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有用
- 作品数:21 被引量:52H指数:5
- 供职机构:粤北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经济管理更多>>
- 原位肝移植术后胆管吻合口狭窄的介入治疗被引量:3
- 2011年
- 目的总结经皮介入技术治疗原位肝移植(OLT)术后胆管吻合口狭窄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5月至2009年12月间25例OLT术后胆管吻合口狭窄患者的资料。其中22例行胆道外引流,3例第2次肝移植者行内外引流。25例的治疗方式包括单纯经皮经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BD)4例,PTBD配合球囊扩张术14例,PTBD配合胆道支架置入术7例(胆道内涵管5例,胆道金属支架2例)。结果PTBD手术成功率为100%,25例经介入治疗后15例(60%)治愈,10例(40%)好转,有效率达100%。7例首次行PTBD时引流管未能通过胆管狭窄段,其中3例于引流1周后再次调整引流管,成功通过狭窄段,余4例于引流术后4~8周时胆管狭窄段完全闭塞。引流期间发生胆道感染6例(24%),患者均未出现严重手术相关并发症。结论经皮介入技术是治疗OLT术后胆管吻合口狭窄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首次PTBD或PTBD后应短期内使引流管尽可能通过狭窄段,以免狭窄处永久闭塞。
- 李名安姜在波黄明声钱结胜李征然庞鹏飞张有用单鸿
- 关键词:肝移植胆管吻合口狭窄放射学介入性
- 经皮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自发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
- 目的 评估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自发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的可行性及疗效.对象与方法 2004年9月至2014年9月,18例男性症状性自发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患者(年龄32~64岁,平均46岁),其中合并存在肠系膜上动脉...
- 庞鹏飞毛军杰张有用姜在波钱结胜李名安罗骏阳单鸿
- 关键词:肠系膜上动脉夹层成形术
- 多用途穿刺针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用途穿刺针,包括针柄、针杆和针尖,针杆呈直形;针尖部分呈弯曲状,针尖的切口呈斜形;针柄有标记切口;针尖弯曲方向、针尖切口方向与针柄标记切口方向三者在一条直线上。本实用新型在经皮经肝穿刺胆管、门静脉及...
- 姜在波张有用李名安
- 文献传递
- 多介入模式联合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
- 目的 探讨多介入模式联合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08年1月至2014年6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96例确诊为急性单侧中央型及混合型DVT患者,成功接受经导管直接溶栓(CDT)联合经足背...
- 李名安姜在波钱结胜张有用李征然单鸿
- 关键词:血栓溶解疗法
- 经皮经肝穿刺肝内门体分流术的临床研究被引量:8
- 2012年
- 目的介绍一种经皮经肝途径建立肝内门体分流道的新方法,评价其安全性和可行性,探讨其潜在的临床意义。方法2009年11月至2011年1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介入血管科8例复杂门静脉高压患者行经皮经肝穿刺肝内门体分流术。术前肝功能Child.PughA级2例,B级3例,C级3例。经皮成功穿刺肝内门静脉后,沿同一穿刺道经门静脉穿刺肝段下腔静脉(或肝静脉),建立肝内门体分流道。结果8例患者经皮经肝门体分流术均获得成功。术后门静脉压力由术前(31.0±4.3)mmHg降至(18.9±2.7)mmHg(t=10.258,P〈0.01)。1例术后5d因肝功能衰竭死亡;其余7例存活患者随访2~2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9个月。1例门静脉系统弥漫血栓患者,4个月后分流道闭塞;1例顽固性腹水患者2个月后腹胀症状复发,再次置人支架后腹水消失;余5例随访期间未再发出血,伴随的腹水症状消失。结论经皮经肝穿刺肝内门体分流术为复杂门脉高压症患者的肝内门体分流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手术成功率高,是常规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的有效补充。
- 李名安姜在波周斌钱结胜黄明声张有用邵硕单鸿
- 关键词:门静脉门体分流术放射学
- 跨右心房支架植入术治疗上下腔静脉复合栓子一例
- 2011年
- 患并男,46岁,头面部水肿3周,于2010年1月7日入院。3年前患者因肝右叶原发性肝癌行肝右叶切除术,1年前血清甲胎蛋白(AFP)达3000μg/L,CT扫捕考虑切缘肿瘤复发并肺内转移灶,予口服抗肿瘤药物治疗。20d前发生头面部水肿,CT扣描示上下腔静脉等多处栓子形成,子溶栓及抗凝治疗后症状稍缓解。入院后第2天患者突发气促、胸闷、濒死感,考虑为腔静脉栓子脱落引起急性肺栓塞,给予全身肝豢化、吸氧、激素等处理,患者症状缓解。
- 邵硕姜在波王革张有用杨荣焕李征然单鸿王劲
- 关键词:栓子脱落支架植入术静脉复合右心房上下腔静脉血清甲胎蛋白
- 可回收血管内支架式滤器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回收血管内支架式滤器,包括支架主体、连接环、回收装置,支架主体采用一根或多根金属丝相互编织,网孔呈菱形或方形,为开环结构,支架主体呈等直径的圆筒状或上细下粗的锥形,支架主体的近端用闭合的金属丝作为连...
