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廖敏

作品数:9 被引量:639H指数:8
供职机构:浙江农业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生物化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农业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4篇
  • 3篇水处理
  • 3篇土壤
  • 3篇污染
  • 3篇废水
  • 3篇废水处理
  • 2篇水系统
  • 2篇迁移
  • 2篇稀土
  • 2篇含砷
  • 2篇含砷废水
  • 2篇
  • 1篇毒性
  • 1篇对植
  • 1篇絮凝
  • 1篇絮凝剂
  • 1篇植物
  • 1篇砷污染
  • 1篇石灰
  • 1篇水解平衡

机构

  • 9篇浙江农业大学
  • 1篇杭州市环境保...

作者

  • 9篇廖敏
  • 7篇谢正苗
  • 6篇黄昌勇
  • 2篇谢晓梅
  • 1篇石伟勇
  • 1篇王锐

传媒

  • 3篇广东微量元素...
  • 2篇农业环境保护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土壤学报
  • 1篇环境污染与防...
  • 1篇浙江农业大学...

年份

  • 3篇1999
  • 3篇1998
  • 3篇1997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pH对镉在土水系统中的迁移和形态的影响被引量:305
1999年
研究了4种红壤和水体系中pH对镉的迁移影响.结果表明:镉在土水体系中的迁移是一快反应过程,4种土壤对镉的吸附量随土水系统中pH的变化,可分为3个区域,即低吸附量区、中等吸附区,以及强吸附和沉淀区,在中等吸附区镉吸附量与pH呈正相关;pH6以下被吸附的镉中生物有效态镉量随pH的升高而增加,pH6以上被吸附的镉中生物有效态镉量随pH升高而降低.石灰导致镉毒性降低的主要原因是pH>75时镉主要以粘土矿物和氧化物结合态及残留态形式存在.
廖敏黄昌勇谢正苗
关键词:PH迁移污染物质污染源
施加石灰降低不同母质土壤中镉毒性机理研究被引量:167
1998年
研究了土壤施加石灰后对镉的形态转化和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水溶态镉随石灰用量的增加而急剧减少,pH>7.5时94%以上的水溶态镉进入土壤中;交换态镉在pH<5.5时随石灰用量的增加而增加,pH>5.5时随石灰用量增加而急剧减少;有机结合态镉在pH<5.5时随石灰用量的增加而增加,pH>5.5时随石灰用量增加而急剧减少;粘土矿物和氧化物结合态镉随石灰用量的增加而增加;残留态镉随石灰用量的增加而增加。pH>7.5时镉主要以粘土矿物和氧化物结合态及残留态形式存在,pH7.5时粘土矿物和氧化物结合态及残留态的含量在旱地黄筋泥、水田黄筋泥、旱地红砂土、水田红砂土中分别高达94%,85%,77%,59%,其是导致镉毒性降低的主要原因。
廖敏黄昌勇谢正苗
关键词:石灰毒性土壤污染污染控制
稀土应用含砷废水处理的研究被引量:12
1999年
研究了稀土元素铈作为絮凝剂对废水中砷的去除效果。研究发现,稀土元素铈能沉淀絮凝吸附溶液中的砷, 最佳除砷p H 为10 左右, 沉淀时间为2 h 时, 沉淀效果较好。当 Ce/ As ≥10 ,砷初始浓度为100 m g/ L 时, As( Ⅲ) 的去除率大于96 % , As( V) 为99 %以上,所生成的污泥量从体积和重量上均比常用絮凝剂 Fe Cl 3 , Fe S O4 , Al 2( S O4 ) 3 等要少许多。100 m g / L 砷经过铈的二级沉淀处理后,砷的排出浓度低于0 .5 m g/ L 的排放标准,因此在生产上有一定应用价值。
