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军

作品数:48 被引量:264H指数:11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6篇专利

领域

  • 20篇农业科学
  • 19篇生物学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医药卫生
  • 1篇水利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1篇唐鱼
  • 7篇鱼类
  • 6篇食蚊鱼
  • 6篇耳石
  • 4篇游泳
  • 4篇幼鱼
  • 4篇摄食
  • 4篇免疫
  • 4篇克隆
  • 3篇血清
  • 3篇养殖
  • 3篇游泳速度
  • 3篇水体
  • 3篇细胞
  • 3篇临界游泳速度
  • 3篇河段
  • 2篇代谢
  • 2篇蛋白
  • 2篇血清免疫
  • 2篇血清免疫球蛋...

机构

  • 41篇暨南大学
  • 1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广州中医药大...
  • 2篇华中农业大学
  • 2篇武汉大学
  • 2篇教育部
  • 1篇湖南农业大学
  • 1篇南昌大学
  • 1篇中南林业科技...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水利部中国科...
  • 1篇大理大学
  • 1篇广州草木蕃环...

作者

  • 48篇孙军
  • 32篇林小涛
  • 15篇许忠能
  • 6篇李江涛
  • 5篇张鹏飞
  • 5篇聂品
  • 5篇陈国柱
  • 4篇梁卉
  • 4篇周晨辉
  • 3篇胡云凤
  • 3篇刘汉生
  • 3篇易华
  • 3篇童芳
  • 2篇史方
  • 2篇高谦
  • 2篇夏磊
  • 2篇汪建国
  • 2篇徐采
  • 2篇董传仁
  • 2篇何耀升

传媒

  • 8篇生态科学
  • 5篇水生生物学报
  • 2篇中国水产科学
  • 2篇动物学杂志
  • 2篇华中农业大学...
  • 2篇淡水渔业
  • 2篇生态学杂志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鱼类病害研究
  • 1篇中国动物保健
  • 1篇山东医药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自然科学进展
  • 1篇暨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湿地科学与管...
  • 1篇中华中医药杂...
  • 1篇海洋与渔业
  • 1篇中国鱼类学会...

