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岩
- 作品数:45 被引量:1,709H指数:20
- 供职机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2008-2014年中国艾滋病经异性性途径传播的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120
- 2015年
- 目的 了解2008-2014年我国艾滋病经异性性途径传播的主要流行特征及变化趋势,揭示我国经异性性途径传播对未来艾滋病流行形势的影响.方法 收集2008-2014年新发现并报告自述为经异性性传播的≥15岁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的人口学、暴露史信息,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与异性性行为表现方式.结果 2008-2014年共发现经异性性传播HIV/AIDS病例320 889例,每年新发现经异性性传播病例从2008年的23 402例增至2014年的68 671例,各年龄组HIV/AIDS病例数均逐年增加.经异性性传播途径感染的病例所占构成比,从2008年的8.7%上升到2014年的66.4%,其中男性构成比从2008年的55.3%升至2014年的68.2%.异性性行为表现方式的分析显示,通过非婚异性性接触感染病例所占构成比从2008年的78.2%升至2014年的88.2%,其中15~49岁年龄组中非婚异性性传播所占比例(85.2%)略高于≥50岁年龄组(84.2%).男性HIV/AIDS感染方式为非婚异性性接触的病例所占比例为93.8%,女性中为69.0%,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6000.000,P<0.001).结论 HIV经异性性传播作为我国HIV/AIDS流行的最主要因素,病例中男性多于女性,传播方式以非婚异性性传播为主,且在地域分布、性别、年龄组间存在差异,提示须根据各地区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策略,以控制艾滋病经异性性途径传播.
- 王丽艳丁正伟秦倩倩蔡畅郭巍崔岩
- 关键词:异性性传播艾滋病病毒
- 2008-2015年中国经男男性行为感染HIV者流动隋况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22
- 2016年
- 目的分析2008-2015年中国经男男性行为感染HIV者的流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以截至2015年12月31日“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自述感染途径为男男性行为的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系统中研究对象的基本人口学特征及户籍和现住址情况。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08-2015年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的流动情况。采用X2检验比较不同特征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流动情况的差异;采用二分类两水平logistic拟合模型分析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流动的影响因素。结果2008--2015年共收集感染途径为男男性行为的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115862例,其中流动病例54714例(46.1%)。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中流动病例所占比例从2008年的42.0%(1335/3182)上升到2015年的47.9%(15623/32610)(X2=130.93,P〈0.001)。户籍为东部地区的流动病例为13580例,其中89.8%(12201例)在东部地区内流动,户籍为中部地区的流动病例为26088例,其中52.0%(13570例)流动到东部地区,户籍为西部地区的流动病例为14106例,其中30.5%(4298例)流动到东部地区。52627例(96.2%)流动病例的现住址位于城市地区,其中40.8%(21452例)户籍为农村地区者流动至城市地区,58.4%(30722例)在城市地区之间流动。病例诊断后每年仍有部分病例现住址发生变化,2008年报告流动病例1335例,在2009年其中16.9%(225例)的流动病例现住址发生变化,2015年仅有5.7%(76例)发生变化。分别与〈25岁、初中及以下、已婚者相比,25—49岁、高中以上、未婚者流动可能性均较高,其OR(95%CI)值分别为1.30(1.26~1.34)、1.68(1.64~1.73)、1.95(1.87~2.02);与HIV感染者相比,艾滋病患者流动可能性较低,DR(95%咖值为0.71(0.69~0.74);与户籍地区为农�
- 秦倩倩郭巍王丽艳丁正伟蔡畅崔岩孙江平
-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HIV
- 2013年中国 HIV 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流动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3
- 2014年
- 目的分析截至2012年底我国报告现存活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在2013年流动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通过我国艾滋病疫情报告网络系统下载数据库,将截至2012年底我国报告存活且2013年有随访记录的300349例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纳入分析,利用多元logistic回归模块分析研究对象现住址变化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纳入研究的300349例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中,在2013年有5.4%(16088/300349)发生流动,流动以省内流动为主,占69.1%(11114/16088);其中,云南省有85.8%(2377/2771)、广东省有58.5%(1534/2621)、广西壮族自治区有78.1%(1470/1883)的流动均发生在本省内。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12478例,OR=1.97,95%CI:1.03—1.12)、HIV感染者(12125例,OR=1.99,95%CI:1.92—2.07)、0~14岁(89例,OR=1.52,95%CI:1.18~1.96)、15—49岁(15144例,OR=2.16,95%CI:2.00~2.32)流动性较大。结论2013年我国HIV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流动以省内流动为主,且年轻的男性HIV感染者更易于发生流动。
