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顺

作品数:62 被引量:577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教育部青年骨干教师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0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5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1篇农业科学
  • 13篇生物学
  • 10篇文化科学
  • 5篇医药卫生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理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11篇愈伤
  • 11篇愈伤组织
  • 9篇植物
  • 8篇丹参
  • 8篇水稻
  • 6篇内源
  • 6篇籼稻
  • 6篇无花果
  • 6篇胁迫
  • 6篇花果
  • 6篇教学
  • 5篇淀粉
  • 5篇幼苗
  • 5篇内源激素
  • 5篇基因
  • 5篇分子
  • 4篇栽培
  • 4篇栽培技术
  • 4篇直链淀粉
  • 4篇铅胁迫

机构

  • 37篇中南林业科技...
  • 28篇湖南农业大学
  • 8篇中国农业科学...
  • 6篇山东省林业科...
  • 6篇上海市农业科...
  • 3篇南华大学
  • 2篇上海农业科学...
  • 1篇广东省农业科...
  • 1篇湖南大学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湖南科技大学
  • 1篇孝感学院
  • 1篇湖南省植物激...
  • 1篇福建省亚热带...

作者

  • 62篇吴顺
  • 17篇萧浪涛
  • 9篇刘清
  • 8篇沈革志
  • 8篇曹尚银
  • 7篇蔡燕
  • 6篇杨福兰
  • 5篇罗光宇
  • 4篇鲁旭东
  • 4篇王元清
  • 3篇王永红
  • 3篇童建华
  • 3篇刘坤
  • 2篇朱允华
  • 2篇蔺万煌
  • 2篇刘华英
  • 2篇刘素纯
  • 2篇王若仲
  • 2篇张雪芹
  • 1篇李晓方

