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左明良

作品数:61 被引量:229H指数:9
供职机构:四川省医学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军队医学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9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4篇超声
  • 19篇心室
  • 17篇左心
  • 15篇心肌
  • 15篇左心室
  • 12篇动脉
  • 12篇心脏
  • 11篇心动描记术
  • 11篇描记
  • 11篇描记术
  • 11篇超声心动描记
  • 11篇超声心动描记...
  • 10篇心动图
  • 10篇起搏
  • 10篇超声心动图
  • 10篇超声研究
  • 8篇心室功能
  • 7篇缺血
  • 6篇内膜
  • 5篇心肌缺血

机构

  • 42篇四川省人民医...
  • 7篇四川省医学科...
  • 6篇第二军医大学
  • 6篇四川省医学科...
  • 3篇电子科技大学
  • 3篇重庆医科大学...
  • 3篇重庆医科大学
  • 2篇四川大学
  • 2篇山西医科大学
  • 2篇遵义医学院
  • 2篇江津区中医院
  • 1篇成都中医药大...
  • 1篇四川省疾病预...
  • 1篇国家心血管病...
  • 1篇四川省第四人...

作者

  • 59篇左明良
  • 43篇尹立雪
  • 29篇李春梅
  • 25篇邓燕
  • 24篇罗安果
  • 23篇李爽
  • 19篇王珊
  • 14篇余洋
  • 13篇孟庆国
  • 10篇郭智宇
  • 10篇王正阳
  • 9篇李文华
  • 8篇白艳
  • 8篇钟毓
  • 7篇刘会若
  • 6篇岳文胜
  • 5篇殷仁富
  • 5篇王志刚
  • 5篇王珊
  • 4篇武彤

