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隽
- 作品数:27 被引量:125H指数:7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上海市浦东新区社会发展局卫生科技发展专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间叶软骨肉瘤10例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5
- 2011年
- 目的探讨间叶软骨肉瘤的临床、影像和病理学特征及病理鉴别诊断。方法收集间叶软骨肉瘤10例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通过光镜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分析其临床、影像学、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及病理鉴别诊断。结果 10例间叶软骨肉瘤平均年龄28.4岁,男女比8∶2。发病部位分别为股骨(2例)、肱骨(2例)、椎管内(2例)、椎骨(1例)、髂骨(1例)、大腿软组织(1例)、臀部软组织(1例)。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改变,以溶骨性骨质破坏为主伴钙化。组织学由高度富于细胞的幼稚间叶小细胞和相对良性的软骨成分相结合,两种成分的分界十分清楚,比例不确定。术前单点穿刺活检漏诊、误诊率高。结论间叶软骨肉瘤为软骨肉瘤的少见特殊类型,具有与普通软骨肉瘤和小细胞性骨肉瘤不同的临床、影像学和病理学特征,预后差。
- 黄瑾张惠箴周隽蒋智铭
- 关键词:软组织肿瘤骨肿瘤免疫组织化学病理学
- 生物玻璃预防兔开放性骨折感染的研究
- 目的:研究粉末状的生物玻璃用于预防兔开放性胫骨骨折感染的效果;方法:选取20只成年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2组,全麻后在右胫骨近端造成开放性骨折,钢板螺钉固定,骨折处注射0.1mll ×10菌落形成单位/ml 金葡菌(...
- 谢宗平张长青仇建军王坚强周隽
- 文献传递
- 去分化软骨肉瘤的临床病理诊断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探讨去分化软骨肉瘤的临床、影像和病理学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并分析去分化软骨肉瘤14例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通过光镜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抗体包括波形蛋白、S-100蛋白、平滑肌肌动蛋白、KP-1、PGM—1)分析其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结果14例去分化软骨肉瘤平均年龄52岁,男女比9:5。好发部位与普通软骨肉瘤一致,即盆三角、肩三角、肋骨和膝关节上下。影像学表现为双重形态特征的恶性肿瘤。大体中央型多于周围型,组织学由分界清楚的高分化软骨性肿瘤和高级别间变性肉瘤构成。术前单点穿刺活检漏诊、误诊率高。肿瘤内间变性肉瘤成分按发生率高低依次为骨肉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和纤维肉瘤。结论去分化软骨肉瘤为软骨肉瘤的少见特殊类型,具有与普通软骨肉瘤和软骨母细胞型骨肉瘤不同的临床、影像学和病理学特征,预后很差。
- 黄瑾张惠箴郑莉周隽蒋智铭
- 关键词:骨肿瘤软骨肉瘤
- 关节内结节性筋膜炎1例被引量:2
- 2011年
- 患者女性,46岁。因左膝疼痛不适伴肿胀3个月就诊。患者既往无外伤史。MRI示肿块位于外上髁股四头肌与股骨之间的髌上囊内(图1)。临床诊断:左膝滑膜炎,髌上囊肿块。
- 周隽蒋智铭张惠箴
- 关键词:结节性筋膜炎关节内病例报道
- 骨脂肪硬化性黏液纤维性肿瘤临床病理特征分析被引量:10
- 2016年
- 目的探讨骨脂肪硬化性黏液纤维性肿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改变和病理特征。方法收集2014年17例脂肪硬化性黏液纤维性肿瘤,分析其临床病理和影像学特征。结果17例脂肪硬化性黏液纤维性肿瘤,年龄26~67岁,平均46岁;男11例,女6例。患者无明显症状或有病变部位疼痛。大部分(13/17)位于股骨粗隆附近。影像学显示为有硬化边缘边界清晰的病灶,MRI示片状异常信号灶,边界清晰光整,T1W为相对均匀的信号,T2W为混杂信号,压脂有明显高信号。该病变呈多种组织学成分的混杂结构,包括纤维和胶原组织、黏液样基质、脂肪瘤样区域、泡沫状组织细胞、Paget病样的钙化和骨化组织。结论脂肪硬化性黏液纤维性肿瘤是一类有独特发生部位和影像学改变的良性纤维骨性病变,其组织学表现也有一定特征性,在骨肿瘤的病理诊断中并不少见,它可能是纤维结构不良等多种良性骨病在微骨折、缺血等因素诱导下形成的退行性终末期改变。
