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作兴

作品数:44 被引量:60H指数:5
供职机构:天津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天津市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4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8篇直肠
  • 13篇手术
  • 9篇肠癌
  • 7篇外科
  • 7篇肛门
  • 5篇大肠
  • 4篇直肠癌
  • 4篇切除
  • 4篇肿瘤
  • 4篇结肠
  • 4篇会阴
  • 4篇病理
  • 4篇大便
  • 4篇大肠癌
  • 3篇遗传性
  • 3篇直肠狭窄
  • 3篇失禁
  • 3篇手术治疗
  • 3篇外科手术
  • 3篇基因

机构

  • 33篇天津市人民医...
  • 11篇天津市滨江医...
  • 10篇天津医科大学
  • 2篇天津市公安医...
  • 1篇南开大学
  • 1篇山东省肿瘤医...
  • 1篇天津医学院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天津市大肠肛...

作者

  • 44篇张作兴
  • 6篇张培达
  • 5篇所荣增
  • 4篇甘建琛
  • 4篇郝东明
  • 4篇何彬
  • 4篇赵嵘
  • 3篇姜锡丽
  • 3篇王军
  • 3篇王晖
  • 3篇马东旺
  • 3篇罗茂红
  • 3篇赵丽中
  • 2篇王玉成
  • 2篇江涛
  • 2篇张坤
  • 1篇于金明
  • 1篇胡应超
  • 1篇刘莹
  • 1篇吴菲

