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跃
- 作品数:33 被引量:177H指数:8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改良Morrow手术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疗效分析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比较采用经典Morow术与改良Morrow术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05年1月至2011年7月在北京安贞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42例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传统Morrow组16例,男13例、女3例,年龄(49±15)岁;改良Morrow组26例,男14例、女12例,年龄(40±18)岁。改良Morrow术是在经典Morrow手术的基础上,扩大室间隔的切除范围,切除范围由经典的2~3cm扩大达到5~6cm,向下切除范围由经典的单纯室间隔基底部扩大到心尖部;同时根据二尖瓣的结构情况,进行二尖瓣乳头肌松解、二尖瓣前叶横向折叠成形、“缘对缘”二尖瓣成形或瓣膜置换。术前术后均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两组室间隔厚度、左心室流出道流速及左心室流出道压差的差异。结果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患者通过经典Morrow术与改良Morrow术治疗后,室间隔厚度、左心室流出道流速及左心室流出道压差均较术前显著降低。经典Morrow术患者的室间隔厚度[(23.10±3.64)mm vs.(17.38±4.39)mm]、左心室流出道流速[(433.08±101.68)mm/s vs.(248.46±101.88)mm/s]、左心室流出道压差[(78.57±40.16)mmHg vs.(4.29±21.52)mmHg]术前和术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Morrow术患者的室间隔厚度[(25.04±7.05)mm vs.(18.38±6.55)mm,P〈0.05]、左心室流出道流速[(414.83±83.33)mm/s vs.(159.72±60.84)mm/s,P〈0.05]、左心室流出道压差[(77.94±29.16)mmHg vs.(17.56±9.39)mmHg,P〈0.05]术前和术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Morrow手术患者手术前后左心室流出道压差的变化程度较经典Morrow患者更明显[(74.25±27.91)mmHg vs.(34.63±30.66)mmHg,P〈0.05]。结论改良Morrow术可明显减低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 宋跃宋邦荣曹剑张魁
- 关键词: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 心脏手术患者医院内感染致病菌分布与耐药性分析被引量:9
- 2013年
- 目的调查心脏手术患者医院内感染的致病菌分布及其耐药性。方法分析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北京安贞医院心脏手术后发生医院内感染患者各种标本所分离的致病菌株,采用VITEK—Jr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鉴定细菌类别,纸片扩散(K—B)法进行药敏试验,应用WHONET5.4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分离致病菌697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395株(56.7%),革兰阳性球菌239株(34.3%),真菌63株(9.0%);呼吸道感染421例(60.4%),血液感染185例(26.5%),其他部位感染91例(13.1%);主要致病菌中革兰阴性菌为不动杆菌124株(17.8%)、铜绿假单胞菌85株(12.2%)、肺炎克雷伯菌50株(7.2%),革兰阳性球菌为表皮葡萄球菌75株(10.8%)和金黄色葡萄球菌39株(5.6%),真菌为白色假丝酵母43株(6.2%);不动杆菌呈现多重耐药,而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有降低趋势,其他革兰阴性杆菌耐药性无明显变化;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头孢哌酮阍;巴坦及氧哌嗪青霉素/他唑巴坦对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保持相对较高的抗菌活性。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分别为82.9%和95.9%,未发现耐万古霉素的葡萄球菌。结论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及葡萄球菌属是北京安贞医院心脏手术后患者医院内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且耐药性突出。
- 党海明宋跃曹剑吴立松董然
- 关键词:医院内感染细菌耐药性心脏手术
-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中心外膜超声评价左前降支桥血管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探讨术中心外膜超声(IEE)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术中评估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桥血管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IEE对53例OPCABG患者的桥血管-LAD吻合口进行检测,灰阶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桥血管-LAD吻合口近端及远端管腔内是否存在异常回声,测量内径及狭窄率,脉冲多普勒超声测量桥血管血流频谱及血流量,同时应用术中瞬时血流测量仪(TTFM)测量桥血管搏动指数和血流量参数。结果53例冠状动脉左前降支OPCABG患者中,左乳内动脉桥(LIMA)38例,大隐静脉桥(GsV)15例,TTFM测量搏动指数和血流量参数均显示为正常。使用lEE检测桥血管-LAD吻合口近端和远端的显示率均为100%,其中检出吻合口斑块10例,冠状动脉LAD吻合口近端斑块10例。术中IEE与TTFM测量桥血管血流量参数比较,LIMA桥血管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91),而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r=0.809,P〈0.001);GSV桥血管差异两者之间亦无统计学意义(P=0.821),而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r=0.684,P=0.005)。结论IEE可清晰显示桥血管及LAD的管腔结构,测量血流动力学指标,为OPCABG术中检测桥血管通畅性提供了一种直观、准确、便捷的新方法。
- 张蕾董然勇强党海明宋跃郑超
- 关键词:超声心动描记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非体外循环左前降支桥血管
- 左室重塑对射血分数降低型心衰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围手术期风险及近期预后的影响被引量:5
- 2020年