- 周隽胡丁君蒋智铭张惠箴
- 关键词:骨肿瘤
- MDM2、CDK4和SATB2对诊断低级别骨肉瘤的价值被引量:8
- 2016年
- 目的探讨MDM2、CDK4和SATB2免疫标志物对低级别骨肉瘤的病理诊断价值。方法收集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2002年1月至2015年6月20例低级别中央性骨肉瘤和27例骨旁骨肉瘤,观察其临床、影像及病理形态特征,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MDM2、CDK4和SATB2表达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以及它们在低级别骨肉瘤与纤维结构不良、纤维瘤病及低级别纤维肉瘤等纤维性肿瘤中表达的差异性。结果低级别骨肉瘤病程长,发病年龄大,主要位于长骨;影像学上低级别中央性骨肉瘤以恶性溶骨性改变为主,但5/18的病例其影像改变与中间型和良性骨病重叠;骨旁骨肉瘤以恶性硬化性改变为主。组织形态上分化良好的梭形肿瘤细胞和分化成熟、形态各异的瘤骨以浸润性生长为主要特征;免疫标志物MDM2和CDK4在低级别骨肉瘤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4.5%(35/47)和55.3%(26/47),83.0%(39/47)的病例至少表达其中1种;低级别骨肉瘤和纤维结构不良都表达SATB2,而纤维瘤病、低级别纤维肉瘤等纤维性肿瘤阴性。结论MDM2、CDK4以及SATB2的免疫标记结果受标本脱钙、抗体来源及实验条件等多种因素影响,低级别骨肉瘤的诊断仍要依靠临床、影像和病理三结合来综合判断,以MDM2和/或CDK4阳性作为支持低级别骨肉瘤的辅助诊断指标,但阴性不能排除诊断;SATB2阴性有助于排除骨原发性纤维性肿瘤,但不包括纤维结构不良。
- 陈春燕张惠箴蒋智铭周隽陈杰刘亮
- 关键词:骨肉瘤免疫组织化学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Bruch膜开口-盘沿最小宽度的变化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研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早期患者Bruch膜开口-盘沿最小宽度(BMO-MRW)的变化。方法采用观察性横断面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12月于我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123例(208眼)及同期健康志愿者66名(121眼)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国际临床DR严重程度分级标准,将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无DR组(non-DR组,n=72)和轻度DR组(mild-DR组,n=51)。应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成像(SD-OCT)进行以视盘为中心的24条放射状B扫描及视乳头周围环形扫描,所有扫描结果均相对于该眼特定的黄斑-Bruch膜开口中心轴(FoBMO轴)获得。测量24条B扫描径线上的BMO-MRW值及环形扫描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值,并进一步分为鼻上、鼻侧、鼻下、颞上、颞侧、颞下6个象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正常对照组、non-DR组、mild-DR组平均BMO-MRW及各象限BMO-MRW均呈依次变薄趋势。non-DR组、mild-DR组的平均BMO-MRW分别为(304.64±36.67)μm、(299.39±41.27)μm,相较于正常对照组[(315.14±41.60)μm]变薄(P=0.040,P=0.005)。non-DR组、mild-DR组颞上象限BMO-MRW分别为(308.35±52.40)μm、(304.60±53.33)μm,相较于正常对照组[(324.82±52.40)μm]变薄(P=0.012,P=0.005);颞下象限BMO-MRW分别为(339.49±51.39)μm、(331.48±47.21)μm,相较于正常对照组[(358.58±48.94)μm]变薄(P=0.003,P<0.001)。平均BMO-MRW和平均RNFL厚度呈正相关(r=0.187,P=0.001),各象限BMO-MRW与RNFL厚度呈中等相关至无相关性,其中颞下象限相关性最高(r=0.333,P<0.001),颞侧象限无相关性(r=0.087,P=0.115)。结论糖尿病患者的BMO-MRW较正常人变薄,且与RNFL厚度改变呈正相关,提示BMO-MRW可以作为DR早期神经退行性改变的观察指标。
