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姚维

作品数:17 被引量:72H指数:4
供职机构:随州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动脉
  • 6篇主动脉
  • 4篇主动脉夹层
  • 4篇夹层
  • 3篇电生理
  • 3篇心病
  • 3篇心肌
  • 3篇预后
  • 3篇兔血
  • 3篇重组人脑钠肽
  • 3篇脑钠肽
  • 3篇梗死
  • 3篇冠心病
  • 3篇RHBNP
  • 2篇动脉壁
  • 2篇动脉疾病
  • 2篇心梗
  • 2篇心肌梗死
  • 2篇血管
  • 2篇血浆

机构

  • 14篇随州市中心医...
  • 7篇武汉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武警湖北总队...
  • 1篇湖北医药学院

作者

  • 17篇姚维
  • 9篇钱进
  • 6篇张振建
  • 5篇蒋守涛
  • 5篇王能
  • 3篇操传斌
  • 3篇蒋从清
  • 3篇杨波
  • 3篇吴钢
  • 3篇余志利
  • 3篇陈绪江
  • 2篇林涛
  • 2篇夏豪
  • 2篇黄宏耀
  • 2篇秦忠心
  • 2篇江洪
  • 1篇陈江斌
  • 1篇邓颖
  • 1篇初洪钢
  • 1篇张小明

