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寇德伟

作品数:15 被引量:55H指数:4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山东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细胞
  • 5篇胶质
  • 5篇胶质细胞
  • 4篇腰椎
  • 4篇疗效
  • 4篇疗效初探
  • 4篇脊髓
  • 4篇关节
  • 3篇腰椎滑脱
  • 3篇腰椎滑脱症
  • 3篇手术
  • 3篇小胶质细胞
  • 3篇滑脱
  • 3篇滑脱症
  • 3篇脊髓损伤
  • 3篇关节炎
  • 2篇移植后
  • 2篇原代培养
  • 2篇神经功能
  • 2篇神经功能评价

机构

  • 10篇青岛大学医学...
  • 5篇青岛大学
  • 4篇第三军医大学...

作者

  • 15篇寇德伟
  • 7篇于腾波
  • 7篇刘传圣
  • 4篇王爱民
  • 4篇程永帅
  • 4篇褚言琛
  • 3篇王世杰
  • 3篇于俊敏
  • 3篇徐凤和
  • 3篇衣玉胜
  • 2篇李田米
  • 1篇李富江
  • 1篇张维
  • 1篇申友亮
  • 1篇于振萍
  • 1篇张德刚
  • 1篇孙康
  • 1篇刘红
  • 1篇武星
  • 1篇江莉

传媒

  • 4篇中国疼痛医学...
  • 4篇山东医药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2016中国...