- 姜在波张有用李名安
- 文献传递
- 介入治疗异位静脉曲张破裂出血:1例报道
- 病例回顾 43岁男性患者,既往有乙肝肝硬化病史6年余,因反复黑便、血便于2014年11月24日急诊入院,患者先后接受胃镜下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术、胃底静脉组织粘合剂注射术、腹腔动脉造影术、结肠镜检查、剖腹探查及术中肠镜检查术...
- 罗骏阳庞鹏飞张有用姜在波
- 关键词:介入放射学门静脉高压症异位静脉曲张门体分流术
- 肝移植术后缺血性胆道病变的介入治疗探讨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缺血性胆道病变(ITBL)患者接受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4年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介入血管科接受介入治疗的76例肝移植术后ITBL患者的影像及临床资料。按胆道造影表现分为3组:肝门区狭窄组(28例),肝内多发狭窄组(42例),胆汁瘤组(6例)。治疗方式包括单纯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PTBD)、PTBD配合球囊扩张、PTBD配合球囊扩张及胆道内支架术。引流方式包括胆道外引流及胆道内外引流。术后随访并观察疗效及胆道并发症。结果 76例患者的PTBD首次成功率为97%(74/76)。介入治疗的总体治愈率、好转率及无效率分别为21%(16/76)、51%(39/76)、28%(21/76)。其中,肝门区狭窄组治愈10例(36%),好转16例(57%),无效2例(7%),治疗有效22例(93%);多发性狭窄组治愈6例(14%),好转21例(50%),无效15例(36%),治疗有效27例(64%);胆汁瘤组好转2例(2/6),无效4例(4/6)。肝门区狭窄患者的疗效优于多发性狭窄患者(P<0.05),多发性狭窄患者的疗效优于胆汁瘤患者(P<0.001)。引流管期间主要并发症为胆道感染,其中外引流及内外引流胆道感染发生率分别为20%(13/64)及67%(8/1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PTBD是治疗肝移植术后ITBL的安全、有效手段之一。结合球囊扩张及内支架置入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存质量。采用胆道外引流可显著降低胆道感染发生率。
- 李名安黄明声姜在波钱结胜李征然张有用庞鹏飞单鸿
- 关键词:肝移植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
- 经皮经肝胆道支架术在肝移植术后胆管狭窄中的应用
- 2011年
- 目的评价经皮经肝胆道支架术治疗肝移植术后胆管狭窄的疗效。方法肝移植术后胆管狭窄患者23例,其中吻合口狭窄7例,肝门区狭窄6例,多发性狭窄10例。确诊后均行经皮经肝胆道支架术。术前均给予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biliary drainage,PTBD),同时对狭窄部位配合球囊扩张,胆道引流持续6个月。支架选用胆道塑料支架(内涵管,18例)或金属管(5例),支架术后继续放置引流管行胆道引流1周。结果 23例患者中治愈14例(61%),复发9例(39%)。其中置入胆道内涵管18例,12例治愈(67%);置入金属支架5例,2例治愈。7例吻合口狭窄患者,6例治愈;6例肝门区狭窄患者,4例治愈;10例多发性狭窄患者,4例治愈。结论经皮经肝胆道支架术是一种治疗肝移植术后胆管狭窄的有效方法,可使大部分胆管狭窄患者脱离引流管,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李名安姜在波钱结胜黄明声李征然刘涛庞鹏飞张有用单鸿
- 关键词:肝移植经皮经肝胆管引流术胆管狭窄支架置入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