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娟
- 作品数:47 被引量:286H指数:10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经济管理更多>>
- 便秘与先天性巨结肠问题高峰研讨会纪要被引量:4
- 2010年
- 由中华小儿外科杂志主办、全国各地知名专家参加的"便秘与先天性巨结肠问题高峰研讨会"于2010年3月27日在武汉召开.本次会议旨在探讨临床上广为关注的功能性便秘、先天性巨结肠及其同源病等的病因、诊断及治疗问题,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广泛的争鸣和讨论.会议主要分为2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专题发言,由4位专家对儿童便秘、先天性巨结肠的腹腔镜手术和经肛门拖出术、以及巨结肠同源病等4个议题进行专题论述,提出问题.第二部分为大会发言,各地专家对4个议题各个方面进行了更加深入的争鸣和讨论.
- 吴晓娟孙晓毅
- 关键词:先天性巨结肠功能性便秘巨结肠同源病经肛门拖出术腹腔镜手术小儿外科
- 小儿继发性肠狭窄及闭锁诊疗分析被引量:13
- 2015年
- 目的 探讨小儿继发性肠狭窄及闭锁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分析其发病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至2013年2月间接受手术治疗的继发性肠狭窄及肠闭锁11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8例,女3例;手术年龄3.0~12.7个月,平均7.1个月.本组原发病分别为:坏死性小肠结肠炎4例,胎粪性腹膜炎2例,肠套叠3例,腹部手术2例.临床表现主要为:呕吐、排便次数及量减少、腹胀等.症状发生于原发病治愈后40 d~12个月不等,平均5.4个月.有6例腹部X线正侧位片提示有固定扩张的肠袢,5例提示腹部多发液气平并远端肠管正常积气减少;6例行消化道碘水造影提示末端回肠梗阻.术中发现肠狭窄或闭锁均位于回肠及其末端(7例严重的肠狭窄,3例发生肠闭锁,1例末端回肠闭锁合并毗邻肠管狭窄),其中2例有2处肠狭窄.所有患儿均行一期肠狭窄或闭锁肠管切除肠吻合术.病理检查报告除1例异位胰腺和1例梅克尔憩室外,其余均呈非特异性慢性炎症改变.术后对痊愈出院患儿进行随访,随访内容包括饮食、排便、有无腹胀.结果 除1例3个月大肠狭窄的患儿术后第4天因吻合口瘘行回肠造瘘术,后因伤口反复裂开家属放弃治疗,余10例治愈出院.痊愈患儿获随访6个月~3年,肠梗阻症状消失,无腹胀,饮食及排便恢复正常.结论 继发性肠狭窄及闭锁具体发病机制尚不能明确,机械压力、肠道缺血及炎症是其易感因素,消化道造影检查对其诊断有重要意义.对有上述既往病史治愈后出现肠梗阻患儿需警惕继发性肠狭窄及肠闭锁的发生,病变好发于末端回肠,且有多发狭窄或闭锁可能,一期行病变肠管切除肠吻合可取得良好效果.
- 余克驰吴晓娟冯杰雄魏明发
- 关键词:手术后并发症肠闭锁
-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和先天性巨结肠肠穿孔的鉴别诊断和治疗被引量:10
- 2019年
- 目的探讨由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和先天性巨结肠(HD)引起的新生儿肠穿孔的鉴别诊断和治疗策略。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福建省妇幼保健院小儿外科收治的42例NEC和22例HD所致新生儿肠穿孔患儿的临床资料,对2组患儿的早产儿比例、低出生体质量儿比例、发病日龄、术前临床症状及手术处理方式进行比较。结果NEC和HD引起新生儿肠穿孔的早产儿比例[95.23%(40/42例)比27.27%(6/22例)]、低出生体质量儿比例[90.48%(38/42例)比45.45%(10/22例)]及发病日龄[(14.48±10.51)d比(3.18±3.43)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前有正常排便比例[71.4%(30/42例)比27.3%(6/22例)]、发病时排黏液血便比例[95.2%(40/42例)比9.1%(2/22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42例NEC中8例行肠吻合术,34例因行肠吻合术风险大行肠造瘘术;22例HD行肠双腔造瘘术。结论NEC和HD引起的新生儿肠穿孔需综合分析患儿一般情况及临床表现才能鉴别,NEC肠穿孔建议行肠吻合术,若吻合风险大,则行造瘘术;HD引起的肠穿孔建议行双腔造瘘术,若二者无法鉴别时,建议行肠造瘘术。
