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天毅
- 作品数:7 被引量:24H指数:2
- 供职机构:鞍钢铁东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Ⅱ和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浓度的变化及意义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 I)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Ⅱ(IGF-Ⅰ、IGF-Ⅱ)及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浓度变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AM I患者32例,冠脉造影证实的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33例,正常对照30例。入院后24 h内均抽取静脉血7 m l,测定IGF-Ⅰ、IGF-Ⅱ、PAPP-A及C反应蛋白(CRP),常规测定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血脂、血糖等,各组间进行比较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AM I时PAPP-A、IGF-Ⅰ、IGF-Ⅱ、CRP明显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0.01),IGF-Ⅰ、IGF-Ⅱ在SAP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而PAPP-A、CRP在SAP与对照组中无显著差异(P>0.05)。PAPP-A与IGF-Ⅰ、IGF-Ⅱ呈正相关,IGF-Ⅰ与IGF-Ⅱ呈正相关,PAPP-A、IGF-Ⅰ和IGF-Ⅱ与CRP均呈正相关,而与CK-MB、cTnI无相关性。结论AM I时PAPP-A、IGF-Ⅰ、IGF-Ⅱ与CRP参与了动脉硬化粥样斑块的发生发展过程,并可能与炎症反应途径密切相关。
- 李晓东贾晨红杨智勇曹乾张天毅孙立平
- 关键词: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C反应蛋白急性心肌梗死
- 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76例疗效评估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分析探讨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内科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西药治疗联合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心绞痛缓解情况、心电图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心绞痛总有效率为88.1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2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各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好转,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改善的更明显(P<0.05)。结论: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张天毅
- 关键词:银杏达莫不稳定型心绞痛血液流变学疗效评估
- 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服用缬沙坦前后血中内皮素浓度的变化
-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对慢性心功能不全(CHF)的治疗作用。
方法:选择CHF患者(NYHAⅢ-Ⅳ级)12例,在服用原来抗CHF药物基础上加服ARB-缬沙坦80-160mg,从每日1-2次,...
- 张天毅
- 关键词:慢性心功能不全内皮素-1
- 文献传递
- 他汀类药物治疗心血管疾病依从性相关因素临床分析被引量:16
- 2014年
- 目的分析探讨影响他汀类药物治疗心血管疾病依从性的相关因素。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4月-2013年4月300例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择依从性好者为观察组,选择依从性差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在教育程度、医疗费用支付、病程、血管疾病知识、他汀类药物知识、他汀类应用时间、医患关系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年龄显著大于观察组患者(P<0.05)。结论他汀类药物治疗心血管疾病依从性影响因素较多,主要包括教育程度、医疗费用支付、病程、血管疾病知识、他汀类药物知识、他汀类应用时间、医患关系和高龄等。
- 张天毅闻成艳
- 关键词:他汀类药物依从性心血管疾病
- 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服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前后血中内皮素浓度的变化
-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对慢性心功能不全(CHF)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CHF Ⅲ~Ⅳ级患者40例,在服用原来抗CHF药物基础上加服ARB-缬沙坦80~160mg,从每日1~2次,服药前及6个月后分别进行心...
- 马淑梅孙志军曹乾张天毅孙立平牛铁生邹德玲孙英贤
- 关键词:心功能不全患者受体拮抗剂内皮素
- 文献传递
- 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服用ARB前后血中内皮素浓度的变化
- 2006年
- 马淑梅孙志军曹乾张天毅孙立平
- 关键词:慢性心功能不全CHF患者ARB内皮素服用
- 高血压前期不同血压水平大动脉弹性变化的研究被引量:6
- 2009年
- 目的:探讨高血压前期不同血压水平人的大动脉弹性变化。方法:选择年龄相近的血压正常者、高血压前期及无任何靶器官损害的Ⅰ~Ⅱ级高血压患者共239例,分为4组,A组(血压正常)41例,B组(血压120~129/80~89mmHg)79例,C组(血压130~139/80~89mmHg)44例,D组(高血压)75例。应用脉搏波速度测定仪对所有入选者进行同时测定颈动脉-桡动脉的脉搏波速度(C-RPWV)、颈动脉-股动脉的脉搏波速度(C-FPWV)及血压、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腰围、臀围、腰臀围比值、脉压。结果:4组之间的各参数分布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A组、B组的C-RPWV和C-FPWV差异显著,而与D组差异不显著;B组与C组和D组差异显著,而与A组差异不显著;C-RPWV和C-FPWV与性别、年龄、身高、体重、BMI、腰围、臀围、腰围臀围比值、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压(PP)均相关。DBP和PP与C-RPWV、C-FPWV呈正相关,即C-RPWV、C-FPWV随DBP和PP的升高而升高,DBP对C-RPWV的影响要强于PP。其他指标与C-RPWV和C-FPWV的相关性不显著。结论:高血压前期血压在130~139/80~89mmHg范围内的患者已存在大动脉弹性减退,且与高血压患者相当。大动脉弹性随舒张压及脉压增高而减退。
- 张凯单晓清陈欣徐军张天毅赵丹钰周素芬
- 关键词:大动脉弹性脉搏波速度高血压前期不同血压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