传媒

  • 12篇中国肛肠病杂...
  • 9篇开卷有益(求...
  • 3篇中国中医肛肠...
  • 2篇中华胃肠外科...
  • 2篇中国肿瘤临床
  • 2篇结直肠肛门外...
  • 1篇中国城乡企业...
  • 1篇肿瘤防治杂志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医杂志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药
  • 1篇全国第十一次...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2
  • 1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9
  • 7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 4篇2005
  • 5篇2004
  • 2篇2003
  • 4篇2001
  • 1篇1997
  • 1篇1995
  • 1篇1994
  • 1篇1993
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股薄肌环绕方法对股薄肌移植并括约肌成形术后肛门功能的影响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比较不同股薄肌环绕法对股薄肌移植并括约肌成形术治疗先天性肛门畸形成形术后失禁患者的肛门功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间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及天津市人民医院采用股薄肌移植并括约肌成形术治疗的38例先天性肛门畸形成形术后肛门失禁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U形环绕组(股薄肌从肛门后绕肛管近1周缝合到同侧耻骨梳韧带)20例,1形环绕组(股薄肌从肛门前绕肛管1周缝合到对侧坐骨结节骨膜或耻骨梳韧带上)18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2周、6月、1年和2年的肛门失禁Wexner评分与肛门直肠测压结果,以及术后蹲位排粪困难的发生情况。结果u形环绕组和1形环绕组患者术后Wexner评分、肛管静息压、最大收缩压、持续收缩时间和排粪阈值均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改善(均P=0.000);但两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术后2周、6月、1年和2年两组分别有4例(20.0%)、3例(15.0%)、2例(10.0%)、1例(5.0%)和10例(55.6%)、12例(66.7%)、10例(55.6%)、8例(44.4%)患者出现蹲位排粪困难,U形环绕组的比例较1形环绕组明显减少(P=O.002),但两组患者蹲位排便困难的比例并未随时间的推移而明显变化(P.0.057)。结论股薄肌U形环绕与γ0环绕的股薄肌移植并括约肌成形术均可以改善患者的肛门功能,但U形环绕法能降低患者术后蹲位排粪困难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史刚刚张作兴王力甘建琛王晖
关键词:肛门失禁
保留括约肌手术在直肠癌治疗中的价值被引量:7
1993年
实践证明,低位前切除术(LAR)的5年生存率与Miles'术式无明显差别。我院1981年~1990年,10年间共行前切除吻合术(AR)179例。其中满5年的50例。年龄22岁~77岁,平均49.9岁。40岁以上占70%。上、中、下段癌分别占16%(8/50)、52%(26/50)、32%(16/50)。高位前切除占7.9%(6/50)、低位42%(21/50)、超低位 46%(23/50)。全部手法吻合,无手术死亡。生存率3年为70.4%,5年为56%。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18%。肛门功能满意。
刘世信所荣增张殿文吴菲谢瑞碧张作兴张培达马玉兰
关键词:保留括约肌切除术直肠肿瘤
牵拉性肛裂46例分析
1995年
牵拉性肛裂作为肛裂的一个特殊类型,临床上较为常见,但又被忽略而漏诊。结合46例病人分析,此类型肛裂,主要继发于血栓外痔和肛乳头肥大感染,一般病例行局部切除,对合并肛管狭窄和术后复发的病例,需要做内括约肌切开术治疗。
张作兴
关键词:肛裂切除术血栓外痔乳头肥大
重视大便习惯的改变
2008年
人的排便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排便反射,由直肠感受器通过传入神经到达中枢神经(大脑),再经传出神经到达直肠感受器,引起排便冲动,并且经内脏传入神经至第一腰椎的排便中枢,还有直肠、盆底肌肉参与形成反射通路来完成排便过程。
张作兴
关键词:大便习惯排便反射传入神经生理过程传出神经第一腰椎
大肠癌组织中免疫抑制因子和病理分期关系的探讨被引量:1
1994年
本文观察16例大肠癌病人的癌组织培养上清液对人T细胞的增殖,ZL—2产生的影响和病理Dukes分期的关系,发现癌组织的TDSF对T细胞的增殖有显著抑制作用,对ZL—2的产生抑制作用不明显,对T细胞增殖率在DukesA与B期,其值与对照有显著差异(0.01P<0.05).在C期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说明大肠癌组织确实分泌有能造成宿主免疫功能下降的抑制物质.且免疫作用不是通过ZL—2环节发生.
俞林张作兴胡应超易亚军潘菊芬
关键词:免疫抑制因子大肠肿瘤病理
永久性腹部肠造口会阴移植肛门重建术疗效观察(附10例报告)
2008年
为探讨直肠癌Miles术后腹部肠造口病人,行会阴移植的重建术疗效,采用腹会阴联合切除的方法,将腹部肠造口经盆腔隧道移出,与肛口吻合,4例进行了股薄肌移植肛门成形术。经2~21年的观察,重建的肛门具有一定的控便能力。10例中。优良为6例,可与差各2例。
张作兴
关键词:肠造口直肠肿瘤
直肠间质瘤40例临床病理特点和外科治疗被引量:2
2015年
为探讨直肠间质瘤的临床表现、组织学、免疫组化特点、外科治疗和预后,对收治的40例直肠间质瘤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肿瘤侵袭危险度分为无恶性(norisk,NR)、低度恶性(10wrisk,LR)、高度恶性(highrisk,HR)3组,采用Kaplan-Meier限乘法计算生存率及单因素分析,并用Cox多因素回归分析评估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免疫组化C-kit阳性表达率为82.5%,中位生存时间为52.5个月,术后1、3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82.5%、60.0%及42.5%。侵袭危险度评估分级与患者顶后密切相关(P=0.016)。结果表明,直肠间质瘤治疗仍以外科治疗为主,肿瘤侵袭危险度是影响预后的高危因素。
郝东明杨景文张作兴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直肠病理学外科治疗
成人骶尾部畸胎瘤的诊断与治疗被引量:7
2008年
目的探讨成人骶尾部畸胎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成人骶尾部畸胎瘤的临床资料,其中有临床症状13例,无症状查体时发现4例;全部病例经手术治疗,15例经骶尾部切除,2例经腹骶联合切除,骶尾部伤口缝合10例,其余为开放或半开放式手术。结果全部病理经术后病理诊断为畸胎瘤,1例恶变。术前正确诊断13例,误诊平滑肌瘤2例,骶尾部囊肿2例。术后随访13例,恶变1例术后1年死亡,良性病例中2例复发,经再次手术后痊愈,其余均恢复良好无复发。结论成人骶尾部畸胎瘤因其临床表现不典型,故常误诊。病理诊断是确诊依据。彻底切除病灶可以预防复发和可能发生的恶变,手术路径可选择经骶尾或腹骶联合切除。
甘建琛张坤所荣增张作兴
关键词:骶尾部畸胎瘤外科手术
永久性腹部肠造口会阴移植肛门重建术(附10例报告)
笔者对10例永久性腹部结(回)肠造口患者,施行腹部肠造口会阴移植肛门重建术,经过几年的随访,使患者消除了腹部肠造口的痛苦,收到良好的效果,本文现对永久性腹部肠造口会阴移植肛门重建术的手术适应症、并发症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
张作兴
关键词:肛门重建术手术适应症
文献传递
直肠狭窄
直肠为大肠的末端,包括肛管和肛门.直肠狭窄是多种疾病和损伤的后果,变细的肠腔引起排便困难,指诊检查食指通过受阻.严重者出现腹痛、腹胀、里急后重,便秘,呈现低位结肠梗阻的表现.
张作兴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