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建国

作品数:20 被引量:45H指数:4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科技攻关计划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西安交通大学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细胞
  • 3篇牙胚
  • 3篇犬牙
  • 3篇缺损
  • 3篇外阴
  • 3篇骨缺损
  • 3篇儿童
  • 3篇氟含量
  • 2篇形态学
  • 2篇实验家兔
  • 2篇周骨缺损
  • 2篇转化生长因子
  • 2篇外周
  • 2篇外周血
  • 2篇外周血干细胞
  • 2篇窝沟
  • 2篇窝沟封闭
  • 2篇窝沟封闭剂
  • 2篇免疫
  • 2篇化生

机构

  • 13篇西安交通大学...
  • 9篇西安医科大学
  • 5篇西安市中心医...
  • 1篇上海医科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作者

  • 20篇张建国
  • 6篇王强
  • 5篇屈刚
  • 5篇赵晓兰
  • 4篇张兰
  • 4篇赵东方
  • 4篇侯铁舟
  • 3篇王敏
  • 3篇赵淑贤
  • 3篇杨少毅
  • 3篇陈明霞
  • 2篇董凯
  • 2篇苏宝山
  • 1篇宋健玲
  • 1篇李小明
  • 1篇蒋月桂
  • 1篇施达仁
  • 1篇赵涯东
  • 1篇候铁舟
  • 1篇张建国

