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兴华
- 作品数:4 被引量:9H指数:1
- 供职机构:山西医科大学研究生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外源性GM-CSF在硬脊膜损伤修复中的实验研究
- 目的:通过组织形态学观察、肉眼大体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评价外源性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在实验性硬脊膜损伤修复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 方法:硬脊膜损伤实验动物模型的制备采用新西兰大白兔27只,分别行L...
- 季兴华
- 关键词:硬脊膜免疫组织化学
- 脊柱手术中硬脊膜损伤合并脑脊液漏的治疗进展被引量:7
- 2013年
- 脊柱手术过程中硬脊膜损伤是导致脑脊液漏的根本原因,不但影响手术效果,延长住院时间,并且严重者可引起化脓性脑膜炎,甚至危及患者生命,从而给患者带来身体和精神上的双重压力。术中一旦发现硬脊膜损伤应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本文现就硬脊膜损伤的治疗进展加以综述。
- 季兴华霍建忠
- 关键词:硬脊膜损伤脑脊液漏脊柱手术中化脓性脑膜炎手术效果
- 不同压迫速率下羊颈脊髓的病理变化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建立羊颈脊髓压迫动物实验模型,观察不同压迫速率下羊脊髓微血管情况和神经细胞凋亡规律,探讨脊髓损伤机制。方法:28只10~12个月山羊,质量25~30 kg,随机分为4个实验组(每组6只),对照组(4只)。所有山羊在麻醉后均经第二、三颈椎间孔置入6Fr一次性无菌双腔导尿管,球囊部位于硬膜囊前侧,末端留置体外。实验组导管内注入总量相等的0.9%氯化钠液:A组,0.7 mL/d;B组,0.1 mL/d;C组,0.05 mL/d;D组,0.025 mL/d。对照组导管内不注入0.9%氯化钠液。随后,处死山羊,取受压迫脊髓段做病理检查;采用HE染色观察颈脊髓形态学变化,采用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细胞凋亡,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D34的表达。结果:HE染色结果显示,从A组到D组,羊脊髓神经细胞损伤逐渐加重;TUNEL法检测结果显示,D组细胞凋亡细胞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免疫组化法结果显示,B组CD34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及其他3个实验组(P〈0.05)。结论:压迫速率不同可以引起山羊脊髓不同的病理变化,缓慢而长期的压迫给颈脊髓造成的损伤最大;受压前期脊髓微血管增多,这可能是脊髓内源性保护机制之一。
- 高山松霍建忠季兴华
- 关键词:脊髓病理变化
- 外源性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硬脊膜损伤修复中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外源性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在实验性硬脊膜损伤修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新西兰大白兔27只分为3组,即自体筋膜组(A组)、0.9%氯化钠注射液+脊柱膜组(B组)、GM-CSF+脊柱膜组(C组),每组9只,制造L2-L3硬脊膜损伤脑脊液漏模型,分别于术后1、2、4周处死,取标本,行肉眼大体观察,苏木素-伊红(HE)染色形态学观察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白细胞介素(IL)-1、IL-6在修复组织中的表达。结果肉眼观察发现药物作用组能够起到诱发炎症反应的目的 ,与其他2组比较,局部应用GM-CSF能增强修复部位外周肉芽组织的生长,起到物理加压效果,加快创面愈合;组织学观察A组与B组未见明显差异(P>0.05),C组硬脊膜修复时间明显缩短(P<0.05),1周时已达到修复目的 ;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修复过程中处理因素间存在差异,其中以药物作用效应为主;作用时间之间未见明显差异。结论外源性GM-CSF在硬脊膜损伤修复过程中通过趋化增殖修复部位细胞成分、增加细胞因子表达实现促进硬脊膜修复的作用。
- 季兴华霍建忠
- 关键词: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硬脊膜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