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
- 作品数:30 被引量:40H指数:4
- 供职机构:南京工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政治法律建筑科学更多>>
- 一种旋转式等离子体处理种子装置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旋转式等离子体处理种子装置,外侧玻璃管上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内侧玻璃管内设有金属棒,外侧玻璃管外缠绕金属网,两个贯穿孔盖子分别位于外侧玻璃管两端,和外侧玻璃管紧密连接,起到密封作用,第一马达柄穿过第一贯穿...
- 张丽李越刘峰方志
- 提高研究生就业质量和内涵思考——以南京工业大学为例
- 2016年
- 通过研究我校研究生就业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生工学院近几年的就业情况做了数据统计和分析,尝试提出提高我校研究生就业质量和内涵的主要措施。
- 蔡亚峰张丽
- 关键词:就业就业质量
- 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培育新型农民被引量:2
- 2010年
- 培育新型农民不仅需要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更需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借鉴国内外政府提高农民素质的有关经验和做法,各级政府应当突破体制和观念障碍,改善农村医疗卫生状况,拓宽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接轨的渠道,加大科技促农的力度,从而提高农民素质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 张丽
- 关键词:新型农民政府作用农民素质
- 依托“挑战杯”培养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以南京工业大学为例被引量:4
- 2014年
- 培养社会需要的具有创新能力的工科大学生是当前高等教育所面临的现实挑战,而以"挑战杯"为平台的大学生科技创新与创业竞赛为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开辟了一条有效途径。介绍了南京工业大学在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方面的具体措施,并通过调查问卷分析了工科大学生的能力现状和影响因素,提出适合当前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
- 蔡亚峰张丽
- 关键词:挑战杯工科大学生
- 对高校贫困生“软贫困”问题的思考被引量:4
- 2014年
- 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贫困问题是一个深层次、综合性的问题,仅仅着眼于经济资助,解决贫困生物质上的"硬贫困"是远远不够的。只有从提高贫困生的能力入手,积极构建贫困生职业基本技能学习平台、增强贫困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加强贫困生就业支持网络建设,使其摆脱精神、心理、能力上的"软贫困",才是解决高校贫困生问题的治本之策。
- 张丽蔡亚峰朱永华
- 关键词:高校贫困生能力贫困
- 一种水下气泡放电等离子体固氮装置及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下气泡放电等离子体固氮装置及方法,所述固氮装置包括反应器、地电极和高压电极,地电极插装在反应器外壳的上半部分,高压电极插装在反应器外壳的下半部分,高压电极电性连接驱动电源,地电极接地,地电极和高压电极上...
- 张丽王帅赵少伟方志
- 新时期有效提升大学生阅读能力的思考被引量:1
- 2012年
- 通过探讨合理的知识结构与创新思维的关系,提出构建大学生宽厚相济知识结构的关键在于阅读能力的培养,并认为培养阅读能力的外在途径是建立新的综合结构课程体系,内在途径是实施典型案例教学,而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是阅读能力提升的保证,参与科研活动,使知识结构得以优化,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载体。
- 张丽眭国荣李慧
- 关键词:知识结构创新思维
- 皮肤表面处理应用的阻抗匹配式柔性SDBD电极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皮肤表面处理应用的阻抗匹配式柔性SDBD电极,高压电极和地电极在SDBD电极层上交错排布,高压电极和地电极之间留有气隙,高压电极与电源的正脉冲高压电位接口相接,地电极与电源的地电位接口相接,地电极线包裹高...
- 金珊珊路海鑫赵亚军张丽方志
- “一带一路”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探析
- 2025年
- 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除了需要我国强大的经济实力作为基础保障之外,还对国家的文化软实力、科技创新能力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主力军,要牢牢抓住中国与各国进行文化深度交流的机会,办好思政课,不断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让大学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我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并在实际工作和对外交流中进行继承弘扬。本文围绕“一带一路”视域下高校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意义,对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的挑战进行深入分析,并尝试从加强文化自信培育顶层设计、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创新思政课教育教学模式、立足教育教学就业导向等方面入手,提出几点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对策建议。
- 张丽蔡亚峰
-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 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常态化机制研究——以南京工业大学为例
- 2015年
- 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是一项跨世纪的伟大事业,高校作为非盈利组织(政府非营利组织)行为发挥着其特有的社会功能及其效用。大学生志愿者是指高校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不断无偿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精力,不求任何物质回报情况下,为所在地区和高校服务,不断促进社会进步和提供无偿服务的群体。长期以来,我校师生积极参与各项志愿服务工作,尤其在服务大型体育赛事方面积累宝贵经验。在提供高效专业的志愿服务同时,我校已积累形成大型赛事志愿服务的模式和文化,志愿者得到了国内外来宾的普遍好评,而这支队伍已经在南工学子中形成特色鲜明的稳定群体。如何保持后青奥时代我校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常态化问题值得研究和思索。
- 蔡亚峰张丽王涛
- 关键词:大学生志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