传媒

  • 13篇中华超声影像...
  • 8篇中华医学超声...
  • 5篇实用医院临床...
  • 2篇中国医学影像...
  • 2篇临床超声医学...
  • 2篇第二军医大学...
  • 2篇职业卫生与病...
  • 2篇成都医学院学...
  • 2篇2006和谐...
  • 1篇心血管康复医...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上海医学
  • 1篇心脏杂志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华胸心血管...
  • 1篇中国药业
  • 1篇中国心血管病...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5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1
  • 2篇2019
  • 6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5篇2010
  • 4篇2009
  • 6篇2008
  • 6篇2007
  • 8篇2006
  • 4篇2005
  • 3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2
6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组织多普勒成像及血流频谱多普勒评价正常人心房收缩功能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探讨组织多普勒成像(TDI)不同模式和血流频谱多普勒评价正常人心房收缩功能的特点及不同方法间的相关性。方法在28名健康者的心腔四腔切面房室瓣环水平和心房壁中份水平,采用TDI脉冲频谱模式和速度曲线模式分别测定心房收缩期左心房侧壁、室间隔/房间隔和右心房侧壁运动的起始时间、达峰时间和峰值速度,采用血流频谱多普勒检测二尖瓣和三尖瓣心房收缩A峰的起始时间、达峰时间和峰值速度,对比分析上述参数,并对不同方法的测量值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TDI两种模式均显示,在房室瓣环及心房壁中份水平,右心房侧壁收缩峰值速度均明显快于室间隔/房间隔及左心房侧壁(P值均<0.01)。血流频谱多普勒显示,二尖瓣口心房收缩A峰的起始时间、达峰时间均较三尖瓣口明显延长(P值均<0.01),A峰速度亦明显增快(P<0.01)。TDI速度曲线显示心房收缩峰值速度均明显快于心房壁中份(P值均<0.01)。TDI脉冲频谱模式房室瓣环水平的左心房侧壁和右心房侧壁心房收缩运动的峰值速度均较TDI速度曲线模式的心房壁中份对应部位明显增快(P值均<0.05),心房收缩起始时间及达峰时间明显延长(P值均<0.01)。TDI脉冲频谱模式与TDI速度曲线模式在房室瓣环水平的心房收缩起始时间、达峰时间及峰值速度均呈弱相关:二尖瓣环处,两种模式的r值分别为0.52、0.39和0.47(P值均<0.01);三尖瓣环处,两种模式的r值分别为0.37、0.47和0.63 (P值均<0.01)。二尖瓣环处,TDI脉冲频谱模式与房室瓣口血流频谱多普勒的心房收缩起始时间和达峰时间均相关(r=0.77、0.76,P值均<0.01),但收缩峰值速度不相关(P>0.05);三尖瓣环处,两种方法的r值分别为0.59和0.66(P值均<0.01)。结论TDI脉冲频谱模式和速度曲线模式均能简便、快速地评价心房收缩的时间和速度。正常人心房收缩的�
李春梅尹立雪左明良罗安果李爽王珊余洋
关键词:组织多普勒成像心房功能
以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为表现的亚急性主动脉夹层1例被引量:1
2021年
1病例简介男,49岁。主诉:反复活动后胸闷、气促,咳嗽1个月,加重3 d。心界向左下扩大,主动脉瓣听诊区可闻及舒张期杂音。既往史:高血压20年,血压控制较差;2个月前诊断为慢性肾功能不全CKD5期。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显示升主动脉增宽,主动脉瓣退变伴重度关闭不全,左心增大。
鄢红玉柯园园左明良于涛
关键词: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疾病超声心动描记术病例报告
前列腺素E_1治疗左心衰竭伴肺动脉高压患者20例的超声学评价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观察前列腺素E(1PGE1)治疗左心衰竭伴发继发性肺动脉高压的作用。方法选择20例缺血性(或扩张型)心肌病伴肺动脉高压患者并分成两组(各10例),分别予以PGE1加常规治疗,以及仅用常规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的超声学指标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PGE1干预组及对照组治疗后三尖瓣返流速度(TR)和三尖瓣跨瓣压差(TGP)均低于治疗前,但干预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TR2[(2.39±0.31)mm/s和(2.80±0.51)mm/s,t=-0.38,P=0.04)和TGP2[(23.18±6.02)mmHg和(32.33±10.69)mmHg,t=-2.36,P=0.03]不等;两组治疗前、后TR的下降幅度(△TR)[(0.84±0.33)mm/s和(0.39±0.36)mm/s,t=2.92,P<0.01]和TGP的下降幅度(△TGP)[(18.84±7.71)mmHg和(10.10±10.32)mmHg,t=2.15,P<0.05)不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PGE1,较单独使用常规治疗可以更明显地降低左心衰竭伴发的继发性肺动脉高压。
赖金川左明良李爽姜荣建唐英蓉
关键词:前列腺素E类
超声斑点成像技术评价左心室长轴心肌节段应变与位移被引量:30
2006年
目的评价生理和病理状态下左心室壁长轴方向心肌节段应变、位移和内径改变及三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获取心脏起搏组(12例)、右束支传导阻滞组(13例)、对照组(14例)标准心尖四腔观;分别测量计算室间隔、侧壁的心尖和基底四个节段长轴峰值应变和位移以及舒张末和收缩末内径差值;比较各组间测值差异并分别进行各参数间的相关分析。结果心脏起搏组室间隔基底段峰值应变大于心尖段(P<0.05);对照组侧壁基底段峰值位移及相对心尖段峰值位移大于右束支阻滞组和起搏器组(P<0.05);右束支阻滞组侧壁应变差与相对位移显著相关(r=-0.607,P=0.037)。结论起搏导致的室间隔基底段应变异常增高和右束支传导阻滞导致的心尖和基底节段峰值位移及相对位移降低将会减低左心室射血能力。未能在多数节段建立长轴应变、位移和内径的相关关系,表明心尖与基底相对扭转对心室收缩功能更为重要。
孟庆国尹立雪李春梅左明良罗安果
关键词:超声心动描记术斑点追踪显像