- 李培龙王丽艳郭巍秦倩倩丁正伟崔岩
- 关键词:HIV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居住流动性统计学
- 巴西艾滋病防治工作考察报告
- 2007年
- 孙新华崔岩
- 关键词:艾滋病防治工作抗病毒治疗药品采购知识产权保护
- 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病毒新发感染风险的队列研究被引量:33
- 2018年
- 目的 了解与分析影响MSM人群HIV新发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通过MSM队列研究,随访调查目标人群在随访期间HIV相关行为暴露情况,进而通过广义估计方程,分析该人群HIV新发感染影响因素。结果 2013-2015年对4 305名HIV阴性MSM进行了随访观察。网络交友的MSM发生被动插入性肛交的比例和肛交坚持使用安全套的比例高于会所酒吧和浴池交友的MSM。随访研究期间HIV平均阳转密度为4.3/100人年,被动接受肛交性行为者发生HIV新发感染的风险是主动插入方的2.20倍(95%CI:1.49~3.24);使用助性剂(aRR=1.55, 95%CI:1.10~2.17)、不能坚持使用安全套(aRR=2.24,95%CI:1.62~3.08)和梅毒感染(aRR=2.95,95%CI:2.00~4.35)是HIV新发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而控制了其他因素后,3种交友方式与HIV新发感染的关联不再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MSM人群中造成HIV流行的因素较为复杂,亟需多角度开展研究,为制定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 郭巍李一周宁吴国辉常文辉还锡萍惠珊佟雪郭燕于茂河卢戎戎欧阳琳董丽芳李华李建军刘晓燕刘岩琳罗超卫晓丽黄晓丹崔岩
- 关键词:艾滋病病毒
- HIV抗体阳性和阴性暗娼的行为学差异分析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分析艾滋病病毒(HIV)抗体阳性与阴性暗娼的高危行为,为开展针对性的干预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以2012-2013年暗娼哨点监测中发现的既往已报告的HIV感染者作为HIV抗体阳性组,按1∶2配比选择HIV抗体阴性者作为阴性组。比较两组间在人口学特征、高危行为、安全套使用率及接受干预服务等差异。结果 2012-2013年暗娼哨点共发现既往HIV感染者224例,共匹配205对。HIV抗体阳性组最近一个月与客人性行为时坚持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为88.8%,HIV抗体阴性组为80.7%,粗比值比(OR)值为2.273,95%可信区间(CI):1.271~4.066,调整后OR值为2.178,95%CI:1.053~4.505;既往HIV阳性暗娼亚组分析中,除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报告年限1年以上组高于1年以内组,P=0.036),其余各因素在是否接受抗病毒治疗和报告年限亚组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IV阳性暗娼在知晓阳性结果后,高危行为有所改进,但仍存在感染嫖客的危险,且干预效果不受报告年限影响。常规干预措施对该人群效果不明显,应积极探索早期抗病毒治疗等有效干预手段,借助社区组织等感染者小组干预模式,进一步加强对阳性暗娼的管理。
- 葛琳崔岩郭巍李培龙李东民
- 关键词:艾滋病病毒暗娼性行为病例对照
- 中国2010-2013年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及相关行为变化趋势分析被引量:139
- 2014年
- 目的:了解我国MSM人群HIV、梅毒感染状况、高危行为等变化趋势,为制定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2010-2013年,在哨点监测期内以重复横断面调查的方法对MSM人群进行监测,分析其人口学特征、高危行为状况、HIV和梅毒抗体阳性率水平及其变化趋势。结果2010-2013年共监测MSM 149848人。其中,12.3%来自浴池(A组)、30.1%来自网络招募(B组)、其他来源占57.5%(C组),历年样本来源构成相似。A组最近6个月肛交性行为时坚持使用安全套的比例最低,从2010年的30.2%上升至2013年的37.8%,B组从34.7%上升至42.9%,C组从35.3%上升至43.1%,趋势检验P<0.01。HIV抗体阳性率A组最高,分别从2010年的7.8%上升至2013年的9.2%、B组从5.0%上升至6.8%、C组从5.6%上升至6.5%,趋势检验P<0.01;梅毒抗体阳性率A组最高,分别从2010年的13.2%下降至2013年的9.5%、B组从6.1%下降至5.7%、C组从8.7%下降至6.2%,趋势检验P<0.01。监测对象中,21~40岁年龄组占77.1%,41~50岁占9.4%,>50岁占2.8%。>50岁年龄组的HIV和梅毒抗体阳性率均最高,分别为10.1%和13.6%。结论近年来MSM人群HIV感染状况上升趋势明显。其中,来自浴池和高年龄组MSM的HIV感染状况更为严重,应重点对该两组MSM人群有效干预。
- 李东民葛琳王岚郭巍丁正伟李培龙崔岩
- 关键词:男男性行为者艾滋病病毒梅毒抗体阳性率
- 我国2010-2016年新发现≥15岁女性HIV/AIDS的时空分布特征
- 目的:了解我国2010—2016年新发现≥15 岁女性HIV/AIDS 病例的空间聚集特征及其时间变化趋势.方法:收集全国2010—2016年历年新发现、报告年龄≥15 岁的女性HIV/AIDS 病例,描述研究对象的基本...