传媒

  • 5篇中国农学通报
  • 3篇种子
  • 3篇北方园艺
  • 3篇中药材
  • 3篇中南林业科技...
  • 3篇2005年全...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果树学报
  • 2篇现代农业科技
  • 1篇分析化学
  • 1篇光谱实验室
  • 1篇河北果树
  • 1篇烟台果树
  • 1篇中国果菜
  • 1篇安徽农学通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遗传
  • 1篇林业科技开发
  • 1篇北京农业
  • 1篇湖南农业大学...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5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19
  • 4篇2018
  • 2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1
  • 5篇2010
  • 4篇2009
  • 4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6篇2005
  • 6篇2004
  • 7篇2003
  • 2篇2002
6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植物遗传多样性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82
2010年
遗传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基础和核心,了解和掌握植物遗传多样性影响因素及其变化规律,对于植物资源的保护及可持续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植物遗传多样性的特点、影响因素、作用规律和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论述。遗传多样性是生物在长期进化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自然属性,具有广泛性、特异性和适应性等特点。能确定和改变植物种群遗传多样性的内部因素包括物种的繁育系统(生殖方式)、遗传漂变、自然选择、基因突变和基因流,同时还包括由于环境变化和人为干扰引起的种群隔离、生境片断化等外部因素。内部因素可直接作用于基因组,引起等位基因数目与频率的变化,外部因素不会直接改变基因(等位基因)数目与频率,只能通过某种间接方式使植物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和遗传结构发生变化。植物种群是一个大的生态系统,各因素之间会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作用使植物群体遗传多样性维持在相对平衡状态。
文亚峰韩文军吴顺
关键词:植物群体遗传分化影响因素
稻米垩白与直链淀粉含量的数量性状位点及其相互关系研究被引量:11
2005年
用七丝占/外选35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inbredlines,简称RILs群体)为材料,对控制稻米垩白和直链淀粉含量的数量性状位点(QTLs)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共检测到2个控制直链淀粉含量的QTLs,位于第6染色体上;在第2和第6染色体上检测到4个与稻米垩白有关的QTLs,说明稻米垩白和直链淀粉含量两个性状均为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通过对稻米垩白与直链淀粉含量的表型相关分析和条件性状分析表明,稻米垩白与直链淀粉含量间存在一定程度的正相关关系.
吴顺李晓方萧浪涛毛兴学肖昕
关键词:直链淀粉含量数量性状位点稻米垩白表型相关分析QTLS多基因控制
林业院校“蛋白质与酶工程”课程立体化教学研究
2018年
作为一门应用型较强的必修专业课——"蛋白质与酶工程"在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多个专业中开展,包括生物技术、生物工程、生态学等。在该门课程的教学研究与革新过程中,应将教学资源作为基础,充分联动各个教学元素,建立多层次、全面的综合教学体系。在此目标上,本文总结了该门课程的改革措施,在实践中取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同时将该模式推广至同类院校的同类型、相关联课程中以供参考。
王永红宁歌王元清吴顺
关键词:林业院校教学改革立体化教学
水杨酸对铅胁迫下小白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缓解效应被引量:6
2010年
以小白菜为材料,探讨了SA预处理对铅胁迫下小白菜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外源水杨酸预处理可以不同程度地缓解Pb对小白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毒害效应,种子萌发率上升,减少铅在幼苗体内的积累,促进株高和根长的增加;增加Pb胁迫下幼苗叶绿素含量和根系活力,减轻了Pb对小白菜幼苗的氧化胁迫程度,以0.5μmol/L的SA处理效果最好。
吴顺罗光宇蔡燕
关键词:小白菜幼苗生长水杨酸
钩藤碱的超声辅助提取及其含量变化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钩藤碱最佳提取工艺,确定钩藤药材最佳采收时期。[方法]以传统外观质量和钩藤碱含量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料液比、乙醇质量浓度和超声处理时间为影响因素,采用L_(16)(4^(3))正交设计优化提取工艺。通过检测不同采收时期钩藤碱含量的变化,确定最佳采收时期。[结果]钩藤碱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20,60%乙醇浸泡1 h,超声处理40 min,80℃回流2 h;当年10月—次年2月为钩藤药材的较佳采收时期。[结论]优选出的钩藤碱提取工艺设计合理、结果可靠;确定了钩藤药材的采收时期,为利用湖南钩藤进行饮片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吴顺孙健鹏谢丽霞陈泽阳张嘉桐颜彬彬
关键词:钩藤超声提取钩藤碱采收时期
无花果保护地栽培技术被引量:2
2003年
曹尚银杨福兰吴顺
关键词:无花果保护地栽培技术种苗繁育树体管理
丹参不同生长时期叶片内抗氧化酶活性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丹参是鼠尾草属植物,其根茎对于人类心脑血管疾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本研究以紫花丹参为实验材料,对紫花丹参不同时期(营养生长期、花蕾期、开花期)叶片中的抗氧化酶(SOD、CAT、POD)活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丹参叶片在开花的过程中丙二醛(MDA)的含量在不断增大,由13.82 nmol/g增加到开花初期的23.39 nmol/g;同时叶片内的SOD活性也由3.09 U/g增加到36.56 U/g、CAT由1.08 U/(g·min^(-1))增加到7.58 U/(g·min^(-1)),POD由49.11 U/(g·min^(-1))降低到2 U/(g·min^(-1));可溶性蛋白含量由0.6 mg/g增加到2.01 mg/g。由此可以推断,丹参开花期的抗氧化酶活性高于营养生长期,且呈现增加趋势。可以对开花期进行适当的处理作为提升丹参产量的有效途径之一。
蔡燕吴顺
关键词:丹参抗氧化酶丙二醛可溶性蛋白
紫花丹参多倍体的初步诱导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选育紫花丹参多倍体新种质。方法:利用秋水仙碱处理紫花丹参叶片进行多倍体诱导,对其多倍体后代相关性状进行分析。结果:用15 mg/L秋水仙碱浸泡叶片12 h预培养7 d的处理具有较好地加倍效果,加倍率达31.67%。对筛选得到的5种多倍体植株的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和主要有效成分含量进行分析表明,多倍体植株较二倍体都有较明显的增加,其中尤以Y2最具应用潜力。结论:通过秋水仙碱诱导获得了紫花丹参多倍体,部分多倍体植株性状变化明显,主要有效成分含量明显提高。
吴顺葛倩雯刘肖坷李昕胡鑫铭王元清
关键词:紫花丹参多倍体秋水仙碱
脱落酸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控作用被引量:16
2004年
介绍了脱落酸对种子发育、果实发育、植物体细胞胚发生及组织器官的分化形成的调节作用及其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并对今后的研究作了简单的展望。
鲁旭东吴顺
关键词:脱落酸生长发育
农杆菌介导法将反义蜡质基因转入杂交稻亲本被引量:5
2006年
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反义蜡质基因导入特青(OryzasativaL.subsp.indica)和广粳1号(OryzasativaL.subsp.japonica)这两个杂交稻亲本的愈伤组织中,获得了经PCR检测证明外源基因已整合进植物基因组中的再生植株,其中含潮霉素抗性基因的植株有6株,但仅有2株能够扩增出反义蜡质基因的特异条带,其原因可能是在转基因植株中出现了基因丢失或沉默现象。试验表明,粳型稻广粳1号的不同外植体(成熟胚、幼胚、幼穗、花药)的愈伤诱导率比特青的高,且随着继代时间的延长,不同基因型水稻诱导的愈伤之间的转化率存在着极显著性差异(P<0.01);经过转染的水稻愈伤在一定的筛选压力下会出现“逃逸”现象,抗性筛选后成活愈伤PCR检测发现广粳1号和特青的愈伤转化率只有44.4%和29.4%;不同凝固剂对愈伤诱导的质量有着明显的影响,植物凝胶作凝固剂比琼脂作凝固剂时的愈伤褐化率低。
刘清萧浪涛吴顺朱允华刘素纯史齐康朵兰
关键词:反义蜡质基因杂交稻外源基因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