传媒

  • 2篇临床内科杂志
  • 2篇中国心血管病...
  • 1篇临床荟萃
  • 1篇内科急危重症...
  • 1篇心脏杂志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国际心血管病...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09
  • 3篇2006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心肌梗死急性期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院内死亡危险因素资料分析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急性期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院内死亡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172例心肌梗死急性期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最后治疗结果分为两组,存活出院的患者设为A组,院内死亡的患者设为B组,观察两组基线对比情况。结果A组患者比B组患者,男性占比高,年龄更小,心功能状况较好,合并糖尿病和心绞痛病的患者占比更少,急性心肌梗死发作距离恶性室性心律失常间隔时间短。肌酐平均水平和血清钾平均水平更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体表心电图中J波的检出率A组患者比B组患者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YHA高于I级(危险比:5.66,95%CI 1.45~22.02,P<0.05),心电图存在J波(危险比:4.36,95%CI1.84~10.46,P<0.05),急性心肌梗死发作距恶性室性心律失常间隔时间超过24h(1~13d危险比:3.01,95%CI0.28~6.94,P<0.05;14~30d危险比:3.40,95%CI 1.41~8.30,P<0.05),血清肌酐水平高于正常(危险比:5.25,95%CI2.11~13.15,P<0.05)。结论在心肌梗死急性期合并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治疗中,患者的心功能级别、合并症、心电图J波的存在,以及急性心肌梗死发作距恶性室性心律失常间隔时间是否超过24h、血清肌酐水平高于正常参考值等可能与患者院内死亡相关。
方小赛姚维王能夏豪
关键词:心肌梗死急性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重组人脑钠肽(rhBNP)对急性心梗兔血流动力学和电生理的影响
目的 观察短期静脉滴注重组人脑钠肽(rhBNP)对急性心梗家兔的血流动力学和电生理作用的影响.方法 结扎兔左前降支制作急性心肌梗塞(AMI)模型,颈总动脉插管记录基础及心梗rhBNP用药前后动脉血压曲线,左心室内压力曲线...
姚维张振建钱进
CT引导下胸交感神经阻滞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的临床价值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探讨CT引导下胸交感神经阻滞治疗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80例,对照组(n=40)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n=40)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CT引导下胸交感神经阻滞,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浆肾上腺素(E)、去甲肾上腺素(NE)和脑钠肽(BNP)水平,治疗后24 h心率变异时域指标和治疗前后心功能相关指标。结果:治疗后两组BNP、E及NE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治疗后观察组BNP、E及NE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全部正常窦性心搏间期标准差(SDNN)、24 h内每5 min节段平均正常窦性心动周期标准差(SDANN)和全程相邻心搏间期之差均方根值(RMSSD)均长于对照组(P均<0.05),特定时间段相邻心搏间期>50 ms心搏数所占百分比(PNN50)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左室内径、左室射血分数和心胸比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均<0.05),且治疗后观察组左室内径、左室射血分数和心胸比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均<0.05)。结论:对扩张型心肌病并发心力衰竭患者,CT引导下胸交感神经阻滞治疗能显著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降低儿茶酚胺类激素水平,改善心脏功能。
方小赛姚维王能
关键词: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
急性主动脉夹层420例回顾性分析被引量:19
2012年
目的:探讨湖北省随州市近10年急性主动脉夹层病例的临床特征及变化趋势。方法:收集2001年1月-2010年12月在随州市中心医院住院首次入院确诊的420例急性主动脉夹层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急性主动脉夹层病例逐年增加。老年组心率明显低于年轻组[(72.1±13.6)次/min比(83.1±17.4)次/min],年轻组的就诊时间及确诊时间明显早于老年组。女性患者确诊时间却明显迟于男性患者。Stanford A型病例发生胸痛的几率明显大于Stanford B型病例,而Stanford B型病例发生腹痛的几率明显大于Stanford A型病例。Stanford B型病例确诊时间明显迟于Stanford A型病例。急性主动脉夹层住院总死亡率为18.1%。结论:急性主动脉夹层病例逐年增多,临床工作中应高度重视胸痛、腹痛、后背痛、转移痛等症状,注意监测患者血压、心率,并高度警惕老年、女性、A型主动脉夹层的患者。
钱进江洪姚维蒋守涛林涛吴钢
关键词:急性主动脉夹层预后
主动脉壁内血肿误诊3例分析被引量:1
2009年
姚维
关键词:误诊
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8,-9、肿瘤坏死因子-α和C反应蛋白水平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 评估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8,-9(MMP-8、-9)、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C反应蛋白(CRP)浓度与急性主动脉夹层(AAD)发生之间的潜在关系.方法 收集201 1年1月~2012年8月52例AAD患者人院血液标本,并同期收集56例冠心病患者和60例健康对照组的血液标本,分别检测MMP-8、MMP-9、TNF-α和CRP的血浆浓度.结果 AAD患者血浆中MMP-8、MMP-9和CRP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冠心病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TNF-α水平虽高于冠心病组和健康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浆MMP-8、MMP-9和CRP升高与AAD发生具有明确相关性,对AAD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姚维张振建钱进王能黄宏耀秦忠心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基质金属蛋白酶肿瘤坏死因子-ΑC反应蛋白
重组人脑钠肽(rhBNP)对兔血流动力学和电生理的影响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观察短期静脉滴注重组人脑钠肽(rhBNP)对家兔的血流动力学和组织电生理作用的影响.方法:健康家兔12只,以0.09μg/(kg·min)静脉滴注rhBNP,应用单相动作电位记录技术,同步记录用药前后心外膜、中层及心内膜心肌单相动作电位(MAP)及体表心电图,分析相关参数的变化;颈总动脉插管,记录动脉血压曲线、左心室内压力曲线变化.结果:用药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动脉收缩压(SAP),舒张压(DAP)和平均动脉压(MAP)下降;左室舒张末压(LVEDP),左室收缩压(LVSP)下降(P<0.05).左室内压最大上升、下降速率(±dp/dt)max用药前后比较无显著差异.电生理指标3层心肌单相动作电位时程,体表心电图指标无显著差异.结论:在健康家兔,短期静脉滴注重组人脑钠肽对电生理指标没有影响,可改变血流动力学指标.
姚维杨波钱进吴钢陈绪江余志利
关键词:血液动力学过程电生理
重组人脑钠肽(rhBNP)对急性心梗兔血流动力学和电生理的影响
目的观察短期静脉滴注重组人脑钠肽(rhBNP)对急性心梗家兔的血流动力学和电生理作用的影响。方法结扎兔左前降支制作急性心肌梗塞(AMI)模型,颈总动脉插管记录基础及心梗rhBNP用药前后动脉血压曲线,左心室内压力曲线变化...
姚维杨波吴钢陈绪江余志利
关键词:RHBNP急性心梗梗死区重组人脑钠肽电生理
文献传递
主动脉壁间血肿23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主动脉壁间血肿(IMH)是指血肿位于主动脉管壁内,没有内膜撕裂口,导致主动脉管壁的局限性增厚,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主动脉夹层,也被认为是典型主动脉夹层的前期病变。主动脉壁间血肿临床症状与主动脉夹层相似,但其影像学表现及发病机制不同于主动脉夹层。国内目前关于主动脉壁间血肿的临床分析较少,
钱进江洪蒋从清张振建姚维
关键词:主动脉壁间血肿预后
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在年青冠心病患者中的表达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研究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 type-1,PAI-1)分子在年青冠心病患者中的表达以及与冠心病病情的关系。方法入选患者按照年龄分为年青组和老年组,检测所有入选患者的PAI-1分子含量,年青组患者病情稳定后一月复查PAI-1含量。结果年青组患者血清PAI-1为(44.27±2.8)mol/L,老年组PAI-1的血清含量为(39.14±3.60)mol/L,两组含量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月后年青组复查PAI-1的血清含量为(33.85±2.4)mol/L,与发病急性期PAI-1分子含量相比,含量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AI-1是年青患者冠心病的独立预测因素之一,且PAI-1含量的高低与冠心病的时期有明显相关性。对于接受冠心病长期规范治疗的患者,PAI-1的血清含量与冠心病的病情相关性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蒋守涛张振建操传斌钱进姚维刘明秀
关键词: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冠心病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