- 林宇吴晓娟黄文华黄婷王允金张建钦李丹丹
- 关键词:肠穿孔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先天性巨结肠
- 肠神经元发育异常患儿术后康复治疗与疗效评价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探讨肠神经元发育异常患儿术后康复治疗的方法和意义。方法针对我院近年来收治的肠神经元发育异常患儿有可能出现术后肠功能紊乱、污粪、反复腹胀、便秘、反复小肠结肠炎及心理疾患等情况,选择性采用扩肛器扩肛、有效药物保留灌肠、生物反馈治疗、中药调理、饮食指导、心理辅导等康复措施,并以临床症状的改善、社会生活质量的提高,肠炎的发生与转归及直肠肛门测压的变化情况来评估患儿术后康复治疗的效果。结果获得随访的136例患儿经康复治疗后症状均有所好转,其中56例复查直肠肛门测压,直肠肛管松弛反射(RAIR)的重现率为55%。结论康复治疗可以改善术后并发症,是手术后肠功能紊乱等症状的有效治疗方法。
- 黎润光魏明发吴晓娟邵景范郭先娥宣晓琪张文翁一珍袁继炎
- 快速乳酸脱氢酶染色在先天性巨结肠及肠神经元发育异常术中诊断的应用被引量:9
- 2009年
- 目的探讨快速乳酸脱氢酶(LDH)染色在术中诊断先天性巨结肠(HD)及肠神经元发育异常(IND)的可行性及临床意义。方法20例术前诊断为HD或巨结肠同源病(HAD)患儿术中分别在直肠及近端结肠取全层标本行快速LDH染色,通过预热孵育液和提高氧化型辅酶Ⅰ(NAD)水平将反应时间缩短在20min内,同时行快速乙酰胆碱酯酶(AChE)染色,并与术后病检结果进行Kappa诊断一致性检验。结果LDH染色孵育20min后出现蓝紫色沉淀,可识别为神经节细胞,增加染色时间并不增加强染色程度;20例患儿中HD8例,IND6例,HD并IND3例,均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相一致;1例直肠LDH染色有少量表达阳性,但AChE染色阳性,术后病检为神经节细胞减少症;2例直肠LDH和AChE染色均阴性,术后病检为HD、神经节细胞减少各1例。Kappa检验HD、IND、HD并IND的患儿检验结果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有较强的吻合性(K≥0.7)。结论快速LDH染色联合快速AChE染色术中诊断HD和IND结果可靠,可帮助术中判断病变肠管的范围。
- 向磊柴成伟吴晓娟冯杰雄
- 关键词:先天性巨结肠乳酸脱氢酶术中诊断
- 巨结肠次全或左半结肠切除术后的远期排便功能比较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比较先天性巨结肠次全或左半结肠切除术后患儿不同时期的排便功能,了解两组切除不同范围的结肠对患儿远期排便功能及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将128例先天性巨结肠行心形吻合术患儿分为两组:一组为左半结肠切除,共56例;另一组为结肠次全切除,共72例。两组随访4~12年,比较两组的排便功能、生活质量、生长发育及便秘复发等情况。结果术后半年的排便功能比较,左半结肠切除组患儿评估明显好于次全切除组,而2年后两组的排便功能、生活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次全切除组便秘复发1例,左半切除组便秘复发5例。对身高/年龄及体重/年龄评估得出,两组患儿在各百分位范围内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结肠次全切除患儿远期排便功能与左半切除患儿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生活质量及生长发育两组均可以达到正常范围,左半结肠切除的患儿便秘复发率比次全切除要高。
- 吴晓娟魏明发王果易斌柴成伟冯杰雄朱旭高贺云邓科
- 关键词:先天性巨结肠手术治疗排便功能
- 新生儿细小结肠畸形病因分析及诊断治疗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探讨新生儿细小结肠症的常见病因、病理特点及合理的诊疗措施。方法对经钡剂灌肠造影和手术探查证实为新生儿细小结肠症的18例病历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18例,原发于结肠神经节细胞缺如5例,继发于近端肠管病变13例,出生后呕吐、腹胀、胎便排出异常等是其主要临床表现,11例行肠切除吻合,7例行肠造瘘(半年~1年后行二期手术),14例存活恢复良好,4例死亡。结论新生儿细小结肠症应尽早行手术恢复大便通畅。