食道超声心动图评估边缘不足房间隔缺损经胸小切口与经颈内静脉封堵术的有效性和稳定性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 探讨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评估边缘不足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经胸小切口与经颈内静脉封堵术的有效性和稳定性。方法 选取四川省人民医院心脏外科收治的边缘不足ASD患者72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经胸小切口封堵组26例和经颈内静脉封堵组46例。所有患者均在TEE引导下进行封堵治疗。术前TEE筛选合适病例;麻醉状态下TEE再次评估ASD缺损状态(即ASD最大径和缺损边缘情况),选择合适型号封堵器并引导放置,封堵后即刻记录房间隔血流状态(即残余分流)和封堵器状态指标(即封堵器直径、主动脉端夹角和上腔静脉端夹角);术后3天、2周、6月及12月进行心电图和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 TTE)随访并记录封堵器的脱落、瓣膜损伤等封堵器相关心脏并发症。结果 (1)72例边缘不足ASD患者中69例成功置入封堵器,3例术后出现封堵器脱落并在急诊外科再次微创封堵。2例术后即刻显示有少量残余分流,1例3天后自行消失,1例因封堵器脱落再次封堵后消失。后期随访未见其他封堵器相关心脏并发症。(2)经颈内静脉封堵组封堵器主动脉端夹角、上腔静脉端夹角与ASD最大径呈正相关,主动脉端夹角与后缘残端长度呈负相关,上腔静脉端夹角与房室瓣缘残端长度呈负相关(P <0.05)。经胸小切口组封堵器主动脉端夹角、上腔静脉端夹角与ASD缺损最大径、各残端长度无明显相关(P> 0.05)。结论 TEE引导经胸小切口与经颈内静脉封堵边缘不足ASD是一种可行且有效的手术方式,TEE能准确评估术前ASD缺损状态和术后封堵器状态,封堵器主动脉端夹角可以量化封堵器骑跨大动脉端的程度,封堵器上腔静脉端夹角可以反映外科缝合加固后封堵器伞面与上腔静脉间解剖位置变化,两者可用于外科微创封堵ASD术后封堵器稳定性的量化评估。
陈玲玲左明良左明良尹立雪
关键词:房间隔缺损经食道超声心动图
以腹水为首发表现的家族性法布雷心肌病1例
2024年
本文报道1例以腹水为首发表现,后诊断为心脏孤立受累型家族性法布雷病患者。该患者因腹胀、心源性腹水反复就诊于各大医院,心力衰竭病因无法明确,长期利尿、多次行腹腔穿刺引流等治疗,患者腹胀缓解期进行性缩短。近期患者因腹胀进行性加重,影像学提示腹腔积液在短期内显著增加而就诊。入院后完善心脏磁共振、法布雷基因筛查、α-Gal A酶活性等检查,确诊为法布雷心肌病,并予以酶替代治疗,腹胀控制良好。心脏变异型法布雷病临床上十分罕见,以体循环淤血为主要及首发表现的法布雷心肌病更是鲜有报道。该病例警示,在临床上出现不明原因右心衰竭或限制性心肌病时,应考虑进行法布雷病筛查,以尽早启动特异性治疗。
田维祥伍鑫左明良于涛王文艳
关键词:腹水遗传性
前列腺素E1治疗继发性肺动脉高压超声学评价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观察前列腺素E1(PGE1)治疗继发性肺动脉高压的疗效。方法选择不同病因的继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14例分成两组(各7例),分别予PGE1加常规治疗及只用常规治疗,比较治疗前后的超声学指标。结果PGE1治疗组治疗后三尖瓣返流速度降低(t=6.25,P<0.001),三尖瓣跨瓣压差降低(t=4.08,P<0.01)。两组治疗前后两次三尖瓣返流速度的差值(△TR))和跨瓣压差的差值(△TGP)进行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PGE1可以明显降低继发性肺动脉高压。
赖金川李爽左明良姜荣建唐英蓉
关键词:前列腺素E1肺动脉高压超声学
左旋卡尼汀对大鼠离体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的保护作用
目的:该实验研究即以Langendorff装置,离体大鼠心脏模拟缺血/再灌注为模型,拟从病理形态学、障碍代谢等角度探讨L-CN在治疗缺血性心脏疾病中的药理作用机制.结论:1.该实验采用已成熟的Langendorff装置,...
左明良
关键词:心肌总抗氧化能力左旋卡尼汀缺血性心脏疾病
文献传递
三维超声评估感染性心内膜炎栓塞事件及住院死亡的危险特征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采用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评估感染性心内膜炎栓塞及住院死亡的超声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124例自体瓣膜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分析其经胸二维超声、多平面和三维经食管超声特征。将手术前或后1个月内栓塞和死亡作为主要终点事件。将大赘生物、脓肿或瘘、腱索断裂、中重度瓣膜反流和瓣膜穿孔或严重瓣膜破坏各计1分,进行简单积分,对心脏受损累计简单积分、赘生物大小、瓣膜受损严重并失去正常形态结构采用Hosmer和ROC曲线下面积评估栓塞和不良事件。结果 124例患者中,27例(27/124,21.77%)患者发生栓塞。与二维经胸超声心动图比较,多平面和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可识别赘生物的确切位置及其长度,而二维经胸超声心动图漏诊左心房和乳头肌赘生物。栓塞及不良事件患者血红蛋白显著低于非栓塞及不良事件患者(P<0.05)。栓塞及不良事件患者多部位赘生物形成、赘生物活动度和瓣膜严重受损并失去正常形态构成比均高于非栓塞及不良事件患者(P均<0.05)。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脏受损累计简单积分、赘生物大小、瓣膜严重受损并失去正常形态结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5(P=0.06)、0.60(P=0.19)、0.70(P=0.03)。结论多平面及三维经食管超声对感染性心内膜炎,尤其位于不常见位置的赘生物诊断起重要作用。瓣膜严重受损并失去正常形态者与栓塞及不良事件有关。
左明良尹立雪李春梅邓燕罗玲谭今
关键词:心内膜炎超声心动描记术栓塞
孤立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膜旋转角度的超声评价被引量:9
2008年
目的应用超声速度向量技术检测孤立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膜旋转的发生和角度变化,为临床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膜力学状态提供新的技术方法。方法采用超声速度向量成像技术,检测并量化评价46例患者共48个孤立性偏心性粥样硬化斑块内膜旋转运动及其角度,比较标准等长握力试验前后孤立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上、中、下游不同部位和正常参考段血管短轴收缩期和舒张期内膜旋转的发生频率和旋转角度。结果多数孤立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参考段血管内膜表面在心动周期中均发生了旋转运动;上述节段动脉内膜在收缩期和舒张期的旋转运动方向相反。握力试验前收缩期斑块上游段动脉内膜旋转运动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参考段动脉(P=0.036)。握力试验后舒张期斑块中游段动脉内膜旋转运动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参考段动脉(P=0.031)。握力试验前后斑块上、中、下游段动脉内膜旋转运动的发生率均发生变化,多为收缩期增加、舒张期减少;参考段动脉内膜旋转运动的发生率未发生任何变化。结论多数孤立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膜在收缩和舒张期分别发生了与正常颈动脉内膜不同的旋转运动,其中颈动脉斑块和正常内膜在握力试验前后收缩和舒张期发生的旋转运动差异有可能被应用于提示孤立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膜的不稳定力学状态。
岳文胜尹立雪王珊郭智宇邓燕左明良罗安果
关键词: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超声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