- 周隽娄炜王相宁吴强
- 关键词:光学相干断层成像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
- VEGF-C mRNA表达与腋淋巴结阴性乳腺癌预后的关系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VEGF-C mRNA的表达与腋淋巴结阴性(axillary node negative,ANN)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ANN乳腺浸润性导管癌50例,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乳腺癌组织中VEGF-C mRNA表达;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淋巴结中广谱角蛋白(AE1/AE3)表达以判定微转移;同时检测ER和c-erbB-2蛋白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所有病例随访60~112个月。结果 11例患者腋窝淋巴结发现微转移灶,微转移率为22%(11/50),有微转移者其原发灶VEGF-C mRNA阳性表达率(45.45%)高于无微转移者(25.64%),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9);且VEGF-C mRNA表达与ER和c-erbB-2蛋白表达无相关性。在50例ANN乳癌患者中,VEGF-C mRNA表达阳性和阴性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是53.33%和7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EGF-C mRNA的表达与ANN患者淋巴结微转移及术后5年生存率密切相关。检测癌组织中VEGF-CmRNA的表达可能为预测ANN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 于静王军臣符雪莲周隽华燕菲
- 关键词:微转移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C原位杂交
- 恶性腱鞘巨细胞瘤临床病理分析被引量:13
- 2012年
- 目的探讨恶性腱鞘巨细胞瘤(malignant giant cell tumor of tendon sheath,MGCTS)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鉴别诊断。方法对2例继发性MGCTS的石蜡切片分别做HE染色和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染色,观察其临床病理及免疫表型特征,并与63例弥漫性腱鞘巨细胞瘤(diffuse-type giant cell tumor of tendon sheath,DGCTS)相比较,复习相关文献。结果MGCTS好发于中老年人,较良性GCTS发病年龄略大,通常见于下肢负重大关节周围。多为局部多次复发病例,影像学呈明显恶性改变,关节旁软组织有巨大肿块影,骨组织有广泛浸润性破坏,MRI显示各序列均见低信号结节,提示含铁血黄素沉积。2例MGCTS均继发于DGCTS,镜下仍保留部分DGCTS细胞构成,炎症背景中有较多大滑膜样单核细胞增生并伴有异型性,细胞胞质丰富,嗜伊红色,核偏位,排列松散,免疫标记示Clusterin强阳性。肿瘤细胞广泛浸润周围软组织及骨组织,并见大片凝固性坏死,较多脉管内瘤栓。MGCTS组织中Ki-67增殖指数略高于DGCTS。结论 MGCTS大多继发于DGCTS或色素性绒毛结节性滑膜炎,其真正的肿瘤细胞可能是恶变的大滑膜样单核细胞,此细胞Clusterin免疫组化标记阳性,有助于MGCTS的病理鉴别诊断。MRI显示各序列均见低信号结节,提示含铁血黄素沉积,是MGSTS影像学诊断的重要特征之一。MGCTS的诊断需综合评估诸多诊断依据,包括肿瘤细胞的异型性以及肿瘤体积大、广泛浸润性生长、大片坏死、脉管内瘤栓等生物学特征。
- 周隽张惠箴蒋智铭汤莉刘亮陈杰
- 关键词:恶性腱鞘巨细胞瘤免疫组织化学
- 梅尼埃病患者前庭神经的病理学研究
- 目的内耳病变是梅尼埃病(MD)的主要病理基础,但目前尚不明确前庭神经纤维是否受累。本文对MD患者前庭神经标本进行了病理学研究,并探讨了前庭神经病理改变与临床表现之间的可能联系。方法为10例诊断MD的患者施行了前庭神经切断...
- 时海波周慧群吴雅琴朱华明周隽宋强殷善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