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娟

作品数:23 被引量:99H指数:5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江苏省科技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动脉
  • 5篇维生素
  • 5篇冠状
  • 5篇冠状动脉
  • 4篇锥形束CT
  • 3篇上颌
  • 3篇维生素A
  • 3篇维生素A缺乏
  • 3篇细胞
  • 2篇多生
  • 2篇多生牙
  • 2篇心病
  • 2篇心肌
  • 2篇影像
  • 2篇影像学
  • 2篇影像学特征
  • 2篇有效性
  • 2篇上颌前牙
  • 2篇上颌前牙区
  • 2篇术后

机构

  • 19篇南京医科大学
  • 7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江苏大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盐城市第三人...
  • 1篇六安市第二人...

作者

  • 23篇张娟
  • 6篇徐济达
  • 5篇敖淑清
  • 4篇王嵘
  • 4篇陆晓梅
  • 3篇杨晓钟
  • 3篇江宏兵
  • 3篇王晶艳
  • 3篇戴伟杰
  • 3篇林松
  • 3篇周静芳
  • 3篇王琼
  • 2篇刘志忠
  • 2篇赵人琤
  • 2篇程健
  • 2篇胡作英
  • 2篇戈杰
  • 2篇陈亮
  • 2篇孙超
  • 2篇马刚

