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昊
- 作品数:6 被引量:5H指数:2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医药卫生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 景观格局对河流水质影响的尺度效应Meta分析
- 2024年
- 景观格局决定了陆域污染物的源汇过程,是影响河流水质状况的关键因素.由于尺度效应,不同尺度下景观格局与河流水质关系的研究结果不尽相同.然而,景观格局对河流水质影响的尺度效应问题尚缺乏系统研究.收集了国内外4041条研究数据,采用Meta分析法定量分析了不同尺度下景观格局对河流水质的作用特征,识别了影响河流水质的关键时间和空间尺度以及景观指数.结果表明,相对于降水事件、平水期和年际尺度,丰水期下景观格局对河流水质的影响最大;相对于流域尺度,缓冲区尺度的景观格局对河流水质的影响更大;丰水期-缓冲区尺度是景观格局影响河流水质的关键时空耦合尺度.与耕地、水域、草地以及流域整体景观相比,林地和城镇用地的景观格局对河流水质的影响更大;破碎度是影响河流水质最重要的景观格局因子.在河流水质治理中,应重点考虑缓冲区的景观配置,增加缓冲区林地面积、减少林地和水域的斑块密度和减少城镇用地的面积占比和聚集度,以有效保护河流水质.
- 王玉仓杜晶晶杜晶晶吴昊张禹吴昊
- 关键词:河流水质土地利用
- 基于流量和溶存浓度的河流水系氧化亚氮释放量估算
- 2022年
- 随着活性氮污染负荷增加,河流已成为许多地区重要的氧化亚氮(N_(2)O)释放源.由于许多研究的监测数据较少以及现行方法存在中间参数估算困难和难以表达时空变异性等不足,估算河流水系N_(2)O释放量尚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以浙江永安溪水系为研究对象,基于2016-06~2019-07对10个监测断面的逐月监测结果,分析了河流N_(2)O溶存浓度[ρ(N_(2)O)]和释放通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建立了河流N_(2)O释放通量估算的二元回归模型.结果表明,永安溪水系ρ(N_(2)O)(0.03~2.14μg·L;)和释放通量[1.32~82.79μg·(m^(2)·h)^(-1)]呈现1~2个数量级的时空变异性.河流ρ(N_(2)O)的时空变化主要受硝态氮、氨氮和可溶性有机碳无机氮质量比影响,而N_(2)O释放通量主要受流量和ρ(N_(2)O)影响.基于河流流量和ρ(N_(2)O)建立的二元回归模型能解释河流N_(2)O释放通量90%的时空变异性,具有较高精度.模型估算的整个永安溪水系N_(2)O释放量为3.67 t·a^(-1),其中29%来源于干流和71%来源于支流.IPCC(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排放因子推荐值方法会高估受人类活动影响小的河流N_(2)O释放量,但会低估受人类活动影响大的河流N_(2)O释放量.研究结果推进了对河流水系N_(2)O释放规律的定量认识,为较准确地估算河流水系N_(2)O释放量提供了借鉴方法.
- 李冰清胡敏鹏王铭烽张育福吴昊吴昊吴锴彬周佳陈丁江
- 关键词:河流氧化亚氮释放通量
- 自然光介导的2,6-二叔丁基苯酚的光化学转化
- 叔丁基苯酚(TBPs)是一类烷基化的酚类化合物,在紫外吸收剂和抗氧化剂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由于经常在天然地表水或饮用水中检测到残留物[1],它们正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污染物。
- 崔世璇张小芳吴昊庄树林
- 关键词:叔丁基苯酚光化学发光菌密度泛函理论
- 反渗透-电去离子复合处理水中Ni^(2+)研究被引量:2
- 2012年
- 考察了不同条件下反渗透-电去离子(RO-EDI)复合处理水中Ni2+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此复合技术具有良好的净化效率,可将Ni2+质量浓度由原先的200mg.L-1降至0.5mg.L-1以下.合适的操作条件为RO压力1.5MPa;RO浓缩回收液Ni2+质量浓度1600mg.L-1;EDI电流密度7.5A.cm-2;EDI水力停留时间4min.
- 郑颖韩吴昊陈晟颖陈雪明
- 关键词:镍反渗透电去离子
- 典型硝基及氧化PAHs内皮损伤效应分子机制
- 硝基多环芳烃(NPAHs)与氧化多环芳烃(OPAHs)的心血管效应作用机制尚不明确。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大气中广泛检出的2种NPAHs(1-NNAP和9-NANT)和2种OPAHs(9,10-AQ和9-FLU)与...
- 吴昊张良张家晨庄树林
- 关键词:多环芳烃内皮损伤分子动力学模拟
- 文献传递
- 流域非点源磷污染的遗留效应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22年
- 流域非点源磷污染的遗留效应是许多流域经过多年污染控制努力后水质仍未见成效的重要原因。本文综述了流域非点源磷污染遗留效应的形成过程机理、模型方法及对水质的影响。由于化肥施用等人为磷过量输入以及水文和生物地球化学滞后性,磷在土壤、沉积物、地下水等介质中大量累积,在人为扰动、气候变化等作用下,累积的遗留磷会重新释放/流失,因而成为受纳水体长期的污染源。数学模型是解析流域非点源磷污染遗留效应的主要方法,现行的模型仍以统计模型为主,其中ELEMeNT-P模型是唯一针对遗留效应问题研发的过程性模型。模型估算结果表明,很多流域的遗留磷是受纳水体磷污染的重要甚至主要原因,且其污染影响可长达数十年到数百年。总体而言,目前对流域非点源磷污染遗留效应的过程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相关模型尚难以模拟遗留效应的时空分布特征。未来研究应深入探究流域遗留磷累积-释放-输移的动态过程机制,改进模型的水文和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模块,强化模型的多时空尺度模拟功能及多重验证,以精确刻画流域遗留磷的污染贡献及其时空分布特征,为突破非点源磷污染治理困境提供关键科学依据。
- 吴昊吴昊
- 关键词:磷非点源污染水文生物地球化学