- 目的探讨左室重塑对射血分数降低型心衰(HFrEF)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围手术期风险及近期生存率的影响。方法连续收集北京安贞医院心外科11病房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入院,左室射血分数(LVEF)<40%,合并心衰症状和体征的冠心病患者78例,其中男54例,女24例,年龄(59±8)岁。住院期间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LVEF及左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患者LVESVI(92±18)ml/m^2。以全组患者LVESVI的平均值92 ml/m^2为界值分为两组:轻度左室重塑组(46例)定义为LVESVI<92 ml/m^2,重度左室重塑组(32例)定义为LVESVI≥92 ml/m^2。术后随访(30±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死亡率、围手术期并发症及无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生存率。结果围手术期死亡率5.1%(4/78)。重度左室重塑组患者围手术期死亡率高于轻度左室重塑组(9.4%比2.2%,P=0.03),同时重度左室重塑组患者术后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比例较高(62.5%比36.9%,P<0.01),术后房颤发生率较高(25.0%比6.5%,P=0.02)。术后随访结果显示,轻度左室重塑组患者与重度左室重塑组患者相比,12、24及36个月无MACE事件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比100%,87.9%比92.1%,80.3%比78.3%,P=0.68)。结论左室重塑增加HFrEF患者CABG围手术期并发症及死亡率,但对患者近期无MACE事件生存率无明显影响。
- 曹剑党海明宋跃吴立松刘冬黄琦董然
- 关键词:冠状动脉分流术
- 外科治疗冠心病合并中度缺血性二尖瓣反流围手术期疗效分析被引量:7
- 2020年
- 目的探讨单独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或CABG+二尖瓣成形术(MVP)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合并中度缺血性二尖瓣反流(IMR)的围手术期疗效。方法收集北京安贞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210例接受外科手术治疗的冠心病合并中度IMR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155例,女55例;年龄(62.3±8.5)岁。根据患者手术方式分为CABG组(138例)和CABG+MVP组(72例),对比分析两组基线特征及围手术期相关指标。结果两组在年龄、性别、合并症(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外周血管疾病、脑血管事件、既往心肌梗死史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史)、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旁路移植血管吻合均以序贯吻合方式为主,多数患者使用乳内动脉,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BG组全因性死亡、心衰、脑血管事件、二次开胸和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治疗的发生比例均高于CABG+MVP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复查超声心动图提示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均比术前有改善,CABG+MVP组的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和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均高于CABG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BG+MVP组的术后二尖瓣反流面积平均值为1.3 cm^2,明显低于CABG组(2.5 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BG+MVP治疗冠心病合并中度IMR围手术期风险低,纠正二尖瓣反流效果满意。
- 宋跃董然党海明吴立松曹剑刘冬黄琦马小龙
- 关键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二尖瓣成形术围手术期
-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在射血分数降低型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5
- 2020年
- 目的:通过观察射血分数降低型心力衰竭(HFrEF)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围术期风险及远期生存率,比较单纯药物治疗与CABG术对这类患者临床结果的差异,探讨HFrEF患者的最优治疗策略。方法:连续收集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入院,LVEF<40%合并心力衰竭的症状和体征行CABG术的患者118例及单纯药物治疗的患者45例。住院期间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LVEF和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采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技术(PET)行静息心肌灌注显像及心肌代谢断层显像测定存活心肌占左心室心肌比例。手术组患者除接受指南指导下的药物治疗外均由同一主刀医师行CABG术,单纯药物治疗组患者接受指南指导下的规范化药物治疗。术后平均随访时间(37±12)个月,观察手术组患者手术死亡率,围术期并发症,远期无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生存率并对比单纯药物治疗组患者与CABG术治疗组患者的远期无MACE事件生存率。结果:全组118例患者围术期死亡8例,死亡率6.8%。死亡原因包括:术后心排4例,感染中毒性休克3例,IABP腿部并发症导致全身代谢紊乱1例。围术期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或体外膜式氧合(ECMO)等机械辅助措施的患者分别达到56.8%和8.5%。术中71.2%的患者采用不停跳CABG,全静脉桥血管比例占39.8%。术后平均机械通气时间和ICU时间分别为60 h和84 h。术后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CABG组参与随访103例,药物治疗组参与随访40例,平均随访时间为(37±12)个月。随访期间药物治疗组患者脑卒中,心肌梗死及再次血运重建发生率显著高于CABG组患者(12.5%vs.6.8%,P=0.000,27.5%vs.12.6%,P=0.005,22.5%vs.4.9%,P=0.000)。CABG组患者24个月,36个月,48个月免MACE事件存活率明显高于药物治疗组组患者(96.9%vs.75.6%,86.4%vs.45.5%,44.4%vs.7.2%,P<0.01)。结论:HFrEF患者行CABG术围术期风险较高,需根据患者左心室存活心肌比�
- 曹剑党海明宋跃吴立松刘冬黄琦董然
- 关键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 双房粘液瘤的临床诊疗分析
- 2023年
- 目的:通过分析双房粘液瘤(BM)的临床特点,总结围术期治疗经验及中短期预后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2至2021年5月,北京安贞医院心外科6例双房粘液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与本组患者术前资料,手术治疗及围术期处理进行分析总结。结果:6例患者均行粘液瘤切除术,术后6例患者心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无围术期死亡病例,中短期预后良好。结论:双房粘液瘤患者早期明确诊断,尽早行手术治疗可降低并发症发生,降低围术期风险,提高预后效果。
- 刘冬党海明宋跃曹剑宋邦荣陈聪董然
- 关键词:心脏原发肿瘤手术治疗超声诊断
- 体外膜肺氧合在心脏术后心肺复苏患者的应用
- 目的:探讨体外膜肺氧合技术(ECMO)在成年心脏手术后心肺复苏(CPR)困难患者的应用经验.方法:采用7例心脏手术后因心肺复苏困难应用ECMO救治的成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6例,主动脉瓣置换术1例.患者...
