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倩

作品数:17 被引量:137H指数:7
供职机构: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项目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针刺
  • 4篇卒中
  • 4篇疗效
  • 4篇脑卒中
  • 3篇抑郁
  • 3篇中风
  • 3篇神经功能
  • 3篇脑梗
  • 3篇脑梗死
  • 3篇康复
  • 3篇梗死
  • 2篇血管
  • 2篇血性
  • 2篇血液
  • 2篇血液流变
  • 2篇血液流变学
  • 2篇针刺结合
  • 2篇针法
  • 2篇针灸
  • 2篇针药

机构

  • 15篇黑龙江中医药...
  • 8篇黑龙江中医药...
  • 2篇黑龙江省医院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黑龙江中医药...

作者

  • 17篇张倩
  • 4篇孙兴华
  • 3篇李虹霖
  • 3篇武文鹏
  • 2篇祝鹏宇
  • 2篇张倩
  • 2篇徐飞
  • 1篇刘双岭
  • 1篇冯德琳
  • 1篇汪敏娜
  • 1篇孙远征
  • 1篇高丽娟
  • 1篇卫彦
  • 1篇海卫华
  • 1篇李书霖
  • 1篇王伟华
  • 1篇王玉珏
  • 1篇陈东
  • 1篇郭颖
  • 1篇高维滨

传媒

  • 4篇针灸临床杂志
  • 2篇上海针灸杂志
  • 1篇中国民间疗法
  • 1篇吉林中医药
  • 1篇中医药信息
  • 1篇中国医院管理
  • 1篇河北中医
  • 1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四川中医
  • 1篇中国伤残医学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国医药科学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9
  • 5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针刺结合百忧解治疗对脑梗死后抑郁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百忧解治疗对脑梗死后抑郁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梗死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传统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给予针刺配合盐酸氟西汀(百忧解)治疗。观察组在基础治疗上给予盐酸氟西汀(百忧解)。两组疗程均为4周。两组患者于治疗前、治疗后分别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改善(P<0.01),且治疗组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梗死后抑郁患者在予以脑梗死规范的基础治疗的同时加用针药联合治疗,能够减少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抑郁症状,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张倩孙兴华武文鹏李虹霖
关键词:脑梗死抑郁针刺针药结合
针刺结合现代康复运动疗法在上肢痉挛模式脑血管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13
2020年
目的评价针刺结合现代康复运动疗法在上肢痉挛模式脑血管疾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6月就诊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针灸二科门诊及住院患者中存在痉挛模式的脑血管病患者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盐酸乙哌立松片结合现代康复运动疗法,治疗组采用针刺结合现代康复运动疗法。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改良Ashworth量表及肌力评估量表的评价结果。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改良Ashworth量表评分、肌力量表评估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改良Ashworth量表评分、肌力量表评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结合现代康复运动疗法及盐酸乙哌立松片结合现代康复运动疗法对脑血管病患者患侧上肢痉挛模式均有改善,但针刺治疗结合现代康复运动疗法对脑血管病患者患侧上肢痉挛模式的效果显著。
张倩张倩宋英楠高丽娟
关键词:针刺
滞针法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滞针法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特发性面神经麻痹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泼尼松片加甲钴胺注射液)。对照组在基础治疗基础上给予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滞针法针刺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愈显率72.50%,对照组愈显率52.5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在缩短患侧面神经传导潜伏期和延长波幅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组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量表积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FDI躯体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滞针法能够提高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面神经功能,疗效肯定,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汤东张倩武文鹏孙兴华
关键词:特发性面神经麻痹针刺滞针
银杏达莫治疗缺血性脑卒中46例疗效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评价银杏达莫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将9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神经内科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银杏达莫。疗程均为14 d。结果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肢体运动功能评分、BI指数变化组内比较均明显改善(P<0.01);治疗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肢体运动功能评分、BI指数变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银杏达莫治疗可有效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罗世欣张倩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银杏达莫神经功能
醒脑阴阳透刺针法联合温针灸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及对血清MDA、SOD、MBP水平影响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探讨醒脑阴阳透刺针法联合温针灸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对血清MDA、SOD、MBP水平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温针灸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醒脑阴阳透刺针法,对比治疗后临床疗效、NIHSS评分、BI评分和斑块面积、中医症候评分及血清MDA、SOD、MBP水平。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较高(P<0.05);两组治疗前NIHSS评分、BI评分和斑块面积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和斑块面积明显降低,BI评分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改善较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失语、口眼歪斜、肢体麻木、半身不遂评分和总评分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较明显(P<0.05);两组治疗前血清MDA、SOD、MBP水平无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MDA和MBP水平显著降低,SOD水平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改善较明显(P<0.05)。结论:采用醒脑阴阳透刺针法联合温针灸治疗急性脑梗死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
迟蕾张倩梅继林刘双岭
关键词:温针灸疗法急性脑梗死血清MDA
滞针提拉针刺联合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面瘫的临床观察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观察滞针提拉针刺联合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顽固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针刺治疗,治疗组给予滞针提拉针刺联合穴位注射治疗。两组疗程均为6个疗程(6周)。采用House-Brackmann量表和面部残疾指数(FDI)调查问卷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3.3%,对照组总有效率66.7%,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FDI躯体功能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滞针提拉针刺联合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显著,具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张倩孙兴华张淼李虹霖
关键词:针刺穴位注射顽固性面瘫
针刺情感区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抑郁症状被引量:20
2019年
目的观察针刺情感区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抑郁症状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阿尔茨海默病抑郁症状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基础药物及常规针刺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情感区针刺治疗。在治疗前和治疗2、4、6周后观察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的评分变化情况,并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完成29例,对照组完成28例,研究组总有效率为86.20%,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V0.05)。2组治疗2、4.6周后HAMD.SDS及MMSE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2、4、6周后HAMD、SDS及MMSE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V0.05)。结论针刺情感区能够显著改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抑郁状态,有效提高患者的认知功能。
张淼秦海陈云张倩范程欣
关键词:针刺阿尔茨海默病抑郁
经颅重复针刺激手法对中风恢复期偏瘫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2022年
目的观察经颅重复针刺激手法对中风恢复期偏瘫患者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0例中风恢复期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治疗组30例采用经颅重复针刺激手法治疗,对照组30例予常规针刺手法治疗。2组均治疗4周后统计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变化情况,分别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67%(26/30),对照组总有效率50.00%(15/30),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NIHSS评分均降低(P<0.05),Barthel指数评分均升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颅重复针刺激手法治疗中风恢复期偏瘫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也为经颅重复针刺激手法的临床应用供了相应的依据和参考。
姚嘉孙妍张倩郭颖李书霖
关键词:中风偏瘫神经病学表现
公立医院医疗质量智慧化管理体系建设路径探讨
2024年
加强全面质量安全管理对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保障患者安全和提高医疗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在探讨医疗质量智慧化管理体系建设意义和作用的基础上,梳理了数据整合与共享、数据分析与挖掘、智能决策支持、运营优化与效率提升、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人才培养与数字素养提升的关键路径,提出从政策引导、多方协作、技术创新多方面共同推进的建议。
张倩张倩
头穴丛刺为主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4
2014年
目的:探讨头穴丛刺为主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神经内科脑血管疾病常规治疗与护理。治疗组采用头穴丛刺为主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每日治疗1次,连续治疗6日为1个疗程,休息1日,进行下1个疗程的治疗,共治疗8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0%,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在MMSE评分、ADL评分改善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穴丛刺为主治疗血管性痴呆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认知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总体疗效显著。
冯德琳张倩孙远征
关键词:头穴丛刺痴呆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