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孟小明

作品数:4 被引量:31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国家板带生产先进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金属学及工艺

主题

  • 4篇板形
  • 4篇板形控制
  • 3篇轧机
  • 3篇冷轧
  • 2篇带钢
  • 2篇遗传算法
  • 2篇冷轧机
  • 2篇UCM
  • 1篇有限元
  • 1篇中间辊
  • 1篇数学模型
  • 1篇平整机
  • 1篇弯辊
  • 1篇弯辊力
  • 1篇冷轧平整机
  • 1篇六辊冷轧机
  • 1篇宽带钢
  • 1篇基于遗传算法
  • 1篇辊间压力
  • 1篇辊冷

机构

  • 4篇北京科技大学
  • 2篇武汉钢铁(集...
  • 1篇武汉钢铁

作者

  • 4篇孟小明
  • 3篇曹建国
  • 2篇曹立潮
  • 2篇杨光辉
  • 1篇杨竞
  • 1篇周学会
  • 1篇王正凯
  • 1篇袁琦
  • 1篇胡先松

传媒

  • 1篇冶金设备
  • 1篇天津大学学报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年份

  • 2篇2011
  • 2篇200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UCM六辊冷轧机中间辊辊形研究被引量:26
2011年
针对1500UCM宽带钢冷轧机轧制薄规格带钢易出现板形缺陷和轧辊剥落等问题,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六辊轧机辊系弹性变形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利用UCM轧机窜辊特性和轧机板形控制性能指标设计中间辊新辊形。有限元仿真研究表明:UCM轧机中间辊新辊形与原辊形相比,轧机板形控制能力明显提高,工作辊弯辊调控功效提高35.21%,辊缝横向刚度增强12.25%,常轧宽度1 280 mm薄板的辊缝凸度调节域面积增大75.26%;且UCM轧机辊间压力分布得到改善,中间辊和工作辊的辊间接触压力峰值和辊间接触压力不均匀度系数分别下降3.16%和2.53%,支持辊和中间辊辊间接触压力峰值和辊间接触压力不均匀度系数分别下降13.29%和17.45%。研究结果为开展UCM轧机中间辊新辊形工业实验提供了理论依据。
曹建国张勇杨光辉孟小明曹立潮周学会王正凯
关键词:冷轧辊形板形控制
基于遗传算法的UCM双机架冷轧机弯辊力设定模型被引量:3
2011年
建立了宽带钢6辊紧凑式冷轧机组弯辊力设定综合模型,以提高带钢板形质量.采用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建立了辊系弹性变形三维有限元模型,结合工业轧机整体取样,分析了双机架冷轧机多轧程各道次带钢板形比例凸度变化,确定了板形的主要影响因素;以板形良好为目标、双机架弯辊力的相对余量均匀作为约束条件,建立了基于遗传算法的工作辊和中间辊的弯辊力设定数学模型.本模型应用于1,500,mm,6辊UCM大型工业轧机连续轧制试验取得明显改善带钢板形和提高对带钢来料凸度波动变化适应能力的实际效果.
曹建国孟小明杨光辉张勇曹立潮刘波
关键词:冷轧机带钢板形控制遗传算法
宽带钢UCM轧机板形控制模型研究
冷轧带钢是冶金工业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骨干产品。带钢冷轧主要有可逆式轧制和连续式轧制2种形式。传统的可逆式轧制是在单机架上进行的,近年来投资少、产量高、见效快的双机架冷轧机组,称为紧凑式冷轧机(Compact Cold...
孟小明
关键词:板形控制数学模型遗传算法
冷轧平整机板形控制特性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针对某1500mm四辊冷轧平整机在轧制过程中产生的板形缺陷等问题,通过建立平整机辊系弹性变形有限元模型,对其板形调控特性进行了仿真分析,分析主要包括辊形、带钢宽度、轧制力、弯辊力的变化对辊系变形及辊间接触压力的影响,由仿真结果揭示出了平整机产生板形问题的机理,对指导实际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杨竞袁琦曹建国孟小明曹立潮胡先松
关键词:冷轧平整机有限元板形控制辊间压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