- 党海明宋跃曹剑吴立松贾明侯晓彤董然
- 关键词:心肺复苏心脏手术体外膜肺氧合技术
- 文献传递
- 80岁以上冠心病患者非体外循环不停跳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治疗的临床特点及疗效被引量:6
- 2010年
- 目的:探讨80岁以上冠心病患者采用非体外循环不停跳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OPCAB)治疗的临床特点及疗效。方法:2004年8月至2009年8月手术治疗80岁以上冠心病患者24例,占同期冠心病手术的4.5%(12/534),其中男17例,女7例;年龄80~91岁,平均年龄83.7岁。所有患者均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冠状动脉分支多处狭窄,其中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15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9例,采用欧洲心脏病风险评分,4-6分16例,6-8分6例,8分以上2例。手术方式均采用OPCAB,.其中急诊手术4例,择期手术20例。同期3例行左室室壁瘤折叠术。结果:24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搭桥1-4支/人,共58支,平均每人2.4支。无手术死亡。术后并发症共4例,占16.7%,其中出现呼吸功能衰竭2例,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一过性意识障碍1例,均经治疗后痊愈。术后随访6-48月,平均28.4月。随访期内1例死亡,死亡原因为大面积脑梗死。其余患者不稳定型心绞痛有明显缓解,心功能NYHA分级恢复为Ⅰ-Ⅱ级.平均住院11d。结论:采用OPCAB治疗80岁以上冠心病患者,手术安全,疗效确切。尽量减少手术时间,选择主要血管再血管化及注意并发症的防治是治疗的关键。
- 董然陈宝田刘韬帅郑居兵宋跃裴金凤
- 关键词:冠心病
- 冠心病合并中度缺血性二尖瓣反流患者外科治疗围术期风险预测模型的开发和验证
- 2023年
- 目的:探索冠心病合并中度缺血性二尖瓣反流(ischemic mitral regurgitation,IMR)患者外科治疗围术期危险因素并构建模型,以预测此类患者外科围术期死亡和主要并发症的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21年10月,北京安贞医院诊断为冠心病合并中度IMR并接受外科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围术期死亡和主要并发症为终点,随机将这些患者的70%划分为训练集,剩余30%的患者划分为验证集。在训练集中应用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探寻危险因素,并构建模型,绘制列线图,并在验证集中验证模型的区分度和校准度。结果:本研究共纳入的949例患者,179例(18.9%)患者发生终点事件(围术期死亡或出现主要并发症),训练集(n=664)和验证集(n=285)分别有120例(18.1%)和59例(20.7%)患者发生终点事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中枢神经系统病史、术前放置主动脉内球囊内反搏、使用体外循环、体表面积<1.75m^(2)、TnI>0.7μg/mL、LVEF≤40%、肌酐清除率<70 mL/min以及LVEDD≥55mm是冠心病合并中度IMR患者外科术后发生围术期死亡及主要终点事件的危险因素。根据以上8个预测因子构建出的模型在训练集中区分度良好,一致性指数(concordance index,C-index)为0.715(95%CI:0.665~0.766),且模型的准确度较高。模型在验证集中的C-index为0.722(95%CI:0.645~0.798)。在预测的主要终点事件发生风险低于50%的患者中,校准曲线表明预测风险和观测风险基本一致。结论:建立冠心病合并中度IMR患者外科手术围术期风险预测模型,可有效预测此类患者围术期全因死亡及主要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助于在此类人群中识别出高危手术患者。
- 张魁闫鹏云付威周宁刘韬帅宋跃曹剑刘恺闻贾俊航吴立松李扬郑居兵董然
- 关键词:冠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