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岚

作品数:5 被引量:18H指数:1
供职机构:淮安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视网膜
  • 2篇视网膜病
  • 2篇视网膜病变
  • 2篇切除
  • 2篇切除术
  • 2篇青光
  • 2篇青光眼
  • 2篇网膜
  • 2篇小梁
  • 2篇小梁切除
  • 2篇小梁切除术
  • 2篇复合式小梁切...
  • 2篇复合式小梁切...
  • 2篇病变
  • 1篇新生大鼠
  • 1篇新生血管
  • 1篇新生血管性
  • 1篇新生血管性青...
  • 1篇血管
  • 1篇翼状胬肉

机构

  • 4篇淮安市第二人...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5篇周岚
  • 2篇冯军
  • 1篇滕青青
  • 1篇康欣乐
  • 1篇田兆方
  • 1篇周林
  • 1篇徐岬
  • 1篇严晓腾
  • 1篇杨军

传媒

  • 1篇江苏临床医学...
  • 1篇眼外伤职业眼...
  • 1篇中华眼底病杂...
  • 1篇中国实用眼科...
  • 1篇海南医学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08
  • 1篇2003
  • 1篇1999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36例体会
1999年
周岚
关键词:翼状胬肉角膜缘干细胞角膜移植
现代复合式小梁切除抗青光眼术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探讨现代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44眼行现代复合式小梁切除术;随机对照42眼行单纯小梁切除术,分析比较两组术后眼压、滤过泡及前房深度。结果 本组病例术后第1天浅前房发生率观察组为4.5%,明显低于对照组21.4%(P<0.05);1年后随访61眼(观察组33眼,对照组28跟),观察组功能型滤过泡占84.8%较对照组的60.7%为多(P<0.05)。不用任何抗青光眼药物眼压<21mmHg(1mmHg=0.133kPa)者为手术成功标准,观察组1年后手术成功率为93.9%较对照组的71.4%为高(P<0.05)。结论 现代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可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徐岬冯军滕青青周岚
关键词:复合式小梁切除术青光眼浅前房5-氟脲嘧啶
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黄斑裂孔自发闭合一例
2016年
患者女,63岁。闵行眼视物模糊1个月于2014年11月18日来我院眼科就诊。患者既往有糖尿病病史15年;曾因双眼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于2014年2月在我院眼科行双眼全视网膜激光光凝(PRP)治疗。
严晓腾周岚康欣乐冯军
关键词:视网膜穿孔体层摄影术光学相干
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临床观察被引量:17
2016年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Conbercept)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12月在徐州医学院附属淮安医院眼科病区住院并确诊为NVG的22例(22眼)患者,行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0.50 mg/0.05 ml),8~14 d后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观察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后虹膜新生血管消退的时间,眼压的变化以及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视力和眼压的变化。术后随访3~15个月。结果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后,17只眼虹膜新生血管1周内完全消退,5只眼2周内完全消退。注药前平均眼压(41.53±3.37)mm Hg,注药后1周平均眼压(40.12±2.13)mm Hg,与注药前比较眼压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后1周眼压(11.43±1.68)mm Hg,术后1个月眼压(12.15±1.46)mm Hg,术后3个月眼压(12.81±1.56)mm Hg,最后一次随访眼压(12.03±2.31)mm Hg,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1者4眼,视力0.01~0.1者15眼,与术前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能有效地控制眼压,保护视功能。
周林周岚
关键词: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玻璃体腔注射复合小梁切除术疗效
氧诱导对新生大鼠视网膜NF—κB表达的影响
2008年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B,NF—κB)与新生大鼠视网膜病变的关系。方法以75%的氧浓度暴露1周转入空气1周的方法建立新生大鼠视网膜病变模型共16只,同时设正常对照大鼠16只。在视网膜病变模型结束后及1周时,组织学观察视网膜毛细血管密度指数(Retinal Capillary Density Index,RCDI)的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评估视网膜NF-κB的活性变化。结果两组视网膜RCDI比较,相同时点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t=11.08,P=0.0000;t=3.06,P=0.0008),而同组不同时点比较显示:高氧组P21较P14显著减少(t=5.94,P=0.0000);而对照组P21与P14间差异无显著性(t=0.49,P=0.6288)。NF-κB的活性比较,相同时点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75,P=0.0000;t=14.93,P=0.0000),而同组不同时点比较显示,高氧组P21较P14显著减少(t=8.29,P=0.0000);而对照组P21与P14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4,P=0.7409)。结论氧诱导新生血管的发生,NF—κB的活性在氧诱导新生大鼠视网膜病(oxygen-induced retinopathy)中显著增强,随病程的延长而逐渐减少,视网膜NF—κB的表达与新生血管的发生相关。
周岚田兆方杨军
关键词:视网膜病变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