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玉珍

作品数:6 被引量:78H指数:4
供职机构:武警总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动脉
  • 3篇冠状
  • 3篇冠状动脉
  • 2篇住院
  • 2篇护理
  • 1篇丹红
  • 1篇丹红注射液
  • 1篇低分
  • 1篇低分子
  • 1篇动脉造影
  • 1篇心肌
  • 1篇心肌梗死
  • 1篇心肌梗死患者
  • 1篇心绞痛
  • 1篇心绞痛疗效
  • 1篇心脏
  • 1篇心脏病
  • 1篇型心
  • 1篇型心绞痛
  • 1篇血管

机构

  • 6篇武警总医院

作者

  • 6篇张玉珍
  • 3篇原敏
  • 2篇石欢
  • 2篇沈志奇
  • 2篇李红
  • 2篇邱雪梅
  • 2篇马蕊
  • 1篇管晓萍
  • 1篇于云
  • 1篇张卓奇
  • 1篇张聪
  • 1篇金至赓
  • 1篇刘惠亮
  • 1篇马春梅
  • 1篇孙滕伟
  • 1篇於四军
  • 1篇荆丽敏
  • 1篇张欣

传媒

  • 2篇中华护理杂志
  • 1篇武警医学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中国心血管病...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延续护理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的影响被引量:29
2015年
目的 探讨延续护理模式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84例AMI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性护理,观察组采用延续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疾病知识、自护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自护能力总分为(112.85±12.48)分,高于对照组的(98.63±10.0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心绞痛稳定性、躯体受限程度、心绞痛发作程度、疾病认知程度、治疗满意度分别为(65.36±5.46)分、(73.98±4.58)分、(68.47±3.45)分、(72.58±5.89)分、(73.92±6.21)分,对照组分别为(60.12±4.36)分、(68.02±3.98)分、(61.28±5.12)分、(67.89±4.36)分、(65.38±5.2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心绞痛稳定性、躯体受限程度、心绞痛发作程度、疾病认知程度、治疗满意度等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延续护理模式能有效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疾病知识及自我护理能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张玉珍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质量
Braden量表对住院成人患者压疮预测性的研究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Braden scale to predict patients with pressure ulcerand the optimal diagnos...
沈志奇于云马蕊石欢张玉珍贾红薇管晓萍
住院期间生活方式干预对冠心病合并糖耐量减低患者出院后依从性的影响被引量:21
2010年
目的探讨住院期间对冠心病合并糖耐量减低(IGT)患者实施生活方式强化干预的远期效果。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冠心病合并IGT患者138例按照便利抽样法,分为研究组(76例)和对照组(62例)。两组住院期间均接受相同的生活方式干预,但研究组干预后还要接受研究人员的监督,以确保生活方式干预措施的强化和落实。测评两组在出院时,以及出院后半年、1年、1年半和2年时对于干预内容的依从性得分,并统计两组血糖恢复正常的总例数和符合冠心病介入治疗或搭桥手术指征总例数。结果①出院时及出院后的4次随访中,研究组患者依从性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②研究组出院后4次随访的依从性得分逐步降低,出院后2年时的依从性得分显著低于出院时(P<0.05);③对照组出院后4次随访依从性得分均显著低于出院时,且前3次得分环比也有显著差异(P<0.05)。但出院后2年得分与出院后1年半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出院1年、1年半、2年时,研究组血糖恢复正常例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⑤两组出院后各次随访中,冠心病转归例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住院期间的生活方式干预和强化,对冠心病合并IGT患者出院后2年的病情起到了良好的控制作用,有利于血糖恢复正常,但对冠心病进展未见明显的作用。
李红马春梅邱雪梅原敏张玉珍
关键词:冠状动脉心脏病糖耐量减低干预性研究
应用拟人模体测量双轴旋转冠状动脉造影现场护理人员站立位置X线剂量的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对双轴旋转冠状动脉造影(DARCA)时,护理人员站立位置X线剂量进行评价。方法采用拟人模体进行DARCA,并采用射线剂量仪测量辐射剂量率,分别在护理人员站立位上和床面水平方向进行辐射剂量测定,每个测量点测量3次,取算数平均值。结果在护理人员站立位上,无防护措施时射线剂量率中位数为0.604μGy/s,变化范围为0.232~1.524μGy/s,并且随高度增加总体呈下降趋势。采取防护措施后剂量率减少69%~90%。无论是否采取防护措施,距离地面50~60cm处均为高剂量区。在水平方向上,射线剂量率中位数为0.060μGy/s,变化范围为0.014~1.483μGy/s,并且沿床面纵轴方向射线剂量率逐渐减少。结论在DARCA时导管室护理人员应该注重对诊疗床下方部位和胸部以上的辐射防护。防护措施主要包括屏蔽防护和距离防护。穿着防护衣站立于诊疗床尾部位置即可取得良好的辐射防护效果。
张卓奇金至赓刘惠亮荆丽敏张玉珍原敏
关键词:冠状血管造影术辐射防护护理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低分子肝素注射与按压时间对其皮下出血及疼痛的影响被引量:10
2018年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低分子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LMWH)皮下注射和按压时间对皮下出血和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医院200例ACS患者,采用自身对照的类实验性研究方法,每例患者接受四种不同方法的皮下注射。方法 A:注射10 s,停留10 s之后拔针,不按压;方法 B:注射10 s,停留10 s之后拔针,拔针后按压5 min;方法 C:注射30 s后拔针,不按压;方法 D:注射30 s后拔针,拔针后按压5 min。注射完毕即刻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注射局部疼痛程度,注射后48 h测量最大皮下出血直径。结果方法 A的注射部位皮下出血发生率(40.5%)最低,与其他方法(67.0%、58.5%、58.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四种方法的皮肤变色直径依次为(2.58±2.23)mm、(7.87±11.26)mm、(3.81±3.69)mm和(6.15±9.97)mm,A、C方法皮肤变色直径明显低于B、D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与C方法之间无统计学差异。方法 A的注射部位疼痛发生率(44.5%)最低,与方法 B(59.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种方法的疼痛评分依次为(0.70±0.93)、(1.13±1.29)、(0.94±1.27)和(1.18±1.46),A方法疼痛评分明显低于B、D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与C方法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ACS患者进行LMWH皮下注射治疗时,采用注射10 s,停留10 s,拔针后不按压的方法,能明显降低患者注射部位皮下出血及疼痛的发生率,同时减少护士的工作量。
沈志奇石欢马蕊张玉珍孙滕伟
关键词:注射时间按压时间皮下出血疼痛
丹红注射液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被引量:17
2014年
目的探讨丹红注射液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1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UA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80例。两组均给予低流量持续吸氧、阿司匹林、倍他乐克及钙拮抗剂等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使用丹红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UAP患者疗效、UAP发生频率及持续时间、血细胞比容、全血黏度及纤维蛋白原等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8.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7.5%(P<0.05)。相对于治疗前,两组患者治疗后UAP发生频率及持续时间减少,血细胞比容、全血黏度及纤维蛋白原等血液流变学指标下降(P均<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UAP发生频率及持续时间显著减少,血液流变学指标显著下降(P均<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氯吡格雷治疗UAP疗效显著,可以提高治疗有效率,减少UAP发生频率及持续时间,并显著降低血细胞比容、全血黏度及纤维蛋白原等血液流变学指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张欣李红於四军邱雪梅张聪原敏张玉珍
关键词:不稳定型心绞痛丹红注射液氯吡格雷血液流变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