- 陈方方郭巍秦倩倩蔡畅崔岩
- 2008-2011年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主要工作质量指标状况被引量:10
- 2012年
- 目的分析第二轮(2008--2011年)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简称示范区)艾滋病综合防治工作质量指标完成情况及艾滋病防治效果。方法收集全国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数据,选择全人群检测比例、阳性配偶检测比例作为扩大HIV抗体检测领域的主要工作质量分析指标,抗病毒治疗比例、最近6个月感染者cD4细胞检测比例作为推动抗病毒治疗领域分析指标,暗娼干预比例和吸毒人群干预比例作为扩大高危行为人群干预领域分析指标。计算和分析2008--2011年全国309个示范区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2008--2011年,示范区全人群检测比例的中位数分别为1.8%、2.5%、3.2%和5.5%,阳性配偶检测比例的中位数分别为80.9%、85.7%、91.8%和100.0%,抗病毒治疗比例的中位数分别为60.0%、66.7%、76.1%和92.0%,最近6个月感染者CD4检测比例的中位数分别为27.7%、45.4%、58.6%和75.3%,暗娟检测比例的中位数分别为43.8%、67.8%、73.3%和90.9%,吸毒人群干预比例的中位数分别为18.2%、24.0%、34.0%和72.4%。与2008年底相比,2011年底全人群检测比例、阳性配偶检测比例、抗病毒治疗比例、最近6个月感染者CD4细胞检测比例、暗娼干预比例和吸毒人群干预比例6项指标中分别有98.4%(304/309)、98.3%(286/291)、94.O%(281/299)、93.5%(288/308)、91.8%(279/304)和90.O%(223/247)的示范区取得了进步。与全国平均值相比,2008年底示范区抗病毒治疗比例、最近6个月HIV感染者CD4细胞检测比例和暗娼干预比例3项指标平均值略低于全国平均值(全国平均值分别为66.9%、17.9%和30.9%),全人群检测比例、阳性配偶检测比例和吸毒人群干预比例3项指标平均值高于全国平均值(全国平均值分别为3
- 吴迪张恒姚新蕾崔岩
- 关键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质量指标卫生保健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
- 西藏自治区2015年暗娼等7类艾滋病重点人群HIV、梅毒和HCV横断面调查被引量:8
- 2017年
- 目的了解2015年西藏自治区暗娼等7类艾滋病重点人群HIV、梅毒和HCV的流行现状及其相关行为因素。方法2015年6—12月对西藏自治区的拉萨市、昌都市、林芝市、日喀则市、山南市、阿里地区、那曲地区共7个市(地区)及25个县(区)的暗娼等7类艾滋病重点人群开展横断面调查。样本量分别为暗娼人群2000人、MSM人群200人、注射吸毒者200人、男性流动人群1200人、青年学生5600人、医院就诊人群为2015年6—12月在综合医院就诊者、孕产妇为2015年6—12月在综合医院和妇幼保健机构首次接受孕期和围产期检查的门诊或住院孕产妇。收集人口学和行为学信息,进行HIV、梅毒和HCV血清学检测。计数资料采用率或构成比进行统计描述。结果7类艾滋病重点人群共调查20597人。暗娼人群HIV和梅毒抗体阳性率分别为0.05%(I/2133)和5.81%(124/2133);MSM的HIV和梅毒抗体阳性率均为9.80%(10/102);吸毒人群、男性流动人群及青年学生中未检出HIV抗体阳性,梅毒阳性率分别为4.00%(4/100)、0.33%(4/1297)和0.08%(4/5095);医院就诊人群HIV和梅毒抗体阳性率分别为0.04%(2/5565)和1.64%(91/5565);孕产妇中HIV和梅毒抗体阳性率分别为0.11%(7/6305)和1.19%(75/6305)。HCV抗体阳性率,吸毒人群为1.00%(1/100),其他6类人群均低于0.50%。各类人群坚持使用安全套率均较低。结论西藏自治区的HIV感染主要集中在MSM人群,梅毒感染主要集中在MSM人群和暗娼人群中,HCV感染主要集中在吸毒人群中,各人群对艾滋病和性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接受干预服务比例均低。
- 多吉旺姆卢姗雅西崔岩郭巍李东民孙剑
- 关键词:艾滋病病毒梅毒丙型肝炎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