传媒

  • 3篇口腔医学
  • 2篇陕西医学杂志
  • 2篇实用口腔医学...
  • 2篇实用妇产科杂...
  • 2篇全国第四次牙...
  • 2篇中华口腔医学...
  • 1篇西北医学教育
  • 1篇中华妇产科杂...
  • 1篇西安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儿童保健...
  • 1篇实用妇科与产...
  • 1篇中国医学美学...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5
  • 1篇2002
  • 2篇1999
  • 2篇1997
  • 3篇1996
  • 4篇1995
  • 1篇1993
  • 1篇1992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猪髂骨TEB与APBSC复合修复犬牙周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2007年
目的:观察APBSC在原代和不同传代培养下与TEB复合移植修复骨缺损的效果.方法:采用猪的新鲜髂骨块经脱蛋白、脱钙处理后制成TEB,与原代和不同传代培养的APBSC制成APBSC-TEB复合体,移植于犬的下颌骨缺损处,观察不同时间原代APBSC-TEB复合体和不同传代培养的APBSC-TEB复合体对犬颌骨缺损修复的效果.结果:10只犬经过6个月的观察发现:原代APBSC与1~3次传代培养的APBSC在植入骨缺损区的成骨作用没有显著性差别,对骨缺损区的修复作用效果良好.APBSC在TEB的网状支架内生长良好,逐渐衍变为成骨细胞.3个月后,骨缺损区得以完全修复.TEB也逐渐被吸收并由钙化的骨胶原组织取代.而第4~5代培养的APBSC-TEB复合体植入骨缺损区成骨作用较差.结论:经脱蛋白、脱钙处理后的TEB,大大降低了抗原性,是良好的细胞移植载体.APBSC无论是原代,还是经1~3代传代培养,其成骨效果同样良好.
赵淑贤朱进才赵东方王敏张建国张兰王宝彦
关键词:生物相容性材料
固定桥不同桥体龈端形态修复下颌第一磨牙的三维有限元分析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应用三维有限元分析法探讨不同桥体龈端形态对固定桥基牙及牙周膜应力分布的影响。方法利用健康成人牙列的锥形束CT(CBCT)原始数据,通过三维建模软件建立下颌第一磨牙缺失,第二前磨牙与第二磨牙为基牙的双端固定桥,并模拟三种不同桥体龈端形态,即改良鞍式、改良盖嵴式、船底式。利用Ansys 17.0对已建立的三种不同龈端形态的固定桥有限元模型加载垂直向载荷,分析固定桥基牙牙本质、牙周膜的应力分布情况。结果(1)三种龈端形态的固定桥在相同载荷条件下第二前磨牙牙周膜应力均较第二磨牙应力值大;(2)桥体龈端形态均不会影响单个基牙应力分布的规律;但与其他两种形态的修复体相比,船底式龈端形态的单根基牙综合应力值更小,且双根牙综合应力值更大;(3)固定桥受垂直载荷时三组桥体基牙牙周膜综合应力分布大小依次为:改良鞍式<改良盖嵴式<船底式,但三者应力均未超出基牙牙周储备力,只是随着桥体龈端面积减小,基牙动用的牙周储备力增加。结论(1)磨牙是比较理想的基牙,在修复时,应首先考虑的是前磨牙的牙周支持力是否充足;(2)船底式固定桥修复后更有利于保护单根基牙,改善固定桥应力分布;(3)三种龈端修复形态下基牙牙周支持组织都能承担日常咬合力,对基牙牙周膜健康无影响。
杨贝贝安虹张建国
关键词:固定桥有限元分析应力分布
正常兔牙造釉细胞形态学特点
1995年
家兔是建立氟斑牙动物模型较为合适的动物,为了观察氟化物对兔牙造釉细胞的损伤,首先要对正常兔牙造釉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
王强曹红雨张建国屈刚赵晓兰杨少毅陈明霞
关键词:形态学
氟化物对实验家兔牙胚及釉质氟含量的影响
为进一步探明氟斑牙的发病机理,本研究通过建立氟斑牙动物模型在组织学及超微结构方面观察高氟对动物牙胚的影响,结果发现氟中毒时造釉器在形态、合成釉基质功能上的改变主要表现在造釉细胞出现空泡性变性,釉基质上出现蜂窝状改变。与此...
王强张建国屈刚侯铁舟赵晓兰杨少毅陈明霞
关键词:氟化物氟含量
文献传递
两种排唾法对窝沟封闭剂固位率的影响
后牙窝沟是龋的好发部位。预防窝沟龋的有效方法是窝沟封闭。窝沟封闭剂防龋,有赖于封闭剂的完整牢固保留。但是影响封闭剂固位率的因素较多,其中酸蚀牙面被唾液污染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国内外有关封闭剂固位率的研究报道都是在较完善的条...
张建国王强
关键词:窝沟封闭剂
文献传递
氟化物对实验家兔牙胚及牙齿氟含量的影响被引量:2
1996年
为进一步探明氟斑牙的发病机理,通过建立氟斑牙动物模型,在组织学及超微结构方面观察高氟对动物牙胚的影响。结果发现氟中毒时造釉器在形态、合成釉基质功能上的改变主要表现在造釉细胞出现空泡性变性,釉基质上出现蜂窝状改变。与此同时,造牙本质细胞以及牙本质也一并受到损伤,造牙本质细胞伯分化必须依靠内釉细胞的诱导,同样釉基质一定要在牙本质形成的基础上才能完成,两者互相依存的密切关系决定了一旦二者出现病理改变时,相互功能必然受到影响。
王强张建国张建国屈刚候铁舟赵晓兰杨少毅
关键词:氟化物牙胚
色素牙光固化治疗中遮色方法的改良
