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汉立
- 作品数:8 被引量:25H指数:3
- 供职机构: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山东省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外固定架固定及重组合异种骨植骨治疗胫骨骨缺损与肢体短缩性骨不连
- 王志刚房清敏孙兆忠张汉立李贤让刘建孟国林
- 为解决胫骨骨缺损、伴肢体短缩性骨不连及先天性胫骨假关节这一临床难题,我们采用外固定架固定、截骨延长和重组合异种骨(RBX)植骨进行联合治疗,总结其确切的临床疗效,疗效指标包括骨愈合率、愈合时间、骨延长长度及肢体功能等。本...
- 关键词:
- 关键词:骨不连骨缺损外固定架重组合异种骨骨延长
- 颈椎术后脑脊液漏的处理
- 孙兆忠房清敏王志刚程艳张汉立窦永峰肖建如张新军王光林仲江波
- 骨科医学、手术技术和新型治疗颈椎术后脑脊液漏的新方法。采用该方法的基本原理是等待手术各层基本粘连、接近或已经愈合后,组织间隙已无死腔残留,此时漏液已经不可能经手术切口漏出,拔除硬膜外引流管后,缝合数针,封闭漏口,使脑脊液...
- 关键词:
- 关键词:颈椎脑脊液漏脊柱融合术
- 腰椎关节突关节区域静脉临床解剖学研究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关节突关节(zygapophyseal joints,ZJ)区域的静脉走行,以期了解腰椎ZJ区域静脉分布特点,为减少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选取20具成人灌注尸体标本,显露腰椎侧方、后方及横突前方静脉,解剖显微镜下观测腰椎后方椎外后静脉丛、由椎管内穿出的椎间静脉、来自腰椎侧方的横突前静脉,以及注入的1-4腰静脉(Lumbar Vein,LV)和腰升静脉(Ascending Lumbar Vein,ALV),获得数据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LV常出现单侧LV缺如,总出现率为69.38%(111/160)。椎外后静脉丛由后向前走行并分为内、外丛,在峡部中份表面的外径:L1(0.93±0.13)㎜
- 孙兆忠李瑞房清敏王光林张汉立邢建强
- 关键词:腰椎关节突关节静脉临床解剖学
- 下腰椎侧方入路中静脉及神经的应用解剖学研究及临床意义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研究下腰椎侧方入路中静脉、神经的应用解剖学特点,为该手术入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显微镜下观测21具成人尸体标本髂腰静脉(iliolumbar veins,ILV)、腰升静脉(ascending lumbar vein,ALV)及L5、S1神经根前支、腰交感干的走行及与周围结构的毗邻关系。结果ILV和ALV缺失率高,形态学变异较大;L5神经根前支紧贴骶骨翼前方走行,位置恒定;骶骨岬前外侧缘到第1骶前孔上缘切线的垂直距离为(28.73±2.93)mm;L3-S1椎间孔前上缘到腰交感干的垂直距离分别为(27.21±2.04)mm、(27.40±2.11)mm、(26.89±2.33)mm。结论下腰椎侧方静脉、神经的走行及解剖学形态具有一定规律性,在下腰椎侧方手术入路中,可有效避开或牵开这些结构,避免术中损伤。
- 孙兆忠房清敏仲江波邢建强王光林窦永峰张汉立耿晓鹏王大巍
- 关键词:下腰椎侧方入路静脉
- 腰椎关节突关节毗邻动脉的临床解剖学研究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探讨关节突关节(zygapophyseal joints,ZJ)毗邻动脉分布规律,为减少腰椎后路开放、微创手术中动脉损伤后出血,避免影响手术操作及术后并发症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选取20具成人尸体腰段标本,显露腰椎侧方及横突前方动脉,解剖显微镜下观测自腰椎(lumbar,L)椎间孔出口区起L1~4腰动脉(lumbar Artery,LA)所发出的横突前支、背侧支,获得数据行统计学分析。[结果]L1A^L4A背侧支出现率为L4(82.50%)
- 李瑞孙兆忠程艳房清敏张汉立陈刚邢建强朱锴
- 关键词:腰椎关节突关节动脉临床解剖学
- 数字3D技术辅助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被引量:6
- 2022年
