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新
- 作品数:10 被引量:46H指数:4
-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p53,CD_(34),E-钙粘蛋白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判断预后的价值被引量:4
- 2002年
- 目的 探讨 p5 3、CD3 4 、E 钙粘蛋白 (E cadherin)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判断膀胱癌预后的价值。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4 6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和 8例正常膀胱粘膜标本p5 3、CD3 4 、E cadherin的表达情况。 结果 4 6例膀胱癌标本中p5 3、E cadherin的异常表达率分别为2 1.7%和 4 5 .6 %。p5 3异常表达在表浅型膀胱癌为 9.1% ,浸润型为 33.3% ,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病理Ⅰ~Ⅱ级异常表达 7.1% ,Ⅲ级 4 4 .4 % ,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0 5 ) ;复发组异常表达89 % ,未复发组 15 % ,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0 5 )。E Cadherin的异常表达率在浅表型膀胱癌为77.3% ,浸润型为 33.3% ,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0 5 ) ;在Ⅰ、Ⅱ级膀胱癌为 71.4 % ,Ⅲ级为2 7.8% ,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0 5 ) ;在复发组与未复发组分别为 18.0 %和 6 1.0 % ,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CD3 4 在膀胱癌中的异常表达率为 4 1.3% ,在不同分期分级及复发与未复发组之间的表达差别均无显著性意义。 结论 p5 3和E Cadherin的异常表达与膀胱癌的恶性程度及复发密切相关 。
- 刘晓强孙光畅继武张淑敏张新
- 关键词:P53CD34E-钙粘蛋白膀胱癌预后
- 细胞增殖核抗原在前列腺上皮内瘤中的表达被引量:3
- 2005年
- 目的:研究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在前列腺上皮内瘤(PIN)组织中的表达,探讨细胞增殖在前列腺肿瘤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2例PIN和12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组织中PCNA的表达。结果:PIN组织中PCNA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腺上皮的基底细胞层与分泌细胞层,在BPH组织中主要见于腺上皮基底细胞层。PIN和BPH组织中细胞增殖指数分别为(15.92±4.40)%和(8.33±2.93)%,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IN组织中细胞增殖活性显著高于BPH,增强的细胞增殖活性参与了前列腺上皮的恶性转化,在前列腺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 马伟立白铁男张新张淑敏畅继武陈晓高居忠邢念增王勇
- 关键词:细胞增殖前列腺肿瘤前列腺增生
- T_1期低级别膀胱癌电切术后吉西他滨灌注临床效果分析:67例单中心经验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比较膀胱癌术后行吉西他滨(GEM)或表柔吡星(EPI)灌注的临床结局。方法:选择2014年1月1日~2016年1月1日于我院诊治的膀胱肿瘤患者,入选标准:膀胱灌注GEM或者EPI;病理分期为pT1期低级别的患者;排除标准:膀胱全切;病理分期pT1期高级别以上患者;其他灌注药物或未行灌注患者。结果:共入组264例患者,中位随访16(3~26)个月,其中行GEM灌注67例(GEM组),行EPI灌注197例(EPI组);GEM组发热患者22例(32.8%),EPI组发热患者30例(15.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EM组出现明显膀胱刺激症状15例(22.4%),EPI组23例(1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EM组中位灌药时间(26.3±16)min,EPI组中位灌药时间(31.2±17)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EM组灌药后血尿7例(10.4%),EPI组灌药后血尿21例(10.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EM组患者中位肿瘤无复发生存期为10.9个月,EPI组患者中位肿瘤无复发生存期为9.7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EM组随访期内复发14例(20.9%),EPI组随访期内复发49例(24.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灌注EPI患者相比,膀胱癌术后行GEM灌注者有较为明显的不良反应,但有更长的肿瘤无复发生存期,可以综合考虑患者的临床基本情况选择合适的灌注药物。
