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心令

作品数:7 被引量:45H指数:3
供职机构:河南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3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气候
  • 3篇降水
  • 1篇蒸发
  • 1篇日照时数
  • 1篇适宜性
  • 1篇适宜性区划
  • 1篇突变
  • 1篇突变分析
  • 1篇苹果
  • 1篇苹果种植
  • 1篇气候背景
  • 1篇气候事件
  • 1篇气候适宜性
  • 1篇气候适宜性区...
  • 1篇气温
  • 1篇区划
  • 1篇最高气温
  • 1篇小波
  • 1篇小波分析
  • 1篇可行性

机构

  • 6篇河南省气象局
  • 3篇安阳市气象局
  • 2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河南农业大学
  • 1篇中国气象局
  • 1篇获嘉县气象局

作者

  • 7篇张心令
  • 2篇张玉峰
  • 1篇贾成刚
  • 1篇祝新建
  • 1篇丁治英
  • 1篇王安俊
  • 1篇黄先成
  • 1篇张文喜
  • 1篇王建新
  • 1篇袁志江
  • 1篇陈敏
  • 1篇李琳
  • 1篇吉志红
  • 1篇吴长春

传媒

  • 3篇气象与环境科...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现代农业科技
  • 1篇科技与生活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安阳降水过程的人工影响可行性分析
2010年
人工影响天气工作涉及很多科学领域,目前还存在不少有待研究的科学问题。该项目通过对安阳区域各类降水天气过程的天气气候背景特征分析,云和降水形成的微物理过程分析研究及增雨、消雹作业条件和不同云系炮击部位、火箭开始播撒点等分析研究总结,进而对我市区域降水天气过程的人工影响可行性进行分析。利用该项目的研究成果可以方便地对是否进行人工增雨作业进行科学决策,也可以准确决定作业的最佳时段,最大程度地提高作业效果。
王安俊王建新张心令张文喜张玉峰
关键词:降水过程气候背景可行性
近55a来安阳日照时数变化及未来趋势分析被引量:10
2010年
依据安阳市近55 a(1954-2008年)逐年和逐月日照观测数据,运用线性倾向估计法和Mann-Kendall法,分析了安阳市日照时数的年际和季节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运用Hurst指数对该市未来日照时数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安阳市年日照时数总体呈减少趋势;日照时数季节差异较为明显,四季减少趋势强度为:冬季>夏季>秋季>春季;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安阳年日照时数仍保持与过去55 a相同的变化趋势,呈减少趋势。
贾成刚丁治英张玉峰吴长春张心令袁志江
关键词:MANN-KENDALL检验HURST指数日照时数
近51a安阳市降水特征分析被引量:6
2012年
采用小波分析和滑动t检验等方法,对安阳市1961-2011年的降水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安阳各站降水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夏季降水量和年降水量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和位相,全市暴雨总日数变化与夏季降水量变化较一致,月降水量相对变率与月降水量百分比率在年内分布位相相反,最长连续有降水日数与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的年际变化基本上处于反相。2)安阳市降水日变化呈双峰双谷型,月降水量以7-8月为中心呈正态分布。3)春、秋、冬三季有效降水日数与降水量相关性较好,夏季降水量与暴雨日相关密切,暴雨对夏季降水量贡献显著。4)降水突变不明显。5)季、年降水量和降水日数存在多时间尺度特征,大尺度的周期变化嵌套着小尺度的周期变化,不同的时间尺度对应的降水结构或日数增减不同。安阳市年降水量第1主周期为26 a,年平均有效降水日数主周期为21 a,暴雨日数主周期是19 a,最长连续有(无)降水日数主周期是21 a。
黄先成宋素蕊张心令李琳
关键词:降水特征小波分析突变分析
2010年获嘉县极端气候事件及其影响分析
2012年
根据获嘉县2010年的气象资料,从气候基本要素气温、降水、日照方面对获嘉县2010年的气候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获嘉县2010年总的气候特点是:温度接近常年,光照总量正常;虽全年降水总量正常,但时空分布不均。同时,先后出现了干旱、大风、大雾、雷电等极端气候事件。说明获嘉县气候不稳定性和波动性增大,工农业生产的稳定性将受到影响。
张心令
关键词:极端气候事件
基于GIS的三门峡市苹果种植气候适宜性区划被引量:26
2015年
为了探明三门峡市苹果气候适应性及种植规模扩展空间,利用三门峡、灵宝、卢氏、渑池4个县级气象站点和苹果种植区及周边19个区域多要素气象站点资料,依据海拔高度将苹果种植区划分为塬区、浅山区和中山区3种区域,运用模糊隶属度评价各区气候因子,筛选出年均气温、年降水量、6—8月平均气温作为区划指标,针对不同气候要素采用克立格或反距离权重的GIS方法进行小网格插值,最终形成精细化的三门峡市苹果种植气候适宜性区划图。区划结果表明:最适宜区多位于三门峡市中部和中南部,适宜区多位于东部和北部,不适宜区为北部边缘地带。当前三门峡市苹果种植主要分布于灵宝中部、南部和陕县西南部,是苹果的主产区和优质区;其他未开展苹果种植的卢氏县北部、陕县东南部处于最适宜区域,渑池县大部分处于适宜区,是未来苹果种植面积扩展的首选地区,但尚需综合考虑土壤、地形、气候等因素对苹果品质的影响。
吉志红陈敏张心令
关键词:苹果气候适宜性区划
豫北水分变化特征·干旱成因及其对策研究——以新乡为例被引量:2
2012年
根据豫北新乡市1971~2009年的气象资料,从降水量、蒸发量方面,对水分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找出干旱的成因。研究表明,豫北降水量和年蒸发量整体呈下降趋势,干旱趋势增加;农田干旱由大气降水不平衡所造成,但其表现在土壤水的失调上;调控旱作制度,大力发展防旱抗旱的农业技术措施,选用抗旱品种,制定节约用水的各项政策,可有效防御干旱发生。
祝新建张心令
关键词:降水蒸发干旱
鹤壁市最高气温分布拟合及理论极值推算被引量:1
2013年
利用Gumbel分布、Pearson-Ⅲ分布、Weibull分布对鹤壁市1965~2004年极端最高气温进行拟合检验,结果表明,Gumbel分布比其他2个分布拟合度更优;利用拟合度优秀的耿贝尔(Gumbel)极值分布,估算得出鹤壁未来50、80年可能出现的极端最高气温为43.2和43.8℃;利用二次指数平滑法,得到了鹤壁市最高气温年际变化总体上呈线性减少趋势的结论,通过滑动t检验,得出了在1981年前后鹤壁市最高气温变化趋势由升高变为降低,1991年前后变化趋势由降低变为升高;同时,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鹤壁市最高气温有波动上升、变化幅度呈逐年加大趋势,说明在未来一定时期内"极端高温事件"发生的概率增加;年度最高气温峰值主要集中出现在盛夏的6月份,其次是7月份,有比较明显的季节特征。
张心令
关键词:极值分布最高气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