传媒

  • 6篇口腔医学
  • 4篇中国学校卫生
  • 2篇心血管康复医...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 2篇口腔生物医学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中国介入心脏...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内镜杂志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 3篇2009
  • 3篇2008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腹腔感染病原菌分布与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2
2015年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腹腔感染病原菌特点及危险因素,为临床降低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4年12月医院收治的84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临床资料,分析腹腔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感染的危险因素,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84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中发生腹腔感染患者33例,感染率为39.29%;共检出60株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共41株占68.3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禁食时间、肠功能障碍时间、机械通气、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合并低氧血症、胰腺CT显示坏死等因素是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发生腹腔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并发腹腔感染危险因素较多,需采取相应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率。
王琼杨晓钟戴伟杰张娟周静芳
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病原菌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抵抗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4
2013年
目的:探讨中国江苏地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患者细胞色素P450 2C19(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氯吡格雷抵抗(CR)发生的关系。方法:入选191例PCI术后患者,采集患者静脉血测定20μmol/LADP诱导的最大血小板聚集率(MPA),根据MPA>50%时即为CR,将所有入选患者分为CR组(46例)和非CR组(145例)。提取基因组DNA,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检测CYP2C19*2及CYP2C19*3的基因多态性。结果:CR组CYP2C19基因型分布分别为野生纯合型9例(19.6%)、突变杂合型25例(54.3%)及突变纯合型12例(26.1%),非CR组分别为73例(50.3%)、59例(40.7%)及13例(9.0%),2组间CYP2C19的3种不同基因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YP2C19野生纯合型、突变杂合型和突变纯合型出现CR的概率分别为11.0%、29.8%和48.0%(P<0.01)。结论: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CR的发生具有相关性,CYP2C19*2、CYP2C19*3基因突变可能使PCI术后患者发生CR的危险性增加。
谭洁刘彦林琳赵莹莹徐海梅阚静林松张娟邹建军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细胞色素P450基因多态性氯吡格雷抵抗
维生素A锌铁及其联合应用对维生素A缺乏的影响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比较维生素A、锌、铁不同剂量组合改善大鼠维生素A缺乏的效果,为改善儿童维生素A缺乏的营养补充剂研制奠定基础。方法用大鼠建立维生素A缺乏动物模型,以维生素A、锌、铁组成8个不同补充组,干预8周。干预前、干预4周后及实验结束时检测大鼠血清和肝脏维生素A、血清锌铁、血常规、生化指标,同时监测体重和摄食量的变化。结果干预补充试验后,各干预组大鼠的血清和肝脏维生素A水平显著提高,摄食量和体重分别显著高于干预前,体重加重和摄食效率显著高于持续缺乏组。血常规、生化指标、血清锌铁指标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3剂量组中的1/3维生素A+Zn组血清维生素A高于其他组,与全剂量组各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体重增加、总摄食量和摄食效率也与全剂量组各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低维生素A剂量同时联合锌补充综合改善维生素A缺乏的效果最佳。
张娟敖淑清徐济达赵人铮莫宝庆王嵘陆晓梅周靖平程健
关键词:维生素A维生素A缺乏
上颌前牙区多生牙的锥形束CT影像学特征研究
目的利用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分析上颌前牙区多生牙(Supernumerary tooth,ST)的影像学特征,为ST的治疗提供帮助。方法共收集805例CBCT...
孙苏冷迪雅张娟吴大明孙超
关键词:锥形束CT多生牙并发症影像学特征
维生素A对SD大鼠脑组织MC4R、POMC基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维生素A对SD大鼠食欲和黑皮素4受体(MC4R)、阿片黑素促皮质激素原(POMC)基因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维生素A影响大鼠食欲的机制。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A组(维生素A缺乏组)和B组(对照组)。喂养74 d,实验的第75天A组随机取出16只,分为A1组(维生素A缺乏组)和A2组(维生素A皮下补充组);B组随机取出8只,为B1组(对照组)。实验第79天,将这3组大鼠全部处死,取血和组织进行相关指标测定。A组剩余的动物按体重随机分为A3组(维生素A缺乏组)和A4组(维生素A食物补充组)。B组剩余的8只动物为B2组(对照组)。30 d后将其全部处死,取组织进行相关指标测定。结果:维生素A缺乏组进食量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给予缺乏组大鼠维生素A皮下和食物补充后,大鼠进食量显著增多。维生素A缺乏组MC4R和POMC的mRNA表达升高,补充维生素A后大鼠POMC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结论:维生素A影响大鼠食欲的可能机制是改变了下丘脑有关控制食欲的基因表达。