- 目的比较数字3D技术辅助经皮椎间孔镜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transforaminal endoscopic discectomy,PTED)与传统PTED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degenerative lumbar spinal stenosis,DLSS)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2019年10月我科114例PTED的临床资料,采用3D技术辅助PTED 55例(观察组),传统PTED 59例(对照组),比较2组建立通道时间、神经根减压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末次随访下肢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以及末次随访疗效(改良MacNab标准)。结果2组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建立通道时间(10.5±2.5)min,明显短于对照组(12.8±3.5)min(t=-4.018,P=0.000)。观察组神经根减压时间(44.5±9.8)min,对照组(45.0±8.5)min,2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t=-0.256,P=0.798)。观察组术中出血量(15.1±3.0)ml,对照组(14.4±2.6)ml,2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t=1.306,P=0.194)。对照组1例行走根损伤,1例术后切口红肿。观察组随访(13.9±3.6)月,对照组(14.6±1.8)月,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1.370,P=0.171)。2组术后3个月、6个月、末次随访VAS评分及ODI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均P=0.000),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34,P=0.630;F=0.295,P=0.588)。末次随访2组改良MacNab标准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6.4%(53/55)vs.94.9%(56/59),χ^(2)=0.142,P=0.706]。结论数字3D技术辅助PTED与传统PTED治疗DLSS安全、有效,数字3D技术辅助PTED可优化手术操作,缩短手术时间。
- 田霖胡鹏宁华秀耿晓鹏张汉立王光林孙兆忠张民李宏达芦怀旺谭芳
- 关键词:数字化三维重建退行性腰椎管狭窄
- 下腰椎腰动脉的应用解剖学研究被引量:9
- 2010年
- [目的]研究下腰椎侧方动脉的分布规律,为减少下腰椎侧方入路中的术中出血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解剖观测21具成人尸体的下腰椎腰动脉(lower lumbar artery,LLA)的起点至横突前的走行、分支、外径及其与椎间孔及横突前区的关系,对具有临床意义的数据进行解剖学测量。[结果]各腰动脉(lumbar artery,LA)出现率差异较大;L3A和L4A在椎体侧方走行较恒定,L5A走行变异较大;L3A及L4A主干及其分支多分别行于L3椎弓根外侧缘(71.43%)和L4、5椎间孔上1/3处(62.07%);在横突前区,L3A和L4A的横突前支多分别由横突间隙上1/3内侧斜向外下达中1/3外侧(60%)及由上1/3向下达下1/3处(58.33%)。[结论]腰椎椎体侧方、椎间孔附近及横突前区的动脉走行、分支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掌握其解剖学特点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缩短手术时间。
- 孙兆忠仲江波房清敏王大巍王光林耿晓鹏张汉立邢建强
- 关键词:下腰椎腰动脉手术入路
- 腰椎滑脱症后路自体、同种异体混合骨泥植骨效果分析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选用自体、同种异体冻干骨泥混合,作为腰椎滑脱症(lumbar spondylolisthesis,LS)椎体间植骨材料。并进行随访,以探讨其骨性融合效果。[方法]随机选取LS病例86例,全部病例按照植骨材料的不同分为自体骨泥组、混合骨泥组。采用腰椎后路椎体间植骨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随访时间2年2个月~4年3个月,平均2年5个月。在术前、术后第3个月复查时统计患者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下同),同时参照JOA腰椎部分评分标准行JOA评分。同时在术后第3、12、24个月复查腰椎X线片、腰椎CT,参考Suk法进行椎体融合评价。[结果]自体骨泥组和混合骨泥组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没有显著差异。JOA评分示自体骨泥组的优良率达96.77%(30/31例),混合骨泥组优良率达93.02%(40/43例)。术后3个月腰椎X线片示腰椎滑脱解剖复位率为83.78%(62/74例)。83.87%(26/29例)的自体骨泥组患者和79.07%(34/43例)的混合骨泥组患者在12个月内达到骨性愈合标准。两组骨性融合效果没有显著差异。[结论]腰椎滑脱症后路自体、同种异体混合骨泥植骨可以达到较高的融合效果,临床应用效果肯定。
- 程艳李瑞孙兆忠房清敏张汉立邢建强
- 关键词:腰椎滑脱症同种异体骨骨泥植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