年份

  • 1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经皮脊柱内镜下椎管扩大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短期疗效分析被引量:5
2017年
经皮脊柱内镜技术是一种可用于治疗经保守治疗无效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新型微创治疗方法。近年来,经皮脊柱内镜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手术技术日趋成熟,手术适应证随着手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广,从只能治疗单纯的包容性腰椎间盘突出,发展到能完成各种类型腰椎间盘突出、脱出的摘除及椎间孔狭窄的经皮椎间孔扩大成形术。我科自2009年开展经皮脊柱内镜手术技术以来,至今共完成手术4 000余例。
寇德伟李田米于腾波刘红刘传圣
关键词:腰椎滑脱症扩大术腰椎失稳椎体后缘腰椎正侧位
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组织学计量与炎性因子表达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骨性关节炎各组织成分中细胞因子、金属基质蛋白酶等炎性物质表达水平与疾病的关系。方法获取行OA组关节置换及创伤性股骨颈骨折组患者手术时的软骨、滑膜组织和软骨下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行软骨下骨组织形态计量分析,应用放射免疫测定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与白细胞介素(IL)-1β,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金属基质蛋白酶(MMP)-9蛋白表达水平,并将两组结果进行t检验,软骨下骨组织计量值与细胞因子水平进行相关分析。结果OA组较非OA对照组软骨下骨骨形成增加,骨质硬化骨小梁数目增加并错乱;滑膜组织中MMP-9表达上调;软骨组织中MMP-9及IL-1β较对照组提高;而在软骨下骨,MMP-9、TNF—α及IL-1β均有增高,并且与软骨下骨组织学改变相关联。结论证实了OA促炎症条件的病理学基础,并且炎性改变与软骨硬化及关节软骨退变相关。
于腾波程永帅孙康江莉褚言琛李富江寇德伟张德刚王爱民
关键词:骨性关节炎金属蛋白酶髋关节组织学
三种原代小胶质细胞纯化培养方法的对比及分析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寻找简捷、高效的原代小胶质细胞纯化培养方法。方法以小胶质细胞原代培养的经典培养方法为基础,通过提高初次接种密度、减少细胞离心过滤、进行营养丧失培养等改进,培养后期分别采用经典机械分离法、低浓度胰酶消化法和利多卡因分离纯化法行细胞分离与纯化,记录形态变化并采用同倍数视野动态计数,借助CD68及OX42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标记进行鉴定、计算纯度。结果三种分离方法均获得了较高纯度和产量的小胶质细胞,其中利多卡因分离纯化法获得细胞数及纯度明显高于其他分离方法,低浓度胰酶消化法次之。结论小胶质原代细胞培养过程中,利多卡因分离纯化法及低浓度胰酶消化法均可有效提高培养产量及纯度,以利多卡因分离纯化法最佳。
于腾波程永帅寇德伟褚言琛王爱民
关键词:小胶质细胞原代培养纯化
活化小胶质细胞移植后脊髓损伤大鼠神经功能恢复及评价
目的:研究活化小胶质细胞移植是否对大鼠受损伤脊髓有修复作用,活化小胶质细胞移植后对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价,以观察治疗效果。并对常用的BBB评分、改良Tarlov评分、斜板试验和运动诱发电位检测进行比较,寻求准确可靠的评价方...
寇德伟
关键词:脊髓损伤小胶质细胞神经功能评价
文献传递
三种小胶质细胞原代培养方法的比较
2008年
目的探讨建立简捷高效原代小胶质细胞纯化培养方法。方法以小胶质细胞原代培养McCarthy经典培养方法为基础,分为常规对照组、机械分离组、胰酶消化组和利多卡因组共四组培养,并对比观察记录形态变化并计数,借助CD68及OX42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标记进行鉴定、计算纯度。结果三种分离方法均获得了较高纯度和产量的小胶质细胞,以利多卡因组为佳,纯度为(94.92±7.05)%,流式细胞结果显示细胞纯度约为(96.2±2.8)%。结论小胶质原代细胞培养过程中,采用利多卡因处理可显著提高细胞分离效率及纯度。
于腾波程永帅寇德伟褚言琛王爱民
关键词:小胶质细胞原代培养纯化
活化小胶质细胞移植治疗大鼠脊髓损伤的疗效初探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研究活性小胶质细胞移植对脊髓损伤后大鼠运动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选用成年雌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前两组为运动功能观察组,采用自制改良Allen脊髓打击装置打击脊髓,建立中度脊髓损伤的动物模型,分成移植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后两组为组织学观察组,用相同方法制作动物模型,也分为移植组与对照组,每组10只。在动物模型制作早期进行新生大鼠小胶质细胞的培养、分离以及纯化,并对小胶质细胞进行鉴定和细胞纯度的测定。移植组术后7d再次暴露损伤部位,微量注射器以损伤部位为中心注射移植活化小胶质细胞悬液。而对照组不移植。运动功能观察组分别在移植后第1天、第1,2,3,4周对大鼠进行运动功能评分;组织学观察组在相同时相点进行Naoumenko及Feigin小胶质细胞石蜡切片染色,每个时间点移植组和对照组每组随机抽取两只大鼠取材切片,镜下观察并计数小胶质细胞。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1,2,3,4周,对照组与移植组随时间延长BBB评分均逐渐升高,移植组术后2,3,4周后肢运动功能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Naoumenko—Feigin染色计数,移植组比同期对照组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多(P〈0.05)。结论小胶质细胞移植可促进脊髓损伤大鼠后肢运动功能的恢复。
于腾波寇德伟程永帅褚言琛王爱民
关键词:小神经胶质细胞脊髓损伤
腰椎滑脱症椎间孔镜下“人造椎管”手术技术及短期疗效初探
探讨椎间孔镜下"人造椎管"技术对轻度无明显腰椎失稳的腰椎滑脱症的治疗效果.结果表明椎间孔镜下“人造椎管”技术对轻度无明显腰椎失稳的腰椎滑脱症治疗获得了满意的短期治疗效果。
刘传圣寇德伟
关键词:腰椎滑脱症疗效评价
膝周神经射频热凝治疗顽固性膝骨关节炎疼痛的临床效果被引量:12
2012年
目的:探讨膝周神经射频热凝联合玻璃酸钠注射治疗顽固性膝骨关节炎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36例严重膝骨关节炎疼痛的患者,共57个患膝,随机分为两组:射频加玻璃酸钠组(R组),行膝周神经射频热凝加关节腔内玻璃酸钠注射;对照组(C组),单纯关节腔内玻璃酸钠注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周、治疗后6周和治疗后12周,记录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scale,VAS)、患者对治疗效果综合评估(patient's global assessment,PGA)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的12周内,R组VAS评分显著低于C组。R组PGA在第1周和第12周均显著高于C组。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膝周神经射频热凝联合玻璃酸钠注射治疗顽固性膝骨关节痛效果明显,安全可靠,可成为治疗老年性膝骨关节炎的有效手段。
衣玉胜王世杰刘传圣于俊敏寇德伟
关键词:射频热凝
活化小胶质细胞移植后损伤脊髓内TGF-β1mRNA、蛋白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活化小胶质细胞移植后脊髓组织内TGF-β1mRNA和蛋白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改良Allen法制造Wistar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将活化小胶质细胞移植到脊髓损伤模型,测定脊髓组织内TGF-β1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各时相点对照组TGF-β1mRNA及其蛋白表达量明显低于移植组(P〈0.01)。结论活化小胶质细胞移植后,可以上调损伤脊髓表达TGF—β1;脊髓内TGF—β1蛋白的高表达可能对脊髓损伤修复起促进作用;活化的小胶质细胞可能是TGF-β1的主要来源。
寇德伟于腾波李田米于振萍
关键词:转化生长因子Β1细胞移植小神经胶质细胞
玻璃酸钠注射联合密集型银质针导热治疗膝骨关节炎被引量:16
2012年
目的:探讨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联合密集型银质针导热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9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均分为3组,I组为关节内注射+银质针组,II组为关节内注射组,III组为关节内注射+外周痛点阻滞组。所有病人经过5周治疗及三个月后随访。采用Lequesne指数、Lysholm膝关节评分和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膝骨关节炎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5周治疗,I组治疗后Lequesne指数、Lysholm膝关节评分和疼痛VAS评分的改善均明显高于II组和III组(P<0.05),并且III组高于II组(P<0.05)。三个月随访I组疗效仍高于其他两组,II组和III组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联合密集型银质针导热治疗膝骨关节炎有确切疗效,可以达到减轻疼痛,改善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并且具有见效快,疗效持久的优点。
徐凤和刘传圣王世杰寇德伟于俊敏杨晓菊
关键词: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