- 黎润光魏明发翁一珍袁继炎吴晓娟邵景范
- 小儿空肠血管瘤致反复消化道出血1例
- 2014年
- 患儿,女性,11岁,以“反复性黑便11年,加重伴腹痛2 d”收入院,体检:血压79/45 mmHg,心率125次/min,贫血貌,精神反应差,腹部未见阳性体征。红细胞计数1.57&#215;1012/L,血红蛋白40.5 g/L,红细胞压积11.7%。既往患儿无呕吐,就诊多家三级甲等专科医院,胃镜、肠镜、ECT检查均无异常,腹腔镜手术探查也未能明确病因。患儿入住本院后经积极抢救治疗及完善相关检查,住院期间共输注12 U浓缩红细胞,腹部彩超检查未见阳性征象,SPECT红细胞标记及99mTcO4行腹部ANT动态显像均为阴性,腹部DSA未见出血征象。因患儿出血量大,反复查因无果,保守治疗无效,行手术探查,术中见距离Treitz韧带8 cm处有一直径约2.5 cm空肠壁肿物(图A),肿物远端小肠套叠,行套叠肠管手法复位,肿物段肠管切除肠吻合术,探查其余肠管未见异常。肠壁肿物切除后的大体观见图B,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空肠血管瘤伴血栓形成(图C)。患儿手术后5 d开始进食,无消化道出血征象,血常规恢复正常,痊愈出院。术后随访6个月,无黑便及腹痛病史,血常规恢复正常。
- 余克驰夏雪吴晓娟冯杰雄
- 关键词:反复消化道出血血管瘤空肠TREITZ韧带小儿术后病理检查
- 自闭症儿童急腹症的外科治疗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自闭症儿童急腹症的特点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3例自闭症儿童急腹症的临床表现,包括发病时间、起病症状、体征、辅助检查,术中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3例患儿从发病(家属发现的客观症状)至我院就诊的时间分别为7h、3d和20余天,住院后手术的时间分别为5h、1d和2d。主诉包括呕吐、行为改变及弯腰行走,1例停止排气排便,2例出现腹泻,3例均伴发热。体格检查不配合,对疼痛不敏感,1例出现拒按腹部的行为,1例腹胀。3例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升高(10.3~17.2×10^9/L),以中性粒为主(69.0%~88.9%)。1例腹部X线平片检查有液气平;2例腹部B型超声检查有积液,无包块。3例均行手术探查。2例行腹腔镜探查,1例中转开腹;1例剖腹探查。1例为急性阑尾炎并穿孔,1例为阑尾周围脓肿并肠梗阻,1例为梅克尔憩室化脓并穿孔。术后恢复均顺利,5~9d出院。结论自闭症儿童发生急腹症时,主观症状,如腹痛不明显,而以客观行为为主;主诉时间与病情不符合,明显延迟;体检不合作,诊断困难,误诊率高,容易延误手术时机。一旦有手术指征立即手术,避免耽误病情,引起严重后果。及时手术治疗可取得满意疗效。
- 吴晓娟余克驰翁一珍夏雪冯杰雄
- 关键词:急腹症消化系统外科手术方法
- 先天性巨结肠及同源病患儿术后直肠肛管测压与分析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分析先天性巨结肠(HD)及同源病(HAD)术后患儿直肠肛管测压参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56例巨结肠术后患儿,包括32例HD和24例HAD,进行随访,并根据排便功能分为正常组、污粪组及便秘组。同时进行直肠肛管测压检查。根据不同病理分型,临床症状及随访时间比较分析测压结果。结果直肠肛管抑制反射(RAIR)重现率为55%,术后1a内RAIR重现率明显低于1a以上患儿(P<0.05)。HD术后患儿肛管直肠蠕动频率明显大于HAD(P<0.05)。按主观症状将患儿分为正常、污粪和便秘组,便秘组肛管/直肠静息压之比及高压带长度与前二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a<0.01)。结论部分患儿术后RAIR可恢复,并与术后时间有关,HD术后肛门功能改善优于HAD。影响术后测压结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 吴晓娟魏明发郭先娥黎润光易斌冯杰雄覃宇冰宣晓琪
- 关键词:巨结肠先天性同源病直肠肛管测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