- 张新杨永姣刘莉陈业刚程天木陈延航刘晓强
- 关键词:膀胱灌注吉西他滨表柔吡星
- PIM-1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血清PSA的关系被引量:3
- 2005年
- 目的探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PIM-1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血清PSA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PIM-1在良性前列腺、高等级前列腺上皮内瘤和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PIM-1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水平与血清PSA水平的关系。结果PIM-1在前列腺癌中存在着明显的高表达,并且其表达水平与前列腺癌的恶性程度与分级呈正相关(P<0.01),与患者血清PSA水平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PIM-1可作为一种新的诊断前列腺癌的肿瘤标志物。
- 张彤徐勇张淑敏牛远杰张新范志强刘秉乾
- 关键词:前列腺特异抗原
- 肾恶性横纹肌样瘤三例报告被引量:3
- 2005年
- 张淑敏畅继武王馨张新赵津辉
- 关键词:肾恶性横纹肌样瘤免疫组织化学
- 肿瘤标记物P504s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应用价值被引量:5
- 2007年
- 目的探讨肿瘤标记物P504s在不同前列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在诊断前列腺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二步法,观察P504s和基底细胞标记物p63在不同前列腺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①P504s表达在前列腺癌根治标本、高等级上皮内瘤标本、前列腺增生标本中的阳性率分别为91.4%(32/35)、87.0%(20/23)和0(0/30),良恶性组织的差别有显著性,在前列腺癌穿刺标本中阳性率85.7%(72/84)。p63染色在全部前列腺癌中呈阴性,在高等级上皮内瘤中为不连续或连续的阳性染色,在前列腺增生中为连续的阳性染色。②P504s表达与前列腺癌的分化程度、激素治疗、转移有关。结论P504s是一个特异的前列腺癌标记物,结合p63在鉴别诊断前列腺癌中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姚世杰史启铎畅继武张新张淑敏马洪顺
- 关键词:前列腺癌P504S免疫组化
- 细胞粘附分子-1抑制膀胱癌细胞侵袭转移的机制研究被引量:4
- 2018年
- 目的:探讨细胞粘附分子-1(cell adhesion molecule-1,CADM1)过表达和干扰前后对人膀胱癌T24细胞恶性行为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利用前期构建的Ad-CADM1-T24、Ad-GFP1-T24、Ad-sh1-T24、Ad-GFP2-T24稳转细胞株,以T24细胞作为对照,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周期相关蛋白p27、cyclin D1、cyclin E1、CDK2,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相关蛋白E-cadherin、β-catenin、Vimentin,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bcl-2、bax的表达情况;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结果:Western blot结果显示Ad-CADM1-T24细胞与其他细胞相比,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bax表达量升高,bcl-2表达量降低;细胞周期相关蛋白p27表达量明显上调,cyclin D1、CDK2、cyclin E1表达量明显下调;EMT相关蛋白E-cadherin、β-catenin表达量明显上调,Vimentin表达量明显下调;MTT结果显示Ad-CADM1-T24细胞与其他细胞相比,细胞增殖明显受到抑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ranswell侵袭实验结果显示,Ad-CADM1-T24细胞与其他细胞相比,24 h细胞穿膜数量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DM1过表达可明显抑制膀胱癌细胞的侵袭转移,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细胞增殖和EMT及促进细胞凋亡有关。
- 刘莉杨永姣陈业刚张新徐亚威刘晓强
- 关键词:细胞粘附分子-1膀胱癌细胞增殖细胞侵袭
- 经直肠和经会阴径路前列腺穿刺活检术对行腹腔镜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围术期影响被引量:9
- 2018年
