的牙体硬组织进行性病损,大量临床及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居民各年龄段的患龋率均居高不下。龋病中细菌因素为主要的致龋因素,变形链球菌为主要致龋菌之一。致龋菌在口腔内的产酸代谢活动...
- 张蕾
- 关键词:龋病预防变形链球菌能量密度防龋效果
- 文献传递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研究
-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孕中期胎儿心脏结构及血流情况,比较正常胎儿与异常胎儿的差异,筛查胎儿先天性心脏病(FCHD),并探讨高危因素对其发病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6月产科门诊就诊或住院的孕妇...
- 张蕾
-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超声先天性心脏病血流特征
- PET/CT在眼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7
- 2015年
- 正电子发射断层与计算机断层成像(PET/CT)是将PET与CT 2种图像加以融合,PET提供病灶的代谢信息,CT显示病灶的解剖特征.利用PET/CT进行一次扫描可获得全身断层图像,可以高度敏感地反映体内生理及生化过程并对其精确定位.自1998年PET/CT机用于医疗体系以来,作为临床上重要的影像学诊断工具,近年来已被逐渐应用于检测眼部肿瘤,如脉络膜黑色素瘤、脉络膜转移癌、视网膜母细胞瘤、眼部淋巴瘤、泪腺腺样囊性癌等.就PET/CT的原理、标准摄取值(SUV)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以及PET/CT在眼部的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 张蕾宋国祥
- 关键词:标准摄取值眼部肿瘤
- 三维细胞培养技术在眼科领域的应用进展被引量:2
- 2015年
- 三维细胞培养技术是一种利用支架材料将体外细胞进行三维空间培养的技术,具有体内微环境模拟度高于二维平面细胞培养模式,可控性强于动物实验等优点.近年来,随着组织工程学技术的发展,各种生物学材料支架应运而生,为三维细胞培养技术提供了有利的平台.在眼科方面,三维细胞培养技术已应用于角膜、视网膜、视觉系统发育及多种眼肿瘤等方面的研究中.本文就三维细胞培养技术在眼科基础研究和临床疾病诊疗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
- 赵云张蕾赵红
- 关键词:细胞培养技术仿生材料角膜基质细胞视网膜神经节细胞视网膜色素上皮
- 原发性眼眶静脉曲张的临床特征分析
- 2017年
- 目的:分析原发性眼眶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原发性眼眶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结果:原发性眼眶静脉曲张患者23例23只眼,男性8例,女性15例,年龄2个月~67岁,中位年龄40岁。18例患者具有典型的体位性眼球突出症状,5例患者因畸形静脉破裂出血而表现为持续性眼球突出。B超检查显示间歇性无或低回声区,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检查显示病变内血流信号丰富,为静脉血流频谱;眼眶CT和MRI检查颈部加压前后,病变体积扩大显著。MRI检查病变在T1WI多呈中低信号,T2WI中高信号。结论:眼眶静脉曲张在临床较为少见,典型的临床症状和影像学特征,对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王博赵红张蕾赵云李浩晴
- 关键词:眼眶静脉曲张血管畸形CTMRI
- 一例视神经乳头水肿患者的病因分析及讨论——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眼科临床病理讨论会暨天津市眼科学会病例讨论会
- 2009年
- 张虹宋国祥张蕾
- 关键词:眼科主任水肿患者临床病理讨论会视神经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