年份

  • 2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5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5篇2009
  • 4篇2008
  • 4篇2007
  • 6篇2006
  • 4篇2005
  • 2篇2003
  • 3篇2001
4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倪氏复口吸虫在稀有鮈鲫体内的移行及对其耳石微结构的影响被引量:3
2003年
倪氏复口吸虫是我国淡水鱼类的一种常见的危害严重的寄生虫。利用稀有鲫作为寄主 ,研究了倪氏复口吸虫在其体内的移行途径 ,并观察了复口吸虫的感染是否在寄主耳石上留下标记轮。倪氏复口吸虫尾蚴从稀有鲫体表的各个部位侵入 ,但主要集中在头部 ,侵入体内的尾蚴通过肌肉和结缔组织直接进入眼球。感染倪氏复口吸虫的稀有鲫耳石表面微结构发生变化 ,部分鱼耳石上出现明显的标记轮。
孙军姚卫建聂品
关键词:耳石微结构寄生虫
斜带石斑鱼白细胞介素8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被引量:6
2010年
为了研究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白细胞介素8(IL-8)的结构和功能,本实验对其基因序列进行了克隆和分析.运用RACE-PCR方法,从斜带石斑鱼总RNA反转录cDNA库中获得了961 bp长的cDNA全序列.同时利用RT-PCR技术,检测了微壁溶球菌诱导前后该基因在斜带石斑鱼体内不同组织之间的表达差异.结果表明,斜带石斑鱼IL-8cDNA序列包含235 bp的5′非编码区,438 bp的3′端非编码区和288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95个氨基酸.未诱导前,斜带石斑鱼IL-8基因主要在心、头肾、脾和肝脏中表达,在鳃和肠中量表达,在胃、肌和皮中几乎没有表达;诱导后,IL-8基因强烈表达于所有取样器官.所获得的斜带石斑鱼IL-8基因是一种与炎症作用有关的CXC亚族趋化性因子.
胡云凤孙军林小涛梁卉
关键词:斜带石斑鱼IL-8克隆
依据ITS rDNA序列探讨我国盾腹虫属种类的系统发育关系(英文)
2010年
盾腹吸虫为寄生扁形动物中一小的类群。我国已报道7种盾腹吸虫,其中5种隶属于盾腹虫属(Aspidogastridae,Aspidogastrinae)。研究测定了在我国采集到的4种盾腹虫属吸虫的核糖体DNA转录内间隔区(ITSrDNA)序列,并分别采用邻接法和最大似然法构建分子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这4种盾腹吸虫的ITS-1和ITS-2序列的长度分别在728—877bp和518—645bp之间,其G+C含量分别在50.1%—52.3%和49.2%—52.2%范围内。4种盾腹吸虫的种间遗传距离在0.2%—26.9%之间,其中重庆盾腹吸虫(Aspidogaster chongqingensis)和似螺盾腹吸虫(A.limacoides)间仅为0.2%。所构建的最大似然树和邻接树具有相同的拓扑结构,均支持重庆盾腹吸虫和似螺盾腹吸虫亲缘关系最近,它们与饭岛盾腹吸虫(A.ijimai)亲缘关系较近,而与位于系统树基部的贝居盾腹吸虫(A.conchicola)关系较远。此外,对我国盾腹属种类的宿主特异性进行了讨论。
陈明秀张立强文春根孙军高谦
关键词:系统发育关系宿主特异性
广东东江外来尼罗罗非鱼年轮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4
2012年
以养殖群体为对照,研究了广东东江外来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鳞片、腹鳍棘、鳃盖骨、脊椎骨和矢耳石5种年龄材料的年轮结构特征。与养殖群体相比,整体上东江种群年轮的清晰度及对比度更高。结合周年水温数据,推测东江尼罗罗非鱼在1 3月份低温期形成1个年轮标志,而其副轮较多的特征可能与繁殖活动有关。在5种年龄材料中,以矢耳石的轮纹特征最为明显,且规律性强,而鳃盖骨和鳞片受副轮影响,可读性最低。5种年龄材料的可读性由大到小顺序为矢耳石、脊椎骨、腹鳍棘、鳃盖骨、鳞片。
张鹏飞林小涛孙军陈国柱何耀升徐采王彦霏
关键词:尼罗罗非鱼水温繁殖
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肿瘤坏死因子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2009年
肿瘤坏死因子(TNF)是一种炎症细胞因子,在非特异性免疫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TNF由单核细胞或巨噬细胞产生,能直接造成肿瘤细胞的死亡,并参与机体炎症和免疫应答的调节。用RACE(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PCR方法,从鲢总RNA反转录产物中获得了1254 bp TNF cDNA全序列。该序列包含394bp的5’端非编码区,398 bp的3’端非编码区和462bp的开放阅读框。鲢TNF的开放阅读框编码239个氨基酸,其中包含构成一对二硫键的2个保守半胱氨酸。同时利用RT-PCR技术,对该基因在鲢鱼体内不同组织之间的表达差异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鲢TNF mRNA主要在脑、鳃和头肾中表达,肠和脾中有少量表达,而在肝中几乎没有表达。
梁卉孙军林小涛胡云凤
关键词:TNF克隆
冬季池塘养殖管理与鱼体健康被引量:1
2001年
相对于南方地区来说,我国北方地区普遍比较寒冷,冰封期较长,特别是东北、西北等地区,冰封期可达100-150天.这一地区的池塘养鱼如何加强管理,使养殖鱼类安全越冬,是需要解决和注意的问题.本文以我国北方地区池塘养鱼为对象,对如何使鱼类安全越冬的问题作一探讨.
孙军聂品
关键词:安全越冬池塘养鱼冰封期鱼体养殖鱼类
不同食物水平下水流对食蚊鱼和唐鱼幼鱼生长效率的影响
已有研究显示主要栖息于静水区域的著名外来人侵物种食蚊鱼已入侵濒危动物唐鱼所生存的溪流下游生境,溪流生境由于具有寡营养高流速等特点,较强的生长适应能力对鱼类在溪流生境中生存显得特别重要.为探究在食物充足与受限制的条件下,食...
李江涛林小涛王正鲲许忠能孙军
关键词:水流食蚊鱼唐鱼摄食
一种减少凡纳滨对虾养殖环境氮磷负荷的投饲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减少凡纳滨对虾养殖环境氮磷负荷的投饲方法如下:采用饥饿一天或数天,投喂数天,再饥饿一天或数天,再投喂数天的连续多个周期的循环方式进行投饲养殖凡纳滨对虾。与现行的每天连续投饵的方法相比,采用本发明的投饲技术...
林小涛潘剑雄许忠能孙军
文献传递
复合微生态制剂及野外发酵方法
一种复合微生态制剂,涉及生物工程领域,该制剂由复合生态制剂A、培养基B及水组成,该制剂各组份的重量份数为复合生态制剂A 1‑10份、培养基B 4‑40份及水100‑1000份,目前市售复合菌均为液体成品居多,检测菌数较难...
孙军
文献传递
实验室条件下唐鱼两性异形及其与游泳能力关系被引量:9
2016年
为了解唐鱼两性异形及其与游泳能力关系,检测了性成熟阶段唐鱼躯干部和鱼鳍形态特征以及爆发游泳速度(U_(burst))和临界游泳速度(U_(crit))在雌雄之间的差异,旨在从形态适应角度探究长期进化中雌雄唐鱼各自面对选择压力所产生的游泳能力差异及其机制,从而为野生唐鱼保护提供基础数据.结果表明:雌性唐鱼的体长、头高、头宽、尾鳍面积以及吻端至枕骨后末端、腹鳍起点至背鳍末端等长度均与雄性无显著差异.而体高、体宽、腹鳍起点至背鳍起点等反映腹腔大小的形态参数以及吻端至背鳍起点、吻端至臀鳍起点、枕骨后末端至背鳍起点等反映躯干部大小的形态参数均显示为雌性显著大于雄性,但头长以及胸鳍面积、腹鳍面积、背鳍面积和臀鳍面积均显示为雄性显著大于雌性.对所有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第1主成分贡献率为74.2%,负载量较大的是体长、头长、头高、体高、头宽、体宽以及各鳍之间距离等主要反映唐鱼躯干整体特征的参数;第2主成分贡献率为15.7%,负载量较大的是胸鳍面积、腹鳍面积、背鳍面积和臀鳍面积等主要反映鱼鳍特征的参数.唐鱼性别在第1主成分上无法区分,但在第2主成分却可以明显区分.根据体宽、胸鳍面积、腹鳍面积、背鳍面积和臀鳍面积等建立的性别判别方程对雌雄判断准确率达到91.8%~92.5%.唐鱼游泳能力测定结果显示,雌性U_(burst)与雄性无显著差异,但U_(crit)显著小于雄性.以上结果表明,雌雄唐鱼两性异形主要集中在与游泳能力相关的鱼鳍特征上.相比雄性,雌性唐鱼虽然胸鳍等鱼鳍面积较小导致其U_(crit)小于雄性,却具有更长的躯干部以保证其同样具有较高的爆发游泳能力,从而有利于在流速波动很大的溪流中躲避捕食和进行其他应急活动;相比雌性,雄性唐鱼则具有较大的鱼鳍面积保�
李江涛林小涛周晨辉曾鹏许忠能孙军
关键词:鱼鳍临界游泳速度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