李芹徐济达王嵘敖淑清张娟陆晓梅
关键词:维生素A基因表达
血清脂蛋白(a)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a[Lp(a)]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318例住院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分为冠心病组(189例)和非冠心病组(129例),冠心病组又根据冠脉病变情况又分为单支病变组(93例)、双支病变组(60例)及三支病变组(36例),检测各组血清Lp(a)水平,探讨血清Lp(a)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结果:与非冠心病组比较,冠心病组血清Lp(a)水平明显升高[(14.89±14.71)mg/dl比(21.15±13.71)mg/dl],P<0.01;随着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的增加,血清Lp(a)水平逐渐升高,与单支病变组比较,三支病变组血清Lp(a)水平[(21.99±13.05)mg/d比(26.94±10.32)mg/d]显著升高;与单支病变组和双支病变组比较,三支病变组Lp(a)异常率(16.2%、15.0%比25.0%)明显升高(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Lp(a)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OR=1.56,P=0.024)。结论:血清脂蛋白a与冠状动脉病变及其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一项预测冠心病及其严重程度的指标。
胡学俊方存明陈亮张娟林松
关键词:冠心病
经内镜乳头气囊扩张时间长短对胆总管结石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研究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术中乳头气囊扩张时间长短对胆总管结石取石的成功率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在该院行ERCP治疗的胆总管结石患者45例,随机分为短时气囊扩张组和长时气囊扩张组,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天数和住院总花费等。结果有48例患者成功入组,3例插管失败未能纳入研究,短时气囊组22例,长时气囊组23例,两组患者在结石大小、结石数目、胆总管直径、术后住院天数和手术总费用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手术成功率、取石时间、术中并发症、术后胰腺炎发生率上长时气囊组明显优于短时气囊组(P<0.05)。结论在行ERCP进行胆总管取石过程中,长时气囊扩张更有利于取石的成功率同时能减少术后相关的并发症。
戴伟杰孙素华马刚王琼周静芳张娟杨晓钟
关键词: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胆总管结石气囊扩张有效性
上颌前牙区多生牙的锥形束CT影像学特征研究
2024年
目的 利用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分析上颌前牙区多生牙(supernumerary tooth,ST)的影像学特征,为ST的治疗提供帮助。方法 共收集805例CBCT数据,利用专用软件NNT评价ST的影像学特征,包括:数目、形态、位置、方向、发育情况和并发症,并分析上述影像学特征的性别差异。结果 男女比例2.96∶1,男性和女性ST均以单枚、锥形、牙弓腭侧、倒置和阻生为主,但男性发生2枚ST的比例显著高于女性(P<0.001),女性ST倒置的比例更高(P<0.001)。最常见的ST相关的并发症是鼻腭管管壁骨质吸收,且男性高于女性(P=0.01)。此外,ST累及解剖结构及相关临床并发症还包括鼻底骨质吸收,形成颌骨囊肿,牙滤泡间隙增宽,邻牙阻生、移位或扭转、根吸收。结论 男性和女性上颌前牙区的ST以单枚、锥形、牙弓腭侧、倒置和阻生为主,但发病特点存在性别差异。ST可导致多种并发症,CBCT的准确分析有助于ST的诊断和治疗。
孙苏冷迪雅王晶艳顾培玉杨连丰吴大明孙超张娟
关键词:锥形束CT多生牙并发症影像学特征
STER术治疗食管固有肌层肿瘤23例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经黏膜下隧道内镜切除术(submucosal tunneling endoscopic resection,STER)治疗来源于食管固有肌层肿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23例经超声内镜和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诊断为来源于食管固有肌层肿瘤患者全麻下行STER术切除肿瘤,观察并记录肿瘤大小、病理类型、是否穿孔、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情况.结果:23例食管固有肌层肿瘤中来源于固有肌层浅层者15例,深层者8例,STER术均完整切除肿瘤,术后瘤体直径范围在0.6-1.8 cm,平均为1.0 cm±0.4 cm.完整缝合创面所需钛夹4-8枚,平均为6.2枚±2.4枚,手术时间在32-115 min,平均为62.0 min±24.5 min.术后病理确诊为平滑肌瘤19例,间质瘤4例,切缘均阴性.术中穿孔2例,皮下气肿3例,无迟发性出血.术后住院日4-11 d,平均为5.8 d±3.4 d.结论:STER术治疗来源于固有肌层的食管黏膜下肿瘤是安全、有效的.
杨晓钟戴伟杰王宏刚王琼孙素华周静芳马刚张娟
关键词:食管黏膜下肿瘤安全性有效性
基于锥形束CT的上颌窦解剖形态三维分析
2023年
目的利用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观察正常上颌窦的解剖形态,评价其与年龄和性别的变化关系,有助于临床医生认识正常上颌窦的解剖结构,在治疗方案的选择上有所预判。方法选择480例患者的CBCT数据,根据年龄分为4组:18~24岁组、25~39岁组、40~54岁组和≥55岁组。将CBCT数据导入Mimics软件中,测量双侧上颌窦体积(maxillary sinus volume,MSV)、表面积,观察上颌窦底(maxillary sinus floor,MSF)的形态,使用SPSS软件分析与年龄和性别的相关性。结果左右侧MSV、表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MSV和表面积均大于女性(P<0.05)。18~24岁组和25~39岁组MSV大于其他两组,且18~24岁组表面积的测量值最大(P<0.05)。性别与MSF形态无显著相关性(P>0.05),而年龄与MSF形态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正常上颌窦的体积及表面积受年龄及性别影响,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少,但左右侧上颌窦的形态对称。
朱婷婷冷迪雅王晶艳顾培玉周广超张娟吴大明
关键词:锥形束CT上颌窦底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