- 目的:比较经直肠径路与经会阴径路前列腺穿刺活检后,对行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围术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行一种方式穿刺确诊为前列腺癌,行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137例,其中经直肠径路98例,经会阴径路39例,经会阴径路平均穿刺针数为28针。评估患者穿刺后行根治手术的间隔时间、术中粘连程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缘阳性率、术后住院天数、术后Gleason评分(GS)变化。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接受手术,前列腺与直肠粘连较为严重经直肠组为44(44.9%)例,经会阴组7(17.9%)例(P<0.05),平均手术时间经直肠组(191±10)min,经会阴组(199±15)min(P<0.05),平均术中出血量经直肠组(289±55)m L,经会阴组(199±15)m L(P<0.05),手术切缘阳性经直肠组16(16.3%)例,经会阴组7(17.9%)例(P<0.05),根治术后Gleason评分一致性方面,经直肠组50(51.0%)例,经会阴组22(56.4%)例(P<0.05),术后Gleason评分增加经直肠组39例(39.8%),经会阴组8例(20.5%)(P<0.05)。平均间隔时间经直肠组(51±15)d,经会阴组(20±10)d(P>0.05),中位术后住院天数经直肠组12 d,经会阴组10 d(P>0.05)。结论:两种入路穿刺活检后对行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围术期影响较大,经会阴入路优于经直肠入路,经直肠穿刺后患者再行根治性手术有更高的病理进展风险,需谨慎选择合适的人群。
- 张新杨永姣刘莉陈业刚程天木陈延航刘晓强
- 关键词: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术围术期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
- 肾源性腺瘤临床病理学分析被引量:9
- 2011年
- 目的探讨肾源性腺瘤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经病理确诊的肾源性腺瘤患者11例。男5例,女6例。平均年龄56(37~78)岁。对肿瘤进行临床病理学观察并复习文献。结果11例肿瘤发生于输尿管2例,膀胱9例。9例膀胱肾源性腺瘤中行膀胱部分切除术1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8例。发生于输尿管2例分别行右输尿管镜检术及左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患者术后病理确诊为肾源性腺瘤8例,非典型性肾源性腺瘤2例,肾源性腺瘤恶变1例。镜下肾源性腺瘤表现为典型的肾小管样形态;非典型性肾源性腺瘤细胞核大、深染、核仁明显及核分裂象;肾源性腺瘤恶变者局部瘤细胞保持典型肾源性腺瘤的基本组织结构,周围同种形态的细胞失去细胞间黏附力,呈弥漫实性生长并侵犯浅肌层。非典型性及恶变者3例分别定期行羟喜树碱、吡柔比星及表柔比星膀胱内灌注治疗。11例患者平均随访46(24~104)个月。复发I例,死于其他疾病1例,未复发9例。结论肾源性腺瘤临床少见,临床症状及膀胱镜检查均无特异性;病理形态学与肌浸润行为证据上提示肾源性腺瘤可以恶变;治疗以局部切除为主,非典型性和恶变者进一步行膀胱内定期灌注治疗;肾源性腺瘤术后需长期密切随访。
- 王爱香畅继武张淑敏李建民张新赵津辉杨宇明边永香
- 关键词:病理学恶变
- 人重组干扰素α-2b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鼠治疗效果的研究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利用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模型,研究人重组干扰素α-2(bIFNα-2b)对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影响,并比较不同给药方式的疗效。方法:将成模的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An=15)、实验组(Bn=15)和对照组(n=8)3组,实验组A予人重组IFNα-2b10万U腹腔内注射1次,实验组B予皮下注射IFNα-2b10万U共3次,对照组不予处理。于用药后第4、6、8周开腹探查,观察移植物生长情况,免疫组化方法测定异位病灶内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和微血管密度(MVD)。结果:实验组异位病灶体积呈持续减小的趋势,在治疗8周后2实验组病灶体积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VEGF表达与MVD值都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2实验组间在治疗8周时病灶体积、VEGF表达和MVD值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IFNα-2b可以抑制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病灶的血管生长,使异位内膜萎缩。
- 王宇全尹利荣于达克王芳王永明张新张淑敏
- 关键词:疾病模型干扰素Α-2B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