谢晓梅廖敏石伟勇王锐
关键词:稀土铈废水废水处理絮凝剂
土壤和水体中铝的化学平衡被引量:2
1997年
详细综述了土壤环境中铝的形态及三大化学平衡:沉淀溶解平衡、水解平衡、络合平衡。
廖敏谢正苗黄昌勇
关键词:土壤水解平衡络合平衡化学平衡
镉在红壤中的吸附特征被引量:24
1998年
作者研究了4种红壤中镉的吸附特征.结果表明:镉离子(Cd2+)扩散系数Di在5.6×10-8~9.3×10-7cm2/s;比较单、双表面Langmuir方程的参数,发现4种土壤的高能位的吸附常数远远大于低能位的吸附常数,高能位的最大吸附量b1明显小于低能位的最大吸附量b2,即Cd2+被土壤吸附是以低能位为主,这导致在土水体系中的高度迁移性.
廖敏谢正苗黄昌勇
关键词:土壤红壤
镉在土水系统中的迁移特征被引量:60
1998年
本文研究了4种红壤和水体系中镉的迁移特征。结果表明:镉扩散系数D变化在5.6×10(-8)-9.3×10(-7)cm2/sec;通过比较单、双表面Langmuir方程的参数,发现四个土壤的高能位吸附常数远远大于低能位吸附常数,高能位的最大吸附量b1明显小于低能位的最大吸附量b2,即镉被土壤吸附是以低能位为主,导致镉在土水体系中高度迁移性;四种土壤对镉的吸附量随土水系统中pH的变化,可分为三个区域,即pH<ZPC(电荷零点)的低吸附量区、ZPC<pH<6.0的稳定吸附区,以及pH>6.0的强吸附和沉淀区,在稳定吸附区镉吸附量与pH呈正相关。pH6以下被吸附的镉中生物有效态镉量随pH的升高而增加,pH6以上被吸附的镉中生物有效态镉量随pH升高而降低。
廖敏谢正苗黄昌勇
关键词:土壤水体迁移解吸
砷污染对植物和人体健康的影响及防治对策被引量:34
1997年
讨论了土壤环境中砷的背景值及来源,砷污染对植物和人体健康的影响,砷的环境质量标准,国内外砷对环境污染的情况,以及砷污染防治对策。
谢正苗廖敏黄昌勇
关键词:砷污染植物环境污染
稀土的应用研究——铈在含砷废水处理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8
1999年
研究了稀土元素铈作为絮凝剂对废水中砷的去除效果。研究发现,稀土元素铈能沉淀絮凝吸附溶液中的砷,最佳除砷pH为10左右,沉淀时间为2h,沉淀效果较好。当Ce/As≥10、砷初始浓度为100mg/L时,As(Ⅲ)的去除率大于96%,As(Ⅴ)为99%以上,所生成的污泥量从体积和重量上均比常用絮凝剂FeCl3、FeSO4、Al2(SO4)3等要少得多,100mg/L砷经过铈的二级沉淀处理后,砷的排出浓度低于05mg/L的排放标准,因此在生产上有一定应用价值。
谢晓梅廖敏石伟勇王锐
关键词:稀土废水处理含砷废水
菌藻共生体去除废水中砷初探被引量:67
1997年
研究了菌藻共生体对废水中砷的去除效果。研究发现:培养分离所得菌藻共生体中以小球藻为主,此时菌藻共生体积累砷达7.47g/kg干重。在引入菌藻共生体共培养16h后,其对无营养源的含As(Ⅲ)、AS(Ⅴ)的废水除砷率达80%以上,并趋于平衡;含营养源的AS(Ⅲ)、AS(Ⅴ)的废水中,菌藻共生体对AS(Ⅴ)的去除率大于As(Ⅲ),对AS(Ⅴ)去除率超过70%,但对As(Ⅲ)的去除率也在50%以上,在除砷过程中同时出现砷的解吸现象。在无营养源条件下,对As(Ⅲ)、As(Ⅴ)混和废水的除砷率超过80%。
廖敏谢正苗王锐
关键词:去除率废水处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