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创伤性下肢截肢患者术后15个月内的积极心理资本水平及其变化趋势,识别患者积极心理资本水平薄弱时间段,为后续干预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纵向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21年1月—2022年11月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医学部收治的143例创伤性下肢截肢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积极心理资本问卷(PPQ)分别在术后第3天(T1)、出院当天(T2)、出院1个月(T3)、2个月(T4)、3个月(T5)、6个月(T6)、9个月(T7)、12个月(T8)、15个月(T9)共9个时间点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Graph Pad prism 9.5软件和SPSS 21.0软件对9个时间点数据进行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和结果绘图,使用Bonferroni多重比较检验对数据进行两两比较。结果T1~T9时间点参与调查的患者分别有143、139、132、129、122、120、119、118、116例,失访率为18.88%(27/143)。116例创伤性下肢截肢术后患者9个时间点的PPQ得分分别为(103.25±9.03)、(108.53±9.32)、(104.38±9.60)、(99.71±9.61)、(95.82±9.55)、(91.49±9.41)、(93.34±9.29)、(93.53±9.14)、(93.62±9.05)分,除T2和T3时间点外,其余时间点PPQ得分均数均低于理论均值(104分)。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创伤性下肢截肢术后患者在术后第3天至出院15个月积极心理资本水平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90.144,P<0.01),Bonferroni多重比较检验结果显示,除T7、T8、T9时间点彼此间进行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外,其余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PQ总分以及自我效能维度、韧性维度、希望维度、乐观维度分值曲线变化均呈先短暂升高,后持续下降,再缓慢升高至平稳的趋势。结论创伤性下肢截肢患者在术后第3天至出院15个月积极心理资本水平变化幅度较大,呈出院时短暂升高,后持续下降再缓慢升高至平稳的趋势。医护人员应动态关注创伤性下肢截肢�
目的以行动研究为指导,通过提高老年关节置换术后早期活动依从性,促进关节恢复的状态,降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方法纳入78例行关节置换术的患者,根据入院先后分为提高组和对照组,以行动研究为主要干预方法,通过为期2轮循环,提高患者早期活动依从性。于术前和干预后分别测定患者的髋膝关节功能状态和早期活动依从性问卷得分,并统计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术前提高组髋、膝关节功状态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髋(36.12±12.24)分vs(37.80±8.15)分,t=0.524,P=0.55;膝(33.24±10.10)分vs(30.18±11.60)分,t=0.746,P=0.46〕。提高组早期活动依从性高于对照组(84.72%vs 68.06%),髋膝关节功能状态得分高于对照组〔髋(79.44±9.12)分vs(68.52±10.30)分,t=3.729,P<0.01〕,膝(87.20±8.65)分vs(78.18±9.22)分,t=3.352,P<0.01〕,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0 vs 14.63%,χ2=3.986,P=0.046)。结论行动研究指导能够有效提高老年关节置换术患者早期活动依从性,进一步改善关节功能恢复状态,降低患者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