1997年
可见光复合树脂由于其固化深,硬度大,易抛光,修复美观,色调稳定,操作简便,而在临床上广泛用于牙齿美容治疗。但色素牙由于目前使用的光固化材料遮色剂大多数是液体遮色剂,要达到满意的遮色效果较为困难。
张建国刘蓉
关键词:色素牙光固化
外周血干细胞与组织工程骨复合移植过程中转化生长因子β在修复犬牙周骨缺损的表达(英文)被引量:2
2008年
背景:外周血干细胞是一类具有多分化潜能的前体细胞,有分化为成骨的潜能,组织工程骨作为细胞移植的载体,与受体组织和种子细胞有良好的相容性。转化生长因子β是骨缺损修复的重要调节因子,有诱导外周血干细胞分化增殖为成骨细胞的作用。目的:观察外周血干细胞与组织工程骨复合移植修复牙周骨缺损中转化生长因子β的表达。设计:以细胞为对象的观察实验。单位: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材料:实验于2003/2006年在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完成。实验动物由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原西安医科大学)动物试验中心提供。实验动物均采用氯胺酮肌肉诱导后,肌内注射速眠新麻醉后进行手术或处死取材,对动物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方法:抽取犬外周血干细胞,制成细胞悬液备用。取健康仔猪髂骨制作脱钙脱蛋白生物组织工程骨,浸入犬外周血干细胞细胞悬液中备用。将10只健康杂种犬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只。自犬下颌左右侧尖牙之间沿唇侧牙龈沟处达牙槽嵴.再转向双侧前庭沟切开,形成一个梯形瓣,向下翻瓣暴露唇侧骨板,在下颌侧切牙之间用涡轮钻制备2cm×2cm×1cm的骨缺损区,实验组植入外周血干细胞.组织工程骨,对照组不移植外周血干细胞,仅移植组织工程骨。术后2,3,4,8,12周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外周血干细胞分化增殖成为成骨细胞过程中转化生长因子β的表达。主要观察指标:①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外周血干细胞转化成为成骨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和细胞器的结构功能。②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量外周血干细胞在转化成为成骨细胞的过程中转化生长因子β的表达。结果:实验组在外周血干细胞.组织工程骨移植后2周,即见骨缺损区边缘转化生长因子β呈弱阳性表达,4~8周骨缺损区中心区域可
赵淑贤王敏张建国董凯张兰赵东方
关键词:外周血干细胞免疫组织化学转化生长因子Β
儿童恒中切牙牙冠折断端再接两种方法的疗效比较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通过采用两种不同粘接技术对儿童前牙冠折断端再接的疗效比较,寻求达到最大限度保护牙髓、恢复外伤前牙牙冠形状和功能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方法】本文用美国3M公司生产的流动复合树脂,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直接用流动树脂进行断端再接,另一种是在进行断端再接后,为了增加固位及美观在唇舌侧用复合树脂材料加固。【结果】两组间两年成功率分别为75.0%和93.5%,后一种方法的成功率明显高于前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使用这两种新方法对上前牙牙冠折断的再粘接取得了明显的临床效果。但第二种方法疗效更为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邓转云郭永利郭青玉张建国乔红
关键词:前牙外伤再接术儿童
BCL-2及P_(53)基因蛋白在外阴营养不良及外阴癌的表达被引量:5
1999年
利用细胞凋亡基因 B C L- 2 及 P53 单克隆抗体及免疫组化染色链霉素亲合素- 生物素标记法( L S A B) ,对正常外阴皮肤、慢性外阴营养不良、不典型增生和外阴癌组织进行标记。发现: B C L- 2 蛋白在正常外阴皮肤基底层有弱阳性表达, P53 均为阴性。 B C L- 2 蛋白在增生型营养不良、不典型增生及外阴癌组织中表达率有不同程度增高,与外阴硬化苔癣型和混合型营养不良有显著差异( P < 0 .05 , P< 0 .05 , P< 0 .01) ,而增生型与不典型增生 B C L- 2 基因蛋白表达无明显差异( P> 0 .05) ,外阴癌的表达率最高。 P53 基因蛋白在外阴不典型增生和外阴癌的表达率显著高于外阴营养不良病变的各型营养不良组织( P< 0 .01) 。 B C L- 2 和 P53 基因蛋白表达与外阴癌细胞分化程度有关,两者间可能存在的协调及负调节关系需进一步研究。
薛翔苏宝山邢兰英张建国
关键词:细胞凋亡外阴营养不良外阴癌BCL-2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